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Doors and windows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point of orderDB33/1064-200920091124发布 2009121实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Doors and windows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point of order编号: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设金属制品协会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执行日期:2009年12月 1 日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北京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建设发2009 280号关于发布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的通知各市建设系统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义乌市建设局,省级有关厅、局、省建设投资集团、省标准设计站、各有关单位:根据我厅印发的二00四年度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标准设计图编制、修订计划(建科发【2004】115号),由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已通过审查,现批准为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B33/1064-2009,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由浙江省标准设计站组织发行。 二O O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 2009年11月24日印发前 言根据浙江省建设厅二00四年度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标准设计图集编制、修订计划建科发(【2004】115号文关于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范编制计划)的要求,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浙江省建筑门窗的应用情况,贯彻国内最新标准和参考有关国外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网上和广泛征求业内专业人士意见,由编写组编制了浙江省地方标准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程。本规程主要内容共分8章及条文说明。为了提高规程质量,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杭州市文二路28号 邮政编码310012 杨燕萍,或发邮件 ), 以供下次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市文二路28号,邮编310012)浙江省建设金属制品协会本规程参编单位:(名次不分先后)浙江宝业幕墙装饰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亚厦幕墙有限公司本规程参加单位:(名次不分先后)中天建设集团浙江幕墙有限公司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加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瑞明节能门窗有限公司温州盛时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杭州中德门窗有限公司浙江亚克建筑门窗有限公司杭州绿城铝业有限公司浙江合众节能门窗有限公司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浙江鼎丰铝业有限公司浙江建业幕墙装饰有限公司杭州普威(门窗五金系统)浙江中成幕墙装饰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杨燕萍 樊葳 李顺成 梁方岭 王永江 董俊德 本规程编制过程中,得到国家建研院王洪涛、江苏建研院张云龙、福建建研院李光旭等专家的指导,并得到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目次1总则52 术语、符号121术语12.2 符 号33材料要求43.1一般规定43.2 型材43.3 玻璃53.4五金配件、附件、紧固件63.5 密封材料63.6硅酮结构密封胶73.7隔热材料73.8 其它材料84建筑门窗设计84.1一般规定84.2 建筑门窗物理性能要求84.3 门窗立面设计94.4门窗结构设计94.5 气密性能设计124.6 水密性能设计134.7保温隔热性能设计134.8隔声性能设计134.9防雷设计144.10其它安全性设计144.11 设计试验验证145加工制作155.1一般规定155.2 门窗构件加工155.3 门窗组装155.4 成品保护186 施工与安装186.1 墙体、洞口质量要求及施工前准备186.2 门窗主要安装方法和要求206.3施工安全及安装后的保护217工程验收218保养维修23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 