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师必须具备的剪辑意识_第1页
摄像师必须具备的剪辑意识_第2页
摄像师必须具备的剪辑意识_第3页
摄像师必须具备的剪辑意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摄像记者的剪辑意识拍摄中的剪辑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电视节目是集体的创作成果,尽管在创作中有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之分,但是前后期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一致,摄像记秆在前期拍摄中必须对节目整体创作,对主题的把握、表现有所了解,要有剪辑意识。一般人总认为:剪辑是后期制作的事,前期拍摄时无需对此大动脑筋,殊不知记者的剪辑意识,可以帮助他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省的素材,体现尽可能多的内涵,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对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高效率,对于提高报道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一、 无剪辑意识拍摄的弊端二、 ()造成素材内容杂乱,难以编辑整理。素材的内容杂乱是指镜头内容之间无联系,拍回来的素材中有许多是与主题无关的镜头。特别是体现在空镜头(即没有人物在场镜头)的拍摄中。举例来说,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顶上有许多灯光;中间是一颗大五角星。,其他灯以五角星为核心,以辐射状向四周散开,这体现出了各民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这样个特定的含义,我们常在全国性的会议所闻小见到它的画面。这样的景物镜头是有其内容涵义的。有的记者到了拍摄现场,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将镜头推向(摇向)灯光,或推向(摇向)电扇、花瓶。诚然,当内容需要口寸,也要用这些镜头体现静夜、炎热、荣誉等等含义,它是有用的。但如果刁不是表达主题内容所需或转场用,则这样的镜头就成了废镜头。其实即使转场用,上下镜头之间也得考虑有无内在的必然联系,包括时间转场空间转场时的上下镜头联系。 内容杂乱的第二种表现是单调。一是被搬体单测,摄像机老在同件物体上打圈圈,忽视丁它和周围环境的联系,和其他物体的联系。这些镜头,看起来是“主题突出”,实际上因为无陪衬物反而显得苍白无力。二是景别单调、角度单调,这是无剪辑意识的最典型表现。:电视专题片是巾几十甚至几百个镜头组成的,系列片的镜头则更多,这些镜头的连接是应该遵循定的剪辑原则的。如果摄像记者的剪辑意识不够,就容易被镜头前的事物本身所吸引的以致分散了注意力,使得画面的景别、角度上很少有及时的变化,给后期剪辑带来困难按编辑意图有意识拍摄的氏镜头除外o)我曾与位记者合作拍部人物专题片,在采访关键人物时,这位记者竞用了一个长达五六分钟而无变化的全镜头,而且后来又不补其他画面闸以穿插,角度也是固定的。这样来,观众只能闻其声而不见被摄者的表情变化,以致这段镜头全部报废。内容乱的第三个表现是无主次。摄像记秆必须练就在杂乱的环境或紧张活跃的气氛中迅速找到被掇主体的本领,这对制作新闻专题片或新闻片尤为重要。记得有位记秆要报道消防队员救火的事迹。时机很好,刚好遇上一场火灾,记者出发也及时。他可能意识到火是“难得”的,所以一直“火”上做文章,一直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景别拍“火”。可是一会儿火灭了,消防队员的任务完成了,但消防队员救火的镜头没拍到,记者的任务却没有能完成。内容乱的第四个表现是时间不统一。专题片不可能象电视剧那样有专门的场记,而有的专题片拍摄周期又较长,因此就要求记者在拍摄时注意人物的服饰、背景是否协调一致。