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数学重难点详解(8)重难点8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主编:章晓峰(高考数学教学研究组教研员)副主编:林晓玲(中学优秀数学教师) 董洋洋(一线数学教师)编委会成员:(排名不分先后)刘思妍 林妙可 毛 檠 赵晓玲 龚 晨 孙萌萌 胡晶晶 童 玲 麦 罄 韩 俊 杨程鹏 夏小玉 考试大纲新解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号,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进行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的相互转换,了解有限集与无限集的概念.3.了解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意义,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4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有关集合并集、交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并集、交集的求法.5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补集的求法.6.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则”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7.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8.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考点突破 3.注意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4.能根据Venn图表达的集合关系进行相关的运算.5.注意区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前者是同时否定条件和结论,而后者只否定结论.6.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当直接判定命题条件的充要性有困难时,可等价地转化为对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7.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重难点导航 考点一 集合的概念例1.已知集合M=y|y=x21,xR,N=y|y=x1,xR,则MN=( )A(0,1),(1,2) B(0,1),(1,2)Cy|y=1,或y=2 Dy|y1从而选B的错误,这是由于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N的元素是数而不是点,因此M、N是数集而不是点集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R、(x,y)|y=x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这类题目主要考察不等式的性质成立的条件,以及条件与结论的充要关系.【备考提示】:正确理解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练习1:若P=y|y=x2,xR,Q=y|y=x21,xR,则PQ等于( )AP BQ C D不知道【答案】B 【解析】事实上,P、Q中的代表元素都是y,它们分别表示函数y=x2,y= x21的值域,由P=y|y0,Q=y|y1,知QP,即PQ=Q应选B考点二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重要属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被学生在解题中忽略,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下面再结合例题进一步讲解以期强化对集合元素互异性的认识例2. 若A=2,4, 3227,B=1, 1, 222, (238), 3237,且AB=2,5,则实数的值是_【答案】2 【解析】AB=2,5,3227=5,由此求得=2或=1 A=2,4,5.当=1时,222=1,与元素的互异性相违背,故应舍去=1当=1时,B=1,0,5,2,4,与AB=2,5相矛盾,故又舍去=1当=2时,A=2,4,5,B=1,3,2,5,25,此时AB=2,5,满足题设故=2为所求【解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b=c且2b=c2,消去b得:c22c=0,=0时,集合B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0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2)若b=c2且2b=c,消去b得:2c2c=0,0,2c2c1=0,即(c1)(2c1)=0,又c1,故c=考点三 集合间的关系例3.设集合A=|=3n2,nZ,集合B=b|b=3k1,kZ,则集合A、B的关系是_ 【答案】A=B 【解析】任设A,则=3n2=3(n1)1(nZ), nZ,n1Z. B,故 又任设 bB,则 b=3k1=3(k1)2(kZ), kZ,k1Z. bA,故 由、知A=B【名师点睛】这里说明B或bA的过程中,关键是先要变(或凑)出形式,然后再推理【备考提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我们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经常遇到,并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应予以重视反映集合与集合关系的一系列概念,都是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来定义的因此,在证明(判断)两集合的关系时,应回到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去考点四 要注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集合问题集合问题大都比较抽象,解题时要尽可能借助文氏图、数轴或直角坐标系等工具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明朗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问题灵活直观地获解例4.设全集U=x|0x0,求AB和AB【答案】AB=R, AB=x|6x3或00=x|x0 如图所示, AB=x|6x1x|x0=R AB=x|6x1x|x0=x|6x3,或0x1【易错专区】问题1:空集例1.已知集合A=x|x23x2=0,B=x|x2x1=0,且AB=A,则的值为_解: AB=A, A=1,2, B=或B=1或B=2或B=1,2若B=,则令0得R且2,把x=1代入方程得R,把x=2代入方程得=31.(2011年高考山东卷文科1)设集合 M =x|(x+3)(x-2)0,N =x|1x3,则MN =( )(A)1,2) (B)1,2 (C)( 2,3 (D)2,3【答案】A【解析】因为,所以,故选A.2. (2011年高考海南卷文科1)已知集合,则P的子集共有( )A.2个 B.4个 C.6个 D.8个【答案】B【解析】因为中有两个元素,所以其子集个数为个,选B.3(2011年高考安徽卷文科2)集合,,则等于( )(A) (B) (C) (D) 【答案】B【解析】,所以.