文 说 明25Content1 General principle12 Terms, Symbols12.1 Terms12.2 Symbols23 Material43.1 General rules43.2 Sections43.3 Glass53.4 Hardware, Accessories, Fasteners63.5 Sealants63.6 Silicone sealants73.7 Heat insulation material73.8 Other material84 Design of door and window84.1 General rules84.2 Physic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of door and window84.3 Elevation design of door and window94.4 Structure design of door and window94.5 Air permeability performance design124.6 Watertightness performance design134.7 Heat preservation and heat insulation performance design 134.8 Sound insulation performance design134.9 Lighting proof design144.10 Other safety design144.11 Experiment confirmation of design145 Process and manufacture145.1 General rules145.2 Process of door and windows member145.3 Assembly of door and window145.4 Protection of finished products146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146.1 Installation method and requirement of door and window146.2 Installation method and requirement of door and window146.3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protection after installation147 Works acceptance148 Maintaince and serviceNote the wording of the orderList of reference standards14Appendix:Clause explanation141总则1.1 为提高建筑门窗在建筑中的质量,使其具备持久、良好的物理性能、安全性能及使用功能,针对本省气候特点和工程建设实际,特制定本规程。1.2 本规程中建筑门窗系指:建筑用铝合金及塑料外门、外窗,其它材料门窗可参照本规程。1.3 本规程适用于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中使用的建筑门窗。1.4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门窗在材料选择、设计、生产、安装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及维修保养。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本省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5 本规程中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2 术语、符号21术语2.1.1 外门、外窗 external door or external window 有一个面朝向室外的门或窗。2.1.2 铝合金门窗 aluminum windows and doors用铝合金建筑型材制作框与扇结构的门和窗。2.1.3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 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U)door and window 用未增塑聚氯乙烯型材按规定要求使用增强型钢制作的门窗。2.1.4 组合门窗 Portfolio Windows and doors由2樘及以上门窗采用拼樘框连接组合而成。2.1.5 隐框、半隐框窗 hidden or semi-hidden frame supported window采用硅酮结构胶将玻璃与窗框或窗扇构件粘结装配在一起,框、扇型材构件不显露或部分显露于室外表面的铝合金窗。 2.1.6 主要受力杆件 major load-bearing frame member 门窗立面内承受并传递门窗自重力和水平风荷载等作用力的中横框、中竖框、扇梃等主型材和组合门窗拼樘框型材。2.1.7 主型材 main profile连接组合门窗框构架,可装配玻璃、辅型材、开启扇和其它附件的门窗框型材;连接组合门窗扇构架,可装配玻璃、辅型材和其它附件的门窗扇梃型材。2.1.8 辅型材 des profile门窗杆件体系中,镶嵌或固定于主型材杆件上,起到传递或某种功能作用的附加型材(如玻璃压条、披水条等)。2.1.9 雨幕原理 rain curtain principle在建筑外围护结构或构件空腔的室外表面开口构造处进行适当的遮蔽形成雨幕,并对室内表面接缝进行有效的密封,以实现空腔内气压与室外风压力的平衡,从而减少或消除雨水通过外部开口的作用,防止外围护结构或构件发生雨水渗漏的设计原理。2.1.10 隔热性能 heat insulation performance建筑门窗在夏季阻隔太阳辐射得热以及室外高温得热的能力。