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 东 省 中 心 镇 规 划 指 引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第1章 总则1、目的、意义 为适应广东省快速城镇化进程,提高中心镇城市化质量,合理配置城镇生产要素和资源,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增强农村地区小城市组织地区经济的作用,将中心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具有地方特色风貌及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明确中心镇规划编制及管理的指导思想、重点内容和深度要求,制订本规划指引。2、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规划指引是在国家城市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针对广东省中心镇建设的需要,对规划编制与管理要求进行的补充和具体化。3、中心镇的范畴 本规划指引所指中心镇是指经各地级以上市批准,并报广东省建设厅备案及公布的中心镇。(详见附录广东省中心镇名单,其它建制镇可参照本规划指引执行)第2章 规划体系和任务1、规划体系 中心镇规划分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阶段。必须严格遵循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指标按本规划指引附件一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确定,中心镇规划用地分类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确定执行。1.1 中心镇总体规划1) 确定中心镇用地分区管制(划定镇域范围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控制发展区三大类型用地的范围)、全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生态绿地系统、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综合防灾、文物与历史地段保护、风景名胜和近期建设规划等。2) 为方便日常规划管理,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中心镇镇区范围必须编制规划控制图则,对镇区建设用地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含土地使用兼容性)、开发强度(容积率FAR、建筑密度BCR、绿地率GCR)、公建及市政设施配套等内容进行控制。3)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为5年。1.2 中心镇建设规划 中心镇建设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其主要任务是以中心镇总体规划为依据,为中心镇建设做出具体安排。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每五年应编制中心镇近期建设规划,确定中心镇近五年的重点建设项目。 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政府组织编制,对准备开发的地段、旧镇区改造进行控制。可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开展中心镇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区保护规划等。镇中心区、主要街区以及成片开发的住宅区、工业区、旧城改造区(包括城中村)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中心镇还可单独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指导城镇建设。2、任务1)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市(区、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城镇体系规划和上一层次相关规划提出的要求,确定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科学预测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确定城镇的性质、规模、空间发展方向和布局形态,确定村镇体系框架和地域控制要求,提出产业布局的原则,并选择发展用地,进行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区域的基础设施及社会设施。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的合理发展。2) 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中心镇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为依据,明确近期内实施中心镇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3) 详细规划的任务是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中心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不同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开发强度,提出具体控制要求;确定各功能区内配套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两大类)的规划要求,以及本地区道路系统的功能分级和交叉口形式,并提出社会公共停车场(库)、公交站场以及商业步行街系统的控制原则和措施。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第3章 规划原则与指引 1、宏观着眼,区域协调 必须就中心镇的经济腹地作出区域分析,在超越镇域的区域范围进行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规划。1) 落实上层次规划要求,处理好与周边城镇的各项接口,与区域共建共享基础设施。2) 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提出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村镇调整撤并方案。2、要素集聚,集约发展 要正确引导、妥善安排、合理规划,促进各项产业要素的合理集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规划要强化中心镇作为农村商品生产和交换中心的性质和功能,繁荣农村商品经济。1) 积极引导“工业进(工业)园”,严格限制工业零星布点。提出集约建设工业区的规划措施,每个中心镇确定若干镇级工业园区统一开发,集中安排全镇工业项目,村一级不再布局工业用地。对工业园区以外的现状工业区、零散工业用地,要提出用地和功能调整的建议和措施。 2) 积极引导“住宅进(社)区”,严格限制分散建宅。鼓励农民进镇购房或按规划集中建设公寓式住宅,开展旧村土地整理,将弃置的土地统一安排使用或复垦。适度限制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的扩张,提出村一级集约建设的目标和措施。3) 积极引导“商业进(市)场”,引导商贸活动到镇区成行成市经营,鼓励成片集中建设教育、文化娱乐、医疗福利等公共设施。3、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城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使各项城镇功能有效运转,又能节约土地资源。1) 要通过挖潜,推进改造旧镇区,提高现状建成区城市化质量,促进旧区居住形态向城市型转变,提出改善环境、集约用地的措施,使建成区在经济和物质形态方面与城镇发展相协调。2) 积极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予以适当支持。3) 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密切结合,处理好非农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既要保证基本农田的动态平衡,又要为城镇发展留出空间。4、突出服务,完善功能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镇适当集中,满足城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中心城镇成为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 中心镇公建配套既要考虑服务城镇居民,又要考虑服务乡村腹地及外来人口的需求,公建配套要根据中心镇人口构成对服务配套类型、项目、规模及辐射服务范围作适当调整。