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侵染龙眼的6种新病原真菌的鉴定作者:王琪摘要:在19982000年广西龙眼病害调查中,共发现14种病原真菌,其中6种是新发现能够侵染龙眼,分别为:龙眼盘二孢菌Marssonina dimocarpi Q. Wang et C.Y. Lai、假链格孢菌Nimbya sp.、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龙眼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dimocarpi C. Y. Lai et Q. Wang、龙眼顶多毛孢菌Bartalinia bischofiae Nag Raj、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文中描述的Marssonina dimocarpi Q. Wang et C. Y. Lai和Phyllosticta dimocarpi C. Y. Lai et Q. Wang定为新种, Bartalinia bischofiae Nag Raj为国内新记录种。关键词:龙眼;真菌性病害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异名:Euphoria longan (Lour.)Steud.无患子科(Sapinaceae)植物,又名桂圆、益智、亚荔枝等。原产我国南部,迄今已有2000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台湾、四川、云南、贵州和海南等省区,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亚热带果树。近年来龙眼种植发展迅速,优良品种大量引进,龙眼的病害也随着出现严重的危害。1983年的龙眼病虫害综合调查12只报道了7种病害,真菌病害仅2种,而至1999年底已报道的龙眼病害达27种312,鉴定了15种真菌病害。可见随着集约化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龙眼病害呈上升趋势,可能还有许多病害尚属未知,急待调查研究,摸清病害发生情况,为将来病害防治打下基础。为此,我们于19982000年对广西各产区进行了系统的病害调查,基本查清了广西龙眼病害的发生情况,现将新发现的真菌病害描述如下。1 调查方法于龙眼不同生育期(苗期、成株期、花期、结果期)在南宁郊区、玉林、武鸣、大新、博白、灵山、浦北、武宣等主要产区调查,采集样本,制备玻片进行鉴定。根据初步鉴定结果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必须分离、培养、做致病性试验才能断定的真菌,按不同真菌的分类要求选择不同培养基、培养方法及接种方法, 2 结果 通过对广西龙眼主产区的病害调查,发现真菌病害14种, 其中6种是新病原真菌,现分述如下。2.1 龙眼盘二胞菌Marssonina dimocarpi Q. Wang et C. Y. Lai, sp. nov. 症状 病斑发生于叶片中部或叶脉两侧,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为暗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直径25cm,常常几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病部密生小黑粒,即病原菌的子实体。病原菌 分生孢子盘褐色至黑色,生于叶的下表皮,散生,初埋生,后突破寄主表皮外露,直径74.8102(85.6)m。产孢细胞圆柱形,无色,壁光滑,环痕式产孢,4.36.5m 3.24.3m。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中间1个分隔,分隔处有缢缩,顶细胞长椭圆形,基细胞近圆形, 7.610.8(7.9) m4.15.4m(图1)。讨论 张传飞等(1996)4 报道的龙眼盘二孢褐斑病(Marssonina euphoriae C. F. Zhang et P. K. Chi)分生孢子为长卵形,顶端尖,基部平截,分隔处无缢缩,其形态显然不同于本菌,且其大小为1621m3.07.5m,较本菌的分生孢子大。因此将该菌定为新种。标本号 D0062906(模式标本Typus),2000年6月,王琪采集。病情 此病不常见,但1999年冬季霜冻过后严重发生。世界分布 中国,广西博白、玉林等县市。2.2 龙眼假链格孢菌Nimbya sp. 症状 叶两面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直径25cm,严重时扩展至全叶,病健交界处明显。在叶背病斑上生有黄褐色绒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子实体。病原菌 在寄主上分生孢子梗直立或屈曲,单生,黄褐色,简单或有分枝,25分隔,4085m4.05.6m。产孢细胞曲膝状,分生孢子具喙或无喙,单生或短链生,链长25个孢子,倒梨形,卵形,棍棒形,表面粗糙,淡褐色, 210个横隔,05个纵隔,03个斜隔,真假隔膜混生,2952m59m。喙为淡褐色,柱状,无分枝,真喙或假喙,有的喙顶端膨大,02个分隔,517m24m(图2)。经PCA平板培养的菌块放于滤纸上,于25下,12h近紫外光照射,12h黑暗,培养5天后,于滤纸上产孢。菌落菌丝呈蜘蛛网分布,树杈状分枝。分生孢子梗黄褐色,全壁芽生式产孢,4085m4.05.6m。