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教育技术学的历史(v3.0).ppt_第1页
第2讲-教育技术学的历史(v3.0).ppt_第2页
第2讲-教育技术学的历史(v3.0).ppt_第3页
第2讲-教育技术学的历史(v3.0).ppt_第4页
第2讲-教育技术学的历史(v3.0).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教育技术学的历史探究 一个从不知道自己出生之前事情的人 永远是孩童 希腊作家西罗多德 课程的基本目标 1 记忆教育技术的发生与发展 2 理解教育技术发展的意义 3 分析和评价中美教育技术历史 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媒体派与学习派的双重变奏第二节 教育技术定义变迁第三节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历程 第一节 媒体派与学习派的双重变奏 通过对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追忆 我们发现教学设计知识的演变主要来自于两个途径 一是选择合适的心理和学习理论来解释 指导和设计教学过程以实现有效教学 二是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教学设备 通过改善教学条件来实现知识的有效传输 这分别对应了媒体中心和学习心理中心两种教学开发方式 实际上是客体技术与主体技术的不同关注 一 对教学科学基础的早期探索 17 18世纪 1 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影响夸美纽斯 捷克人 十七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认为知识永远来自感官 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依靠感官证明 提出了直观性教学以及应用实物和图形来补充口语和书面教学 2 心理学研究情结佩斯泰洛齐 瑞士人 十八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赞同透过感官来认识事物就可以获得知识的观点 提倡教学中自然环境的直观原则 但更倡导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中推导出来 主张教育心理学化 十九世纪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完成了对这一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二 视觉教学运动与教学科学化探索 19世纪末 20世纪50年代之前 1 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教学运动 视听教学运动 戴尔经验之塔 19世纪末 科技成果与教学结合的可能有二 1 照相技术 幻灯机 无声电影等突破印刷媒体的限制 向学生提供了生动视觉形象的学习材料 2 美国成为机械化农业和城市工业为基础的新兴经济体 需要大量有知识 有技能的劳动者 1924年美国韦斯顿试制成功的有声电影被用在教学中 在儿童观看电影的前后 分别用五种测量工具来考察他们的学习成绩 看电影后比看电影前的成绩平均增加88分 学生的知识量增加了35 美国哈佛大学在麻省的中学所做的实验也证明 使用电影教学后学生的成绩提高20 5 在二战中在六个月时间内 把1200万缺乏军事知识的老百姓训练成为陆海空三军的职业军人 把800万青年训练成制造军火 船舶的技术工人 1946年 埃德加 戴尔以戴尔经验之塔为核心的 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并在1969年进一步完善 60年代对视听教学的质疑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7页 1960年 霍本在考察了400部教学电影的调查结果后指出 虽然说学生可以通过电影来进行学习 但与其它各种教学相比 不能断然肯定它们与教学成功有关 1963年 卡罗尔对外语教学研究表明 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成功具有多样性 1967年 卡耐基教育电视委员会也给出 总体来说 教学电视在正规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很小 教学电视的潜力在实践中还没有发挥出来 除了少数的情况外 教学电视的完全消失 不会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 视觉教学运动与教学科学化探索 19世纪末 20世纪50年代之前 2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桑代克 斯金纳 程序教学 1898年用猫作为实验对象设计并实施了著名的桑代克迷箱实验 从猫打开囚笼的时间变化解释了猫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尝试的错误的过程 1954年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性行为的概念 提出了行为科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研究操作性行为的条件作用与消退 并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核心建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刺激 反应 强化 之后 提出的 小步子 循序渐进 序列化 学习者参与 强化 自定义步调 成为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媒体却成了学习派一个绕不过去的障碍 刺激 反应 强化 的教学模型 二 视觉教学运动与教学科学化探索 19世纪末 20世纪50年代之前 3 系统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 迪克 凯瑞 布鲁纳 布鲁姆 奥苏伯尔 维特罗克 加涅 迪克主张将教学看成一个系统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接受学习理论维特罗克的学习生成模型 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的研究是从媒体出发研究学习 那么 认知主义的主导下的教学设计就成了从学习出发来研究媒体 三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 AECT 1972 教育技术的领域 定义的描述 20世纪初50 6060末 70初 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系统化教序设计 交互影响 教育技术形成 纵深发展 认知论 强化论 系统论 第二节 教育技术定义变迁 一 美国教育技术定义演变 1963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 1970 教育技术是指媒体 同时是一种系统方法 1972 教育技术是促进人类的学习的一个研究和实践领域 1977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 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 实施 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 有机的过程 1994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 开发 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5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 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二 美国教育技术定义比较 1963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 1970 教育技术是指媒体 同时是一种系统方法 1972 教育技术是促进人类的学习的一个研究和实践领域 1977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 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 实施 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 有机的过程 1994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 开发 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5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 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第三节 我国教育技术的历程 一 电化教育的产生 1 大众化教育的提出杜威影响下的蔡元培 叶圣陶 陶行知和胡适等人 提出了大众化教育 顺应了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和壬戌学制改革 电影和播音技术正好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优先手段 两者结合 电化教育有了基础 2 电化教育名称诞生1936年 教育部成立 电影教育委员会 在全国建立81个电影教育巡回施教区 同时 与1936年7月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 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 从此 电化教育 名称正式启用 3 学术研究走向成熟 1980年 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的前身 电化教育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创刊 中小学电教 原名 电化教学学习资料 广东电教 等一批电化教育类杂志也陆续创刊 电化教育专著陆续出版南国农 电化教育学 萧树滋 电化教育概论 李运林李克东 电化教育导论 张祖忻 教学设计 基本原理与方法 乌美娜 教学设计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新千年 随着电化教育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需要有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电化教育实践 恰在这个时候 教育技术学的思想引入到了我国 二 教育技术学的思想引入争论 1 改名运动1993年和1998年 教育部下发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将 电化教育学 改为 教育技术学 2002年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 正式改为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随后 引起了一系列的 改名运动 遗憾的是电化教育的两个代表性学术期刊没有改名 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 