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教科版 含答案.docx_第1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教科版 含答案.docx_第2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教科版 含答案.docx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填空。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2放大镜也叫(),特点是中间()、边缘(),它具有()功能,用它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3放大倍数越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放大倍数越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4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会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的()的构造有关。用放大镜观察,原来蟋蟀的“耳朵”在();苍蝇的眼睛是()眼。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是由许多彩色的()组成的,这些其实是()。5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可以看到花岗岩由()、()、()等物质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61663年,英国科学家()有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的长方形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7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8调节载物台下的(),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调节()将镜筒抬起,使低倍镜离()大约23厘米。将想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上,用()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的中央;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二、判断。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厘米大小的微小物体。()2微生物都是有害的。()3自然界所有固体物质都是晶体。()4蚜虫是草蛉的天敌。()5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6放大镜不但能将物体放大,而且还能让我们观察到一些平时看不见的细节。()7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8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9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10有些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11.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12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一定的。()13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14在显微镜未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三、选择。1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应将放大镜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直至看清楚为止。A上下B左右C绕圈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罗伯特胡克3下列各种物体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A盛满水的瓶子B小草上的露珠C中间厚周围薄的瓶底D窗户上的碎玻璃4苍蝇、蜻蜓、蝴蝶的眼睛都是()。A单眼B复眼5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的作用。A绿藻B青苔6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距被测物体较近的是()。A目镜B物镜7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光学显微镜B放大镜C电子显微镜8()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A格罗斯泰斯特B牛顿C伽利略D培根9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A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B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C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D安放调焦放片观察对光10自然界中的很多()物质都是晶体。A液体B气体C固体D固体、液体和气体11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用两手握住镜臂B用左手提着镜臂C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D用两手托住镜座12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更清晰的图像,她常常这样做()。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13科学家在观察SARS病毒时使用的是()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D扫描隧道显微镜14人类利用()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A细胞B酵母菌C霉菌D病毒15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玻璃C雪花D维生素C16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正确是()A自然界中的所有固体物质都是由晶体组成的B晶体结构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C同种物质晶体的颗粒结构大致一样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7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水,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在玻璃上留下的痕迹,看到的是()。A粉末状物质B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C液体D什么也看不到四、实验探究题1会看图填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作业本P7、课本P13)2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显微镜,若想看到更大的图像,应选择()显微镜。3回答,在培养观察微生物实验中,我们(1)用()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滴在()中央。(2)我们也可以用()培养微生物。(3)在观察时,若要使位于载玻片右上方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4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画一个“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图。附参考答案:一、1眼、耳、口、鼻、手;2凸透镜,厚、薄,放大;3越大,越小;越小,越大;4脚,足的内侧;复;小鳞片,扁平的细毛;5矿物晶体;石英、长石、云母;规则;6罗伯特胡克,显微镜,细胞;7细胞,细胞;8反光镜,粗准焦螺旋,载物台,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相反;二、判断。1234567891011.121314三、选择。1A2A3D4B5A6B7C B8D9A10C11C12B13B14B15B16C17B四、实验探究题1见课本P13;2乙、甲;3(1)滴管,载玻片;(2)干草;(3)右上方;4见课本P14或作业本P7微小世界单元分析民族路小学 王月霞本单元的名称是“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一、本单元的核心概念1、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2、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教材的结构是什么?围绕核心概念,按人类观察工具不断发展,视野越来越宽广的思路编写。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到生命世界。三、本单元的特点综合性较强、比较开放、拓展学生观察范围、学生感兴趣、有一定教学困难。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能力。学习用工具观察,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有较多的发现。1.1放大镜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1)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小部分的更多细节;(2)和放大镜形状类似的物体也具有放大的功能。(3)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认识放大镜的作用“它们是什么”(P3)教学建议:首先要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种纸的纤维的特征:纤维的长短及排列的情况紧密、疏松;整齐、紊乱)如何猜得到哪张是书写纸、吸水纸、过滤纸呢?我认为是不是可以找身边的纸,观察哪些纸的纤维分别和它们的纤维相似。认识放大镜的作用观察报纸上的画面,亮处的点和暗处的点有什么不同?同样的钢笔或毛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况?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1.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2)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3)观察物体时所获得的信息和我们使用的观察工具有关;五、教学活动“放大了多少倍”时应考虑的问题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大小有关系吗?2、用数字数和量方格的方法,能准确测出放大镜的放大率吗?3、测放大镜的焦距容易吗?4、直接阅读放大镜的说明书可以吗?六、教学时可采取的策略选用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将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编号,学生每组选择一种;各组设计方案,与全班交流;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再将标号不同的放大镜(放大倍数不同)同时发给各组,来“观察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大”。比较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看到的细节和视野)1.3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1、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观察内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机构和生活习性。2、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但对昆虫知识掌握得不多,有必要近一步观察、学习;小学生对昆虫始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透明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已经对昆虫有了一定的接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3、许多昆虫由于身体较小,要用放大镜观察。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如学生将对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联系或昆虫的生活习性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第一步在课堂上观察昆虫身体和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第二步选择一至两种昆虫在课外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跟踪观察。课本上列举了“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一个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1.4放大镜下的晶体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自然界中许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晶体具有一致的几何形状;选择“晶体”内容的意义许多晶体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才能看到。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是晶体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上去观察,晶体是他们第一次从物质的细微结构角度进行观察。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物质,会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第一部分是初识晶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晶体。第二部分自制晶体。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并观察晶体。