2) 公建配套应根据人口规模按镇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或镇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的配套层次分级设置。5、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中心镇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城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城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 逐步改变中心镇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粗放型、低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2) 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防治污染力度,对污染排放未达标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和提出限期整改措施,不断提高中心镇环境质量。3) 科学组织中心镇园林绿地系统的软、硬质要素,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要素改善城镇生活环境的作用,全面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创造山青水绿、鸟语花香、舒适优美的中心镇生态环境。6、因地制宜,创造特色 中心镇规划应重视特色的设计与营造,避免小城镇个性的丧失。1) 培育中心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特色经济,正确认识中心镇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2) 保护并强化中心镇自然环境特色,通过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创造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形成风貌独特的城镇景观。7、因势利导,分期建设 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因势利导,跨越发展门槛,兼顾各分期目标的现实推进和可持续发展。1) 编制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期限相一致的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预测近期建设用地量,各项建设的用地必须控制在国家批准的用地标准和年度土地利用的计划范围内。2) 提出城镇土地连片开发和基础设施集中配套的措施,切合实际地确定镇区综合开发范围,重点对工业区、住宅区、基础设施、市场提出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时序和要求。第4章 规划内容与深度1、总体规划1.1 总体规划的内容与深度(1) 规划内容1) 对镇域区位、人口、自然条件等基本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非农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2) 分析中心镇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确定中心镇发展目标、制定中心镇发展策略(含建设特色镇、专业镇战略)。3) 预测镇域人口规模,确定镇域城镇化水平。确定中心镇的性质与用地发展规模。4) 分析中心镇在县(市、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定位,确定镇域空间布局结构,划定镇区的规划区范围,确定中心村和村庄空间布局及迁村并点规划方案与政策,必要时应促请上级政府提出中心镇区划调整方案。5) 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控制发展区三大类型用地的总量控制指标和具体范围;建立城镇建设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生态保护区规划控制绿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六线”规划控制体系,提出“三区六线”控制要求。6) 确定中心镇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确定镇区、工业区的位置与规模。7) 确定中心镇生态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8) 统筹安排镇域(区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综合协调镇域、镇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包括供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方面的内容。9) 确定中心镇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确定中心镇主要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站场、码头、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10) 确定中心镇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11) 根据城镇综合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防洪、消防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12) 确定中心镇镇域范围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和传统村落,划定保护与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镇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13) 确定中心镇旧区改建、用地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14) 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15)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2)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 中心镇非农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以及根据非农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2) 中心镇主要道路的线路走向,站场码头等重要交通设施用地范围、设施位置等。3) 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不准建设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区等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的用地范围和控制要求。4) 中心镇范围较大面积的水域、江河水系、河涌及其岸线的控制要求。5) 变电站、燃气储气罐站、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重要市政公用设施位置和用地界限或通道。6) 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及其它重要历史地段保护范围的控制线。7) 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地质灾害防护规定。(3) 规划的深度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应标明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控制发展区三大类型用地范围,建立“六线”规划控制体系,标明镇区范围,村庄的发展用地范围,各类产业用地的范围和类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与用地范围等,用地分类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 1.2 镇区规划控制图则中心镇镇区规划控制图则是在中心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对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及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规定。