分生孢子具喙或无喙,单生或短链生,倒梨形,卵形,表面粗糙,褐色,210个横隔,05个纵隔,04个斜隔,1862m616m,喙近无色,真喙或假喙,柱状,有的顶端膨大,具02个隔,088m2.64.5m。讨论 Nimbya属是由Simmons于198916年建立的,它与Alternaria属的主要区别是Nimbya分生孢子是假隔膜(由孢子内壁参与隔膜形成),分生孢子一般不成链或链短。该菌的隔膜为假隔膜,孢子单生或短链生,因此归为Nimbya属病菌,尚需进一步鉴定到种。首次发现Nimbya属的真菌侵染龙眼,龙眼是其新记录寄主。标本号 D99031301,1999年3月,王琪采集。病情 此病主要在秋冬季老叶上发生。分布 南宁、武鸣、邕宁等县市。2.3 龙眼叶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 症状 在叶片中央或叶脉处产生圆形至椭圆形,黑褐色病斑,两面生,病健交界处明显,直径13.5cm,叶背病部生黄褐色绒状物,为子实体。病原菌 经PCA平板培养的菌块放于滤纸上,于25下,12h近紫外光照射,12h黑暗,培养5天后,于滤纸上产生孢子链。链长达12个孢子,极少分枝,分生孢子梗单生,简单或有分枝13分隔,褐色,4197m35m。分生孢子具链生,倒梨形,卵形,孢子上部常弯曲近一半孢子表面粗糙,有瘤变,孢身淡褐色,38个横隔,16个纵隔,孢子中部分隔略隘缩,2151m916m。喙及假喙淡褐色,柱状,无分枝,具02个隔,018m05m(图3)。讨论 该菌的分生孢子形态大小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相符14,因此认为是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标本号 D00313e1,1999年3月,王琪采集。病情 实生苗和幼树叶片常见此病,严重时大量叶片枯死。分布 南宁、邕宁等市县。2.4 龙眼叶点霉菌 Phyllosticta dimocarpi C. Y. Lai et Q. Wang, sp. nov. 症状 病原菌为害成熟和衰老的叶片,叶斑发生于叶边缘或叶尖,不规则形,初褐色,后病斑处为呈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深褐色。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菌 分生孢子器叶面生,散生,初埋生,后突破寄主表皮外露,球形,近球形,直径130235m,高80150m。器壁膜质,褐色,由34层细胞组成,壁厚812m,内壁无色,形成产孢细胞,上生分生孢子。孔口不明显。产孢细胞瓶型,长瓶形,单孢无色,全壁芽生环痕式,812m3.54m。分生孢子椭圆形,两端圆或一端略尖,单胞,无色,7102.53.5m,具2个油球(图4)。 讨论 关于Phoma和Phyllosticta两属的分类及属下种的分类问题一直存在许多争议,依据Saccardo17的分类标准,主要区别是Phoma寄生于植物叶以外的部位,而Phyllosticta寄生于植物叶片上,这种人为的划分受到许多真菌学家的批评。Sutton13、Boerema18、Nag Raj19分别对Phyllosticta和Phoma的产孢细胞类型、分生孢子的个体发育进行研究,认为Phoma的产孢方式是内壁芽生瓶梗式(eb-ph),Phyllosticta的产孢方式为全壁芽生单孢式(hb-sol)。吕国忠20经电镜观察这两属的产孢方式是全壁芽生环痕式(hn-ann),Phyllosticta的分生孢子形态和产孢方式与Phoma相同,过去人为的根据其寄生部位不同划分两个属是不正确的,按此观点,现文献中已报道的Phyllosticta大多应属于Phoma,但是这样数以千计的Phyllosticta和Phoma就无法处理了。因此本文仍按传统观点将该菌归为Phyllosticta,在Dimocarpus植物上未曾有Phyllosticta和Phoma的真菌报道,故将此菌定为新种Phyllosticta dimocarpi C. Y. Lai et Q. Wang。标本号 HMSU2757(模式标本Typus),2000年3月、4月,王琪采集。病情 此病常发于春季,尤其受寒害过后的洼地果园发生严重。世界分布 中国,广西灵山等地。2.5 龙眼顶多毛孢菌Bartalinia bischofiae Nag Raj 症状 病害从叶尖开始发病,后病斑沿主脉向叶柄扩展,严重时全发病,病斑黄褐色,病健交界处有灰绿色水渍状晕带,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即为子实体。 病原菌 分生孢子器扁球形,长90.55267.35m,高70115m,黑色,散生,两面生,初埋生,无孔口,后突破寄主表皮,顶部呈长形开裂,释放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圆柱形、安培瓶形,无色,薄壁,光滑,瓶梗式产孢,8.610.8m2.43.9m。分生孢子棍棒形、圆柱形,三隔四胞,壁光滑,胞间无缢缩或稍微缢缩,14.323.3m2.14.7m。顶胞无色,具附属丝23(-4)根,长15.421.4m。中间两胞圆柱形,橄榄色,长12.520.2m。尾胞柱状,底部平截,浅榄色,长1.54.3m,具侧生式小柄,长2.86.9m(图5)。在PDA培养基上,菌落正面中央为灰白色轮纹,菌落边缘波浪状,背面为黄褐色。分生孢子团黑色,颗粒状,粘质,散生于菌落内部。讨论 本菌的形态特征与所报道描述的Bartalinia bischofiae Nag Raj 相符13 ,因此鉴定该菌为Bartalinia bischofiae Nag Raj。此菌在国内是首次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过去印度曾报道其能侵染Bischofiae javanice的树皮及罗汉松科植物的叶片,龙眼为其新记录寄主。