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永生的眼睛人教新课标1.doc_第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永生的眼睛人教新课标1.doc_第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永生的眼睛人教新课标1.doc_第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永生的眼睛人教新课标1.doc_第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永生的眼睛人教新课标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永生的眼睛走近作者琳达里弗斯生平简介:琳达里弗斯,1951年出生,美国著名作家。作者作品:琳达1990年出版了其第一本书透过她的双眼。课文题目永生的眼睛课文分析本篇课文讲述了琳达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一种巨大的转变!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简述课文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提示中完成。在体会人物特点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进行朗读体会,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读中悟情。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捐献器官的事例,体会捐献者的品质。再次了解到身边的许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导致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与人体器官来源十分紧张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人产生无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训练学生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整合、梳理自己获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约10分钟)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生的眼睛,请齐读课文题目。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走进温迪的家,感受这家人的故事。2.学习词语。给予 捐赠 领悟 签署 分享 慷慨 骄傲 永生3.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读完这些词语,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齐读课文题目,快速浏览课文。2.学习词语。3.相互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二、读中品味,感知语言。(约10分钟)1.过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画出相关语句,圈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然后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确立好重点发言人。2.指导学生自学批注、小组交流。3.引导学生展开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小组指定的重点发言人自由谈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指导学生说一说: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4.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有意义”体现在哪里呢?5.提问: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6.指导学生思考:能感受到“美妙”的还有谁?“你们”指的是谁?1.学生自学批注,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小组指定的重点发言人自由谈感受。3.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感悟。4.思考: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5.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在学生自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读中谈感受,读中质疑,读中进行角色互换。文中父亲的一种无私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心田,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三、设置悬念,引发下文。(约10分钟)1.提问:大家回忆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的琳达,一开始当她得知父亲要无偿捐献离开人世的妈妈的眼角膜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她听了父亲的话以后,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琳达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她心爱的女儿温迪时,她会有怎样的表现?那个写诗的人的眼角膜是爷爷捐的吗?2.出示句子:“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先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刻”指的是? 指导学生说一说:“”的作用是什么?找一找还有运用“”的句子吗?找到了读一读,想想它的作用?提问:怎么理解“骄傲”?找找还有用“骄傲”的句子,读一读。指导学生读一读,对比体会五个“骄傲”有什么不同?1.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与体验。2.说一说“这一刻”指的是什么,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3.相互交流对“骄傲”一词的理解。4.交流讨论课文中五个“骄傲”的不同。抓住关键词“骄傲”,上引下联,左叩右击,在语言环境里品味,内化,读懂骄傲,生成骄傲。这一环节,使学生能最终领悟琳达情感转变的精神力量的来源,还会对你、我以及温迪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约7分钟)1.指导学生谈谈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你还知道有谁捐献了眼角膜?3.小练笔:读了这一家人捐献器官,奉献爱心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课文内容对文中的人物可以进行评价,也可以谈谈感想,写一写。4.指导学生再读课文。1.谈谈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2.相互交流:你还知道有谁捐献了眼角膜?3.完成小练笔。4.再次齐读课文,感受琳达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体会三口人的奉献精神。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时更多地了解课外的知识,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同时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深对眼角膜捐献的了解。五、个性作业,课外延伸。(约3分钟)1.继续收集有关眼角膜捐献的感人的故事,并讲给你的亲人、朋友听。2.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3.写一份器官捐献的倡议书。 完成课外作业。让孩子们继续关注眼角膜捐献的问题,做一个义务的宣传员,让更多的人了解眼角膜移植的现状,唤起人们的爱心。六、课堂板书。永生的眼睛富有爱心勇于奉献 感动热爱生命七、教学总结。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最受感动的人物,学生首先找到了作者的女儿,从文中找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要更高,和作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对父亲、母亲进行了分析,感到他们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同时都能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读这些人物的对话。同时,不用更多的问题限定他们,使他们自由感悟,有感而发,谈得开心,悟得深刻。问题记录永生的眼睛课堂精彩片段师:今天,咱们就走近父亲,去看一看父亲在捐献角膜当中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来看课文第13自然段(屏幕显示自读要求:快速默读第13自然段,把描写父亲的语句画下来)(生默读,圈画)师:很多同学们都画完了在捐献母亲眼角膜的事情上,父亲是什么态度呢?如果让你从画的句子当中找一个词来说一说父亲的态度,你会选择哪个词呢?生:我会选择第3自然段的“自豪”。生:我会选择第2自然段的“平静”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警官来访,问能否把母亲的眼角膜捐给他人,父亲只简简单单地回答了两个字,而且他对警官说话时,语气也是非常平静的。师:语气非常平静,他的心情也很平静我们一起来看看父亲回答的那句话:“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躯体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有一些意义”谁来读一读?(生读)师: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一种平静和从容,谁还愿意再读一读?(生读)师: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一份耐心,耐心地跟女儿做解释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带着自己的体会(生齐读)师:这就是父亲在捐献母亲眼角膜时所表现出的平静,但是,过了几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