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3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是我校建设“艺术特色”学科进行审美渗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讨。 “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是以课文作为凭借。”蔡元培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我们就需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如: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从而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荷塘月色则为我们描绘了明净清亮的月下荷塘、轻盈多姿的荷花、沁人心脾的缕缕荷香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独步月下的作者组成的静谧、和谐,充满着优美的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听潮尽情地描绘了海睡、海醒、海怒的画面,真切地揭示了大海刚柔相济的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写了作者辞去彭泽令后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表现出一种悠闲之美。苏州园林则使读者感知到园林的图画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物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等。其中人物美在社会美中占据中心地位,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又是人物美的核心。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就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对人类科学及无产阶级革命所做的贡献,赞扬了马克思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热爱学生、热情公正、温柔美丽、教导有方。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塑造了敢于斗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的形象;土地写了劳动人民为保卫土地和争取成为土地的主人而进行的斗争。以上两篇课文既表现了人的美,又体现了社会斗争的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则蕴含着劳动美。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的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说明文的准确美;应用文的规范美等。字句的锤炼也可以达成各种美。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作者用了“扫”、“露”、“支”、“撒”、“牵”、“拉”、“罩”等动词,语言准确、凝练。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意趣无穷。 艺术形象是决定艺术美的另一重要方面。文学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寄寓审美情趣。如:都德小说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把热爱祖国的感情都倾注在他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韩麦尔先生把爱国主义精神铸造在他付出全身力量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杂剧窦娥冤通过塑造一个纯朴善良、坚贞不屈的元代女性形象,反映了元代恶人横行、官吏昏庸、法制黑暗的社会现实,从而创造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里也少不了“丑”。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守财奴”老葛朗台等。这些“丑”无不具有美感,正如罗丹所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的丑,在艺术中可以成为非常的美。”这是因为作家从正确的观点出发,对“丑”进行揭露、嘲讽、否定,激起人们的厌恶、憎恨,从而让读者更加热切地向往美,进而达到审美效果。 科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在科技性说明文中显得尤为突出。如:中国石拱桥科学而准确地介绍了石拱桥结构特点、兴建历史及价值。眼睛与仿生学主要说明人和动物的眼睛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揭示了研究各种不同构造和功能的眼睛,对发展仿生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都有重要意义,使人深深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科学发展所具有的动力美,还体现了科学工作者不断研究新的科学领域的探索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感受到课文之美,达到审美教育的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关键在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均在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都离不开课堂。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中介,潜移默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