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ppt_第1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ppt_第2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ppt_第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ppt_第4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本病概述 二 解剖 1 颈部椎骨 第二颈椎 枢椎 寰枢关节主要是以齿突为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 使头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 第三至第六颈椎 又称普通颈椎 第七颈椎 隆椎 肌肉 斜方肌起点 胸椎以上至枕外隆凸的后正中线止点 锁骨外侧方 肩峰和肩胛冈作用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上提或下降肩胛骨 神经支配 副神经 临床 该肌瘫痪 可产生 塌肩 头夹肌 位于斜方肌深面 起点 项韧带下部 至第3胸椎棘突止点 上项线外侧部和乳突后缘神经支配 颈神经后支 C2 3 4 菱形肌小菱形肌 起于下位2个颈椎棘突 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上部 大菱形肌 起于上位4个胸椎棘突 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全长 作用 牵引肩胛骨向内上方 并向脊柱靠拢 神经支配 肩胛背神经临床意义 颈椎病时常常压迫该神经 引起菱形肌痉挛产生背部压迫感 以腱起于寰椎枢椎横突及3 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上角神经支配 肩胛背神经 C4 6 臂丛分支 功能 控制肩胛骨的位置和运动 其主要功能是当其收缩时 将肩胛骨向内上方提高 当其伸展时 形成肩胛骨纳降原位 颈棘肌 起于项韧带下份第7颈椎棘突 止于枢椎棘突 头棘肌 常与头半棘肌融合 颈半棘肌 起于止5 6位胸椎横突 止于2 5颈椎棘突 头半棘肌 位于夹肌深面 颈最长肌和头最长肌的内侧 起于上位6 7胸椎和第7颈椎棘突 向上汇成阔肌止于枕骨上 下项线之间 椎枕肌 由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 头上斜肌 头下斜肌四块肌肉构成 头下斜肌 起于枢椎棘突的外侧和邻胸锁近的椎板上部 止于寰椎横突下外侧面功能 面转向同侧 头上斜肌 以腱起于寰椎横突的上面 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 功能 头向后及同侧屈 头后大直肌 以一尖的腱起于枢椎棘突 止于下项线外侧和枕骨功能仰头 同时面转向该肌同侧 头后小直肌 以腱起于寰椎后结节 止于下项线内侧及下项线与枕骨大孔之间的枕骨 且与硬膜之间有结缔组织相连 功能 仰头 胸锁乳突肌 起于胸骨头 锁骨内侧端 止于乳头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斜角肌间隙中斜角肌 有锁骨下动 静脉和臂丛等 韧带 项韧带作用 控制颈部过度前屈及头的左 右旋转 损伤 长期低头工作 过度牵拉 造成积累性劳损前 后纵韧带 黄韧带 棘间韧带 关节囊韧带 横突间韧带等 2 颈丛皮支 臂丛分支肩胛背神经菱形肌肩胛上神经冈上下肌胸长神经前锯肌 臂丛的组成 C5 T1神经根前支构成 臂丛神经的五大分支 2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按其行程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 横突孔前段第二段 横突孔段第三段 枕下三角段第四段 颅内段临床意义 颈椎骨质增生 头部过分旋转 枕下肌痉挛都可压迫椎动脉 造成脑供血足 形成所谓的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以颈部症状并伴有臂丛神经根压迫现象为主 常表现为颈项肩部疼痛 颈部活动受限 病患上肢沉重无力 颈项部神经窜痛 伴有针刺感或过电样麻痛 握力下降 同时可伴有与臂丛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 运动及反射障碍 以前根受压为主 肌力改变明显 后根受压为主者 则感觉障碍症状较重 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两者常同时出现 但感觉神经更敏感 因而更早表现出症状 辅助检查 颈肩部有压痛点 颈部和患肢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 臂丛牵拉试验及压颈试验阳性 神经系统检查有较明确的定位体征 X CT MRI 肌电图等可近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要点 