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穷养儿女_第1页
辩论:穷养儿女_第2页
辩论:穷养儿女_第3页
辩论:穷养儿女_第4页
辩论:穷养儿女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穷养儿女去年中国很流行一个话题,儿女是穷养好呢,还是富养好?很多人赞同,儿女要富养。我早就想据这个话题说说儿女教育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孩子不管是儿还是女都要“穷养”为好。我这里说的“穷”不是那种让他们过贫穷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 而是说他们过得比父母要“穷”些,根据家庭情况,各自调节罢了。这次和朋友聊天,说到九十年代的小青年们,如何不理解父母,如何会享受生活,如何要求父母做这做那,如何懒惰等等,我很感慨:都不是孩子们的错, 是父母的错,父母没有做好榜样,父母没有以身作则,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耐心教育,尤其是没有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分担,他们很多都是父母“包起来的一代”, 试问他们又怎么会明白生活的不容易呢?怎么会成为理解人的小青年呢?希望以后社会教育他们成熟。我觉得孩子最不能娇生惯养,这是中国最好的古训,不管父母穷也好,富也好, 不穷不富也好, 对孩子都不能娇生惯养,让孩子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种做法对孩子是“毒害”,这让孩子成为一个只关心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多。家长应该根据孩子不 同年龄情况,让孩子做事情,只要他们自己能做的,大人尽量不给他们做,让他们养成勤劳 的良好习惯。 在劳动中可以锻炼孩子的恒心毅力,也可以培养孩子关爱别人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比如说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会感受到做家务的艰难和快乐,为此他们会爱惜别人的劳动 成果, 那就会改掉孩子们在家里乱扔东西的习惯,从而也养成一种爱整洁的好习惯。再例如做饭菜, 孩子帮父母做饭菜就知道父母做饭菜的幸苦,以及做出来的饭菜得到别人认可和赞 同的欢心, 他们自然会理解父母劳动的幸苦,比说教好上好几倍。一个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精品资料孩子,怎么叫他们明白妈妈的幸苦,和家里干净环境得来的不易呢?同时他们还学到了欣赏和鼓励别人。可能很多人会说:把孩子教育得那么爱劳动,以后结婚了且不是我的孩子吃亏吗?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榜样。我们要换个角度思维,如果大家都为了不让孩子结婚后吃亏,大家都不让孩子做家务,那么孩子们长大结婚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把孩子培养成了自私自利,不为他人作想的人了。其次就是孩子不能干涉家里的收入与支出。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孩子觉得自己用父母的钱是应该的,其实不怪孩子们不懂事,也是家长给娇惯出来的。家长老是让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从来不让孩子知道挣钱的不容易,那么孩子又怎么理解父母经济上的困难呢?他们自然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了。 如果每次父母都满足了他们,那么有一次不满足他们的要求,自然不高兴了, 有的弄得孩子还恨上了父母。有人会说了,我家里有钱,为何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呢?这种观点错了。 从来没有人敢说他家里的钱用不完,钱多有钱多的用法,钱少有钱少的用法, 对于孩子, 他们也一样, 父母有钱, 他们可以用更多更高的方式来消费,一样可以把钱浪费掉,不信的父母试试?父母要对孩子习惯说“不”,例如孩子想买他们喜欢的东西,我们就要常说“不”。 如果孩子非常喜爱,父母经济上也宽裕,那么就让孩子学会等待,或者让孩子用劳动来换取,那么孩子慢慢学会的就是“自己喜爱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得来,要耐心等待或者付出劳动才能得到” 。培养了孩子耐心等待的习惯,也培养了孩子爱劳动的习惯。父母对孩子要进行“家庭实际情况”教育, 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分担, 孩子花钱, 千万不要一味的吵骂或者一味的给与,而要给他们讲清楚给或不给的原因,也不能因为自尊心而不告诉孩子经济拮据的实情,这样孩子更能理解父母,也就理解父母在很多东西上不能满足他们的原因,而不是是不爱他们。孩子也觉得父母尊重他们,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员,有种“大人”的感觉,慢慢就学会了和父母分担家里的麻烦了,从而也学会了关爱父母,爱家等美好品德。精品资料民间有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004 年 7 月 30 日山西日报 刊载作者陈春澜的文章穷人的孩子看了令人感动且耐人寻味,特摘录如下:穷人的孩子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也是物欲横流的今天,难得一见的好孩子,这4 个孩子分别生活在两个家庭,一家是姐弟俩,另一家是兄妹俩。姐弟俩这家,父亲坐着轮椅,母亲没有工作。弟弟今年以648 分的好成绩,考取了南方的所重点大学。 按父母的意思, 家贫, 就别到那么远的地方,上那么好的大学了。