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浙江杭州市地方标准.doc_第1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浙江杭州市地方标准.doc_第2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浙江杭州市地方标准.doc_第3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浙江杭州市地方标准.doc_第4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浙江杭州市地方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8 浙江省地方行浙江省地方行业标业标准准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规划与划与设计规设计规范范 Planning and Design Criteria of At grade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s 附条文附条文说说明明 报报批稿 批稿 杭州市杭州市综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合交通研究中心 同同济济大学交通运大学交通运输输工程学院工程学院 二二 OO 八年十一月八年十一月 I 98 前前 言言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咽喉 是人流 自行车流和机动车流的汇集点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在交叉口处对各种交通流的不同处理方 式 不仅直接影响到作为交通弱势群体 行人和自行车 一方的安全和利益 也影响到交 通强势群体 机动车 一方的通行能力 并且涉及城市用地 建设投资 环境景观 维护 管理等各个方面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 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社 会和经济效益 根据浙江省建设厅的要求 本规范编制组对浙江省杭州等城市的典型交叉口进行了深 入的调查研究 采纳了其它城市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吸纳了国内和国际上的最新研究 成果 并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规范 在 杭州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程 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制订完成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 总则 2 术语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平面交叉口规划 设计 5 行人与自行车过街处理 6 公共交通设施 7 交通信号控制设计 8 交叉口评价校 验程序 9 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治理措施及附属设施 对交叉口的选型 通行能力分析 各要素设计 公共交通 特别是对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设计 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还提出 了对交叉口设计全过程进行质量校验的概念和方法 本规范由浙江省建设厅技术归口单位负责管理 授权由主编单位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 中心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地址 杭州市中河中路 275 1 号 邮编 310006 电话 0571 8715296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上海市曹安公路 4800 号 邮 编 201804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陈茜 李克平 孙剑 丰国彤 倪颖 高扬斌 钱红波 本规范主要技术顾问 杨佩昆 朱金坤 邵剑明 陈声洪 王晋生 II 98 目 次 1 1 总则总则 1 1 2 2 术语 符号术语 符号 2 2 2 1 术语 2 2 2 符号 3 3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8 8 3 1 平面交叉口分类 功能及选型 8 3 2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和年限 8 3 3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要素 11 4 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818 4 1 一般规定 18 4 2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21 4 3 信号控制交叉口 22 4 4 环形交叉口 26 4 5 短间距交叉口设计 29 4 6 畸形交叉口的处理 30 5 5 行人与自行车过街设施行人与自行车过街设施 3131 5 1 行人过街设施 31 5 2 自行车交通的处理 31 6 6 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设施 3333 6 1 一般规定 33 6 2 公共汽 电 车停靠站 33 6 3 公共汽 电 车优先控制 34 7 7 交通信号控制设计交通信号控制设计 3535 7 1 一般规定 35 7 2 信号控制的设置原则 35 7 3 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35 7 4 感应式信号控制 36 8 8 交叉口评价校验程序交叉口评价校验程序 3737 8 1 一般规定 37 8 2 交叉口设计方案及服务水平评价 37 9 9 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治理措施及附属设施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治理措施及附属设施 3939 9 1 一般规定 39 9 2 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治理措施 