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格律诗八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格律诗八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格律诗八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格律诗八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格律诗八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格律诗八首教学目标、背诵诗歌。,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难点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就诗歌本身而言,这颗文学明珠拥有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让我们走进格律诗的世界,感悟格律诗的魅力。二、学习次北固山下。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1)节奏停顿;(2)轻重缓急;(3)抑扬顿挫;(4)感情充沛。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出来才抑扬顿挫。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1)整体把握诗歌。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作者清晨在江岸边远眺所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地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一轮旭日升起。作者置身于青山绿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虽然是在腊月里,江南却春意盎然,诗人先顿后挫,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由此可见诗人炼字功夫之深,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生动地表达出来,反映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感伤。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2)体会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3)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背诵你所熟知的乡愁诗。全诗清新流畅,感情浓郁,是唐人行旅怀乡诗中的佳作。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三、学习春望。体会诗的韵律美。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学生范读,师生点评。全班齐读,加深体会。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读书和壮游时期、长安十年时期、战乱流离时期、漂泊西南时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做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诗的颈联写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千古佳句,妙在何处?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愈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3)本诗有哪些写作特色?在表现手法上,全诗触景伤怀,移情于物,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涵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诗歌语言的意境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衰老,更增一层悲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厚,因而一千多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四、学习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们走进白居易的这首诗,更深刻地体味西湖的美丽景色。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在文学上,他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诗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诗歌中哪些词语得到了印证?西湖早春的景色。诗人从大处落笔,写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云脚低”“几处”“早”“新”“浅草”等词语都表现了早春景象。(1)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最爱”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这莺和燕的动态,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五、布置作业。望岳,并体会与春望风格的不同之处。第二课时一、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透过凝聚着历史的诗词歌赋,我们便可以看到古人对寂寞的多种体验和心境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深情真挚的,是淳朴晶莹的,是值得世人称道的;而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豁达开阔的,意韵圆臻的,是值得人们大彻大悟的;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则是豪放的、潇洒的,也是得到文人骚客们一致效法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刘禹锡的律诗,领略他的别样情怀。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教师诵读,让学生注意读诗的节奏和作者的情感。首联:“巴山楚水”泛指贬地,作者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让读者体会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颔联:“闻笛赋”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故友的悼念,“烂柯人”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这句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说明了“新生的事物必然要代替没落的事物”这一哲理。尾联:是点睛之笔。“长精神”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的乐观精神。(1)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沉没的船的旁边有很多船竞相驶过,在枯萎有病的树的前头是万木生机盎然的春天。揭示了时代在前进、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意境开阔,思想深邃,成为千古名句,被后世传诵。(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心情,感慨世事沧桑,但表现出了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乐观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重新投入新生活的志向和热情。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感情真挚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充分显示出结构的巧妙。恰当用典,含义十分丰富,耐人寻味。诗中借用景物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景、情、理相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二、学习赤壁。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欷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今天,我们学习杜牧的赤壁。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分组朗诵诗歌。(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支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一支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抒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支折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杜牧为什么把赤壁之战的胜利总结为东风之力?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三十四岁的孙吴统帅周瑜则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杜牧却把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写史论,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史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杜牧,以写咏史诗闻名,他的咏史诗,可以说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本诗就是他咏史诗中的一个代表。这首诗寄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三、学习夜雨寄北。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把握诗人的情感。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3.“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诗人把秋雨夜景与思念家人的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淡淡的四句小诗,产生了不凡的艺术感染力。四、布置作业。,看谁背得多。第三课时一、学习游山西村。小组竞赛,看看哪一个组读得好。陆游,南宋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是与抗击侵略者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迂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村庄。这两句诗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响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处。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二、学习过零丁洋。(1)先让学生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