活动“观察美丽的晶体”,教学时一般采取课前教师搜集、制作好各种晶体,学生们课上进行观察和描述。如果学生们能够亲自观察到晶体的结晶过程,会使学生们对晶体的理解更加深刻。1.5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科学家设计并使用显微镜来拓宽观察领域、开展对更多问题得研究;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1、制作指导;(自制显微镜的)2、指导使用方法;(有显微镜的)1.6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本课学生们要形成的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要求选择、确定一个有关身边生命世界的课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观察研究,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计划观察结果交流”,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尝试象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重点指向学生的观察范围、观察内容、观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启发观察的范围和内容,并提供范例。1.7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观察的对象是身边的生命世界,要启发学生从居家的环境、校园环境、自己的身体等方面去提出问题、寻求研究课题(课文12页的学生对话是提出问题和发现课题的过程的举例。比如发现鱼缸里的水绿了,就思考为什么水会发绿?假设是不是水里有什么,从而提出要看看水里到底有什么的课题)。可让学生阅读课文15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课题。所提出的课题内容要能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要符合学生的研究水平(如:很多学生对观察细菌感兴趣,但是细菌要在放大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一般的显微镜下是无法看见的。不过细菌集合的菌落是可以看见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培养菌落和观察菌落)1.8微小世界和我们对使用显微镜观察,教材上没有专门的作为新课学习,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如何培养、制作显微镜下的标本,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其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如植物果实、根、茎、叶等,需要制作切片。(课文13页第一幅图介绍了制作切片标本需要的工具;第二幅图介绍如何利用新鲜干草培养微生物;第三幅图是以洋葱为例介绍制作切片的制作方法)。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等,提供学生参考。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要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照要求去做。如何让学生理解体现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互惠互利的,科学与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更精巧的仪器,而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技术的进步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经历从眼睛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的观察,并对三种不同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交流发现的成果。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即技术)的进步,能使人类看到的范围扩大,能发现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通过简单的光学知识,了解到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实际上是运用了凸透镜放大及成像的科学原理。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制放大镜、显微镜的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另外通过资料介绍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和成果,了解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生物由细胞组成,疾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从而促进了生物学、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显微技术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等等。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微小世界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单元中涉及的基本的科学概念(晶体)和相关的知识。2、 了解观察微小物体可以使用的两种工具的各部分的名称,使用方法和步骤。3、初步了解做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步骤。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水中的微生物。能画出洋葱表皮的细胞、叶表皮上的气孔。二、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标本的额制作过程三、教学准备显微镜、放大镜、标本四、教学过程(一)学生简单回顾相关的重要知识内容通过对微小世界的学习后,你认为我们从这单元中可以获取的知识有哪些?(二)复习方法指导,用框架进行梳理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初步回顾了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内容,可是这些内容相对散乱,不容易记忆,有的还会遗漏。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同学们梳理这单元我们应该掌握的相关的知识和操作?(学生交流)师:从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对于微小世界的学习,我们是通过两个工具的使用来逐步获取相关的知识的。所以复习时,我们可以从这两个工具出发对这单元进行梳理。(三)四人小组,按照框架进行知识复习梳理(四)反馈交流 在交流中,插入放大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玻片的制作等相关实验和要求。(五)课堂简单的练习巩固附:微小世界练习一、填空1、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它是生物的基本单位。2、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从目镜中看到的图像和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二、选择1、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准备两个放大镜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A、B、C、2、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步骤是( )。A、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反光镜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B、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调节反光镜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C、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节反光镜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3、将下列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过程按顺序排列,正确的编号是()A、B、C、三、操作1、以下的晶体图,是什么物体的晶体,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 () () ()A、水晶B维生素C、C、白糖D、食盐E、碱2、写出显微镜个部分的结构。() ()() () (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概述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册教材中,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本单元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本单元的“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粒子的领域。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从这个角度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现象。如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蚜虫等小的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一些藻类植物、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细菌菌落,等等。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有光学、生物学、物质结构、科学发展史等。但教学的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开了一个头,希望学生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主要教学活动有以下内容:第一课放大镜。放大镜是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学生在以前动植物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使用过。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放大镜的使用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它的作用和结构特点,从而在此基础上自制放大镜,激发学生用观察工具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第二课放大镜的放大倍数。通过两个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的大致估算方法,进而探究放大镜的凸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在了解放大镜放大倍数的规律之后,再尝试着用较高倍数的放大镜来观察周围的物体。第三、四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放大镜下的晶体。昆虫和晶体的观察,单单用肉眼,能够获得的信息量比较少,于是教材把引导学生把昆虫和晶体“带”到放大镜下,拓展学生对昆虫和晶体的认知需求和探究兴趣。第五课怎样放的更大。这个教学内容是为了满足学生“想把放大镜下的物体放得更大”的需求,是对前面教材内容的延伸,即让学生探究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又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历史,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懈的追求、探索精神。第六、七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和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用显微镜观察研究什么样的物体、观察需要的工具、材料以及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并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科学展示会的形式相互进行交流。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通过间接的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中在医疗、食品、农业等方面的活动和成果,直接的尝试用酵母菌发面的实验,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对微小世界研究的与我们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由此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立志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以上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用放大镜观察和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下的主要观察对象是昆虫世界、晶体世界。显微镜下观察的主要是生命世界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生物的细胞是怎样的,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等等。单元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晶体等身边物质的兴趣,激发他们了解微小世界的热情。2.在用观察工具观察、欣赏周围物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3.激发学生对科学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热情。4.体会到技术的发展给学习研究带来的便利、对科学研究发展的促进作用。二、科学探究:1.能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物体。2.能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放大镜和显微镜。3.能用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