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填图教程01-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_第1页
数字填图教程01-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_第2页
数字填图教程01-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_第3页
数字填图教程01-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_第4页
数字填图教程01-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1、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1.1野外数字地质路线布设原则1.2设计地质路线1.3野外数字地质路线调查,1.1野外数字地质路线布设,路线布置原则一般应考虑以垂直各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如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掌握区域地质情况,也可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线。地质路线必须全面控制测区所有地质体和重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及其分布规律,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对地质结构复杂地区,地质路线控制密度应较大,反之则可适当放稀。有实测剖面控制的地段,实测剖面可以代替相应地段的地质路线。,工作区(图幅)组织与打开设计路线野外手图组织与打开野外手图与掌上机数据交换,1.2设计地质路线,工作区(图幅)组织与打开,按接图表组织工程按行政区组织工程打开最近的工作区,系统提供的标准分幅接图表,用户自定义接图表(针对非标准分幅或大比例尺的工作区),1.2设计地质路线,进入需要工作的图幅,对于已经存在的图幅,在左侧的对话框中双击图幅下的数字填图就可直接进入,5万图幅内2.5万手图须自定义接图表,1.新建接图表(检查文件名是否存在)2.自定义行列数(如奴家合校都乡幅行列分别为2,4),虽然填图系统可以从文件中直接打开工程文件,但最好是从选择工作区或左侧直接进入。,1.2设计地质路线,3.查看接图表信息4.更新接图表信息(确定2.5万图幅号)5.根据图幅号计算西南角坐标6.根据接图表属性库更新接图表,5万图幅自定义2.5万接图表,1.2设计地质路线,2.5万图幅号查询,1.2设计地质路线,1.2设计地质路线,1:2.5万图幅,接图表文件,1:5万图幅,1.2设计地质路线,按行政区组织工程,电子字典的编辑与修改,1.1.2设计地质路线,在地质填图数据操作室内数据录入设计路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路线的基本信息,1.2设计地质路线,打开(新建)野外手图库新建打开,1.1.3野外手图,添加项目背景图层打开,1.1.3野外手图,在文件野外手图数据交换桌面到掌上机-确定,1.1.4野外手图数据到掌上机,掌上机程序放在我的设备中,掌上机程序RGMAP,地质路线,地质路线放在MyDocuments目录下,掌上机程序的执行文件rgmap,1.1.4野外手图数据到掌上机,掌上机各种文件的位置,输入路线号和起始地质点号,即可以进入掌上机操作系统,在手图中打开地图选择要工作的地质路线号进入到野外手图中即可进行地质路线的操作,1.2实测数字地质路线野外调查,1.2.1进入数字填图掌上机路线系统,操作时建议放大当前的工作区域,以加快显示速度,1.2.2GPS点的采集,启动GPS,设定GPS参数,获得GPS信息,采集GPS点,需注意的问题对一个新工作区,第一个GPS的位置可能偏差较大,需要一定的稳定时间。GPS点获得后,应及时关闭GPS,以节约电能,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采用蓝牙GPS时,采集器关机前要首先“关闭GPS”,否则采集器易出现“死机”,需重新启动。,待X,Y数据稳定一段时间后即可以进行GPS手工采点,GPS定位,桌面GPS显示,实体信息,“野外采集系统”能与GPS实时相连,用屏幕地形图上显示的GPS轨迹来确定点、线、面图形信息的地理位置,1.2.3其它地质数据采集,选择采集图层/选择添加按钮,点,线,属性表,属性表,地质描述内容,字典库,注意问题:对于地质点、地质界线和点间的描述内容,应以实际观察到的内容为主,对字典库的内容要加以修改后利用,不能生搬硬套、简单类同。