39 9 3 平面交叉口附属设施 42 附录附录 A A 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流量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流量 4646 附录附录 B B 交叉口饱和流量及延误实测方法交叉口饱和流量及延误实测方法 5353 附录附录 C C 交叉口行人平面过街设施通行能力交叉口行人平面过街设施通行能力 5757 附录附录 D D 自行车过街设施设置附图自行车过街设施设置附图 6161 附录附录 E E 典型交叉口改善实例典型交叉口改善实例 6464 规范用词说明规范用词说明 7373 引用规范名录引用规范名录 7474 0 98 1 1 总则总则 1 0 1 为了科学 合理地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 协调公交车 行人 自行车和机动车通过 平面交叉口 使交通运行通达 有序 安全 舒适 节能 减排 可持续发展 制订本规 范 1 0 2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交通工程规划阶段 及工程设计阶段的新建 改建或治理规划设计 市郊公路平面交叉口可参照执行 1 1 新建道路交叉口应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 2 2 改建和治理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 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基本要求 个别规划设计 方案指标受现状条件限制不能达到本规范的要求时 经技术与经济论证 近期规划方案可 在技术方案或技术指标上做合理变动 但远期规划方案应考虑经逐步改造后能达到本规范 的要求 1 0 3 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过程须贯彻 以人为本 的理念 公交优先 的战略 因 地制宜 的方针 以保障行人 自行车和公交乘客的过街或换乘便捷 安全为原则 应把 行人与自行车过街安全的重要性放在机动车辆通行之上 有序配置公交车 行人 自行车 和机动车的通行空间 合理安排各种交通流的通行时间 1 0 4 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过程须采用 时空一体化设计 的技术路线 同时协调配置 交叉口的通行空间与通行时间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交叉口时空资源的 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 0 5 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遵循保障安全 保护环境和节 约城市用地的原则 1 0 6 浙江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还应符合国家有关 现行规范 规程以及标准的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1 98 2 2 术语 符号术语 符号 2 12 1 术语术语 2 1 1 信号控制交叉口 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 1 2 让行标志交叉口 主 次道路相交 用交通标志来组织分配相冲突交通流的通行时间 规定次要道路车 辆必须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的一类交叉口 让行标志交叉口有两种 用停车让行标志管制 的交叉口称为停车让行交叉口 用减速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称为减速让行交叉口 2 1 3 全无管制交叉口 没有任何管制措施 各流向的交通流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先后次序通行的平面交 叉口 2 1 4 交通岛 为渠化 分隔交通流或提供行人过街驻足而设置在路面上的各种岛状设施 一般用混 凝土围砌成高出路面的构筑物 也有用标线在路面上画出岛状空间 按其功能可区分为 导向岛和安全岛等 2 1 5 进口道 平面交叉口上 车辆从上游路段驶入交叉口的一段车行道 2 1 6 出口道 平面交叉口上 车辆从交叉口驶入下游路段的一段车行道 2 1 7 交叉口规划设计 交叉口规划设计是交叉口交通工程规划阶段的工作 是交叉口规划与工程设计衔接的 阶段 其结果用于指导交叉口工程设计 2 1 8 渠化设计 运用标线 标志和实体交通岛等设施对各种类型交通流按流向作分流和导向设计 给 进出交叉口的交通流组织安排通行空间 以减少或消除交叉口各种类型和流向的交通流间 的相互干扰 达到交通流通行安全和顺畅的目的 2 1 9 时空一体化设计 在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过程中 梳理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基本组成 建立二者之 间的互相影响关系 最大限度地实现平面交叉口时空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2 1 10 完全冲突 第一类冲突 必须通过信号控制手段分配冲突交通流的通行权 除行人与行人外的任何直 直冲突 左转和对向直行车流较大或有两条以上车道时的冲突属于此类冲突 2 1 11 可调和冲突 第二类冲突 可以利用优先规则分配冲突交通流的通行权 左右转机动车和左右转自行车与并行行 人和自行车的冲突 直行机动车和本向左转自行车一般情况下属于此类冲突 但冲突严重 时应按完全冲突 第一类冲突 处理 2 1 12 饱和流量 2 98 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 去除绿初损失的影响 一条进口车道上一列连续车流 能通过停止线的最大流量 以 pcu 绿灯小时为单位 2 1 13 基本饱和流量 正常道路条件下 不受任何干扰情况下的饱和流量 2 1 14 实际饱和流量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如车道宽度 转弯半径等修正后的饱和流量 2 1 15 绿灯间隔时间 上一信号相位绿灯结束到下一信号相位绿灯启亮之间的时间间隔 2 22 2 符号符号 b人行横道长度 m 1 b前后行人间距 m 取 1m 1 b L b绿初左转自行车数 v cyc B 自行车流量 v cyc TD b 绿灯期到达接在排队自行车队后直接连续驶出停止线的直行自行车的交通 量 v cyc TS b红灯期到达停在停止线前排队的直行自行车的交通量 v cyc T b直行自行车每周平均交通量 v cyc