其主要目的是落实总体规划意图,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方便日常规划管理,并为下一阶段详细规划提供控制依据。 镇区规划控制图则是中心镇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图表结合的形式表达。图纸内容应包括:1) 镇区位置;2) 镇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分图;3) 主要道路控制点坐标、标高和宽度;4) 各地块土地使用性质、地块编码和开发强度;5) 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道路交通设施配置等。规划控制表格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地块的用地现状、征地状况、规划建设状况;2) 地块的用地规模、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规划控制指标;3) 地块的土地相容性规定;4) 镇区的强制性指标:为总体指标,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配套设施项目、开敞空间控制等。5) 镇区的城市设计要求、其它规划设计要求和规划设施建议等。2、建设规划2.1 近期建设规划(1) 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应包括:(一) 确定中心镇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规划布局;(二) 提出近期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三) 提出近期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主干路、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的选址、选线、规模和实施时序;(四) 确定近期中心镇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燃气、供热、防洪、消防、人防、抗震防灾、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布局,做好近远期的衔接。(五) 确定近期中心镇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和措施;(六) 提出近期中心镇绿地、广场的建设意见;(七) 提出近期中心镇环境综合治理措施。(2) 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为:(一) 中心镇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二) 中心镇近期发展区域、中心镇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以及控制和引导中心镇发展的规定;(三)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相应保护措施。(四) 中心镇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五) 中心镇取水口及其保护范围: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布局;给水排水干管和架空电力线的走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六) 中心镇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2.2 控制性详细规划(1) 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应包括:(一) 编制控规之前应进行前期研究,作为编制控规的依据。其内容包括:城市设计、开敞空间、绿地系统、景观风貌、交通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竖向设计、市政工程、土地利用等,必要时应分别进行专项研究;(二) 制订地块编码系统;(三)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理顺和整合土地产权关系;(四) 明确地块用地性质和土地使用的兼容性要求;(五) 确定综合控制指标体系及地块具体控制指标;(六) 根据交通影响分析,对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做出安排。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七)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位置、管径,进行管线综合;(八) 提出开发街坊的城市设计导则与建议;(九) 制定相应的规划建设管理规定。(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为:(一) 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二) 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三) 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四) 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五) 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六)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3) 规划的深度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执行。2.3 修建性详细规划(1) 规划内容1)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经济论证,找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规划应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措施;对于规划地区内,特定区、重点地段及重大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门城市设计研究;2) 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对于涉及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的日照遮挡的规划项目,应做日照分析;3)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 竖向规划设计;7)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2) 规划的深度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执行。第5章 规划成果1、总体规划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1.1 总体规划文本1) 总则:包括规划编制依据、规划期限、规划范围;2) 镇域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城镇性质;3) 中心镇城镇化水平、镇域人口规模、非农建设用地规模;4) 镇域用地分区管制:“三区六线”的划定与控制要求; 5) 镇域空间结构、镇域土地利用规划,居住区、商业区、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各类用地的布局,列出用地平衡表;6) 镇域社会服务设施与重要基础设施布局;7)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8) 绿地系统、景观风貌及旅游发展规划;9) 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10)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线综合原则;11) 环境保护规划;12) 综合防灾规划;13) 旧区改建规划;14) 文物古迹、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保护规划;15) 规划的实施:包括政策建议(如迁村并点、工业集中布局等),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16) 近期建设规划;17) 附则:包括文本的法律效力、规划的解释权及其他说明。