(建筑门窗阻隔热量传递的能力) 2.1.11 湿法安装 wet method installation在门窗洞口周围墙体面层装饰湿作业之前开始安装门窗,通过连接件在洞口墙基体上固定门窗框,然后对门窗框与洞口墙基体间隙进行防水密封处理的门窗安装方法。2.1.12 干法安装 dry method installation在预先完成的门窗洞口墙基体上进行防水密封处理,待洞口周围墙体面层装饰湿作业全部完成后,再固定门窗框的安装方法(包括精洞口后装法和预埋副框后装法)。2.1.13 外门窗综合遮阳系数(SW) integration adumbral coefficient of outer window and door考虑外门窗本身和门窗洞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一个系数。其值为外门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与门窗洞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2.1.14 抗风压性能 wind load resistance performance 外门窗正常关闭状态时在风压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和五金件松动、开启困难等功能障碍的能力。2.1.15 气密性能 air permeability performance外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时,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2.1.16 水密性能 watertightness performance外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时。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2.1.17 空气声隔声性能 airborne sound insulating properties外门窗以计权隔声量和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为空气声隔声性能。2.1.18 计权隔声量 weighted sound reduction index将测得的门窗空气隔声频率特性曲线以国家标准GB/T50121规定的方法将测量值用一组基准数值进行整合后得出的单值隔声评价量。用Rw表示,单位为dB。2.1.19 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 traffic noise spectrum adaptation term将计权隔声量值转换为试件隔绝交通噪声时试件两侧空间的A计权声压级差所需的修正值,单位为dB。2.1.20 传热系数 thermal transmittance在稳定传热条件下,门窗两侧空气温差为1K,每小时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以W/(m2K)计。2.1.21 安全玻璃 safety glass指破坏时安全破坏,应用和破坏时给人的伤害达到最小的玻璃,包括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夹层玻璃、钢化玻璃、防火玻璃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复合产品。2.1.22 玻璃遮阳系数 shading coefficient of glass 在给定条件下,玻璃、门窗的太阳光总透射比,与相同条件下相同面积的标准玻璃(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的比值。2.1.23 玻璃可见光透射比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 glass 在可见光谱(380nm至780nm)范围内,透过玻璃的光强度的百分比。2.1.24 露点温度 Dew-point temperature是指被测温空气冷却到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并开始凝结出水分的对应温度。2.2 符 号2.2.1 wk风荷载标准值;2.2.2 w0基本风压;2.2.3 gz 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2.2.4 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2.2.5 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2.2.6 L杆件长度;2.2.7 u杆件弯曲允许挠度值;2.2.8 umax杆件弯曲最大挠度值;2.2.9 P水密性能压力差值;2.2.10 k风荷载(标准值)作用所产生的应力;2.2.11 K材料强度标准值;2.2.12 K安全系数;2.2.13 q1 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2.2.14 q2 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3材料要求3.1一般规定3.1.1 建筑门窗选用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及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和质量保证书。3.1.2 门窗材料应选用耐气候性材料。金属材料除不锈钢外应进行镀锌处理或其它有效的防腐蚀处理,铝合金型材应进行表面处理。3.1.3 隐框、半隐框窗应采用安全玻璃。