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解读_第1页
家庭教育解读_第2页
家庭教育解读_第3页
家庭教育解读_第4页
家庭教育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家庭教育力提升行动方 案 解 读家庭是教育的起点与基点,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生教育。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时空逐渐拓展到社会和家庭,家庭作为影响学校教育的第一层环境力量,在影响学校教育的诸多要素中,占绝对优势地位。因此,提升家庭教育力已成为当下学校教育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也是区教育局力求突破和创新的重要着力点。所谓家庭教育力个人解读即以家庭为单元以影响子女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具有的力度,它包含以家庭为单元开展的活动所生成的“教育作用力”,以及家庭与学校、社会间进行的活动所内含的“教育影响力”两部分。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方案进行解读。一是实施提升行动的背景,即为什么要实施这项行动;二是实施提升行动的目标,也是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三是提升行动的内容,即我们要做什么。背 景一、国家要求家庭教育不仅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福祉的私事,也是具有重要公共利益性的社会公共事务,关乎社会和谐、国家命运和国家竞争力,是家事,也是国事。因此家庭教育既需要家庭投入,进行私育,也需要国家支持、指导和保障,提供社会公育。家庭教育已逐步纳入国家公共服务范畴,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更是被视为家庭教育的“国家标准”,2016年全国妇联又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教育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9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无疑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得家长对学校有着高度依赖性,这就为学校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带来了天然便利性,其次,学校教师虽然并不天然是家庭教育的专家,但因职业素养要求具备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有较好的家庭教育专业技能基础,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家庭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同时,教师在工作中与家长有较多的沟通交流,对学生及家长、家庭情况相对比较熟悉,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工作能够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是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具备的组织的便利性、师资的专业性和场地的现成性,决定了推动和服务家庭教育是学校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面对党和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工作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思考,总结部分学校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好的经验,我们制定了这个提升行动方案来落实、回应国家要求。二、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复杂,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社会问题呈现出多重性和复杂性。与此同时,社会要求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非营利性组织迅速崛起,在学术、教育、医疗、慈善、宗教等众多公共领域现身,成为社会治理的第三股力量。非营利性组织很好地解决了政府,单位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中小学学校教育作为最受关注的社会公共事业,始终存在政府、学校难以解决或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中小学校应该把家长委员会作为重要的社会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学校治理,成为传统学校治理的有益补充。学校通过推动、支持家长组织的成长,指导家长组织发挥公益服务功能,推动家校协调,缓解家校矛盾;同时社会各部门通过鼓励家长以义工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推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家长需求2015年全国妇联在28个省、93个城市以中小学生父母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了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强烈。一方面传统家庭结构已被核心家庭结构所取代,年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家族中长辈的指导。同时因为现代家庭少子化特征,产生了养育焦虑、过高期望、过渡关注、重智轻德等新的家庭教育问题,面对信息化和网络化对家庭教育的挑战,家长也显得有心无力,年轻父母在原生家庭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已不足以支撑他们从原生家庭分离出来后组建的再生家庭的需要。除了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小学生的家长普遍受过较好的教育,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也越来越强,少子化的家庭让孩子成为了家庭关注的核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甚至有一种说法“人人心中都有一本教育学”,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学校应该打开校门,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开放办学。因此我们也期望通过实施家庭教育力提升行动,来推动家庭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四、学校寻求在这里,我用了“寻求”这个词,“寻”字体现了在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校要主动发力,主动作为,具有主体地位。杜威曾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离是教育中最大的浪费。孩子每天带着家庭的烙印走进学校,又带着学校的烙印走向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底色。家庭教育是根,不在根上破题,学校教育再用力,也可能是舍本逐末的徒劳。因此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寻求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就是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这一现象的背后就是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的和教育理念上的不一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不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另一方面,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需要社会参与,而家长参与是社会参与的基石。学校民主决策机制、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要形成的基本机制,这三大机制的形成都需要家长的参与。201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的正式形成。同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出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的要求,强调学校利益相关者在制度构建和发展中的作用,并明确提出在中小学全面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保障学生家长能够有效参与学校管理,增加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完善学校治理机构的重要机制,并对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产生办法以及学校与家长委员会的关系作了全面规定,特别规定在一些涉及学生利益的事项上,家长委员会要有发言权甚至是决策权。要求学校完善制度、提供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学校实现现代治理的必经之路,是学校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对依法治校提出的要求,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提升家长在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是我们绕不开的一项工作,但目前我们学校的家长参与、社会参与大多数还停留在浅层次,双方互动不足,家长的集体教育权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家长的权利还没有广泛触及到学校管理的决策、监督和评议的层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渗透还不充分,需要政府主导、推动,这也是实施家庭教育力提升行动的一大原因。目 标基于以上实施背景的分析,我们为此次提升行动确定了三个目标。一是提升家长育人能力,指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知识,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家长树立为国教子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改变家庭教育学校化的现状。