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式课题.doc_第1页
主动参与式课题.doc_第2页
主动参与式课题.doc_第3页
主动参与式课题.doc_第4页
主动参与式课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小学科学课题组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度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下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其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是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徐敏南主任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之一,为推进小学科学“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活动的深入,促进无锡市小学科学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指导和服务本课题研究成员和课题实验学校教师正确理解本课题的理念和内容,保证本课题研究和实践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特制定本课题实施方案:一、核心概念及课题界定1主动,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基于原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基础,在主体交互中情感、思维和行为自觉地融入教学活动,实现认知性与情感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二是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和同伴的互助下自主选择,以认知发展为中心,主动地建构关于现实的、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即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得到主动发展与提升。2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是以“学”中心,在发展性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能力,引导以自觉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指导学习。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科学课堂教学情境为前提,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教学对话引领课堂主体间性交互,创设思维时空,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在情感、思维和行为都投入到学与教的活动中,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自主意义建构,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由此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进而提高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发展智慧的小学科学理想课堂。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是以前者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课堂创新形态和流程。3有效学与教,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在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情境,开发和调用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以“置身于其中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ng with-in)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的所有行为,以及学生在教师及“助学案”的引领下积极的动机和学习态度,进行自主意义建构并获得发展的全过程。以学的质量来评价教的成效。有效学与教是一种有效教学策略,也是课堂上主体对话、共同参与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差异性的主动发展机会。4“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子课题,在调研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并作归因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借鉴激励和期望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强调协作学习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及“助学案”教学设计的结构模型和实施策略,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理念、内容、策略和评价,积极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生命发展,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术,促进新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促进本地区素质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和策略,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1956年,布鲁姆出版教学目标的分类学,促进有效教学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有效教学从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技术。1975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在整合PLATO的基础上,开发以肯普模型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课堂操作样式。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CREDE)于1998年提炼出有效教学的5大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奥斯丁(Ornstein, Allan C.)著有效教学策略于1990年出版,列举有效策略达11种之多。坎贝尔(Campell, L., 2003)则为教师和学生总结出101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有效的教与学(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不仅关注教师的教的效益,同时关注学生的学的成效。2003年,坎贝尔总结出10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有效教与学的策略。1998年,郑永柏、何克抗批判史密斯-雷根模型,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型,试图建构有效学与教的课堂教学模型。新加坡在有效教与学研究和实践方面进行了非常务实的探索,与我中心开展多次教研合作与互访交流,举办了两国(无锡)校长圆桌论坛。1990年代,从有效的教与学进步为以“学”为中心的“有效的学与教”(learning and instruction),是一种教育服务意识的确立,教学文化的转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在21世纪教育蓝图中正式将“教与学”变更为“学与教”,把“知识的灌输”演变为“著重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多沟通、多协作、多参与、多尝试、多体验”。2001年起,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编订了各学科不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及评估指引”,并建议学校采用。其中第四章和第六章的内容分别为“学与教”和“学与教资源”,专题指导学校开展课堂学与教活动,提高有效教学的质量。2006年以来,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建立“课程为本学与教研究共同体”,实施 “课程为本学与教资源库协作计划”,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成立“教与学伙伴协作中心”。参与式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移植和扶贫战略,后来参与式广泛用于国际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80年代参与式教育引入中国。云南省应用世界银行贷款于教师培训(PPT),2009年项目支持人陈向明教授出版参与式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的经验与反思和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如今,参与式教学体现主动教育思想,已成为当代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大主流,“中国知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关键词为“参与式”的研究论文。“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六小和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开展“参与式教育”研究,试图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热情,构建一整套完备的“参与式教育”体系。自2005年始,无锡市教研中心以课题为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载体,出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系列成果,曾荣获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2009年12月)、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0年3月)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0年12月)。本课题组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为子课题全程参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素材,为本课题的深入推进研究奠定了基础。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研究主动参与式教学,创新教学技术,推动专业发展。吸纳国内外有效学与教研究实验成果,加强教学论和实践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探索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策略,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新技术和专业新发展。研究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与教,促进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改革。以有效学与教的理念引领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技术,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效学与教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技术策略和目标指数。研究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的助学案教学设计,引领主动探究学习,促进素质教育。我市长期以来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的研究,取得了丰赡的科研成果,但教学反思和提升空间依然很大,有待于进一步提炼研究成果。四、研究目标树立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观,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初步建构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理论模型,包括“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本的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目标体系”、“以学生科学学习活动为本的课堂教学有效操作体系”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形成若干可以在实践中推广的操作性策略,积累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课例和案例,提高广大教师的有效教学技术能力及新课程实施水平。