当采用安全中空玻璃时,玻璃的第二道密封胶必须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胶缝尺寸应经计算符合设计要求。 3.2 型材3.2.1 铝合金型材1. 门窗用铝合金型材的化学成份应符合GB/T 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的有关规定,铝合金型材质量应符合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的有关规定。型材横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可按普通级执行,对有装配要求的尺寸,其允许偏差应达到高精级或超高精级。2. 铝合金型材采用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进行表面处理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的质量要求,表面处理层的厚度应满足GB/T8478铝合金门窗及表3.2.1的要求。表3.2.1-2 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层的厚度品种阳极氧化、着色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厚度AA15B级透明漆40m30m二涂S级有色漆40m三涂注:有特殊要求的按GB 5237选择。3. 主要受力杆件型材厚度应经计算确定,其未经表面处理的型材最小实测壁厚:窗应1.4mm,组合窗拼樘框应2.0mm ,门应2.0mm。4. 隔热铝合金型材在室内外温差20的作用下导致的弯曲变形绝对值应2.5mm。3.2.2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应符合GB/T881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规定的以下要求:1. 气候老化性能:暴露4000h后,冲击强度保留率60;颜色变化E*5,b*3;2. 可焊性:焊角平均应力35MPa,最小应力30MPa;3. 低温落锤冲击性能:在1000g质量锤体冲击下,型材可视面破裂个数1个,共挤型材的共挤层不能出现分离;4. 主型材两个相对最大可视面的加热尺寸变化率为2.0,每个试样两可视面的加热尺寸变化率之差应0.4,辅型材的加热尺寸变化率为3.0;5. 型材经150加热30min后应无气泡、裂痕、麻点,共挤型材的共挤层不能出现分离;6. 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壁厚:平开窗2.5mm、推拉窗2.2mm、平开门2.8mm、推拉门2.5mm;7. 主型材断面应具有独立的保温(隔声)腔室、增强型钢腔室及排水腔室。注:主型材是指通过焊(螺)接构成门窗框、扇的型材。3.2.3 采用隔热材料连接铝合金型材而制作建筑门窗的复合型材分为浇注式和穿条式2种,产品的力学性能必须满足GB 5237.6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6部分:隔热型材国家标准及表3.2.5的要求。 表3.2.3 隔热铝合金型材试验项目复合方式试验结果纵向抗剪特征值N/mm横行抗拉特征值N/mm隔热材料残余变形量平均值 mm室温低温高温室温低温高温纵向剪切试验横向拉伸试验穿条式24242424浇注式242424242412高温持久负荷试验穿条式24240.6热循环试验浇注式240.6注:经供需双方商定,可不进行产品的性能试验,准许产品性能通过相似产品进行推断,而相似产品的性能试验结果应符合表中规定。3.3 玻璃3.3.1 建筑门窗玻璃应采用国家标准GB 11614平板玻璃规定的建筑级浮法玻璃或以其为原片的各种加工玻璃,也可采用夹丝玻璃、压花玻璃。3.3.2 建筑门窗玻璃的品种、颜色和性能,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选用。玻璃的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根据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要求选用。玻璃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及性能应符合下列现行标准的规定:JGJ1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GB 15763.2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GB 9962夹层玻璃GB 11614平板玻璃GB/T 11944中空玻璃JC/T 511压花玻璃JC/T 536吸热玻璃GB/T 18915.1镀膜玻璃 阳光控制镀膜玻璃GB/T 18915.2镀膜玻璃 低辐射镀膜玻璃3.3.3 建筑用安全中空玻璃指由钢化、夹层玻璃构成的中空玻璃。3.3.4 中空玻璃的单片玻璃厚度相差不宜大于2mm,铝间隔条宜采用连续折弯。3.3.5 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简称Low-E玻璃)的门窗,所用Low-E玻璃除应符合GB/T 18915.2镀膜玻璃 第二部分 低辐射镀膜玻璃、GB/T 11944中空玻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由真空磁控溅射法(俗称离线法)生产的Low-E玻璃,必须合成中空玻璃使用,在合成中空玻璃时应将Low-E玻璃边部与密封胶接触部位的Low-E膜除去,Low-E膜层应位于中空气体层内;2. 由热喷涂法(俗称在线法)生产的Low-E玻璃可单片使用,Low-E膜层应面向室内。