但姐姐说: 弟弟,你想上哪就上哪!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姐姐供你。说这话时,姐姐刚拿上第一个月的薪水。4 年前,长弟弟1 岁的姐姐初中毕业了。为了保证上初二的弟弟继续念下去,姐姐以够上重点中学的高分,上了小中专。次年,弟弟以同样的高分,争气地考上市里一所录取分数线最高的高中。读高中的 3 年里,姐姐和弟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弟弟,你好好学,你考大学的那年, 正好姐姐毕业,那时姐姐就能挣钱供你了。”他们的父母又骄傲又心酸地对别人说,姐弟俩除了明的比学习,暗地里还较着劲的比节省。姐姐每次返校, 大人给了钱也不坐车,一走就是两个多小时。弟弟中午回不了家,在学校吃一顿饭,家里每月给50 元,他总要再省下20 元贴补家用。和经常打的经常吃麦当劳的孩子比起来,他们只能算是穷人家的孩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这话真是不假。和他们姐弟俩一样上进一样懂事的,还有另外一家兄妹俩。哥哥今年读大学二年级,妹妹读高一。哥哥考上大学的那年,他们的父亲刚刚去世,哥哥是贷款上的大学。哥哥上大学后,不但再没向妈妈要过一分钱,还用双休日当家教挣的钱,和妈妈一起供妹妹上学,偿还爸爸精品资料看病时借的外债。当家庭条件优越的小皇帝们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痛苦得话都懒的和父母说时,他们兄妹俩却忙里偷闲,经常坐在妈妈身边,和妈妈唠磕给妈妈解闷。一次, 在外做临时工的妈妈,和往常一样,又大包小包的拎回来一些别人给的旧衣服。晚饭后,妈妈一边让兄妹俩试穿,一边又黯然神伤,觉得都是孩子,自己的孩子总是穿人家不穿的,用人家不用的。每每这时,哥哥总要学着领袖的腔调开导妈妈: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妹妹总要披挂上那些旧衣服,在屋子里不停地走猫步,直到母亲破涕为笑。这就是两对穷人家的孩子,家贫, 但他们心里很富,有上进心指引, 还有温暖的亲情相伴。对比这姐弟俩、兄妹俩,那些在蜜里长、糖水里泡,5 6 个长辈管1 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要精品,穿要名牌,学习请家教,父母全“陪读 ”的孩子们,把他们戏称为“小皇帝 ”,倒是极为确切的。做父母的,甘心为子女充当“保姆 ”,甚至是 “孝子 ”,而子女却受之无愧, 丝毫无感激之心、羞愧之情。这种巨大的反差在撞击着我,我的心灵在震撼。我想我们的教育除了 xx 教育、 xx 教育、少了些什么,外确实还得加些什么教育。的确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种无奈,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早当家。但“有钱难买幼时贫”据报载,在经济发达的德国,小学生的课本每学期用过后都由老师收回发给下个年级的学生再用,反复多次,直到不能再用才“吐故纳新 ”。这既节省了学生的费用,减少了重复印刷的浪费,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而我们有些孩子却被宠成“小皇帝 ”,什么都要新的、贵重的、时髦的,互相攀比,唯恐落后。我们的学校对学生也缺乏节俭方面的教育,这的确值得深思。“有钱难买幼时贫”,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至理名言饱含哲理。勤俭是美德,少时生活过分富有、 舒适不全是好事,往往对其成才十分不利。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 “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但决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功,就因为他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却非常贫穷。”贝利从自己成长的道路总结出的道理确实是真知灼见。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学校中已将磨难教育列入正式教育计划。他们认为“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已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还并不富裕,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在学校进行军训、拉练、探险、夏令营、勤工俭学等活动;在假期让孩子们到工厂、农村、商店去参加锻炼,做社会调查,甚至 “花钱买苦吃 ”,这样的教育是非常有远见的。吃苦的精神与良好的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培养起来的。只有让孩子不断进行苦难的磨练。将来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谈起读过的书,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说印象最深的是爱的教育。也许与此有关,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 斯霞以爱的甘泉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为 “母爱 ”的象征人物。 说到夏令营中的较量,老人皱紧了眉头。她说:“艰苦奋斗的传统失传了,独生子女宝贝得不得了,我们还能视而不见吗?我已在报上发表文章,赞成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多经受一些磨练。较量之争的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