以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助学案”设计为抓手,来构建主动参与式的小学科学课堂形态,研制小学科学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行为规范、课堂观察和考评细则,引导课堂主体情感、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互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提高自主意义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研究内容1影响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与研究。开展文献和课例研究,调研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因素并作归因分析,吸纳成功的科研成果,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和成分显示理论等微策略理论,包括传统课堂对资源、注释、评论进行规划的建议,探索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生发点和创新空间。2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结构、体系和模式研究。包括支撑性理论、支持环境、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课堂主体间性及“内部对话”、“助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观察的建议。3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学与教行为规范、策略及效度评价的研究。运用激励和期望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包括教学准备、课程资源、传播媒体、学习问题的发现、差异学习活动设计矩阵、学习评价和辅导、实践拓展等方面的建议,以及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发小学科学的微型课程(minilessons)。研制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行为规范、课堂观察和考评细则。4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及“助学案”设计的研究。总结本市前期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实践成果,以探究为中心,研究设计基于问题、基于差异或专题学习的教学计划,激发科学探究学习内驱力,引领学生自主建构。5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的课例和案例的研究。以观察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现场的方式,在课题实验中积累不同课型的真实案例,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微格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建构有效的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6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实验教师现场培训的研究。各课题实验学校根据子课题研究项目及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建构的实践需要举办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现场研讨会,邀请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深度介入课例教研活动,开展课题实验教师培训的研究。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1主要观点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主动参与式课堂,强调教育服务,倡导以学为主,继承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和以杜威、陶行知为代表的生活教育理论,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认知和身心的和谐发展。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反映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深化和有效教学研究的新的诉求。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建构讲课和分组探究活动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以有效教学情景中的对话引领主体间性情感、思维和行为的互动,实现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作用,发扬了教学民主、学术自由、创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和谐的、愉快的、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是国际上正在探索并推崇的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引发学习动机的激励策略,指向学习创新的反思,研究学生科学学习的教学支持环境和社会支持环境,研究教学主体间的互动和对话。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助学案”教学设计是多元性的,将创新基本教学设计、综合教学设计、差异教学设计、问题导向学习设计四种基本范式。2可能的创新之处理论模型的实践创新。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理论建构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新模型,包括“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本的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目标体系”、“以学生科学学习活动为本的课堂教学有效操作体系”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三大教学论新体系,并在课堂中验证成效。研究机制的多元创新。加强与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重视项目或主题式的课例研究和助学案设计的行动研究,激发一线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开展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国际合作与校际交流。七、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整合我市小学科学教育学术优质资源,规划本课题研究实验,建立以我市小学科学中心组为领衔、各市(县)区教研部门和课题实验学校共同参与的研究网络,系统化地架构以学科发展、教研课题和教师专项课题为载体的二级子课题群,聘请并组建课题专家库,荟萃群体智慧,合作攻关,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理想模型。研究方法:加强教学论和相关文献的学习,主要开展教学自然生态环境下的现场研究,为确保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及现实性,拟选择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课例研究等综合研究的方法。八、实施步骤1选题论证(2011年9月2011年10月)确定子课题研究内容,完成子课题研究方案。2课题准备(2011年11月12月)整理并编著相关文献,做好课题文献研究综述。招募课题实验学校,架构研究网络,组织理论学习和课题辅导。根据总课题及子课题实施方案,制定子课题研究规范,制订年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3研究实验(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全面实施课题研究和实验,组织现场教学研讨活动。每学年确立研究专题,举办课题研究论文、案例和课例评比,组织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赛课活动。举办课题中期汇报研讨交流活动(2013年4月)。4总结提炼(2014年10月2015年8月)成果整理与提炼,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九、预期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阶段成果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文献选编及综述编著论文2011年12月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助学案”设计规范及教学建议文件2012年5月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论文、案例汇编文集2013年4月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有效学与教研讨和课例选编文集2013年4月实验学校小学科学参与式课堂教研与教学展示活动文集每学年最终成果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报告2015年8月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行为规范及考评细则文件2015年8月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论文汇编文集2015年8月十、课题组主要成员姓 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研究分工林未延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中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课题策划、管理、指导和研究蒋惠清江阴市教育局教研室中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吴 芳宜兴市教育局教研室中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潘宝康南长区教育局教研室小高、教研员子课题研究程继德北塘区教育局教研室中高、教研员子课题研究范伟华崇安区教育局教研室中高、学科带头手子课题研究陆 逊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小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尤红伟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中高、教研员子课题研究王明昭滨湖区教研发展中心中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莫宇红新区教研室小高、教研员、教学新手子课题研究惠 浩锡师附小小高、学科组长子课题研究俞磊忠滨湖育红小学小高、发研办、教学能手子课题研究史淑琴宜兴陶城实小中高、副教导、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勇 辉宜兴丁山东坡小学中高、校长、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李开宏宜兴市洑东中心小学小高、教导子课题研究曾宝俊江阴华士实验小学中高、教科主任、特级教师子课题研究王 刚江阴市实验小学中高、总务主任、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郑 军江阴市北大街小学中高、教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季荣臻江阴桐岐中心小学小高、教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陆启威江阴华士实验小学中高、教科副主任、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许 健滨湖华庄实验小学小高、教导、教学能手子课题研究陈辉平南长夹城里中心小学小高、副教导、教学能手子课题研究邹 毅惠山堰桥实验小学小高、教学新手子课题研究许春良锡山东北塘实验小学中高、教科主任、教学能手子课题研究郭立丰江阴长泾中心小学小高、教导、学科带头人子课题研究陆多霖崇安广益中心小学小高、教科主任、教学能手子课题研究金岷山北塘山北中心小学小高、校长子课题研究十一、实验学校名单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江阴市实验小学、桐岐中心小学、要塞实验小学、祝塘中小心学、峭岐实验小学、西郊实验小学、北大街小学宜兴市:宜兴实验小学、陶城实验小学、新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