3.3.6 夹层玻璃除应符合GB 9962夹层玻璃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夹层玻璃应为干法加工合成,其中间层应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2. 夹层玻璃的单片玻璃厚度相差不宜大于2mm。3.4五金配件、附件、紧固件3.4.1 建筑门窗采用的五金配件、附件、紧固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材质以不锈钢、铝合金、锌合金以及优质工程塑料为主,应具有操作方便及标准化、系列化的特点。3.4.2 建筑门窗采用的五金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启闭灵活、无噪声,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环保要求和耐蚀性要求。其表面质量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手触部位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3.4.3 建筑门窗与墙体连接件、PVC塑料门窗增强型钢、建筑门窗用副框的材质应符合GB716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的规定,表面应采用防腐处理。PVC塑料门窗主要受力杆件的增强型钢的厚度应经计算确定,最小实测壁厚:门2.0mm;窗1.5mm;副框1.5mm;组合窗拼樘框2.0mm。3.4.4 塑料门窗增强型钢横截面为开口形状,其表面镀层应符合GB/T9799金属覆盖层 钢铁件上的锌电镀层电镀锌处理的规定;增强型钢截面宜为封闭形状,内外表面应进行热镀锌处理。3.4.5 与门窗框扇型材连接用的紧固件应采用表面镀锌钝化处理或不锈钢,不得采用铝及铝合金抽芯铆钉做门窗受力构件连接紧固件。3.4.6 平开窗应采用多点式执手。3.5 密封材料3.5.1 建筑门窗用密封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规定,并按功能要求、使用范围、型材构造尺寸选用。1. 用于安装玻璃的密封材料应选用橡胶系列密封条或硅酮结构密封胶。其中橡胶系列密封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GB/T 5574工业用橡胶板、HG/T 3099建筑橡胶密封垫 预成型实心硫化的结构密封垫用材料规范、HG/T 3100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 建筑用预成型密封垫的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规定;硅酮建筑密封胶应采用中性胶,其性能应符合GB/T14683硅酮建筑密封胶、JC/T 485建筑窗用弹性密封剂、JC/T 486中空玻璃弹性密封胶、JC/T 914中空玻璃用丁基热熔密封胶的规定。2. 框扇用密封条应选用橡胶类密封条或经过硅化处理密封毛条。其中密封毛条的空气渗透性能、机械性能及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JC/T635建筑门窗密封毛条技术条件标准中优等品的规定。3.5.2 建筑外门、外窗与洞口之间的伸缩缝以及副框与洞口之间的伸缩缝,应采用闭孔防水等材料密封。3.5.3 建筑外门、外窗的室外防水缝必须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不得采用丙烯酸密封膏。3.6硅酮结构密封胶3.6.1 隐框窗组件及隐框窗用中空玻璃第二道胶应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6776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规定。结构胶宽度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6.2 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前,应经法定检测机构进行与其相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和粘接性试验,并应对邵氏硬度、标准状态拉伸粘接性能进行复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3.6.3 硅酮结构密封胶生产商应提供其结构胶的变位承受能力数据和质量保证书,且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3.7隔热材料3.7.1 隔热材料的性能应符合JG/T174建筑用硬质塑料隔热条中的相关规定。3.7.2 隔热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7.2的规定。 表3.7.2 隔热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分 类项 目单 位技术指标材 料 性 能基本性能(在标准状态下测试)热变形温度 220热导率(导热系数)W/mK0.35线膨胀系数K-1(2.03.5)10-5冲击强度(无缺口)kJ/m230或不断裂产 品 性 能基本性能(在标准状态下测试)密度允许偏差 g/cm30.05邵氏硬度D 805抗拉强度(横向)I型N/mm120其它型N/mm45抗拉强度(纵向)MPa80弹性模量MPa4500断裂伸长率3.5高温性能(902)抗拉强度(横向)N/mm 90产 品 性 能低温性能(-302)抗拉强度(横向)N/mm120冲击强度(无缺口)kJ/m215或不断裂耐水性能抗拉强度(横向)N/mm60耐紫外线老化性能抗拉强度(横向)N/mm60注:1标准状态指室温232和相对湿度50%5%的试验室状态。2材料性能指由原材料直接制成标准试样进行测试,产品性能指从成品隔热条上直接取样测试。