cap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 pcu h r cap环形交叉口交织段的通行能力 pcu h i cap第 条进口车道的通行能力 pcu h i C信号周期时长 s L CAP左转专用车道有专用相位时的左转车道通行能力 pcu h R CAP右转专用车道有专用相位时的右转车道通行能力 pcu h T CAP直行车道通行能力 pcu h LR CAP左右合用车道通行能力 pcu h TL CAP直左合用车道通行能力 pcu h TR CAP直右合用车道通行能力 pcu h TLR CAP直左右合用车道通行能力 pcu h L CAP 左转专用车道无专用相位时的通行能力 pcu h R CAP 右转专用车道无专用相位时的通行能力 pcu h d停驶车辆百分率估计值的容许误差 D进口车道的实际排队长度 m c D进口车道的临界排队长度 m b f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 3 98 i f F进口车道修正系数 g f 坡度及重车修正系数 p f 行人影响校正系数 t f直行车道饱和流量修正系数 L f左转修正系数 pb f 行人或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 LR f左右合用通行能力修正系数 TL f直左合用通行能力修正系数 TR f直右合用通行能力修正系数 fz左 右转弯车道饱和流量的转弯半径修正系数 g行人绿灯显示时间 s e g信号相位有效绿灯时间 s j g 相位显示绿灯时长 s p g 过街行人消耗绿灯时间 s eR g右转相位有效绿灯时间 s G道路纵坡 e G总有效绿灯时间 s th 车队的平均饱和车头时距 s HV重车率 i 进口道纵坡 j 每辆排队车辆的平均占地长度 m veh K负二项分布对应的 K 值 L K合用车道中的左转系数 R K合用车道中的右转系数 l行人过街损失时间 s a l行人与右转车辆间最小安全距离 m b l公共汽 电 车车辆长度 m g l 环形交叉口交织段长度 m s l公交停靠站长度 m vl换算车辆长度 m d L出口道展宽渐变段长度 m s L机动车启动损失时间 s bus L公共汽 电 车停靠站站台长度 m p 在交叉口入口引道上的停驶车辆百分率 4 98 1 p小轿车的比例 2 p重车的比例 f p 右转绿灯时间中 因过街行人干扰而引起的右转车降低率 m 周期内行人到达的平均数 p 2 s 周期到达行人数的方差 p2 n 公共汽 电 车停靠站同时停靠的公共汽 电 车车辆数 c n转弯车辆驶入进口道换车道次数 i n环形交叉口相交道路条数 l n路段上机动车道数 N高峰 15min 内每一信号周期的左 右转车的平均排队车数 veh mnPHF配时时段中 进口道 m 流向 n 的高峰小时系数 q 到达流量 veh s L q合用车道中左转车交通量 pcu h R q合用车道中右转车交通量 pcu h T q合用车道中直行车交通量 pcu h pm q 1 小时内 受对向行人干扰后的行人最大通过量 人 h pp q 人行横道上一条宽度为 1m 的人行带在横向车流车辆红灯期间的实际通行 能力 人 PT q 人行横道上一条宽度为 1m 的人行带在横向车流车辆红灯期间的理论通行 能力 人 0T q对向直行车流量 pcu h T q 合用车道的直行当量 tcu h L q 合用车道的左转当量 tcu h Q各冲突车流流量 pcu h r Q通过人行横道的右转机动车流量 pcu h br Q通过人行横道的右转自行车流量 cyc h c r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各交织段的设计半径 m r有效红灯时间 s R转角交通岛转角半径 m S0饱和流量 pcu h 2 s 周期到达行人数的方差 p2 S假设没有短车道影响的饱和流量 pcu h S 修正后的短车道饱和流量 pcu h b S进口车道基本饱和流量 pcu h f S 进口车道实际饱和流量 pcu h 5 98 i S第 条进口车道的饱和流量 pcu h i s S安全停车视距 m T S直行车道饱和流量 pcu h L S左转专用车道有专用相位时的左转车道饱和流量 pcu h R S右转专用车道有专用相位时的饱和流量 pcu h bL S左转专用车道基本饱和流量 pcu h bR S右转专用车道基本饱和流量 pcu h bT S直行车道基本饱和流量 pcu h LR S左右合用车道饱和流量 pcu h TD S 绿灯期到达直接驶出停止线自行车的饱和流量 veh m h TL S直左合用车道饱和流量 pcu h TR S直右合用车道饱和流量 pcu h TS S 红灯期到达排队自行车绿初驶出停止线的饱和流量 veh m h L S 左转专用车道无左转专用相位时的饱和流量 pcu h R S 右转专用车道无右转专用相位时的饱和流量 pcu h t 制动反应时间 s b t两辆右转自行车同时驶过人行横道的时间 s B t平均饱和车头时距 s veh tc清空时间 s te进入时间 s tr一辆右转车占用一条人行带的时间 s ti绿灯间隔时间 s tu通过时间 s tz总损失时间 s T t直行自行车绿初驶出停止线所占用的时间 s V路段计算行车速度 km h a V交叉口设计车速 km h d V交叉口直行机动车设计速度 km h p V 行人过街正常速度 m s r V右转车辆通过人行横道时的车速 m s W车道宽度 b W自行车道宽度 m Wo右转专用车道加宽后的车道宽度 m w 横向偏移量 m y 各相各类车道设计流量比 6 98 由于右转车辆干扰使人行横道通行能力降低的折减系数 由于行人到达不均匀性的折减系数 由于对向行人干扰的折减系数 粗糙系数 环形交叉口相邻两条相交道路间的交角 绿信比 i 第 条进口车道所属信号相位的有效绿信比 i 对向直行车道数 包括全部直行车道及直右合用车道 的影响系数 b 自行车左转率 7 98 3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 13 1 平面交叉口分类平面交叉口分类 功能及选型 功能及选型 3 1 1 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组织方式可分为如下三大类六小类 1 A 类 信号控制交叉口 平 A1 类 交通信号控制 进口道展宽交叉口 平 A2 类 交通信号控制 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2 B 类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平 B1 类 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 简称右转交叉口 平 B2 类 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 简称让行交叉口 平 B3 类 全无管制交叉口 3 C 类 环形交叉口 3 1 2 平面交叉口按相交道路类型的分类及交通功能除应符合相交道路的交通功能外 