1.2 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1) 地理位置图;以市(县)地图为底2) 区位分析图;(比例、大小、多少不限,根据规划需要绘制)3) 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50001/10000)4) 现状分析图(多少不限,根据规划需要绘制,比例:1/50001/10000)5) “三区六线”控制图(比例:1/50001/10000)6) 土地利用规划图;(比例:1/50001/10000)7) 规划结构图;(比例不限,根据规划需要绘制)8)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比例:1/50001/10000)9) 绿地系统、景观风貌规划图;(比例:1/50001/10000)10) 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图;(比例:1/50001/10000)11)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 (包括给水、排水、雨水、电力、电讯、燃气规划等,比例:1/50001/10000);12) 文物古迹、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保护规划图;(根据规划需要绘制,比例:1/50001/10000)13) 环境保护规划图;14) 综合防灾规划图;16) 镇区规划控制图则(比例:1/20001/5000):(1) 土地利用现状图;(2) 土地利用规划图;(3) 地块划分与用地编码图;(4) 土地利用强度控制指标图;(5) 道路控制坐标与道路断面图;(6) 绿地系统规划图;(7) 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图;17) 远景规划图 (根据情况确定)。1.3 规划说明书内容1) 编制背景与规划简要过程;2) 对上版规划的意见和评价;3) 中心镇现状基本情况;4) 规划依据、原则、指导思想与主要技术路线;5) 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明确镇域发展战略及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确定城镇性质;6) 预测城镇化水平,确定镇域人口规模,非农建设用地规模。7) 确定镇域用地分区管制,确定规划期内非农建设区(综合功能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范围和边界;明确规划期内不发展的控制建设区(非农建设区和不准建设区)的用地范围和边界;划定永久性的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防护林、国(省)道两侧划定的不准建设区和生态敏感的森林、山体、农田等)的用地范围和边界;确定“六线”(黄线、红线、绿线、蓝线、黑线和紫线)规划控制体系与相应导则。8) 确定镇域空间结构、镇域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居住区、商业区、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各类用地的布局,列出用地平衡表;9) 镇域社会服务设施与重要基础设施布局;10) 道路交通规划;11) 绿地系统、景观风貌规划;12) 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布局规划;13)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线综合原则;14) 环境保护规划;15) 综合防灾规划;16) 旧区改建规划;17) 文物古迹、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保护规划;18) 中心镇镇区规划控制要求;19) 近期建设规划;20) 规划的实施及政策建议(如迁村并点、工业集中布局等),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2、近期建设规划 中心镇近期建设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说明,成果中应明确表达强制性内容。1.1 近期建设规划文本1) 总则:包括规划编制依据、规划期限、规划范围;2) 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包括人口规模,用地规模);3) 近期建设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列出近期用地规划平衡表;4) 近期重要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实施重点与时序,列出近期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表;5) 中心镇近期道路交通规划,重要道路和交通设施的选址、选线和建设时序;列出近期主要建设道路和交通设施情况一览表;6) 中心镇近期绿地建设、景观风貌规划; 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地段的保护; 列出近期各类绿地建设规划一览表;7) 近期市政工程管线规划;8) 近期综合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措施;9) 近期规划的实施:包括政策建议,与远期规划的协调与衔接;10) 附则:包括文本的法律效力、规划的解释权及其他说明。1.2 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1/20000)1. 土地利用现状图;2. 土地利用近期规划图;3. 道路交通近期规划图;4. 市政公用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5. 近期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图 (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规划等);6. 近期绿地景观及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图;7. 近期防灾规划图;3、详细规划3.1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图则、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和相关研究报告纳入附件,成果中应明确表达强制性内容。(1)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一) 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二) 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1、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2、建筑间距的规定;3、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4、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5、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6、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7、有关名词解释;8、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三) 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点;(四) 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1、 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1)用地性质;(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3)建筑控制高度;(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6)交通出入口方位;(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2、 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1)人口容量(人/公顷);(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3)建筑色彩要求;(4)其他环境要求。