2 改名后 争议还在继续 声音之一 保持中国的特色 声音之二 扩大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 向 94定义 看齐 声音之三 94定义的研究范围也过窄 还应扩大研究对象 保守 激进 开放 3 声音中反映出中国学者对94定义的态度 中国电化教育与美国的教育技术有所不同 要保持中国特色 中国电化教育的实质可用两句话来表述 1 强调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 2 强调现代教育思想 理论的指导 提倡选择性地接受 即主张用 94定义 来改造我们的定义 教育技术虽说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种技术 仍属技术的范畴 技术是没有国界的 外国可以用 我们也可以用 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可能因人而异 但不应该出现国别上的差别 拒绝 屈服 折衷 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20页 贯穿于电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名称之争 从表面看起来是叫什么名字的问题 实质上是对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内涵的不同理解 包括概念 定位 功能等各个方面 请大家 将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进行比较 分析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之间的关系 个人看法 没有深入理解教育技术学的本质 或者说对教育技术的内涵是什么都没有理解 课后思考题 复述教育技术的AECT 1994定义和AECT 2005定义 利用教育技术定义分析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 你从美国教育技术学定义的变迁中领悟了什么 放学后 我一定会看书的 因为我是好学生 顾明远教授主编的 教育大辞典 中 对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作了明确的定义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23页 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 观点 方法以及方法论 研究教育 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 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 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它是以教授理论 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 依据教育过程的客观性 可测量性 可再现性和可操作性 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学研究方法 在确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 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 操作方法和优化教育 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方法 视听教育中的问题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2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传播理论影响到教育领域 要求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 戴尔表达了这种改革的要求 重要的是需要发展教学技术 这是一种使有效手段与索要表达到的目的相匹配的方法 这就是要搞查斯特 芬恩 格拉泽 加涅等人所描述的教育工程 1963年定义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研究 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AECT 70定义 规定性定义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25页 教育技术可以按照两种方式加以定义 在较为人们熟悉的教育技术意义上是指产生与传播革命的媒体 这些媒体可以与教师 课本和黑板一起为教学目的服务 教育技术是电视 电影 投影机 计算机等软件和硬件所组成 第二种不太为人们所熟悉的教育技术的定义超出了任何特定的媒体和设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教育技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在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目标 进而对学与教的总体设计过程进行设计 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 AECT 72定义 领域性定义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26页 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 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 开发 组织和利用 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 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强调教育技术的过程性 强调教育技术的目的性 AECT 77定义 过程性定义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27页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 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 实施 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 有机的过程 它涉及人员 程序 思想 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 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在教育技术中 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表现形式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或选择与使用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分为信息 人员 材料设备 技巧和环境 对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 实施和评价的过程称为教育开发职能 它包括研究与理论 设计 制作 评价与选择 供应 利用与推广等项 对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进行指导或协调的过程称为教育管理职能 它包括组织管理和人事管理 AECT 94定义 学科性定义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28页 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 两种翻译方式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 运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 开发 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1 分析1 2004年教育技术新界定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29页 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 using 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 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关于AECT 94定义的分析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30页 关于AECT 94定义的分析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31页 我们讨论的问题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32页 关于AECT 70定义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34页 第一个含义是在教与学过程中应用的媒体及其开发与应用的技术 包括他的硬件和相应的软件 即有形的媒体技术 另一个含义指的是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总体过程 从而获得优化结果的系统方法 即对教与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技术 是无形的 智能的系统技术 表明了教育技术从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教育技术的一个规定性定义 界定了教育技术是在教与学过程中应用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成功之处 这一定义反映了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一个总结 表明了教育技术从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教育技术的一个规定性定义 界定了教育技术是在教育过程中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不足之处 这一定义使人们在交流中往往把教育技术仅理解为媒体技术 甚至把它理解为媒体中的硬件技术 这些都不利于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所应起到的效应 关于AECT 77定义 教育科学学院徐剑虹 第35页 1 教育技术是应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 其宗旨是提高人类的学习质量 2 教育技术依靠开发 利用所用的学习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教育技术强调对学习资源的开发 利用过程的管理 并把它作为整个过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4 教育技术与四个方面组成 学习者 学 教育开发智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