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文短教与文本细读 武岭中学语文组校本研修主题 问题的提出: “长文短教”和“文本细读”并不是什么新颖的研修方式,许多行家都对此有非常精彩的论述。我们之所以以此作为我们组的一个校本研修主题,完全是从课程的实际出发的,因为这也是我们教学实际中正面临的问题。 接触过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的老师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套教材容量大,教学内容丰富,而且长文章明显增多。譬如:必修二的第一专题中我与地坛、最后的常春藤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二专题中的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日记(节选),第四专题中的祝福、林黛玉进贾府、边城。必修三中的肖邦故园、品质,必修四中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辛德勒名单,还有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绝大部分篇目,都属于比较长的文章。这些文章或主题宏大,或文意隽永,或语言典雅,教师们普遍感到教学内容的丰赡与教学时间的紧缺的矛盾。如果我们只一味关注教学进度而忽略对教材的挖掘,课堂教学必然走向简单和浮躁;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忍痛割爱”,有限的课时势必导致课堂教学走向臃肿和低效。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落实好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精粹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我们提出要把“长文短教”和“文本细读”结合起来。 活动的目的: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进行有效性教学,关键是“效”字。把“长文短教” 与“文本细读”结合起来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二、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什么”。 针对长文章,你必须要有取舍,“取”什么,“舍”什么,直接关系到“教什么”。王荣生指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这就告诉我们,评价一堂课的优劣,首先要考察的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学内容。长文短教,不等于降低水准,不等于“深文浅教”,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在“细读”中找回语文 语文特级教室窦桂梅老师说过:语文课就是与文字相遇,与文学相遇,与文化相遇。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的作者王丽也曾指出: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说,没有必要的“细读”,语文课似乎没有了血肉,只剩下骨架了。 做法设想: 为了能使接下来的工作顺利展开,也为了使研修活动真正有实效,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重学习。了解“长文短教”和“文本细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通常做法。材料来源于权威刊物上的文章和专家的知识讲座。 第二阶段:重搜集。从专业刊物上搜集相关的成功课例,学习长文章在文本处理上的具体做法,在备课组内进行讨论学习。高一主要回顾必修二专题二的几篇文章。高二主要探讨外国小说的欣赏中的文章。 第三阶段:重整理。主要请高一高二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外国小说欣赏中整理出比较典型的长文章。然后分备课组讨论,确定典型篇目。我与地坛、一个人的遭遇、品质、素芭。 第四阶段:课堂呈现。由高一高二备课组承担,先集体备课,后各推选一位老师上课。 初步成效: 由于这个主题覆盖面比较广,与我们的日常教学实际关系紧密,为了能够真正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积累一点经验,所以我们组两个学期都把“长文短教”和“文本细读”作为组内研修主题,第一学期获得了初步成效。下面以品质这篇课文为例介绍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1、教学现场(做成影像资料) 2、相关教案(略) 3、集体评课(围绕一个主题) 侯忠杰: “长文短教”,找准切入点很重要。如品质一文,可以最后几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握格斯拉的人物形象及悲剧内涵。“长文短教”如果要面面俱到,“短”不了。 张璧君: 关于品质:本文比较长,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读过作品,一节课学完,非常困难。从课堂实际来看,陈老师整个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合理的。首先让学生谈谈对格斯拉的第一印象,这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既检查了学生对作品的课前阅读,也为下面对人物的进一步分析作了准备。接着抓住一个“怪”字,细品人物形象。然后探究人物悲剧的原因,揭示小说的主题。最后以“品质和物质不能相容吗”和“小说寄托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作为探讨题结束全文的教学。教学思路清晰,问题的设置很有辐射力。 不足之处在于课件制作作用不大,课堂语言略显拖沓。 仇吉娜 对于文本很长的文章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同时又能保证质量是很难的。我最担心的是学生没有阅读体验,教师上课时学生不知所云。鉴于此,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留一节课学生自读,但是对于上公开课就比较麻烦。这一节课总体较好。有一点,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所要求的句子有待商榷。 林森: 如果不是在总结”品质”的内涵的条理上处理不够清晰,这将是很精彩,很成功的一堂课。尤其是在如何处理“长文短教”的切入点的寻找上令人印象深刻,从“怪”这个人物特征下去寻找隐藏的性格,进而展现品质的主题,一气呵成! 俞瑜广 : 陈姗萍老师的这堂课,我觉得最大的亮点就是教材的处理。