3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湿热性能、耐水性能和耐紫外线老化性能(200小时)中的抗拉强度(横向)指标值仅适用于I型条。表3.7.2 隔热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3.7.3 浇注式和穿条式隔热型材严禁使用PVC或类似材料。3.8 其它材料3.8.1 玻璃垫块应采用模压成型,不得使用硫化再生橡胶、木片或其它吸水性材料。3.8.2 金属丝窗纱应符合QB/T 3882窗纱型式尺寸和QB/T 3883窗纱技术条件的规定。塑料丝窗纱应用定型纱网,不得使用编织型纱网。3.8.3 与单组份硅酮结构密封胶配合使用的低发泡间隔双面胶条应具有透气性。4建筑门窗设计4.1一般规定4.1.1 建筑门窗的立面分格和外观效果应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的高度等因素和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合理确定,并明确各项性能指标。4.1.2 设计文件中,应注明门窗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保温性能的指标值。必要时还应注明门窗隔声隔热性能的指标值。4.1.3 建筑门窗的立面和构造设计由建筑设计单位和专业门窗单位共同负责,并应提供详细的设计计算书、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它设计文件。设计中有选用标准图集的,应注明门窗标准设计图集号和门窗编号,指明门窗种类、系列、规格以及所配的玻璃品种、厚度等。4.1.4 建筑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1.5 在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道路红线两侧50m范围内,新建住宅临街一侧应设计、采用具有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建筑门窗。4.1.6 高层塔式建筑和主体朝向为东西向建筑主要居住空间的东、西向建筑外窗,宜设置外遮阳设施。4.1.7 7层及以上(含)的建筑外窗宜采用内开启形式。确需采用外开窗或推拉窗时,窗扇必须有防松脱装置。4.2 建筑门窗物理性能要求4.2.1 建筑外窗物理性能及试验方法应满足表4.2.1的规定。表4.2.1 建筑外窗物理性能序号项 目标准编号物理性能指标1抗风压性能GB/T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基本风压0.45时基本风压0.45时应符合设计要求或采用下值:16层建筑应2级,P31500Pa ;7层及以上建筑应3级,P32000Pa。应符合设计要求或采用下值:16层建筑应3级,P32000Pa ;7层及以上建筑应4级,P32500Pa。2气密性能在10Pa检测压力差下:居住16层建筑应4级,, q12.5m/(mh) q27.5m/(mh);居住7层及以上建筑应6级, q11.5m/(mh) q24.5m/(mh);公共建筑应6级,q11.5m/(mh) q24.5m/(mh)。3水密性能未渗漏压力值:16层建筑应2级 (150 PaP250 Pa);7层及以上建筑应3级(250 PaP350 Pa)4保温性能GB/T848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外窗传热系数K不宜大于3.2w/(mk)(除窗墙比小于0.25的建筑、教室、厂房外);各建筑物中门窗的传热系数K值要求根据设计要求或节能测评报告要求定。5空气声隔声性能GB/T84852008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RwCtr)不小于30dB (快速路和主干路道路两侧50m范围内临街一侧); (RwCtr r)不小于25dB (次干路和支路道路两侧50m范围内临街一侧)。注:1.建筑外窗物理性能宜按抗风压性能P1、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P2、P3顺序试验。2序号14为必检项目,5可根据委托要求定3抗风压性能设计依据本规程4.4.1条进行计算4.3 门窗立面设计4.3.1 建筑门窗立面尺寸,应根据天然采光设计要求的各类用房窗地面积比和建筑隔热节能要求的窗墙面积比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4.3.2 平开门扇的最大宽度不宜超过900mm,最大高度不宜超过2400mm;推拉门扇的最大宽度不宜超过1000mm,最大高度不宜超过2400mm。4.3.3 外平开窗扇的最大宽度不宜超过650mm,最大高度不宜超过1500mm;推拉窗扇的最大宽度不宜超过900mm,最大高度不宜超过1800mm。4.3.4 门窗的立面开启构造形式(如外平开、推拉、上悬、立转、内平开下悬等)、开启面积比例和安装型式,应根据各类用房使用特点具体确定,必须满足房间自然通风导引风路的要求,并保证启闭、美观、维修方便和安全性。4.4门窗结构设计4.4.1 作用于门窗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按下式计算:wk =gzS1z w0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gz阵风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s1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的有关规定采用;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w0基本风压(kN/m2),应参照国家标准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全省各地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kN/m2);4.4.2 门窗杆件应根据受荷情况和支承条件采用结构力学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和挠度,计算方法参见JG/T 140-2005 未增塑聚氯乙烯塑料窗附录D(建筑外窗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确定。