尚 应考虑交叉口上行人 自行车与公交车等通行安全与方便需要的功能以及转向交通需求的 功能 3 1 3 平面交叉口按相交道路类型的分类及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规划阶段选取交叉口类型时 必须遵守节约城市土地的原则 选择能符合交通要 求的紧凑适用型交叉口 2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选型应符合表 3 1 3 的规定 表 3 1 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选型 选型按相交道路类型分类 的交叉口类型推荐型式可选型式 快速路与各类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主 主交叉口平 A1 类简易立体交叉 宜用下穿型 主 次交叉口平 A1 类 主 支 交叉口平 A1 类平 B2 类 主 支 交叉口平 B1 类平 B2 类 平 A2 类 次 次交叉口平 A1 类 次 支 交叉口平 A1 类平 A2 类 平 B2 类 次 支 交叉口平 B2 类平 B1 类 平 A2 类 支 支 交叉口平 A2 类平 B2 类 C 类 支 支 交叉口平 A2 类平 B2 类 C 类 支 支 交叉口平 B2平 B3 类 C 类 注 支 为交通性支路 支 为生活性支路 3 23 2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和年限和年限 3 2 1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应包括构成该平面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及其进口道 出口道 包括进出口道展宽段及其渐变段以及公交车道与停靠站台 行人 自行车过街设 施所涉及的空间 如图 3 2 1 所示 8 98 2 新建或改建交通工程设计中的交叉口设计 须对交叉口范围内设计道路及相交道路 的进出口道各组成部分作整体设计 不得只做设计道路的进出口道组成部分的设计而不顾 相交道路进出口道的设计 3 平面交叉口如果需要作交通设施及有关管线的布设设计时 应根据该设施及管线的 连续性和衔接的要求 将其包含在设计内容之中 3 2 2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应根据该阶段所确定的远期规划年限的交通需求对交叉口进 行一次性规划 2 在城市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交通工程规划阶段应根据该交叉口相交道路的 类型按远期 10 20 年的交通需求一次性规划设计 3 在交通工程设计阶段 应根据该交叉口所处地理位置 拆迁情况以及该交叉口属新 建 改建还是治理等条件 采用一次性实施设计方案或分步实施设计方案 设计年限取 5 10 年 9 98 图 3 2 1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及各部分的名称 10 98 3 33 3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要素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要素 3 3 1 平面交叉口附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红线的距离 须根据交叉口周围建筑物性质 高 度及环境而定 应满足消防 地下管线 交通安全 防灾 绿化和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 3 2 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交叉口范围内的红线 应根据城市规划各阶段所选定的交叉口类型进行规划 城市 总体规划或城市分区规划阶段 应根据规划交叉口相交道路规划类型选定交叉口的类型 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交通工程规划阶段 应根据选定交叉口类型的规划方案划定交叉口的红 线范围 2 交叉口进出口道部位红线规划应根据进出口道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 则 按下列规定进行拓宽 1 新建交叉口进出口道部位红线宽度与长度 须根据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的类别 按表 3 3 2 1 确定其比路段红线须予展宽的宽度与延伸的长度 改建交叉口视拆 迁条件确定交叉口可展宽的红线宽度与长度 2 平 A1 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 进出口道部位红线宽度与长度应按 表 3 3 2 1 的规定展宽与延长 平 A2 类交叉口宜预留进出口道红线宽度的余地 近期进 出口道用地宽度即沿用路段红线宽度 3 平 B1 类右转交叉口可不展宽 宜按表 3 3 2 1 的要求预留该类交叉口改为信号 控制交叉口时所需的展宽宽度与长度 平 B3 类全无管制交叉口 道路路段为单 向一车道时 进出口道部位应控制预留增加一条车道的展宽宽度与长度的余地 4 C 类环形交叉口可不考虑展宽 表 3 3 2 1 进出口道部位红线需比路段红线展宽的宽度与长度 m 红线展宽长度 进出口道道路类型 红线展宽宽度 m 展宽段长度 m 渐变段长度 m 主干路 l n370 90 c n30 次干路 l n350 7025nc进口道 支路 l n330 40 c n20 出口道3 0 6 5 s l 5060 75 注 相交道路路段上有较宽的分隔带时 应扣除分隔带可用于进口道展宽的宽度 相交道路路段上无 路中分隔带时 尚应增加行人过街路中安全岛的需要宽度 设置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时 尚应增加其需要 的宽度 nl 路段上的机动车道数 nc 转弯车辆驶入进口道换车道次数 ls 公交停靠站长度 展宽段长度 同主 次干路相交的进口道取上限值 同支路相交取下限值 3 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应规划成切角斜线或圆曲线 并必须满足安全停车视距的交叉 口视距三角形界限要求 视距三角形界限内 不得规划布设任何高出道路平面标高 1 0m 11 98 的物体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示于图 3 3 2 图 3 3 2 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4 安全停车视距 Ss根据交叉口直行车设计车速确定 应符合表 3 3 2 2 的规定 表 3 3 2 2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安全停车视距 