故选B.4(2011年高考广东卷文科2)已知集合为实数,且, 5 (2011年高考江西卷文科2)若全集,则集合等于( )A. B. C. D.【答案】D 【解析】,.6.(2011年高考福建卷文科1)若集合M=-1,0,1,N=0,1,2,则MN等于A.0,1 B.-1,0,1C.0,1,2 D.-1,0,1,2【答案】A【解析】因为,故选A.7(2011年高考湖南卷文科1)设全集则( )A B 答案:B解析:画出韦恩图,可知。8(2011年高考湖北卷文科1)已知U=1,2,3,4,5,6,7,8,A=1,3,5,7,B=2,4,5,则=A.6,8B. 5,7C. 4,6,7D. 1,3,5,6,810(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科1)设集合U=,则( )(A) (B) (C) (D)【答案】D【解析】,.11. (2011年高考陕西卷文科8)设集合,则为(A) (B) (C) (D)【答案】C【解析】:由即由得即故选C12.(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科1) 若,则( )(A) (B) (C) (D)【答案】C【解析】:,故选C13. (2011年高考天津卷文科4)设集合则“”是“”的( )15(2011年高考重庆卷文科2)设,则=( )A0,2BCD【答案】A16. (2011年高考山东卷文科5)已知a,b,cR,命题“若=3,则3”,的否命题是(A)若a+b+c3,则3 (B)若a+b+c=3,则3(C)若a+b+c3,则3 (D)若3,则a+b+c=3【答案】A【解析】命题“若,则”的否命题是“若,则”,故选A.17. (2011年高考天津卷文科4)设集合则“”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因,反之,不一定有。20. (2011年高考陕西卷文科1)设是向量,命题“若,则”的逆命题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答案】D【解析】:交换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所得到的命题与原命题是(互逆)命题。故选D21. (2011年高考天津卷文科9)已知集合为整数集,则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和等于 .【答案】3【解析】因为,所以,故其和为3.22.(2011年高考江苏卷1)已知集合 则【答案】【解析】考察简单的集合运算,容易题.半径的圆,集合B是在两条平行线之间, ,因为此时无解;当时,集合A是以(2,0)为圆心,以和为半径的圆环,集合B是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必有 .又因为.24. (2011年高考陕西卷文科14)设,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 【答案】3或4【解析】:由韦达定理得又所以则.【高考冲策演练】一、选择题:1(2010年高考山东卷文科1)已知全集,集合,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因为,全集,所以,故选C。3(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科1)若集合,则等于( )A. B. C. D. 【答案】A【解析】=,故选A.4(2010年高考北京卷文科1) 集合,则=( ) (A) 1,2 (B) 0,1,2 (C)1,2,3 (D)0,1,2,35(2010年高考江西卷文科2)若集合,则( )A BC D【答案】C【解析】。6(2010年高考浙江卷文科1)设则( )(A)(B)(C)(D)8(2010年高考山东卷文科7)设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则“”是“数列是递增数列”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若已知,则设数列的公比为,因为,所以有,解得又,所以数列是递增数列;反之,若数列是递增数列,则公比且,所以,即,所以是数列是递增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等比数列及充分必要条件的基础知识,属保分题。9(2010年高考天津卷文科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B)(C)(D)【答案】A【解析】当m=0时,函数是偶函数,故A正确。10(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科8)若向量,则“”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2(2010年高考湖南卷文科2)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对于C选项x1时,故选C二填空题:13已知M=,N=x|,则MN=_.【答案】 14非空集合p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p1,2,3,4,5,(2)若元素p,则6-p,则集合p个数是_.【答案】715设A=1,2,B=xxA若用列举法表示,则集合B是 .【答案】16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则 【答案】-1三解答题:17设集合A=(x,y)|y=x+1,B=(x,y)|y=|x|,若AB是单元素集合,求取值范围.【解析】画图可得:1或-1.18.设A=x|x2+px+q=0,M=1,3,5,7,9,N=1,4,7,10,若AM=,AN=A,当B=时,=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 护士资格证考试特有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课件2024年
- 2025届河北省饶阳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摸拟试物理试题
- 现代医院管理与护理试题及答案
- 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备考建议试题及答案
- 甘肃张掖市2025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2025-2030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电力节能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电催化氧化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普通冲床设备日常点检标准作业指导书
- DBT29-265-2019 天津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城乡规划法-最新课件
- DB44∕T 1188-2013 电动汽车充电站安全要求
- DB32T 4013-2021 第三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环网柜出厂检验规范标准
-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总结)
- 第三章卫星运动基础与GPS卫星星历
- 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2课《班级小报》课件1 浙美版
- 客户信用等级评价表
- 中国各省份分地市地图(矢量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