,方式二:选择添加按钮,方式一:新增PRB过程,点文件,线文件,编辑,/新增PRB过程,/采集,位置,属性表,D4331,P过程数据(Gpoint库)操作,描述内容,应加强生态、农业、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地质点P,1.2野外地质路线调查,地质点(P过程)是野外数据采集的的核心,野外路线其它数据的采集必须隶属于地质点。,地质点号命名原则:1.任何地质点号是和路线号是联系在一起的2.为了便于管理,约定地质路线第一个地质点号和路线号相同(如路线号为L1000,则该路线第一个地质点号为D1000);,1.2野外地质路线调查,点间地质路线,R,R过程数据(Routing库)操作,点间描述内容,位置,分段路线是对不同地质实体之间的内容和变化进行描述,该变化可以是两个填图实体的述、也可以是一个填图实体的内部变化。依赖于P过程,一个P过程可以有多条分段路,从一个地质点到下一个地质点,R编号自动从1开始流水编号,以便顺序存储。切忌出现同一分段路线穿越地质界线(B过程)的现象,在开始下一个P过程或B过程前,必须此前的R过程操作完成,同一分段路线上样品、照片、产状等点要素图层采集须在添加分段路线之前完成,也就是说分段路线应是进行下一个P过程或B过程前的最后一步操作。,R过程数据(Routing库)操作,地质界线,B,界线描述内容,B过程数据(Boundary库)操作,位置,B和其它采集层R编码原则:1.地质点上R编号为0,为了和R一致,故约定地质点上首条B编号为02.地质点上其它采集层R的编号均为0.3.分段路线上先采集其它采集层的数据,然后是R数据,地质界线操作需注意以下几点:准确填写左地层单位和右地层单位,面向画线方向,左手一侧为左地层,右手一侧为右地层。描述中重点突出地质体接触关系特征。断层线属地质界线(B过程)。在地质点或地质界线交汇位置上出现两联点以上地质界线时,不允许地质界线直接通过该点,必须将其断开或分段绘制(如图黑、蓝、黄分别为三条不同地质界线),并给予其相应的顺序编号。勾绘封闭的地质体时,地质界线的两端必须断开,即应作为两条地质界线处理,如岩脉。,B过程数据(Boundary库)操作,产状,空间位置,描述内容,产状(Attitute库)操作,样品,样品(Sample库)操作,位置,描述内容,注意问题:野外每个地质点描述完成后,在手图中进行保存文件,文件备份的操作地质路线结束后,进行转出PC数据的操作注意野外数据的安全性A、每天回来后,各填图组应尽快在笔记本电脑中进行原始数据和照片的备份(按照日期进行备份)B、图幅中应有专人负责收集各组的原始数据备份进行汇总C、室内整理完成后,应进行整理路线的备份(按日期)D、一站结束时,项目组应由专人进行整个基站的数据备份工作(按照日期分原始数据和整理数据进行备份),并尽可能在不同的机器上进行备份。,导入前,必须先将掌上机路线资料拷贝至桌面电脑任一位置。掌上机野外路线导入时,在导入桌面的PRB图幅库中必须要有当前路线的原设计路线的工程文件,否则无法导入。,掌上机数据到桌面系统,野外手图数据交换,掌上机地质路线的位置,掌上机数据到桌面系统,在野外总图库中从掌上机把地质路线转入数字填图桌面系统,注意:有时会出现CE文件转换失败,原因可能是图像数据不匹配。解决方法是回到掌上机将其删除后,重新转出PC数据,再转入野外手图。,桌面打开地质路线,打开野外手图库选择路线名称打开路线工程文件,掌上机数据到桌面系统,野外地质路线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要求:野外地质路线数据是野外数字填图获取的第一性资料,为确保资料收集的完备性、正确性和安全性,必须对野外地质路线数据和实测地质剖面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数据备份。,野外地质路线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当日野外路线后,为保证入库数据质量,必须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野外采集数据的完整、准确程度和地质观察内容的齐全和正确程度。,野外地质路线数据检查,注意:特别要根据野外路线PRB数据的编号规则对各类采集数据(地质点、界线、点间路线、采样、照片、产状素描等)进行各种编号检查。对路线PRB数据应注意检查P、R、B过程中各类采集数据的编号,防止因PRB编号重复发生文件覆盖而导致的数据丢失、破坏、混乱。,在桌面上进行PRB过程以及产状、采样和照片等路线数据的录入。输入路线号和地质点号输入地质点数据输入分段路线数据输入点和点间界线数据输入产状数据输入素描数据输入采样数据输入化石数据用键盘输入坐标定位地质点位置插入点间路线或地质界线,室内路线数据录入,输入路线号和地质点号,位置,属性表,D4331,P过程数据(Gpoint库)操作,描述内容,应加强生态、农业、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