(2)规划图纸:比例1/10001/2000,包括:1) 位置图标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及与相邻地区的位置关系;比例尺视总体规划图纸比例尺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面积而定。2) 用地现状图分类标明各类用地范围,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比例尺1/10001/2000。3) 土地利用规划图标明各类规划用地的性质、规模和用地范围及路网布局。比例尺1/10001/2000。4) 地块划分编号图标明地块划分界限及编号(与文本中控制指标相一致)。比例尺1/5000。5) 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标明各地块的面积、用地界限、用地编号、用地性质、规划保留建筑、公共设施位置;标注主要控制指标;标明道路(包括主、次干路和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限。比例尺1/10001/2000。6)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标绘各类工程管线平面位置比例尺1/10002000。(3)规划说明书内容:1)工作概况;2)总体规划对该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的规定和要求;3)对以往相关规划的意见和评价;4)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各项建设条件的现状分析;5)建设用地控制规划;6)道路系统规划;7)绿地系统规划;8)各专项工程管线规划;9)规划实施细则。3.2 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设计说明书和规划设计图纸。(1)说明书内容:1)现状条件分析;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想;3)规划总平面布局;4)道路系统规划;5)绿地系统规划;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线综合;7)竖向规划。(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总用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4)容积率、建筑密度;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6)绿地率;7)工程量及投资估算。(3)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1/2000,包括: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比例尺: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比例尺而定。2)规划地段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比例尺:1/5001/2000。3)规划总平面图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4)道路交通规划图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限。5)绿地系统规划图标明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类别等。6)竖向规划图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内外地坪规划标高。7)工程管网规划图(根据需要可按单项工程出图或出综合管网图)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走向、管径、主要控制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8)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模型或鸟瞰图。第6章 规划管理1、规划编制管理1.1 规划的编制 中心镇的规划在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主管部门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编制中心镇总体规划应同时编制第一个与同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年限相一致的近期建设规划,规模较小的中心镇(现状中心镇建成区面积小于2平方公里、镇区非农业人口小于6000人)还须同时编制镇中心区详细规划,并与总体规划一并报批。中心镇规划编制必须由具备相应资格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规划编制组织单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开展公众咨询,规划成果应反映公众意见。1.2 规划的编制、调整1.2.1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必须报请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核定后方可进行。修编报告应总结上版规划的实施情况,修编的背景、原因,提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及技术框架。规划编制成果应报地级以上市政府审批。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必须征得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整后应报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当涉及到对中心镇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调整,应报经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核定,调整成果必须经镇人大审查同意后报地级以上市政府审批。1.2.2 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调整中心镇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同步,每5年应进行编制,规划编制成果应报地级以上市政府审批。如在规划期内进行近期建设规划的调整,必须征得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部门的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整后应报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部门审批,并报同级政府备案。1.2.3 详细规划的编制、调整 中心镇详细规划的编制、调整,应报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规划成果报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主管部门审批。2、规划审批管理2.1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审批(1) 评审规划纲要。镇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后,由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审查并出具评审意见;镇政府还应同时公开展示规划纲要成果,收集整理公众意见;(2) 镇政府审核。规划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和公众意见完成规划成果的编制,报镇政府审核;(3) 镇人大审查。镇政府将规划成果报请镇人大审查并通过;(4)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审批。镇人大通过后,由镇政府报县(市)政府审查后,报地级以上市政府审批。(5) 公布经审批的规划。由镇人民政府选择适当的方式向公众予以公布或展示。2.2 近期建设规划的审批 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成果应经镇政府审核同意并报镇人大审查通过后,由镇政府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审批。第一个近期建设规划应与中心镇总体规划一并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审批;审批通过后,由镇人民政府选择适当的方式向公众予以公布。2.3 详细规划的审批:(1) 申报规划成果。详细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由规划编制单位将详细规划成果报送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主管部门。