不同种类门窗的主要受力杆件应符合表4.4.2的规定。表4.4.2 门窗主要受力杆件相对面法线挠度门窗名称支撑不同玻璃挠度设计值uu挠度最大值塑料门窗及其他门窗单层、夹层玻璃u=L/120u15mm中空玻璃u=L/180铝合金门窗单层、夹层玻璃u=L/100u20mm中空玻璃u=L/150表中:u挠度设计值;u主要受力杆件弯曲相对允许挠度值。4.4.3 玻璃厚度、面积应经计算确定或按规范选用,计算或选用方法应符合JGJ 1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4.4.4 进行玻璃的设计选用时还应考虑下列情况必须采用安全玻璃。1. 7层及7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2. 单块玻璃面积大于1.5m2;3. 门玻璃和固定门玻璃;4. 距离可踏面高度900 mm以下的窗玻璃;5. 倾斜窗、天窗及易遭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他部位窗。4.4.5 材料的重力密度可按表4.4.5采用。表4.4.5 材料的重力密度g(kN/m3)材料g浮法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25.6钢材78.5铝合金28.0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 门窗用玻璃的长期强度设计值可按表4.4.6采用。表4.4.6 长期荷载作用下玻璃强度设计值fg(N/mm2)种 类厚 度(mm)中部强度fg边缘强度fg端面强度fg平板玻璃512976151976520654半钢化玻璃512282220151924191720201614钢化玻璃512423430151936292620302421注:1.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的强度设计值应按所采用的玻璃类型确定。2.钢化玻璃强度设计值可达平板玻璃强度设计值的2.53倍,表中数值是按3倍取的;如达不到3倍,可按2.5倍取值,也可根据实测结果予以调整。3. 半钢化玻璃强度设计值可达平板玻璃强度设计值的1.62倍,表中数值是按2倍取的;如达不到2倍,可按1.6倍取值,也可根据实测结果予以调整。4.端面指玻璃切割后的横断面。4.4.7 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可按表4.4.7采用。表4.4.7 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合金牌号合金状态壁厚(mm)强度设计值fa抗拉、抗压抗剪局部承压6063T5不区分9055120.0T6不区分15085161.06063AT51013575150.01012570141.56063AT61016090172.01015085163.06061T4不区分9055133.0T6不区分200115199.0表4.4.7 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4.4.8 材料的弹性模量可按表4.4.8采用。表4.4.8 材料的弹性模量(N/mm2)材料E玻璃0.72105铝合金0.70105钢、不锈钢2.061054.4.9 作用于框与扇连接件的力的设计值,应不大于配件承受力的设计值。4.4.10 隐框窗、半隐框窗所用的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宽度Cs和粘接厚度ts的设计,应符合JGJ 102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4.5 气密性能设计4.5.1 气密性能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浙江省居住建筑16层的门窗的气密性能4级(在10Pa压差下,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q1应2.5m3/(mh),且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应7.5m3/(m2h);7层及以上的门窗的气密性能6级(在10Pa压差下,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q1应1.5m3/(mh),且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应4.5 m3/(m2h)。2. 公共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能6级(在10Pa压差下,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q1应1.5m3/(mh),且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应4.5m3/(m2h)。4.5.2 气密性能构造设计要求:1. 在满足自然通风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控制门窗可开启扇与固定部分的比例;2. 合理设计门窗缝隙断面尺寸与几何形状,提高门窗缝隙空气渗透阻力;3. 