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危险源的辨识及安全评价.ppt_第1页
第十章-危险源的辨识及安全评价.ppt_第2页
第十章-危险源的辨识及安全评价.ppt_第3页
第十章-危险源的辨识及安全评价.ppt_第4页
第十章-危险源的辨识及安全评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章危险源辨识及安全评价 古人的安全观 明者远见于未萌 智者避危于无形 祸固多藏于陷微 而发于人之所忽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现代安全思想 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 死亡损工伤害医务处理事故急救事故 第一节危险源辨识 明者远见于未萌 智者避危于无形 司马迁 史记 主要内容1 危险源的定义2 危险源的分类3 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1 危险源1 1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 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 具有能量 或状态 表现 如 起重设备 钢丝绳可能断绳 造成物体打击伤人手持电动工具 外壳绝缘可能损坏 触电伤人漏电保护器 起跳电流可能过高 保护失效 触电伤人特种作业人员 未进行专业安全技能培训 规章操作导致事故 1 2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有其标准定义和法定定义 1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00 重大危险源就是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加工 搬运 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 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如 汽油的储存量超过20t 生产场所超过2t甲烷的储存量超过10t 生产场所超过1t煤气 一氧化碳 的储存量超过10t 生产场所超过1t 2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 2004 56号 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 搬运 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 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 贮罐区 贮罐 库区 库 生产场所 压力管道 锅炉 压力容器 煤矿 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尾矿库 如 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属于重大危险源1 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 5MPa 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 h 2 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 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1 2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2008年2月1日起施行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 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 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 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 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注 从广义上讲 具有安全缺陷的危险源即事故隐患 1 3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1 危险源的范畴包含事故隐患 2 危险源的失控构成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的失控导致发生事故故 3 控制事故隐患的成本远大于有效控制危险源的成本 4 事故隐患不一定有控制机会 一出现就引发事故 但对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是从事故根源就采取防范措施 1 4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 hazard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注 1 识别其存在 位置 状态 类别 2 确定其特性 事故或伤害类别 如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火灾 爆炸 坍塌 事故后果 如财产损失 可能伤亡情况等 发生的可能性等 1 5危险源的举例 1 在生产活动中电气设备 用电作业的违章行为 高处作业 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带 快速旋转的机械设备 操作人员未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试验用强氧化性或强腐蚀性试剂 实验人员未遵守试验规程 检修时进入受限空间 检修人员未采取安全措施或进行相应检测 储存易燃易爆气 液 体的储罐 设备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易燃易爆气 液 体的泄漏等等 2 在日常生活中厨房内各类锋利的刀具 使用时人的精力不集中 管道煤气或液化气 用完后忘记关闭气阀 地板有水未及时处理 行走时不注意摔倒 孩子上学经过红绿灯 家长未嘱咐或孩子自制力差等等 1 6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及控制的意义 1 简单地讲 避免事故发生 避免人身伤亡 提高安全经济效益 2 最大的 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是在作业现场的员工 几乎每天 直接身处危险的环境中 3 做好这项工作是为自己 家人 同事 企业 社会负责 2危险源的分类2 1根据事故发生的机理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 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往往是一些物理实体 第二类危险源 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比如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一些异常现象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 人身伤害 财产损失 从事故致因理论可以看出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失控的原因 第二类危险源的存在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或者说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是必要条件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充分条件 二者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 2 2第一类危险源的类别 1 产生 供给能量的装置和设备 如变电所 锅炉 空气压缩机等 2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 设备 场所 如起重 提升机械 高处作业等 3 能量载体 如运动中的车辆 机械的运动部件 吊起的重物 带电的导体等 4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 设备 场所 如化工工艺装置 易燃易爆气 液 体储罐 5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的装置 设备 场所 如压力容器设备 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等 6 危险物质 如可燃气体 液体 忌水性物质 混合性危险物质 7 生产 加工 储存危险物质的场所 装置或设备 如烟花爆竹的生产车间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等 8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释放的物体 如锐利的毛刺 棱角等 人体行动中与之碰擦人体的动能意外释放 将使人体受到伤害 2 2第二类危险源的类别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2 物的不安全状态 3 管理的缺陷 4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2 2 1人的不安全行为 1 不按规定的方法 操作规程 一一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 装置等 一一使用有缺陷的机械 工具 用具等 一一选择机械 装置 工具 用具等有误 一一离开运转着的机械 装置等 一一机械运转超速 一一送料或加料过快 一一机动车超速 一一机动车违章驾驶 一一其他 2 不采取安全措施一一不防止意外风险 一一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 一一没有信号就开车 一一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 一一其它 3 对运转着的设备 装置等清擦 加油 修理 调节等一一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一一对带电设备 一一对加压容器 一一对加热物 一一对装有危险物 一一其它 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一一拆掉 移走安全装置 一一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一一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一一去掉其他防护物 5 制造危险状态一一货物过载 一一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一一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一一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 一一其它 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一一不使用保护用具 一一不穿安全服装 一一保护用具 服装的选择 使用方法有误 7 不安全放置一一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一一车辆 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一一物料 工具 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一一其它 8 接近危险场所一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 装置 一一接触吊货 接近或货物下面 一一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一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一一攀 坐不安全场所 一一其它 9 某些不安全行为一一用手代替工具 一一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一一从中间 底下抽取货物 一一扔代替用手递 一一飞降 飞乘 一一不必要的奔跑 一一作弄人 恶作剧等 10 误动作一一货物拿得过多 一一拿物体的方法有误 一一推 拉物体的方法不对 一一其它 11 其他不安全行动 2 2 2物的不安全状态 1 装置 设备 工具 厂房等a 设计不良一一强度不够 一一稳定性不好 一一密封不良 一一应力集中 一一外型缺陷 外露运动件 一一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一一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一一其他 b 防护不良一一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一一没有接地 绝缘或接地 绝缘不充分 一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一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 用具 一一其他 c 维修不良一一废旧 疲劳 过期而不更新 一一出故障未处理 一平时维护不善 一一其他 2 物料a 物理性一一高温物 固体 气体 液体 一一低温物 固体 气体 液体 一一粉尘与气溶胶 一一运动物 b 化学性一一易燃易爆性物质 易燃易爆性气体 易燃易爆性液体 易燃易爆性固体 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 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一一自燃性物质 一一有毒物质 有毒气体 有毒液体 有毒固体 有毒粉尘与气溶胶 其他有毒物质 一一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气体 腐蚀性液体 腐蚀性固体 其他腐蚀性物质 一一其他化学性危险源因素 c 生物性一一致病微生物 细菌 