交叉口直行车设计车速 Vd km h 50454035302520 安全停车视距 Ss m 60454035302520 注 交叉口直行车设计车速 根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确定 d V 3 3 3 平面交叉口规划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干道交叉口规划间距 由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所定的干道网规划密度确定 2 支路交叉口规划间距 由小区详细规划所定小区内支路网规划确定 3 干路交叉口的上游为支路交叉口时 其间最小间距可取 150m 干路交叉口的下游 为支路交叉口时 其间最小间距可取 100m 同时最小间距应满足表 3 3 3 规定的满足交通 标志设置的要求 表 3 3 3 交叉口最小规划间距 m 路线设计车速 km h 304050607080 最小规划间距 m 100120140170200235 3 3 4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地块及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建交叉口规划设计 地块或建筑物的机动车出入口不得设在交叉口范围内 且不 应设置在干路上 地块或建筑物的集散车辆应经支路或地块内部道路与次干路相通 2 改建 治理交叉口规划地块及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主干路上 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 100m 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 2 次干路上 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 80 m 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 12 98 3 支路上 距离同干路相交的交叉口应不小于 50m 距离同支路相交的交叉口应不 小于 30m 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 4 干路上地块出入口的进出交通组织应规划成只准右进右出的方案 3 3 5 设计车辆及换算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应符合表 3 3 5 1 的规定 表 3 3 5 1 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m 项目 车辆类型 总长总宽总高 小型汽车51 81 6 中型汽车122 54 0 铰接车182 54 0 注 总长为车辆前保险杠至后保险杠的距离 m 总宽为车厢宽度 不包括后视镜 m 总高为车厢顶或装载顶至地面的高度 m 2 自行车设计车辆外廓参考尺寸应符合表 3 3 5 2 的规定 表 3 3 5 2 自行车设计车辆外廓参考尺寸 m 项目 车辆类型 总长总宽总高 普通自行车1 800 602 25 电动自行车1 900 702 25 注 总长为前轮前缘至后轮后缘的距离 m 总宽为车把宽度 m 总高为骑车人骑在车上时 头顶至地面的高度 m 3 机动车辆时间换算系数应符合表 3 3 5 3 的规定 表 3 3 5 3 信号控制交叉口机动车车型时间换算系数 车型小型汽车中型汽车绞接汽车 时间换算系数1 02 43 6 注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车种换算系数与信号控制交叉口相同 4 自行车时间换算系数应符合表 3 3 5 4 的规定 表 3 3 5 4 自行车时间换算系数 车种换算系数 自行车1 电动车1 2 5 机动车辆空间换算系数应符合表 3 3 5 5 的规定 表 3 3 5 5 机动车车辆空间换算系数 车辆类型换算系数 小型汽车1 中型汽车2 0 铰接车3 0 13 98 3 3 6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净空界限须与其相交道路净空界限一致 3 3 7 平面交叉口设计车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面交叉口机动车设计速度应按交叉口设计部位而定 应符合表 3 3 7 的规定 表 3 3 7 交叉口机动车设计车速 部位设计车速 主线所属路线相应等级道路的设计车速 d V 进口道直行车道0 7Vd 验算视距时宜按 Vd计算 转弯车道0 5 Vd 验算视距时宜按 Vd计算 注 Vd 根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确定 2 平面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的设计步速宜取 1 0m s 3 基于自行车限速的规定 自行车设计速度应为 10km h 3 3 8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交通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建交叉口应参考规划预测交通量 改建及治理交叉口须进行流量调查后再进行预 测 2 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机动车规划设计交通量可用交叉口所处道路路线的规划设计 交通量 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交通工程规划阶段所用规划设计交通量 应区分直行 左右转 交通量 3 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机动车规划设计交通量在控制性详规或交通工程规划阶段应区 分直行 左右转交通量 在确定进口道车道数等交叉口几何设计时 应采用高峰小时内信 号周期平均到达量 在确定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时 应采用信号配时时段的高峰小时内高 峰 15 分钟换算的小时交通到达量或 1 2 倍高峰小时到达量 4 自行车规划设计交通量的取值方法可以参照机动车或进行单独预测或调查 5 行人过街规划设计交通量应采用高峰小时内的信号周期平均到达量 3 3 9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须按进口道各条车道通行能力估算 等于各条车道 通行能力之和 进口车道的通行能力为该车道设计饱和流量及其所属信号相位有效绿信比 的乘积 进口道通行能力为 e iiii iii g capcapSS C 式 3 3 9 1 式中 第 条进口车道的通行能力 pcu h i