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海中徜徉.doc_第1页
在书海中徜徉.doc_第2页
在书海中徜徉.doc_第3页
在书海中徜徉.doc_第4页
在书海中徜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 书 海 中 徜 徉芦花中学 李叶艳、庄海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的“道、业、惑”都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文化知识。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随着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新作品、新作家、新名词不断涌现,我们仅靠原有的知识水平教学难免捉襟见肘。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在书海中徜徉,快乐地阅读新语文,教学相长。一、 通过阅读化解我们的尴尬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是对语文文本性质的全新理解,意即除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外,文本也是有思想潜流和心灵律动的主体。 所以语文文本阅读的前提是教师能对文本有个正确、合理的理解。但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依赖教学参考书。一位语文教师,当他领到教科书时,同时也会领到一本厚厚的教师用书,也叫教学参考书。从此,大部分语文教师便与教师用书“相依为命”,形影不离。教师用书里应有尽有,写作背景、篇章结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的分析、思考题解析等等,只要是教师想要的,一般都能找到。真可谓“一书在手,教学无忧”。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怪圈:要求学生真阅读,教师却在“伪阅读”:新课程倡导学生独立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许多语文教师只潜心于教师用书,而忽视对文本品味和探究,他们对文本的认识基本来自于教师用书,极少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此为前提的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尴尬:在一些的课堂上,教师在学生意见纷争的情况下会强行入轨,祭出教师用书中的“答案”,让所有学生“臣服”。 在一些的课堂上,学生的误读往往被当成了创新。教师的“伪阅读”使他们失去了甄别“误读”的火眼金睛。肉眼凡胎的他们只能简单以“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等词来敷衍搪塞。在一些的课堂上,教师“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可是他们的语言是那样的刻板,完全遵循着某种套路,教师用书中那些文采斐然的语言在他们嘴里说出来竟是那样的不自然。在一些的课堂上,灵动的气息消失殆尽。虽然根据课改的要求,也会留有创造的空间,搭建了貌似平等的对话平台,但形式终归是形式,它无法承载课堂的一切,改变课堂的实质。教师固守着“标准答案”,灵动的气息从何而来!在一些的课堂上,语文教师的专业将受到质疑,学生心目中,你只不过是个“知识贩子”,没有值得人仰慕的地方;而在其他人看来,似乎什么人都可以做语文教师,只要他能够识文断字。这是语文教师的悲哀。在一些的课堂上,最为可怕、悲哀的一幕终将发生:在学生厚厚的一摞书中,教师用书已赫然在列。精明的学生早已发现,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本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他们据此回答问题,还能得到老师的夸奖。屡试不爽之后,教师用书便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此时,教师用书在学生心目中俨然“圣经”,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地位荡然无存。 教师只有潜心阅读文本、深入文本和扩展文本,才能重新提升自己的地位。二、通过阅读美化我们的语言这还是笔者在实习时遇到的问题,实习是在城市里,一次在与学生闲聊时,有一位男生和我说:“老师,你的普通话里有岙里话,我们语文老师说话太好听了。”童言无忌呀,一直还觉得普通话不错的自己,不知不觉中没有注重语言的措辞,没有让学生感觉到语言的美感,使自己身为语文教师的魅力大大降低。我们常说“教师上课全凭一张嘴”。这些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语言如同电影语言、话剧语言、相声语言一样,属于专业语言。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做到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文质兼美,做到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知识性和形象的启发性,做到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中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相关知识、阅读新的知识。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比如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所涉及的历史、政治问题;知识小品文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数学等问题。在这儿,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你那圈“智慧光环”,认真而力求准确地应付类似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不仅树立起了形象,而且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同时可以学到课外的东西,以加强对45分钟课堂的兴趣。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要做到这一点,则需广大教师不断学习、不断阅读,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并且教材中有不少文情并茂的作品。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通道,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寻找与学生生活的相通点,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增补想像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画面、形象、形态和意境等,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让学生能张开想像的“双翅”漫游中外,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越古今。高明的教师善于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心弦合拍,开阔视野,想像不断丰富。这对培养审美情趣,创造美的才能,都具有深远意义。另外还要用课文“美读”来感染学生。教师在朗读课文时,要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力求读出感情,读出境界,读出境外之境、味外之旨,言已尽而意无穷。这种“美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也可以使教师陶醉其中,从而促进了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沟通与共鸣。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感情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三、通过阅读感化我们的学生通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对课外书的阅读,教师的知识面和信息来源总比学生广,这样,教师通过建立课内外阅读链接途径,努力在课外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广泛阅读1、设计了“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片”为了建立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联系,我们专门设计了“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片”,内容包括课内阅读篇目、课外推荐篇目、链接赠言、学生个人档案、课外书资料、读书体会等等。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一单元上完之后都要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填写一张并上交。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片是连接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渠道,也是师生在阅读方面作交流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链接赠言”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的内容或对读物作简单评论,如“一部厚重的父子情深之书“(推荐傅雷家书),“10篇散文记录了鲁迅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推荐朝花夕拾),“保尔的意志催人进取,祥子的命运令人深思”(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这些言简意赅的语言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在“读书体会”部分设立“最让我感动、感兴趣的部分”“最让我喜爱的人物及理由”“我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或片段”“我的感想”等栏目,充分体现出学生阅读实践的主体性,同时也在向学生暗示着读书笔记的基本写法。学生也通过这张卡片向老师传达着自己的阅读的时间、书目等基本情况和自己的阅读志趣、爱好等内容。把每个学生的所有链接卡片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在一段时间内的阅读轨迹、阅读态度、阅读收获等,所以它也是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成长记录档案。2、进行阅读内容链接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1)前置性阅读有些课文所记叙的事情,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就提供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有时也找一些报刊中与课文相关的美文让学生阅读,拉近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比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对初中生来说比较隐晦难懂,我们就充分利用背景资料,把作者的整篇文章城南旧事给学生看影片,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近那段陌生的岁月,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比较性阅读即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或作者选择与之相关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同中求异。主要有:同一作者的同类作品。学生课内学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以介绍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写作风格的把握。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千古名句,学生能多背几首,是大有益处的。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课外让学生阅读朱自清的一系列文章荷塘月色春匆匆等。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与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明确:面对艰难时世,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寄托有所不同,中国人在于团结反抗,法国人在于默默传承。团结反抗需要勇气,默默承受需要毅力。学习观舞记后,让学生阅读叶君健先生的看戏和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比较其中相似的描写手法。学习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阅读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感受作为一位革命英雄和伟人的雄健胸怀。学习土地的誓言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感受诗人对土地的深沉爱恋,愿意为土地付出一切的决心。 老王让学生将之与亲近自己的双腿一文进行比较,体会两文描写人力车夫的异同。例如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描写春天景象的名篇,如贺知章的咏柳、张志和的渔歌子、朱自清的春等。由于有相同点,学生由阅读一篇到阅读多篇,从不同角度了解同一景物的描写方法,这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很有好处。(3)拓展性阅读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选自某些长篇作品中的片段或根据其中某个部分改编的,因此,学完课文以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出原著来读一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了课文故乡,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呐喊。学习了信客,推荐学生阅读秋雨散文。如教材节选了智取生辰纲,可以推介三国演义,由课内的范进中举延伸推介儒林外史等。另外,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已有的条件,我们还试着将文本阅读向影视观看方向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