病毒 其他致病微生物 一一传染病媒介物 一一致害动物 一致害植物 一一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2 2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 作业场所一一没有确保通路 一一工作场所间隔不足 一一机械 装置 用具 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 一一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 一一物体堆积方式不当 一一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 一一信号缺陷 没有或不当 一一标志缺陷 没有或不当 2 环境因素一一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 一一通风不良或缺氧 一一温度过高或过低 一一压力过高或过低 一一湿度不当 一一给排水不良 一一外部噪声 一一自然危险源 风 雨 雷 电 野兽 地形等 3 有害噪声的产生 机械性 液体流动性 电磁性 4 有害振动的产生 机械性 液体流动性 电磁性 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一一电离辐射 X射线 离子 离子 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 超高压电场 紫外线等 2 2 4管理的缺陷 1 对物 含作业环境 性能控制的缺陷 如设计 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 2 人失误控制的缺陷 如教育 培训 指示 雇用选择 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 3 工艺过程 作业程序的缺陷 如工艺 技术错误或不当 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 4 作业组织的缺陷 如人事安排不合理 负荷超限 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 禁忌作业等 5 对来自相关方 供应商 承包商等 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 如合同签订 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6 违反工效学原理 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 2 3按照属性划分危险源 不同于一类和二类 参照GB T13861 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危险源可以划分为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和心理性行为性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设备 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 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 危害因素 心理 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 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直观经验法 对照 经验法类比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事件树 ETA 事故树 FTA 3 1直观经验法 1 对照 依据是国家法律 法规 标准 规程和规范 参照相同或类似行业的优秀做法查找不足 2 经验 根据安全生产经验 可能没有行业或标准规定 但根据经验约定俗成的风险控制方法 3 类比 不是同行业 但性质相似 可以采取相同的或近似的风险控制方法 3 2系统安全分析 1 事件树从一个初因事件开始 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 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 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初因事件进行分析 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 事件树分析的几个步骤 确定或寻找初因事件构造事件树进行事件树的简化进行事件序列的定量化 2 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 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 包括设计 施工 生产 维修等 之前 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类别 分布 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 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其分析方法为 1 对所要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 工艺过程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 了解 2 收集国内外同类生产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 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查出会造成系统故障 人员伤亡 设备设施及物质损坏 损失的危险性 3 确定危险源 编制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 制定危险 有害因素防范措施 3 事故树分析 FTA 事故树分析又称为故障树分析 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 顶上事件 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 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 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 事故树分析的几个阶段 1 选择合理的顶上事件2 资料收集准备3 建造故障树 4 简化或者模块化5 定性分析6 定量分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危险性 第二节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 对建设项目或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分析和评估 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50 危险性辨识 危险性评价 风险评价 安全评价框图 51 危险辨识 安全评价的过程是也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安全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对生产中的设备 设施或系统等从工艺 设备本身 环境 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性判断 评价结果由危险集合给出 可以为 是 非 合格 不合格 等形式 矩阵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安全检查表等是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 53 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 直观 容易掌握 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备 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 其缺点是评价结果不能量化 评价结果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 对同一评价对象 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确定大量的评价依据实践经验 因为必须根据已经设定的评价依据和已知的实践经验 评价人员才能对设备 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给出相对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54 定量评价是对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和 或 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便从数量上说明被评价对象的危险等级 将潜在的火灾 爆炸危险性纳入安全管理 55 定量的安全评价 在安全系统工程中有两大类方法 一类是概率法 它用积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故障或事故的概率 进而计算出风险率 取得以量表示的安全性 此类方法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 由于缺少故障数据 实际应用中尚有一定困难 另一类是指数法 最早由美国道化学公司提出的 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即属此类 之后 英国 日本等国在此基础上又先后推出其他一些评价方法 如帝国化学公司的 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 日本劳动省的 六阶段法 56 几种典型评价方法的比较 57 几种典型评价方法的比较 58 这是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用与过程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 D 来评价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三种因素是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 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59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 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 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然而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 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类定为0 1 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 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指定若干中间值 取值见下表 60 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 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的分值为10 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为0 5 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取值见下表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C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 所以规定分数值为l 100 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 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 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 取值见下表 61 L E C取值标准 62 风险值D L E C D值越大 说明系统危险性大 需要增加安全措施 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或减轻事故损失 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风险值D求出之后 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 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 在不同时期 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 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的内容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及其相应风险控制策划的参考 63 危险等级划分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 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 醒目 但是 由于它主要是根据实践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 因此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经验和判断能力 64 LEC法安全评价示例 65 安全检查表分析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