(2) 会审规划成果。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规划编制单位、委托编制单位及有关专家进行联合审查,提出审核意见。(3) 批准详细规划。地级以上市村镇规划行政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审核意见审查规划成果,并予以正式批准。(4) 公布经审批的规划。镇政府选择适当的方式向公众予以公布详细规划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接受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3、规划实施管理3.1 为确保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中心镇应制订规划实施管理规定,其要点应包括:镇区建设工程“一书两证”管理制度,村民住宅建设的审批原则、程序,市政设施工程建设管理,规划实施监督措施等内容。3.2 建设选址规划管理的要点3.2.1 选择建设用地地址1) 建设项目的选址应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尽可能挖掘现有城镇土地开发潜力。2) 建设项目的选址应与中心镇总体布局、各专项规划(如道路交通、文物古迹与历史风貌区保护、环境保护、综合防灾规划等)相协调和衔接。3) 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充分考虑项目的自身情况和特殊要求,合理选择建设用地,有必要时应征询环保、消防、铁路、军事等其它专业部门的意见。4) 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在非农建设区和城镇建设区规划控制黄线内确定。3.2.2 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核定土地的使用性质1) 应根据已批准实施的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2) 尚未编制或无批准的详细规划可依的中心镇,可根据总体规划,充分研究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和周边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3) 对规划实施无碍的用地性质改变,应先作调整规划,经批准后执行。3.2.3 初步核定容积率1) 应根据已批准实施的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核定容积率。2) 尚未编制或无批准的详细规划可依的中心镇,可根据总体规划,地块的区位、交通等条件初步核定容积率。3.2.4初步核定土地使用的其他规划设计要求。原则按已批准实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总体规划核定其它规划设计条件。3.3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要点3.3.1 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审核设计方案,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3.3.2审核建设用地范围1) 审查建设用地是否符合“三区六线”的规定;2) 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确定用地范围;3) 按土地使用出让合同审核通过有偿出让的建设用地范围;4) 规模较小的单项工程可同时审定建筑设计方案,方便下一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3.3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管理要求 根据城市规划对建设用地的其他要求和其他专业部门意见,综合核定其它土地使用规划管理要求。3.4 建设工程规划的要点3.4.1建筑物使用性质的控制 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与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和保障公共利益、相关方面权益的原则,审核建筑平面使用功能,对建筑物使用性质予以控制。3.4.2建筑容积率的控制1) 建筑容积率审核应计算规范,注意区分同一项目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建筑,单项建筑工程与地区开发建筑工程的不同情况、应计入和不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范围;2) 建筑容积率奖励应坚持公众利益第一的原则、向公众开放的原则、可达性原则、和建筑工程同步实施的原则。3.4.3建筑密度的控制 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用地管理情况核定建筑密度。3.4.4建筑高度的控制 建筑高度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控制,无规划可依的地段,建筑高度控制应根据情况综合考虑文物保护、机场飞行限高,电讯通讯要求,视觉环境因素等。3.4.5建筑间距的控制 按已批准的控制性规划或地方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进行控制。3.4.6建筑退让的控制 根据规划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审核建筑退让地界距离、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建筑退让铁路线的距离、建筑退让高压电力线的距离、建筑退缩河道蓝线距离。3.4.7建设基地绿地率的控制 建设基地绿地率控制除要求满足城市规划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外,还应审核各类绿地的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绿化配置情况。3.4.8基地出入口、停车和交通组织的控制 以不干扰城市交通为原则,审核基地机动车、非机动车出入口方位,以及人流、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方式和停车泊位的位置和容量。3.4.9建设基地标高控制 建设基地标高必须符合竖向规划要求,与相邻地基标高、城市道路标高相协调。3.4.10建筑环境的管理 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建筑高度、体量、造型、立面、色彩等进行审核。3.4.11各类公建用地指标和设施的控制 对于地区开发建设,应对公共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配套进行审核,保证开发建设地区的配套设施完善、齐备。3.4.12综合有关专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应根据建筑物具体情况,征求消防、环保、卫生防疫、交通、园林绿化等其它专业部门的意见。附件:技术规程汇编附件一 建设用地总量控制1.1中心镇建设用地总量是指村镇在规划期内可用于居住、工业生产及商贸等非农建设活动的用地总面积。村镇建设用地总量应根据现行用地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确定,在严格控制规模的前提下满足对村镇发展需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中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1.2中心镇建设用地总量,包括两大部分(以规划总人口为基准);1)、 规划期户籍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按表6.1.1的规定分为四级,户籍人口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并应符合表6.1.2及本条各款的规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表6.1.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表6.1.2注:允许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的增减数值。2)、 规划期外来暂住人口建设用地,按中心镇户籍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70计算。1.3中心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中心镇总体规划时,必须明确提出中心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指标,并作为中心镇规划建设的一项硬性管理措施加以贯彻。