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机理浅探.doc_第1页
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机理浅探.doc_第2页
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机理浅探.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机理浅探对于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备氧气的反应机理提法很多,文章从新的角度提出一种既和实验现象相吻合又能从理论上做出完满解释的实验机理.关键词: 二氧化锰 , 催化 , 机理 实验室中常见KClO3催化分解来制取氧气。MnO(Fe2O3 CuO)作为催化剂,对其催化机理种提法,被人们接受的有以下两种(见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用书)。(1)MnO2参与反应KMnO4及K2MnO4是中间产物并以下反应: KClO3 +2 MnO2= 2 K2MnO4 +Cl2+O2 2KMnO4= K2MnO4+ MnO2+O2K2MnO4+Cl2=2KCl+ MnO2+O2 总反应:2KClO3+(2 MnO2)=2KCl+(2 MnO2)+O2MnO2参与反应生成了中间产物七氧化锰反应方程式如下: 2KClO3 +4MnO2=2KCl+2Mn2O7 2Mn2O7=4MnO2+3O2总反应:2KClO3 +(4MnO2)=2KCl+3O2+2Mn2O7 但笔者认为这两者提法都有所欠缺,不能充分解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第一种反应是基于实验中的O2中带氯气气味而得出的,但在反应中Cl2仅作为一种间产物而存在,若嗅到氯气气味则说明它是作为一最终产物出现的。这样K2MnO4不能全部为MnO2,故MnO2在质量反应前后并不能保持一致。 第二种反应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实验中嗅到氯气气味,而且中间产物暗棕色高度易爆液体。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如下催化机理。可得到较完满的解释。笔者认为MnO2 在反应中确实参与了反应,并且生成中间产物,不过此中间产物及非K2MnO4和Mn2O7,而是一种类似络合物的物质 K4(n(ClO3)4O2),它分解速度极快,非常不稳定,存在时间极短,边生成边分解。使其在较低温度下分解放出。这一过程的可能的反应为: 4KClO3 +MnO2= K4(n(ClO3)4O2) K4(n(ClO3)4O2)=4KCl+6O2+MnO2总反应:4KClO3+(MnO2)=4KCl+6O2+MnO2 这样,方应前后催化剂质量没变,符合实验事实。那么,为什么生成这一中间络合物使反应加速呢?作者认为原因如下:锰的价电子构型3d54s2,3d处于半充满状态,4s为全充满状态,而4p,4d均为全空,有能量较低的空轨道,若条件许可,可接受电子对形成络合物。另外,由于氧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对电子的吸引能力较强,使锰原子的电子强烈偏移而处于接近失去的状态的形成Mn4+,其价层结构如下:显然,易形成d2sp3杂化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形成配位键。这六个配体包括四个ClO3-和量个O2-。ClO3-(结构见图1) 和O2-都有孤对电子,可进入Mn4+空轨道,形成络合物K4(n(ClO3)4O2)(见图2,a或b)。ClO O O 但这一络合物极不稳定,因为:(1)由于ClO3-和O2-两种配位体的半径不同,体积大的ClO3-有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无法形成正八面体。(2)ClO3-和O2-的电子去互斥,形成配位键的效率较低,使Mn-O键断裂,而形成的Mn-Cl键,虽然较弱,但消弱了ClO3-中的Cl-O键,从而使Cl-O也易断裂。 基于上述原因,这种中间产物很快分解成为O2和KCl。同时实验过程中,可嗅到氯气的味道也得以解释:由于中间络合产物分解后形成氧分子的机会较多,但也不排除氯原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形成氯分子。由上述机理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氧化铁,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