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一),考点整合,考点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及评价1.背景(1)国内:政治方面: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控制之下,形成帕夏、马木路克等政治力量,他们之间,尤其是马木路克首领们争权夺利,导致埃及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方面: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手工业破产,商业和贸易萎缩,经济萧条,国力衰弱。阶级关系:马木路克的经济掠夺、政治统治引起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民族意识:埃及人民在反侵略的起义过程中,民族意识逐渐形成,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高涨。,考点整合,(2)国外: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阿里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虽然把英法赶出埃及,但埃及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威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埃及倾销商品,使埃及形势进一步恶化。,考点整合,2.评价(1)进步性:政治上:消灭了反动的马木路克势力,结束了长期动乱、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埃及近代民族的基础。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使埃及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同时也抵制了西方大规模的经济渗透。军事上:建立了强大的军队,维护了国家主权,客观上符合了人民的利益。思想文化上: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教育、文化,培养自己的科学家、艺术家等人才。,考点整合,(2)局限性:不断对外扩张,耗尽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封建专制的加强和统治的残暴性,把广大人民推向痛苦深渊。,考点整合,考点整合,材料二包税制使农民在经济上和人身上都依附于包税人。据埃及历史记载:“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隶在走投无路时还可能逃亡;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会把他们追回来,加倍地处罚他们。”这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是最反动的因素。但也有人认为包税制节约了征收成本,提高了收税效率,是一种有效的税收制度。,考点整合,(1)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中期之前埃及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状况。(2)材料二是对当时包税制的两种不同观点,你是怎么看的?(3)拿破仑统治埃及时,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根本目的是什么?,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获取直观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社会状况;第(2)题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及辩证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第(3)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点整合,【答案】(1)当时埃及是封建的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马木路克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盛行包税制,社会经济落后。(2)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它反映了包税制的不同层面:一是土地制度,二是赋税制度。奥斯曼帝国只关心在埃及的统治和收缴的赋税,对其来讲,包税制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确保赋税收入的手段。,考点整合,但是,马木路克获得包税权后,不仅控制了土地,还控制了农民的人身自由。马木路克在其包税区内肆意剥削和压迫农民,农民的境遇极其悲惨。农民地位的沉沦,严重破坏了埃及农业的进步,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马木路克竭力维护封建统治,争战不休,成为阻碍埃及社会进步的最反动的因素。(3)废除包税制,由法国人负责征税。目的是巩固法国在埃及的统治。,考点整合,考点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原因(1)内因:封建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尤其是近代工业的发展。国内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和社会抗争催化了改革。(2)外因: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农耕文明的落后和危机,促进了改革。2.特点(1)经济改革的演进性和政治改革的滞后性。(2)改革的被动性和不彻底性。,考点整合,3.评价(1)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改革还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这次改革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讲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考点整合,(2)局限性: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他们原来耕种的土地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因此,改革后不久,广大农民就发觉上当受骗,纷纷举行暴动,沙皇专制主义逐渐成为众矢之的。,考点整合,【案例二】(2011山东文综)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考点整合,上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考点整合,(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考点整合,【解析】第(1)问回顾所学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者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问题,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再进行论述。选择不同的观点,则论述的角度不同。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比如选择,则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选择,则从农奴制的局限性角度论述。选择也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总之,注意论点和论据前后一致,不可出现前后自我矛盾的现象,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考点整合,【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