附件二 用地分区管制体系 编制中心镇总体规划时,须在镇域范围内进行用地分区管制,划定三大不同类型的用地,即: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和控制发展区。建立“六线”规划控制体系,提出规划控制要求。1.1 中心镇用地分区管制1) 不准建设区 不准建设区包括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湿地、山地、农田、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国道、省道两侧划定的不准建设控制区。 不准建设区应在中心镇总体规划图上明确标出、并在现场设立明确的地界标志线或告示牌。规划期内不准建设区必须保持土地的原有用途,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与服务设施外,严禁在区内进行城市建设开发活动。2)非农建设区 非农建设区包括镇区、工业区、乡村居民点。中心镇规划应根据总量控制要求和用地安排需要,确定中心镇非农建设区的范围。非农建设区内可以进行经依法审批的开发建设。非农建设区应在中心镇总体规划图上明确标出,并在中心镇规划建设中具体落实其界线座标。3)控制发展区 中心镇镇域范围内除不准建设区和非农建设区以外,规划期内不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域为控制发展区,一般为中心镇远景发展建设备用地。控制发展区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非经原规划批准部门的同意,不得在控制发展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的开发。 中心镇非农建设需占用控制发展区用地的,必须同时从非农建设区中划出同样数量土地还于控制发展区;国家或省市重点项目需要征用的建设用地,可根据具体情况,优先在中心镇非农建设区和控制发展区内解决。占用中心镇不准建设区和控制发展区用地须按照总体规划修编程序重新报原规划审批部门批准。1.2“六线”规划控制体系 为了更加有效地落实中心镇用地分区管制,方便中心镇用地规划管理,在中心镇用地分区管制的指导下,进一步制定中心镇“六线”规划控制体系,提出“六线”规划控制要求。1) 城镇建设区规划控制黄线: 规划中用于界定城镇建设用地(包括村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线称为黄线,是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与自然界面、确定要保护的生态地区之间的政策性控制线,城市开发建设活动不得越出这个范围。2) 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 规划中用于界定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的控制线称为红线。红线导控的核心是控制道路及重要交通设施用地范围、限定各类道路沿线建(构)筑物的设置条件。3) 生态保护区规划控制绿线: 规划中用于界定生态用地等非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线称为绿线,广义上将规划区范围内非城镇建设区统称为生态区,故绿线也可称为生态环境控制线。4) 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 规划用于划定较大面积的水域、水系、湿地及其岸线一定范围陆域地区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称为蓝线。5)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 规划用于界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黑线导控的核心是控制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地面输送管廊的用地范围,以保证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行。6) 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 规划用于界定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及其他重要历史地段保护范围的控制线。附件三 主要功能区技术规程1、镇区1.1 各项主要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 中心镇规划中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广场及绿化用地中公共绿地四类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3.1的规定。中心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表4.3.1 外来暂住人口和通勤人口较多的中心镇,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宜选取规定幅度内的较大值。1.2 建筑规划布局 建筑间距: 正向间距按不小于南向建筑高度的0.8倍退缩,最小不得小于9米,侧向间距低层为4米以上,多层为8米以上,高层为13米以上,低层与多层之间侧向间距6米以上,多层与高层之间侧向间距9米以上。 建筑密度: 低层区为3540,多层区为2530,高层区为2025。 容积率: 居住用地: 低层区为0.81.0,多层区为1.21.5,高层区为1.83.5。 其它用地根据用地性质和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绿地率: 新区开发不小于30,旧区改建不小于25。1.3 用地布局1.3.1 居住用地规划要求一、居住用地规划标准1) 居住用地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控制表(%)2) 中心镇人均居住用地2228.2平方米/人。3) 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平方米/人),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 居住小区与组团基本规划控制指标宜参照下表执行。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为上限指标,绿地率为下限指标。二、居住区道路1)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米;(2)小区路:红线宽度712米;(3)组团路:红线宽度67米;(4)宅间小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5米。2)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接;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米;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米,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3)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5) 居住区内应设置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6)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世界地球日课件下载
- 《门店目标管理》课件
- 2024年度设备租赁合同:医疗设备的租赁与维护服务
- 《中英文翻译服务》课件
- 粮油购销合同协议书范本
- 个人消费贷款合同
- 消防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天然气管道安装合同
- 2024年国际贸易实务:创新与实践教案
- 样板间装修合同样板间装修合同范本
-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PPT精选文档
- 水凝胶剂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 在一个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传感器制作
- 1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3套100道题-可直接打印)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桩基检测静载试验培训教材ppt课件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 汽车维修价格表格模板
- 第七章 行为修正模式
- 小猪吃的饱饱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