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6讲)第六单元 21过秦论学习内容1了解本文借古喻今的特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2了解本文以铺张之笔,叙述历史事实,然后转入议论的写法,认识本文以对比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说理透彻有力的特点。3辨析制、亡、利、固、遗、度等多义词的义项,体会本文词藻丰富,较多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段,语言富于气势和文采的特点。学习指导一、贾谊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器重。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所写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书,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而写的,通过指出秦的过失劝汉文帝“安民”。二、阅读课文、注释及下列补充解释,读懂文句。1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之,结构助词,的。这里的定语和中心词是同一性关系。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方。2以窥周室 窥,义为“觊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窥周室,伺机夺取周朝的王位。3务耕织 务,从事,这里是“兴办”之意。4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相与,互相交往。与,结交。5兼韩、魏之众 兼,同时掌握,引申为聚合、统领。6通其意 通,宣传。7制其兵 制,指挥。8叩关而攻秦 叩,敲,引申为“攻击”。9从散约败 合纵的盟约解散了。约,这里作名词,联盟。败,破。10追亡逐北 亡,逃窜。北,败北,溃败。亡,北,这里作名词,指逃窜溃败的诸侯军队。11享国之日浅 享国,犹言“在住”。享,享有、占有。浅,短。孝文王在位住三天,庄襄王也不过三年。12国家无事 国家,本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及大夫封地(家),这里指秦国。事,战事,秦汉时“事”多指战事。13士不敢弯亏而报怨 士,指灭亡了的六国统治者。弯,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弯。怨,仇恨(恨,古指遗憾)。报怨,报仇。14陈利兵而谁何 陈,置,活译为“携”。何,通“呵”,大声喝斥。15并起而亡秦族矣 亡,作使动用,使灭亡,推翻。秦族,秦的宗族,代指秦王朝。1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复合提起连词,重提一事时用,相当于“至于那”。17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然而,表承上启下的转折词,“然”承上,“而”启下,相当于“虽然这样,但”成败异变,成功和失败发生不同的变化。18比权量力: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三、思考下列问题,把握文章内容和特点。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针对性?答: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意思是秦国的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始皇却不施行仁义,导致二世而亡。对攻与守,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攻,一说秦为统一天下而攻,一说陈涉之攻;守,一说秦统一天下以后的整个时期都是“守”天下的时期,一说针对陈涉之攻而守。“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的关系,一说前因后果,即:因为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所以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一说前者是对后者的转折,即:秦国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始皇却不施行仁义。比较而言,后者比较正确。攻,指秦为统一天下而战;守,指统一以后的守天下。攻时贵武力,守时应施仁义。攻守之势已变,可秦帝国却仍然迷信暴力,实行高压,这就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二世而亡的原因。作者只有这样批评秦国政治上的过失,才能为汉文帝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鉴。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相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大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贾谊的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张“施行仁政”,给百姓以喘息机会,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安定。2文章前四段叙述历史事实,第5段转入议论,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结束全文。那么,记叙部分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呢?答:文章第1段交代秦的地理优势,政治雄心;概述商鞅变法与张仪连横的情况以及西河之战首告大捷的情况。总的是写秦孝公的功业,他为秦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2段,主要内容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先叙说其扩张地盘的成果,再写山东诸侯的合纵之盟,极写六国贵族的礼贤下士,人才云集,合而攻秦的声势之大。这里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说,山东九国动用百万之师用“戮力攻秦”,秦人却“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进而至于“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以九国的地广人众来衬托秦的强大兵力。这样,一可为下文陈涉与六国之师的对比埋下伏笔,二可作为后文所谓“攻守之势异也”的张本,这里说的是“攻”(天下)之势势如破竹,与后文陈涉起义后秦朝的兵败如山倒的“守”势相映成趣,彰示主题。第3段总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这里有两点应特别注意:其一是作者详细铺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言外之意是秦统一天下之后力量增大了,“序八州而朝同列”,是说秦从诸侯变成了天子,土地、人口从雍州之地发展到占领整个天下,国力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点又成为下文“攻守之势异也”的张本,“攻”是以雍州之地为本。“守”却是以整个天下为本,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大,而结果却走向反面,岂不更引人深思!其二是作者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方面详细叙述,正面的铺叙中已出现出暴政的魔影,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又埋下伏笔。始皇帝一切办法都想到了,只是忘掉一样:仁义。第4段总写陈涉起义的情况及其亡秦的结果。本段详述陈涉出身之低下,起义之仓促,士卒之弱少,兵器之劣钝;却又详述天下人风起云涌,响应陈涉的形势。前者是秦的暴政使得百姓困苦不堪,起义军不像一支军队;后者又是秦的暴政使得人心失尽,苦秦恨秦,整个天下都是秦的敌人,秦安得不亡?这些又都成为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张本。仁义不施乃使天下人戮力抗秦,终使秦王朝的守势狼狈不堪,为主题的昭彰作了铺垫。3试根据文章所述的九国、秦国、秦朝、陈涉等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填写下面的不等式,并根据文中的语句加以说明。答:陈涉 九国 秦国 秦朝 陈涉 六国 正面写:“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对比写:“陈涉之位,非尊于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九国 秦国九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秦国 从版图看,秦孝公时,“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惠文、武、昭襄时,“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秦朝时,拥有整个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从措施看,“筑长城”,“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致使天下之民既“愚”且“弱”,不敢“报怨”。从始皇心理看,“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最强大的秦朝却灭亡于最弱小的陈涉,这就充分提示了不施仁政的苦果,十分令人深思。4从用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情况来看,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答: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从语言的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词彩华丽,千变万化,同一个意思往往采用多个多义词表达,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使文章的思想内容更加突出、强烈。文章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浑然揉合的句子,如:“孝公既没,惠文、武、昭囊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而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等等。这些句子短长相间,读来琅琅上口,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四、本文活用的词语较多,试完成下面的练习,掌握词语的活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名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C春风风人,夏雨雨人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了,氓隶之人2下列句中加点形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下列句中加点动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追亡逐北,伏尸百万B外连横而斗诸侯C序八州而朝同列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五、贾谊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下面一段文字也是其中的内容,试认真阅读,解答后面的问题。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颈而观其政。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卿之尊,奋臂于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帑(tng):国库;国库里所藏的金帛。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 ( )(2)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 ( )(3)以振孤独穷困之士 ( )(4)塞万民之望 ( )(5)是以牧民之道 ( )(6)不藉公卿之尊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轻赋少事以佐百姓 B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C虚囹圄而免刑戮 D繁刑严诛,吏治刻深。 3下列句中的“安”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咸不安于其位 B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C故曰安民可与行义 D既来之,则安之 4翻译下列各句 (1)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2)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卿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5如果说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那么各是写的什么内容?试作出简要概括。 一层:_ 二层:_ 6作者为二世设想的治国之道全都正确吗?试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四、1 C(名作动;A、B、D项,俱名作状)2 D(形作名;A、B、C项,俱作使动)3 A(动作名;B、C、D项,俱作使动) 五、 1(1)象声词,形容哀号或喊叫声 (2)任用 (3)即“赈”,救济 (4)满足,充满 (5)治理,管理 (6)借助,凭借 2B(意动用法;A、C、D项俱使动用法) 3A(安定,形容词;B、C、D项俱使动用法) 4(1)寒冷的人能穿上粗布短衣就很舒服,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