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如何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是个难题,但是陈姗萍老师却很好的处理这个难题,她以主人公的“怪”和“怪事”为突破口来揭示文章内涵和现实意义,而且在分析过程中步步深入,层层探究,把文章的主题自然而然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我也觉得这堂课也有欠缺的地方,就是在探究这篇文章的有什么现实意义时由于时间的原因只是一带而过,本来应该是学生最有兴趣的地方,也是个出彩的地方,却是匆匆而过,有点遗憾。 卢定虎: 长文要实现短教,关键是抓准突破口。陈珊萍的这一节课,紧抓住一个“怪”字,层层设计,层层推导,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实到虚,轻轻点拨,谆谆善诱,高度概括,教得轻松、流畅总的看,是一堂成功的、有示范意义的课。另外,导入形象、生动;在教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孙美菊: 陈珊萍执教的品质和庄明锵的执教的丹柯,都是长文短教的尝试。长文短教的方法有好多,可以由外围切入,可以由文章中心主题发射,也可以由问题串连等等。陈老师由人物的性格的“怪”这一外围切入,庄老师由问题串连,都较为成功。美中不足的是陈老师往日的激情在这节课上不见了,除了导入外,多媒体在这节课上发挥作用吗?且文中的主人翁属于弱者吗,如果不是,那么这一导入就值得商榷。庄老师的上课激情相对充沛,但作为单元重点的主题多义性这一问题的讨论不够突出,且预设的问题过多,学生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陈春美 : 陈珊萍上品质,从图片导入,选取普通人身上可敬可佩的一面,为主题“人性的光芒”作了烘托,之后,以几个问题:“小说讲了什么故事?你对他的印象?他是个怎样的人怪人,他怪在何处?品质有几层含义?用什么手法塑造格斯拉?这个人做靴子不仅仅是谋生,而是用生命坚守敬业,这具执著朴素的人最后是慢性饥饿而死,你从哪里找出蛛丝马迹说他的结局是早已注定?这么好的鞋匠,最终却是饿死了,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要解决问题,是否需要丢弃品质?小说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上课内容比较全面,可全了往往难粹。小说教学如何才能象课文中国艺术创作里的虚和实一样,做到虚实结合?小说教学能否突破一点,带动全文?很难,需要尝试 毛旭霞: 我想,“长文短教”的课要成功,和学生课前的充分阅读是分不开的。如果学生课前没有进行充分阅读,那么就会造成课堂内教师的“独角戏”表演的情况。 两位老师在学生阅读好的情况下,找准切入点,以点来带动全篇文章的解析。陈老师从主人公的“怪”以及“怪事”来提挈全文,同时让学生自然地明白塑造人物形象有哪些方法。但有一点,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庄老师课堂主题明确,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整节课的教学,目的性很强。 4、写成案例(这里截取几个片段) 换一种教法,删繁就简 对品质教学的再思考 武岭中学 陳姗萍 一、问题阐述: 品质是必修三第二个专题第二板块“底层的光芒”中的一篇文章。这一专题总共有七篇文章,板块一“烈士的抉择”是两篇文言文,板块二“殉道者之歌”是三首诗,且其中一首是古诗离骚(节选)。这就造成这个专题课时少、课文多的问题。学科指导意见 只为“底层的光芒”这一板块设计了一课时,而另一篇散文老王篇幅短,且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所以老师们往往嫌品质文章长而作自读课文处理。 这是一篇小说,情节简单,人物鲜明,学生要读懂并不难。然而,作为一篇小说,要读懂读透,学生在课前、课上都得花费较多的时间,那么如何在四十分钟时间内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就成了一个问题了。同时,高尔斯华绥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鞋匠格斯拉这个人物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手艺人在无奈的现实社会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惊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唤品质。如果强调这一点,又容易使一堂语文课变成思想政治课,并且,小说虚构的人物形象毕竟与现实不同,也容易造成学生的不理解。 鉴于以上这两方面的教学困惑,我作了一次长文短教的尝试。先设计出一套方案,在实践后发现问题,修正设计,寻找出更合适的教学方式。 二、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实践与反思 为了寻找适宜于学生把握本文的重难点、同时又相对不会占用学生过多课内课外时间的教学方式,我先后在两个理科班作了这次长文短教的尝试。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收获。 第一种方案设计: 1、课前的预习准备:上课前一天,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小说,并完成下列预习题目。 (1)用一句话概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2)当时的人是怎样评价此人此事的,请分别从文中找出一个词。 (3)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评价(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用笔划出)。 2、首次课堂实践及思考: 思路设计: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抓住当时的人对鞋匠格斯拉的评价“怪人”、“怪事”设计一系列问题:从文中找出格斯拉的“怪”,他的这些“怪”表现了这个人物什么样的特点,他身上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总结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为什么说格斯拉的死是件怪事,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小说有没有暗示?请找出这些铺垫。他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的死说明了什么?是否拥有品质就该失去物质利益,要获得物质利益就得舍弃品质,两者是否矛盾? 课后 反思: 这个构思部分参考了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A案。这一设计思路清晰,导入部分是几幅普通劳动者认真工作的图片,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最普通的劳动者,同时创设情境,然后围绕一个“怪”字,将小说人物、悲剧根源、主题串联起来。