标本号 D9811902,1998年9月,李树庆采集。病情 此病多发生于实生苗的嫩叶。分布 南宁市郊。2.6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症状 病菌从叶缘或叶脉处侵染 ,产生不规则病斑,直径25cm,严重时沿主叶脉扩展至全叶,病斑内部为灰白色,边缘褐色。病原菌 在PDA平板上,于25下黑暗生长5天后,菌落直径4.25.3cm,菌丝白色,有少量气生菌丝,背面产生紫红色色素。分生孢子堆颗粒状,无色。大型分生孢子的梗为瓶状,互生,多生,7.517m2.13.7m,大孢子量极少,镰刀型,顶细胞较尖,足细胞椭圆状,略弯曲,37个隔,以34个隔的居多,12.947.5m2.64.3m。小型分生孢子梗为细瓶梗状,单生,10.017.522.5m,小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卵形,4.59.7m2.24.3m。厚垣孢子形成于菌丝中,球形至椭圆形,其产生方式为端生或间生,可单生或串生,直径4.76.9m(图6)。讨论 该菌形态及菌落特征与尖孢镰刀菌相符15 ,故定为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经寄主范围测定该菌除能侵染龙眼叶片外,还可侵染黄瓜、丝瓜、葡萄等作物苗期叶片,故不是龙眼专化型。 标本号 L0032304,2000年3月,王琪采集。 病情 此病在当地春寒过后出现,发生于龙眼幼叶,不常见。分布 灵山,浦北等县。146图1 龙眼盘二孢菌叶斑病菌1.分生孢子盘 2.产孢细孢及分生孢子图2 龙眼链格孢叶斑病菌1.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梗图3 龙眼叶部黑斑病菌1.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梗图4 龙眼叶点霉叶斑病菌1.分生孢子 2.产孢细胞 3.分生孢子器 图5 龙眼顶多毛孢叶斑病菌1.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座图6 龙眼镰刀菌叶斑病菌1.大型分生孢子 2.小型分生孢子 3.厚垣孢子【参考文献】1 黄荣玉. 荔枝、龙眼病虫害种类调查初报. 福建果树,1983,(3):392 张若之. 广西及福建荔枝、龙眼病虫害综合调查情况. 广西热作科技,1984,(2):34-383 卢美英. 龙眼幼苗顶枯病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12(3):22-264 张传飞,戚佩坤. 广东省龙眼几种新病原真菌的鉴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7(2):59645 戚佩坤. 广东省栽培药用植物真菌病害志.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6 林尤刚,高日霞. 龙眼根腐病的初步鉴定及防治. 福建果树,1993,(2):417 胡海. 广东小煤苔科研究初报. 真菌学报, 1990,10(2):93-998胡炎兴. 海南省的小煤苔菌. 真菌学报, 1989,8(3):180-1899 刘秀娟. 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炭疽病主要寄生植物名录. 热带作物学报,1987,8(2):123-13410 陈宇航. 龙眼炭疽病原菌研究J . 福建农业科技,1990,(4):21-2211 姜鼎煌. 龙眼主要病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课 漂亮的包装纸教案配套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反殖民斗争 第19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川教版
- 2024中建港航局海洋工程研究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程建设项目流程培训
- 车载充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培训
-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4《了解自己的情绪》 北师大版
- 单位新闻摄影培训大纲
- 妇产科新护士培训计划
- 计算机大一上期末复习测试附答案
- 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标准化体系汇编
- 华北理工选矿学课件01破碎与磨矿
- 激光雷达技术原理第一章
-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
- 责任制整体护理PPT演示课件
- 锤击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记录表
- GB/T 8110-2008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 GB/T 38615-2020超声波物位计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6925-1997混凝土及其制品耐磨性试验方法(滚珠轴承法)
- GB/T 15849-1995密封放射源的泄漏检验方法
- 卫生院疾病证明书 糖尿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