在纪实性专题报道中,往往因“一天”中人物服饰的不统一,给观众产生虚假感。至于表现同一单位时间(一天、一月、一季)内发生的事件时,出现了不同季节的景物和服饰这种情况在我们专题片中更是时有出现。内容杂乱的另一个表现是无突出镜头。作为一部出色的专题片,不管是新闻性专题片、人物专题片,或是其他的风光;风情艺术片,除知识性专题外,都有自己的突出镜头。正是这些镜头,才使得观众对该片产生极深刻的印象,甚至忘了片名,忘了人名,忘了事件本身,也忘不了这些镜头。可惜的是由于记者的剪辑意识不强,拍得随意,忽视了真正有意义的,能叫人“过目不忘”的镜头,令人惋惜。尤其是一些主题镜头、高潮镜头、细节镜头和抒情镜头等等。(二)造成画面的表现形式不统一。 画面表现形式首先指编辑顺序总体构思。由于记者的剪辑意识不够,导致拍摄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任意性,开机就拍,根本不考虑或无法考虑镜头之间在剪接上可能出现的矛盾现象;至于段与段之间的过渡镜头则考虑很少。这都会给后期制作带来麻烦。常见的毛病是相同的镜头(包括运动镜头)拍摄不向的对象而且加以组接。这一切如果是以艺术手法增强感染力,那就值得肯定;如果只是相同或类似镜头的无目的组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剪辑意识不强的记者往往在转换场地拍摄时显示得束手无策,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角度,用什么样的景别,先拍什么样的物体。如果我们在开机前考虑一下,上一个场景我拍哪些镜头,而这些镜头中有哪个镜头可作开头,哪个镜头又是结尾,那么,到另一个场景里,应该拍什么样的镜头作为这一场景的开头以同前一场景相接,又该用什么样的镜头作结尾以作与下一场景的连接用。这样有计划的拍摄,在后期编辑时就会胸有成竹,信手找到所需要的转场镜头。拍摄中有厂剪辑意识,哪怕在拍摄过程中有些凌乱,其实心里有底;对所拍镜头有了编辑时排列次序的构想,明白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这就不致于漏拍了重要的东西,以致造成不必要的补拍现象。 画面表现形成不统一的另一个表现是:色光不统一。由于剪辑意识薄弱,常出现色差强烈;色度不协调的情况。滤色片的使用失误是应该避免的,这一点稍加在意就行。关键是我们在拍摄时,往往只注意被摄体本身,而对该被摄体的过艳色彩与上下被摄物之间的搭配是否协调一致却很少考虑,因而造成了忽暖忽冷的色差跳跃,使观众感到挺不舒服。色度的不协调则表现在拍摄时不注意色彩的虚实连接上。举一个例子:前一个镜头是晨雾中的江景,下一个镜头则用了一个鲜花或动物的特写。前者迷迷蒙蒙,色彩很虚,后秆显得色彩特别的实。如果记者有强烈的剪辑意识,那么就绝对不会忘记这两者之间应该拍一个过渡的镜头。用光的不协调也体现了记者的剪辑意识淡薄。曾在一个人物专题片中,有紧接同一个人物的两个人物脸部特写镜头,就单个镜头来看拍得都很美,前一个镜头是侧面,用的逆光,拍得非常好,有一种朦胧美,后一个镜头是这个人顺光正面行写,拍得也很美,连皱纹也看得非常清楚,其神态更是抓得非常准确。可惜当两个镜头剪在一起时一个反差很大,一个反差小;一个虚,一个实,忽然之间来了个大变,怎么看也觉得挺别扭。剪辑意识强的记者就会去再拍一个渲染环境或表达光源的过渡镜头放在两者之间,画面表现形式不统一的第三个表现是节奏上的不协调。节奏包括画上主体动作的快慢、事态内容张弛等内部节奏和镜头长度、段落处理等外部节奏。节奏是在整体构思中就需要掌握的,是事关节目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在编辑专题片中,当表现动态较强的物体或表现紧张的气氛时,当情节发展较快时,需要找一些捕捉被摄体准确的短镜头,以快速剪辑产生强烈的节奏感,但所拍录封口却没有能供剪辑用的合适镜头。有时侯需要表达一种舒缓的慢节奏的气氛、情绪、环境时,却发现拍来的有关镜头全是短镜头。镜头在长度上与专题片的主题,与表现的主体不协调,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伤脑筋的,后期编辑中是无法弥补的。节奏不协调还来自于运动镜头的处理。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无目的的推拉摇移(这在前面已讲过),二是镜头运:动的快慢和整体构思不协调。