具有较典型的根型症状 麻木 疼痛 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臂丛牵拉试验及压颈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排除颈椎外疾病 胸廓出口综合征 网球肘 腕管综合征 肩周炎 颈背部筋膜炎 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四 针刀治疗 针刀医学关于颈椎病病理框架的新理论 网眼理论 从点 线 面认识颈椎病点 颈部软组织的损伤劳损点 弓弦结合部 弦的行径路线上的应力集中点线 不同损伤点 不同层次 不同组织之间的联系 弦的行径路线面 由点 线构成颈椎病的病理构架 以弓弦力学系统为解剖基础的结构它是一个立体网络状的力学解剖构架 3 针刀对CSR发病机理的探讨3 1针刀医学对CSR的认识针刀医学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 认为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颈部的动态平衡和力平衡失调 依据颈部的解剖结构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 针对性的设计了针刀整体松解术式 其治疗共分三次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次行颈部 T 形针刀松解术 1 体位患者俯卧低头位 2 体表定位 图1 横线为5个点 中点为枕外粗隆 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 5cm为2个点 再向外旁开2 5cm为2个点 这5点为项韧带 胸锁乳突肌 头最长肌 头半棘肌的止点及斜方肌的起点 竖线为5个点 分别为C3 7棘突顶点 这5个点为项韧带 头夹肌 斜方肌及颈夹肌等软组织的起点 4 针刀操作选用 型四号直型针刀 横线第1支针刀在枕外隆突处定点 刀口线方向同人体纵轴平行 刀体与脚侧呈45 垂直于枕骨刺入 针刀经皮肤 皮下组织 肌层直达骨面后 调转刀口线90 铲剥3 4刀 再将针刀提至皮下组织层面 向两侧分别倾斜45 角 松解上项线下0 5cm处至有松动感出针刀 其余四支针刀操作方法同第一支针刀 竖线第1 5支针刀在C3 7棘突顶点处定位 刀口线方向同人体纵轴平行 刀体与头侧呈45 刺入 针刀经皮肤 皮下组织 肌层直达棘突骨面后 纵疏横剥3刀 将针刀提至棘突顶点的上缘 使针刀体同棘突走行相一致 调转刀口线90 沿棘突上缘向内切3刀以切开棘间韧带 术毕 拨出全部针刀 创可贴覆盖针刀口处 嘱患者3日内刀口处保持清洁 勿沾水 阿莫西林胶囊口服3天预防感染 3 麻醉用1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第二次针刀松解术 松解双侧横突及乳突处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 1 体位松解左侧横突时 患者仰卧位 头偏向右侧并尽量贴与床面 便于显露左侧横突 右侧横突松解时 体位相反 2 体表定位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颈椎正侧位X片确定病变颈椎 选取双侧C1 7病变处横突及乳突定位 本例患者选取C1 5横突及乳突定位 如图3 图3针刀松解术定位 3 麻醉用1 利多卡因局部定点麻醉 每个治疗点注1ml 4 针刀操作选用 型四号直型针刀 C1 5横突松解定点乳突尖与下颌骨连线的中上1 3处为C1横突 沿此点向锁骨上凹最深处引一条连线 此线即为颈椎各横突的体表投影线 C1横突下2cm为C2横突 其余三点各与上一点间隔1 5cm 为C3 5横突 左侧C1横突处针刀松解从横突体表定位点进针刀 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 针刀经过皮肤 皮下组织 筋膜 肌层达横突骨面 然后调转刀口线90 分别沿着横突上下缘骨面铲剥2刀 范围在0 1cm内 松解附着于左侧处的头上斜肌 头下斜肌的起止点 右侧C1横突松解方法同上 左侧C2横突处针刀松解从横突体表定位点进针刀 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 针刀经过皮肤 皮下组织 筋膜 肌层达横突结节间沟骨面 然后沿骨面向前后铲剥2刀 范围在0 1cm内 松解附着于C2横突处软组织的粘连 瘢痕 余下横突松解方法与C2松解方法相同 3 麻醉用1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4 针刀操作选用 型四号直型针刀 以C3 4关节囊韧带松解为例以C3棘突顶点向两侧旁开1 5cm左右为关节囊韧带的体表定位点 刀口线方向同人体纵轴平行 刀体与头侧呈45 角刺入 针刀经皮肤 皮下组织 筋膜 肌层直达关节突骨面后 在骨面上稍移位 寻找到落空感时 即为关节囊韧带 提插刀法切3刀 范围在0 2cm内 然后调整刀口线90 再次横行切开关节囊3刀后出针刀 其余关节突关节松解方法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