cap i 第 条进口车道的设计饱和流量 pcu h i S i 第 条进口车道所属信号相位的有效绿信比 i i 该信号相位有效绿灯时间 s e g 信号周期时长 s C 2 信号控制交叉口饱和流量随交叉口几何因素 渠化方式及各流向交通冲突等情况而 异 应采用实测数据 实测方法见附录 B 新建规划设计 无法取得实测数据时 可以 采用表 3 3 9 1 推荐的基本饱和流量值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交通工程规划阶段 须对基 14 98 本饱和流量作车道宽度 坡度 重车率及左 右转弯车流的转弯半径修正 各类修正系数 见附录 A 表 3 3 9 1 各类进口车道的基本饱和流量 车道基本饱和流量 pcu h 直行车道 1550 1650 1700 左转车道 1450 1550 1600 右转车道 1350 1450 1500 注 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基本饱和流量可按当地情况 在表列饱和流量范围内取值 小城市可取下限 值 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可取上限值 3 设计饱和流量应尽量采用实测数据 新建交叉口规划设计 无法取得实测数据时 可用以下的估算方法 即设计饱和流量等于实测平均基本饱和流量乘以影响因素修正系数 fbi SSf F 式 3 3 9 2 式中 进口车道基本饱和流量 pcu h b S 进口车道修正系数 i f F 4 让行标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按通过交叉口各向车流的优先等级顺序分级估算 各向 车流优先等级顺序如图 3 3 9 所示 各优先级车流的通行能力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 3 3 9 让行标志交叉口各向车流编号及优先级顺序图 1 第 优先级车流的通行能力为高优先级车流空档被完全利用条件下的通行能力 当高优先级为单车道单向交通车流时 第 优先级车流的通行能力宜采用表 车流优先级车流编号 车流 2 3 8 9 车流 1 7 6 12 车流 5 11 车流 4 10 15 98 3 3 9 2 的值 表 3 3 9 2 高优先级为单车道单向车流时 第 优先级车流的通行能力 高优先级交通量 pcu h 让行方式 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减速让行标志730615520440375315270225 停车让行标志545460390330280235200170 2 当高优先级为单车道双向交通流时 第 优先级车流减速让行的通行能力 可 采用表 3 3 9 3 中所列数据 表 3 3 9 3 高优先级双向车流量不同组合的条件下第 优先级车流减速让行的通行能力 高优先级车流 1 pcu h 高优先级车流 2 pcu h 700600500400300200100 700100120155190230270335 600120150190225280335410 500155190245295335425510 400190225295350430515620 300230280335430520625760 200270335425515625765930 100335410510620760930 3 当高优先级为单车道双向交通流时 第 优先级车流停车让行的通行能力 可 采用减速让行通行能力的 75 如表 3 3 9 4 所示 表 3 3 9 4 高优先级双向车流量不同组合的条件下第 优先级车流停车让行的通行能力 高优先级车流 1 pcu h 高优先级车流 2 pcu h 700600500400300200100 7007590115145175205250 60090115145170210250310 500115145185220265320385 400145170220265325385465 300175210265325390470570 16 98 200205250320385470575700 100250310385465570700835 5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交织段的通行能力用以下经验公式估算 1050 15 g r g l cap l 式 3 3 9 3 式中 交织段长度 m g l 2 不同中心岛半径环交单车道通行能力估算如表 3 3 9 5 所示 表 3 3 9 5 不同中心岛半径环交单车道通行能力估算 交织段长度 m 25303540 中心岛最小半径 m 20253550 单车道通行能力 pcu h 656700735764 3 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可采用与普通信号控制交叉口相同的方法进行 计算 6 平面交叉口自行车进口道规划设计通行能力 以每米车道一小时能通过自行车辆数 为计算单元 自行车道规划设计通行能力 进口道设有机非分隔设施时 宜取 1000 1200 辆 h m 用路面标线分隔时 宜取 800 1000 辆 h m 自行车交通量大的交叉 口进口道取上限值 小的取下限值 7 人行过街横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见附录 C 17 98 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4 14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 1 1 平面交叉口平面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一般宜用直线 当取曲线时 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 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且必须加以导行 2 交叉口平面设计应验算规划阶段所定交叉口转角部份的视距三角形界限 检验视距 三角形范围内不得布置任何高于 1 0m 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对于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必须验算视距三角形 对于信号控制交叉口 在机动车与行人 自行车冲突严重且视线有 干扰时 应验算视距三角形 最小停车视距按式 4 1 1 确定 m i VtV S aa S 2546 3 2 式 4 1 1 式中 交叉口设计车速 根据表 3 3 7 的规定取值 a V 制动反应时间 可取 2 5s t i 进口道纵坡 上坡取 号 下坡取 号 粗糙系数 可取 0 03 0 05 多车道道路验算视距三角形界限时 视距线须画在最易发生冲突的车道上 在双向通 行的道路交叉口上 对从左侧进入交叉口车辆的视距线 应画在最靠近人行道的车道上 