采用耐久性好的硅酮密封胶或橡胶条进行玻璃镶嵌密封和框扇之间的密封;4. 推拉门窗框扇采用摩擦式密封时,应使用密度较高的硅化密封毛条、采用中间加胶片的硅化密封毛条或软质橡胶密封条,确保密封效果;5. 平开门窗框扇密封胶条应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条或硅橡胶条。6. 密封胶条和密封毛条应保证在门窗四周的连续性,形成封闭的密封结构。7. 平开扇高度大于900mm时, 应采用多点执手。4.6 水密性能设计4.6.1 水密性能设计指标P按抗风压性能设计指标的0.1倍设计,但最小不得低于150 Pa。4.6.2 当有特殊要求时,建筑设计可提出具体的水密性能指标。4.6.3 水密性能构造设计要求:1. 宜采用等压原理及压力平衡设计门窗的排水系统,确保玻璃镶嵌槽以及框与扇配合空间形成等压腔;2. 对于不采用等压原理及压力平衡设计的门窗结构,应采取有效的多层密封防水措施和结构防水措施,实现水密性能设计要求;3. 排水槽的尺寸、数量、分布应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槽宽宜为5mm,长度宜为2040mm。对有纱轨的推拉窗,内、外排水槽一般宜各开两个(内排水槽在室内侧、外排水槽在室外侧),内、外排水槽应错开设置,分别开在外窗关闭时没有窗扇的扇轨上。无纱轨的推拉窗不可设置内排水槽。面积大于3.5m2的门窗宜适当增加排水槽,并在室外侧配置防风盖;4. 门窗型材构件连接和附件装配缝隙以及门窗框与洞口墙体安装间隙均应有防水措施;4.6.4 门窗洞口外墙体应有排水措施,门窗洞口上沿应做滴水线或滴水槽,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外窗窗台面应做散水坡度。4.7保温隔热性能设计4.7.1 门窗的保温性能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4.7.2 门窗隔热构造设计要求:1. 铝合金门窗提高保温性能,应采用隔热铝型材;2. 玻璃宜采用热反射中空玻璃或遮阳型LOW-E中空玻璃;3. 门窗玻璃镶嵌缝隙及框与扇开启缝隙,应采用具有柔性和弹性的密封材料密封。4.7.3 本省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窗、外门的面积不宜过大。新建建筑(窗墙比小于0.25的建筑、教室、厂房除外)K值应3.2 W/K。4.8隔声性能设计4.8.1 对有隔声要求的门窗,隔声性能指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空气声隔声性能(RwCtr)不小于30dB (快速路和主干路道路两侧50m范围内临街一侧);空气声隔声性能(RwCtr)不小于25dB (次干路和支路道路两侧50m范围内临街一侧)。2. 如对隔声性能有更高要求,应根据建筑物各类用房允许噪声级标准和室外噪声环境情况,合理确定门窗隔声性能指标。4.8.2 门窗隔声构造设计要求:1. 提高门窗隔声性能,宜采用中空玻璃、夹层玻璃或单层厚玻璃;2. 门窗玻璃镶嵌缝隙及框与扇开启缝隙,应采用具有柔性和弹性的密封材料密封。4.9防雷设计4.9.1 金属门窗防雷设计,应符合GB 500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一类防雷建筑物其建筑高度在30m及以上的外门窗,二类防雷建筑物其建筑高度在45m及以上的外门窗,三类防雷建筑物其建筑高度在60m及以上的外门窗应采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保护措施,与建筑物防雷系统可靠连接。4.9.2 门窗防雷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门窗外框应与主体结构的避雷引下线进行可靠连接;2. 门窗外框与防雷连接件连接处,应先将其非导电的表面处理层除去,再与防雷连接件连接;3. 防雷连接导体可采用热浸镀锌处理的直径不小于10mm圆钢或254扁钢,导体应与建筑物防雷装置和窗框防雷连接件进行可靠的连接,采用焊接时焊缝长度不小于100mm。4.9.3 建筑主体结构的避雷引下线由土建施工单位提供。4.10其它安全性设计4.10.1 开启门扇、固定门以及落地窗的玻璃,必须符合JGJ 1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中的人体冲击安全规定。4.10.2 推拉窗用于外墙时,必须有防止窗扇向室外脱落的装置。4.10.3 有防盗要求的建筑门窗,可采用夹层玻璃和可靠的门窗锁具,门窗扇应有防止从室外侧拆卸的装置。4.10.4 儿童或室内其他人员易从窗户跌落室外的部位,窗的开启扇宜采用带钥匙的窗锁、执手等锁闭器具,或者采用铝合金花格窗、花格网、防护栏杆等防护措施。4.10.5 安装在易于受到人体或物体碰撞部位的玻璃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于碰撞后可能发生高处人体或玻璃坠落的情况,必须采用可靠的护栏。4.11 设计试验验证4.11.1 试验验证1 单扇高度大于1800mm的外窗、单扇宽度大于1000mm的外门在安装前应进行抗风压性能设计校核和试验验证。2 组合窗应在安装前进行组合窗的抗风压性能设计校核和试验验证。3 隔热铝合金型材当门窗构件长度超出2000mm时,应检测其在室内外温差20的作用下导致的弯曲变形值,弯曲变形绝对值应不大于2.5mm。5加工制作5.1一般规定5.1.1 门窗加工制作应在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门窗企业生产车间进行,不得在施工现场制作。5.1.2 加工构件前应对建筑设计图,门窗设计图进行核对,并对已完成的建筑洞口进行复测,按安装构造要求调整门窗设计大样图尺寸后方可加工制作。5.1.3 门窗所用材料及配套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