如果我们的摄像记者在扛起机器之前(当你扛起摄像机时,你的创作就已经开即了),能认真地与编辑探讨一下整个片子的主题思想和表翠形式,能把握编辑在这个片中所要体现的风格,那么,你就能准确把握镜头的节奏,变无意识的拍摄为有意识的拍摄了。三、 二、剪辑意识在拍摄实践中的意义和运用剪辑意识,实际上体现了记秆(这里主要指摄像记者)对专题片(或新闻片)的总体理解能力,体现了记秆在拍摄现场:的观察力、判断力的强弱;在专题片中,还体现了摄像记秆与编辑记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配合的程度。一句话,它体现了摄像主动性的综合制作水平和作为电视摄像人员的总体素质。作为专题片来说,好的解说词往往不是产生在片子制作之前而应该完成在成片予剪辑之后。这是因为在片予的拍摄过程中,摄像记者可以凭借自己对专题拍摄题纲(甚至只有一个讨论题纲)的理解,捕捉许多与主题有联系的、意外的镜头,而这些镜头又可以使编辑或撰稿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使专题解说词显示得更为精彩,更吸引入。(在风光风情艺术片或人物专题中尤其如此)。因此,摄像记秆的剪辑意识,可以使所摄画面在内容上,表现形式上和风格上,在片子的总体结构中显示得更为协调;使画面、文字、效果及音乐等各种因素显示得更统一。(一)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篇幅,尽可能地体现最丰富的内涵。摄像记秆有剪辑意识可丰富画面的表现内涵。举个例子:在专题片走向边城开拍之前,我们摄制组三个人都没去过边城。我想象不出此片该用什么样的镜头来作开场。到了边境一观察,心里就有底了:黄河一段,就让记者站在冰冻的江面中央,以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电视塔和城市的远景作背景。一下于在同一个镜头里就有了。几个不同的含义:一这是边境。二、这是北国。三、是冬天。摄像的剪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有效的被摄物,找到同时可以体现多层次意思的镜头。(二)摄像记者有剪辑,意识,可以在现场及时发现并记录有意义的被摄体。在拍摄反映平阳县委书记张锦槐同志事迹专题片时,我们通过采访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朴素的干部。为了表现他这特点,我在张锦槐同志的家里找到了所需要的具体形象,并决定用一组排比式的镜头组接来体现。我连续地用了5“推”镜头:靠在楼梯口的竹编饭罩上的破洞的特写,碗橱纱门上破洞的特写,墙角上裂缝的特写,旧皮箱上锈铁锁的特写,床上竹席上补丁的特写。这一组镜头我边观察边决定镜头节奏边拍摄,总共只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及时、准确地捕捉有效镜头时不能忘记整体的结构,这点典型地体现在突发的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有剪辑意识的有经验的记者到了现场后,哪怕先抢拍:-瞬即逝的形体,先抢拍不可再现的气氛和人物精神状态,他也不会忘记交代环境、时间及考虑片子的大体结构。而且在拍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变换角度和景别,兼顾必不可少的拍摄内容。如果是采用现场采访的形式,记者决不能忘记该抢拍的镜头之后,还应该拍必要的开头和结尾画面。(三)剪辑意识还可以帮助摄像记者准确把握时机,处理好突发的意外镜头。拍摄获奖专题片一片爱心在山村时对这一点体会较深。这个片于是介绍一位山村女教师的事迹的,片子整体上是属平叙式的但在拍摄的过程中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大的高潮场面:拍一组女教师上路的镜头时,全村的男女老少以为她要调走了,学生们围着她,哭喊着挽留她。一场误会形成了感人的现场场面,连摄制组的人员也参加了劝慰的行列。摄像记者并未因此分散注意力,而是及时地把这组感人场面拍摄下来。