对从右侧进入交叉口的车辆 则应画在最靠近路中线的车道上 如图 4 1 1 中 a 图所示 在单向通行道路的交叉口上 对从左边进入交叉口的车辆的视距线 应画在最靠近其右边 的车道上 对从右侧进入交叉口的车辆 则应画在最靠近其左边的车道上 如图 4 1 1 中 b 图所示 SS S S SS S S SS S S S S a 双向通行交叉口 b 单向通行交叉口 图 4 1 1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视距线画法 18 98 高架路或人行天桥桥墩及台阶等必须设在交叉口附近时应做视距分析 且桥墩宽尽可 能缩小 台阶宜通透 改建 治理交叉口验算实际视距三角形界限不符要求时 须按实有界限所能提供的停 车视距的允许车速 在交叉口上游布设限速标志 或采用反光镜 观察侧向车辆到达情况 3 交叉口转角处路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 转弯曲线半径应满足车辆右转行驶的 要求 推荐转角转弯半径见表 4 1 1 表 4 1 1 转角转弯半径 右转弯计算车速 km h 30252015 推荐转弯半径 m 25201510 注 有自行车道时 推荐转弯半径可减去自行车道与机 非分隔带的宽度 4 交叉口进 出口道及转角处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宽度应不小于其路段上的宽度 4 1 2 平面交叉口控制标高及竖向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交叉口竖向设计应有利于行人过街 行车舒适 排水通畅 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范围内有一个最平顺的共同曲面 便于行人 车辆通行 排水方向 街沟积水不流过人行横道 并使人行道各点标高能与周围建筑物进出口标高相协调 2 交叉口竖向设计 宜以相交道路中线交点的标高作为控制标高 按此控制标高 根 据交叉口范围内相交道路的纵坡与横坡确定交叉口范围内其它各要点的标高 3 相交道路纵 横坡进入交叉口范围后 应按交叉口整体竖向设计的要求进行合理调 整 以照顾主要道路的行车方便为原则 在无损于主要道路行车方便的前提下 可考虑调 整主线的纵 横坡 兼顾次要道路上的行车方便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等道路相交时 两条道路的设计纵坡维持不变 改变两条道路的横坡 在接近 交叉口时 开始将横坡逐渐转变为倾向于相交道路纵坡的方向 2 主 次道路相交时 主路纵 横坡均维持不变 次要道路纵坡应随主要道路横坡 而变 次要道路横坡随主要道路纵坡而变 3 交叉口范围的纵横坡宜小于等于 2 纵坡在困难情况下应小于等于 3 4 1 3 平面交叉口交通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交叉口平面设计时 可把交叉口内各流向交通流行驶轨迹所需空间之外的多余面积 用标线或实体构筑交通岛 2 实体交通岛面积不宜小于 7 0m2 面积窄小时 宜用路面标线表示 3 导流岛间导流车道的宽度须满足设计车辆通过 但应避免过宽引起车辆并行 抢道 4 交通岛上行人行走部分不应与地面有高差 但须有明确的界线 可用下沉路缘石或 划线表示 5 交通岛边沿或向外侧的侧面应至少满足大于 2 的坡度 在交通岛边缘最低点处应 设置雨水进水口 6 转角交通岛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交叉口交角曲线半径小于 25m 时 不宜布设转角交通岛 19 98 2 转角交通岛兼作过街安全岛时 面积 包括岛端尖角标线部分 不宜小于 20m2 3 右转专用车道须根据通过车辆的设计车型对车道进行加宽 加宽后的车道宽度 Wo应符合表 4 1 3 1 的规定 表 4 1 3 1 右转专用车道加宽后的宽度 Wo m 设计车型 转弯半径 m 大型车小型车 25 305 04 0 304 93 75 7 转角交通岛人行横道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转角交通岛兼作人行过街安全岛时 岛边人行横道和自行车道的布设位置见图 4 1 3 1 人行横道同交通岛的接界部分都应符合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2 右转车可采用让行控制或信号控制两种方式 当采用让行控制时 人行横道上 应画斑马线并设置人行横道标志 必要时在右转车道上应设置减速设施 3 转角交通岛的各部分要素如图 4 1 3 2 所示 各要素最小值应符合表 4 1 3 2 的 规定 8 行人过街安全岛的设计具体参见 浙江省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 20 98 图 4 1 3 1 有转角交通岛交叉口人行横道及自行车过街横道设置示意图 图 4 1 3 2 转角交通岛各部分要素示意图 表 4 1 3 2 转角交通岛各部分要素最小值 m 边线长度转角半径偏移距内移距沿岛边有无 人行横道LbR0R1R2S0S1S2Q 有bp 3 无 3 0 5 0 5 1 0 1 0 1 5 0 25120 5 4 24 2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4 2 1 全无管制交叉口交通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车辆须让行人先行 2 车辆之间的通行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先到先行 2 如相交方向两辆车同时到达 让右侧来车先行 3 相对方向同类车同时到达 左转车让直行车先行 右转车让左转车先行 4 2 2 让行标志交叉口交通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停车让行标志交叉口 次要道路车辆到达交叉口必须停车观察过街行人与主路车辆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通行 2 减速让行标志交叉口 次要道路车辆到达交叉口必须减速观察过街行人与主路车辆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通行 4 2 3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类型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无管制交叉口适用于住宅区或工业区内部 相交道路地位相当 高峰小时到达交 叉口全部进口道的总交通量不超过 800pcu h 的支路与支路相交的交叉口 2 减速让行标志交叉口适用于以下条件 1 支路与主 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 2 高峰小时到达交叉口全部进口道的总交通量在 