从课堂实际来看,由于有前面的充分预习,整个课堂还是比较流畅的,在寻找格斯拉的“怪”上,学生基本能把握住要点。 但反映出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一,通过“怪”字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体现的优秀品质这一环节还是显得冗长繁琐,有问有答式的设计,没有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第二,对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铺垫和悲剧根源的探究也同样花费较多时间,基本都将时间用在寻找文章信息上,而少有真正思考的时间;第三,由于前两环节占用大量时间,在挖掘小说主题、探讨作者情感以及最后的拓展讨论部分基本只能放在课外,使得这节课虽然抓住了“学习小说利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这一重点,但深度不够,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小说的意义。 基于以上这几点,我在第二次尝试时做了一下调整。 第二种方案设计:(略) (这一设计,巧妙地从学生的疑惑入手,抓住现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区别,即点明了小说特点,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并把它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毁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到底要告诉读者什么。而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也很突出,准确地领会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是小说的主题。而同时引导学生却思考现代社会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美中不足的是,讨论的时间依然有限,所以我要求学生结合现实将自己的看法写成文字。) 2、教学内容的取舍 品质这篇小说,上课可以讲的内容很多。小说的特点,刻画人物的各种手法,人物性格特征的探究,当时社会群体的种种表现,人物悲剧的暗示,人物悲剧的根源,作者寄托的情感,小说的主题等等。对于高一学生,掌握基础不可忽略,能力提升更有必要。而作为一篇长文,在四十分钟时间内要想面面俱到甚或面面具细都是很有困难的。所以课堂上,教学内容必得有所取舍。这方面,我做了如下调整 节录课堂呈现(一) 节录课堂呈现(二) 四、随感与剖析 1、抓住一点,拨通全文 王荣生老师曾指出,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尤其是一篇长文,更要确定教学重点,敢舍敢弃。品质这篇小说的重点之一就是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人物的优秀品质,另外还要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针对这两点,我在做出调整后以人物“怪”这一特点为线索,从刻画人物的各种手法入手,筛选信息,分析人物,做出评价。同时完成了以上两个教学重点。接下来,依然以“怪”为线索,引出悲剧原因,作者塑造“怪人”的意图,进一步挖掘文本的深度。这样,一个“怪”字,拨通全文把一篇长文化为三个主要的问题,教学目标简明清晰,教学内容简约集中,教学环节简洁自然。 从课堂实际效果讲,这样的设计,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去单纯盲目地梳理文本,而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抓住文本,同时对文章内容加以思考评价,化被动为主动。 2、引导难点,深化认识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第一次的尝试中,我的教学重心放在了感受和欣赏方面,而大量的课堂引导分析,不仅占据时间,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许多同学课后只认识了人物,而并不能理解作者创作小说的意图。第二次的尝试,则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实践,注重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理解。 本文的难点,也就在这个“怪”字上,品质优秀的“怪人”因慢性饥饿而死的“怪事”。学生往往从实际生活出发去评价人物,觉得他的“怪”或许能理解,而他的结局不合实际,难以理解,忽略了这是个小说人物。所以在教学实际中,以小说人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人物。明白了这一点,学生也就认识到小说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是尊重、同情,还有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以及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合同:行政文秘入职合同范本
- 批发市场鸡蛋购销合同草案
-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 第12课 网上学习 2 教学设计 泰山版
-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新教材统编版)《庖丁解牛》知识点+专项练习(原卷版)
- 企业办公大楼装修改造工程合同
- 合作协议合同范本与商业伙伴
- 数字一体化手术室培训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
- 尿路感染的用药与护理
- 技术合同的简化版
-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泉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工程施工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组织
- 2024年4月自考00540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校运会裁判员培训
- 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课件-高中主题班会
- 油茶的加工厂可行性方案
- 新进厂生产经理工作开展规划
- 《板壳理论14章》课件
- 皮肤科护士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
- 代煎中药管理制度
- 新生儿乳糜胸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