正因为有了这组镜头,才使得平叙式结构的片子有了一组“突出镜头”,出现了令人难忘的“高潮”如果这时的摄像记者没有剪辑意识的话,也许会认为这是“编外镜头”而关机,也去参加劝慰的行列了。(四)剪辑意识使专题片的创作前期即能确立或统一整片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根据编辑的意图,专题片创作会有多种多样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有叙述式的、有述评式的、有散文式的、有报告文学式的、也有抒情式的等等。在节奏上,有缓有急,可长可短,全凭内容和编辑的个人风洛而定。编辑意识强的摄像记者,能准确地把握整片的脉搏,使片子显得协调统一。在创作难忘的楠溪江中,开拍前我和摄像记者只是大体地确定了一下构思,准备采用抒情的、慢节奏的方式来展示楠溪江的自然美。摄像记者董静海在开机后的20天里,始终把握了这一风格,由此而摄成的画面,不论是长度、用色,、用光、构图和运动的节奏上,都保持高度的统一。配上相应节奏的音乐和解说,使整个片子显得更加协调了。(五)剪辑意识可帮助摄像记者与编辑处理好片头和结尾。有一次,拍摄一部反映一位青年民警长期为居民做好事的专题片。由于时间短,又没有现成的文字提纲,我们采用边采访边构思边拍摄的方法。那天我来到居委会采访,发现旁边有一条高高的石桥。由于脑子里老惦着片于的结构,所以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利用这条石桥来设置片头呢,这是他常走的啊。我把摄像机架在桥的一端,拍下了民警推着自行车从另一端走上桥身,在桥上露出他的上半截身的画面。后期编辑对这一画面定格,上字幕,再让他继续朝镜头走来,直至出画面。这个镜头里,充分体现了他平时骑车走家串户的一个“走”字。“走”是为民服务的主线条,用在开头十分贴切。 摄像记秆要有足够的剪辑意识,在拍摄专题片的现场,要始终惦记着寻找一个供片头和片尾打字幕用的镜头,并且意识使这个镜头拍得稍长些,与字幕相配合;并使片头在构图、气氛和内容上都为后面的表现作准备。六)剪辑意识可以帮助记者及时捕捉或寻找“突出镜头”。“突出镜头”是指“细节镜头”和“高潮镜头”、“主题镜头”、“抒情镜头”等。再以难忘的楠溪江为例,我在主题歌中写道:“楠溪江,故乡的江,江水清清绕群山;山秀美,水流长,流水伴我度时光;竹排载着童年的幻想,白帆送来新生活的希望,翻飞的鸟儿,也知道迷恋这可爱的地方。楠溪江,故乡的江,江水微微泛波澜;悠悠的水,悠悠的桨,木船伴我度时光,渔灯挑起儿时的回忆,晚风送来母亲的呼唤,粼粼的波光,更使我迷恋这可爱的地方。董静海同志只看一次我的歌词,那还是初稿。但在拍摄的过程中,除了“晚风”一句用空镜头虚化处理外,几乎所有该用的镜头都用了。尤其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木船上的一组镜头,他连续组织了灶火、渔灯、渔鸟、女演员沉思和船夫吸竹管烟的几个特写镜头(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再提醒“该伯什么”,全凭他自己掌握)。后期编辑时把这些镜头剪接在一起,再加上茅善玉同志那甜甜的歌声,使得整个片子的抒情味史浓厂。此例说明,成功的专题片该是编辑;和摄像一起编辑凸勺。三、新闻片的剪辑意识 剪辑意识体现在新闻片的制作上,效果也是明显的。(一)机内剪辑,国外,电视新闻记者工作中提倡无剪辑摄影。所谓无剪辑摄影不是说不需要有剪辑意识,相反,它是要求记秆先有剪辑意识,在前期拍摄中就考虑要完成后期编辑的工作,因此它也叫机内剪辑。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我们多次尝试过机内摄影的技巧。我们在进行温州市人代会和政协“两会”报道时,就成功地采用了这一办法。市政协的开幕式都在下午,会议结束离播出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编出这么长的新闻片,难度是很大的。于是我们采用了双机拍摄,现场机内剪的办法。让一部机器拍台下的观众,对片头镜头,远、中、近特镜头和片尾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就考虑好搭配关系,边拍边剪,在摄像机或背包式录像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