800pcu h 1000pcu h 范围内的明 确主次通车权的支路与支路相交的交叉口 3 停车让行标志交叉口适用于以下条件 1 视距受限按减速让行通车规则不够安全的支路与主 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 21 98 2 高峰小时到达交叉口全部进口道的总交通量在 800pcu h 1000pcu h 范围内 按 减速让行通车规则不够安全的支路与支路相交的交叉口 3 在信号控制区域中的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对相交支路的管制 4 2 4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无管制交叉口人行横道必须布设斑马纹人行横道线 并配设人行横道标志与人行 横道预告标示 交叉口视距必须符合 4 1 1 条的规定 改建 治理规划中 应把视距不能 改善的交叉口改为停车让行交叉口或布设限速措施 2 让行标志交叉口次要道路进口道上游须设置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 次要道路必 须布设斑马纹人行横道线 主要道路进口道上游须设置优先通行标志 主要道路应布设平 行实线人行横道并配以行人过街按钮信号 交叉口视距必须符合 4 1 1 条的规定 改建 治理规划中 应在视距不能改善的交叉口上布设限速措施或反光镜 或把减速让行标志交 叉口改为停车让行标志交叉口 4 34 3 信号控制交叉口信号控制交叉口 4 3 1 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信号控制交叉口除交叉口一般设计内容外 还须特别考虑信号控制对交叉口的要求 1 如果设置专用左右转控制相位 则必须设计相应的左右转专用车道 2 必须考虑左转自行车的通行方案 并为其设置合适的停车空间 3 交叉口的平面布局须考虑信号灯杆 管线 检测器 公交优先等设备的布置 2 信号控制交叉口平面设计必须同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一体化设计 并反复调整进口车 道渠化方案与信号控制相位方案 3 信号控制交叉口设计 须使进口道的通行能力能与其上游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并 使之与相邻交叉口协调 4 在交叉口多股车流冲突的区域 见图 4 3 1 应校验其通行能力 满足式 4 3 1 的要求 图 4 3 1 多股车流冲突示意图 22 98 B z t C tC Q 3600 式 4 3 1 式中 各冲突车流车道流量 pcu h 车流组合见表 4 3 1 Q 信号周期 s C 总损失时间 s z t 平均饱和车头时距 s 辆 B t 常规十字交叉口共有 8 组车流组合 见表 4 3 1 表 4 3 1 车流组合表 车流组合 2233 12345665 56789988 车 流 编 号 910111212111112 4 3 2 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规划车道数应增加至相当于上游路段规划车道数的两倍 进 口道规划总宽按增加车道数所需的宽度确定 确定进口道的规划宽度及车道数时应遵循以 下原则 1 新建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的宽度 在干道上 除需要设置的公交专用道或公交专 用进口道外须满足上述增加进口道车道条数的要求 并用预测各交通流向的流 量所需的车道数和 4 3 1 条第 4 款所述方法来校验通行能力 无交通量资料时 应按表 3 3 2 1 规定的数值确定 2 改建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的宽度 应尽可能满足上述增加进口道车道条数的要求 并根据实测或预测各交通流向的流量验算所需的车道数及进口道展宽宽度 用 4 3 1 条第 4 款所述方法校验通行能力 3 治理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的宽度 应根据实测的各交通流向的流量及可实施的治 理条件来确定 2 进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 新建交叉口 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宜取 3 0m 货运 通道上的进口车道最小宽度宜取 3 25m 改建和治理性交叉口 在用地受到限制的地方 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宜取 2 75m 在宽度大于 4 0m 但难于展宽到 5 5m 的进口道上 中间不画分车道线 可画出两行导向箭头 23 98 3 左转专用进口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建交叉口应利用部分中央分隔带增辟左转专用车道 改建及治理交叉口 当高 峰 15min 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 2 辆以上时 宜配以左转专用车道 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到达流量达 10 辆 或需要的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达 90m 时 宜配置两条左转专用车道 2 左转专用车道长度 La由展宽渐变段 Ld与展宽段长度 Ls两部分组成 如图 4 3 2 所示 La LdLs 图 4 3 2 进口道展宽段长度计算示意图 3 wV Ld 式 4 3 2 1 式中 路段计算行车速度 km h V 横向偏移量 m w 渐变段最短长度应不小于 20m 展宽段长度 Ls 9N 式 4 3 2 2 式中 N 高峰 15min 内每一信号周期的左转或右转车的平均排队车辆数 3 当交叉口处设有左转专用车道和左转专用相位 且相序安排为同一进口道先直行 后左转时 可设置左弯待转区 左弯待转区设在左转专用车道前端 伸入交叉口内部 伸 入长度应保证在此范围内待行的左转车辆不与对向直行车流发生冲突 4 右转专用进口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高峰 15min 内每信号周期右转车平均到达量达 4 辆或空间允许时应布设右转专 用车道 2 改建及治理交叉口时 可通过缩减进口道车道的宽度 减窄机非分隔带宽度或利 用阻挡视距的树穴带展宽成右转专用车道或直右混行车道 3 右转专用车道长度同左转专用车道长度的确定方法相同 5 调头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车辆调头需求较小时 调头车辆在左转车道停车待行 不需要再进行其它的渠 化措施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