二是提升家庭文化建设水平,教育和引导家长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约束,重视言传身教,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通过学校辐射全区2万3千个家庭,推动家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用千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全社会的好风气。三是提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力度,充分发挥家长组织作用,完善中小学社会参与制度,系统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育人合力,推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为了将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家庭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支持体系四块工作整合起来,我们提出了“家庭教育力”这个概念,并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初步定义,包含以家庭为单元开展的活动所生成的“教育作用力”,以及家庭与学校、社会间进行的活动所内含的“教育影响力”两部分。这个概念是我们从叶澜教授的教育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我也试图用这个概念来概括这四个板块的工作。内 容行动方案共分四个板块,分别是家长委员会建设、家长学校建设、家庭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下面我逐一解读。第一:建设好家长委员会,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力这一板块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培养兴趣、发挥作用、保障权利和减轻负担。提出了四项工作要求:(1)明确学校与家委会的关系;(2)完善家委会组织建设;(3)加强家委会制度体系建设;(4)丰富和创新家委会工作形式。大家手上都有文件,我就不一一去说明,只强调几个问题:一是要放权,有权利才有动力,家长依法享有的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评议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这些权要还给家长,在家长享有权利的基础上推动家长履行义务,培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家长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志愿精神,让家长义工成为伍家教育的一个亮点和特色。第二是求平等,这里的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校和家委会的关系地位平等,二是家长权益平等,不问职位、不问收入、不问文化层次,都应平等参与,家委会要代表所有家长的意愿,要吸纳不同背景的家长加入。这是第二条求平等。第三点要强调的是不代办,既然建立了健全的家委会组织,该由家委会完成的,学校不要代办,学校可以指导家委会的工作,但不能在幕后操纵,否则家委会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基石。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制度,以上三点要做到,都要依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也是依法治校的要求。学校一定要大力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并在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后,及时补充到学校章程中。我们在制定行动方案时,将家委会的建设放在了第一板块,就是意识到家委会的建设是推动后面三项工作的重要保障,没有强有力的家委会,无论是家长自我教育,还是家庭文明建设,社会广泛参与,包括即将实施的课后托管工作和国家倡导的研学旅行都难以落实。所以,学校要充分认识家委会建设的重要性,把家委会工作作为提升行动的基础花大力气去做,把工作做足。第二: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与子女共同成长的行动力家长学校的工作有三个关键:课程、师资、交流平台。首先是课程。学校之间家长群体存在差异,同一学校家长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家长群体和个体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很难同学科教学一样,有课程标准,因此家长学校课程建设最实际也是有效的是进行校本开发。我们鼓励学校通过自主建设、合作开发或购买课程服务等方式,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家长需求出发,立足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开发家庭教育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当然对于共性部分,学校抱团开发也是一种高效方式。其次是师资。学校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广泛参与家庭教育,除了学校管理层要成立工作小组,还要在教师中培养能承担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备较高家庭教育专业素养的核心团队,作为学校家长教育的智库。学校要为这些教师的学习、研究提供条件和保障,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目前教育局正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筹划在暑假期间组织一期培训班,提高各校核心团队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后是交流平台。家长教育不等于办讲座,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也不能止于讲座。集体学习要有,但更重要的是利用线上交流平台,一方面将互联网+引入到家长教育中,能解决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家长学习的泛在化。另一方面线上交流平台有利于实现家长自主教育,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线上交流平台的存在也能及时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要,更有针对性。这种线上交流平台的建立有望实现浸润式、个性化的家长教育,解决家长学习后“感动却不动”的现状。第三: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提升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的渗透力当前党和政府对家庭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全社会对家庭文明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我区,22所中小学校连接着2万3千多个核心家庭,这还不包括孩子的祖父母的家庭。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学校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提升行动中学校从这三个方面来做好工作,一是依托家长学校 组织专题教育,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家庭传统美德的宣讲教育,引导家长从提升自我修养入手,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为子女成长营造和谐、民主、健康的家庭氛围。家庭是道德培养和养成,特别是个人私德形成的重要空间。作为社会公德的重要基础,个人私德的培养必须立足家庭教育,在个人私德的养成过程中,家长无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儿童道德的养成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家长就是孩子最亲近的德育老师,家长的道德水品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成效。因此学校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还要主动帮助家长成长,带动家长与孩子共同修身明德。第二,以家委会为实施主体,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亲子阅读、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道德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促进家长和子女的共同成长。第三是推树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家庭、优秀家长、优秀家庭教育案例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身边人、身边事的说明力、亲和力、引领力不容忽视。我们希望能和文明办、妇联、共青团、社区等相关部门一起,开展“晒家庭、赛家风”活动,晒家庭幸福生活,议优良文明家风、讲家庭和谐故事;开展“魅力伍家、美好家庭”评选活动,推树一批书香家庭、和谐家庭、勤俭家庭、平安家庭、优教家庭、绿色家庭、学习家庭、健康家庭、公益家庭等各具特色的典范家庭。用身边的典范家庭引领千万家庭的成长。第四:构建“三教”结合网络,提升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区地位的重要性逐渐突现出来,社区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重要空间,是孩子们除了学校外最亲近的社会场所,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长达170天左右的寒暑假中,学生离开学校环境,此时社区更显重要。近年来出台的有关家庭教育工作的文件,无一不涉及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中,社区在社会资源配置、社区成员支持、形式内容多样化等方面,具有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与学校形成明显的优势互补。我们诚恳地希望能与社区、乡、村开展家庭教育合作项目,互通有无,互相补位,也诚邀社区、乡、村的家庭教育工作人员参加教育系统在暑期组织的专业培训。教育,全社会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在教育逐步走向社会中心的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