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改2.doc_第1页
1、《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改2.doc_第2页
1、《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改2.doc_第3页
1、《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改2.doc_第4页
1、《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改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 长沙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3、反复诵读,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第二课时,师生合作探究,完成质疑探究,完成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和导学评价相关练习。学习重点:通过品味意象,把握意象特点,感悟词中诗人的感情。学习难点: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学习重点:通过品味意象,把握意象特点,感悟词中诗人的感情。学习难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课前预习案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一首赠父诗,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2、了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 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3、文体知识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预习:1、字音字形:沁(qn)园春 怅(chng)惘 寥廓(lio)(ku) 峥嵘(zhng)(rng)2、词语解释:苍茫:旷远迷茫。峥嵘岁月:不平常的岁月。风流人物:指对一个时代有影响力的人物。预习自测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百舸( )争流 怅廖廓( ) 携( )来 峥嵘( )岁月稠 ( ) 挥斥方遒( ) 浪遏( )飞舟 2、判断下列词语书写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将错别字加以改正。泌园春( ) 有志者事竞成 ( ) 相江( ) 苍茫( ) 万户候( )3、辨析下列词语(1)面对同伴的一次次冷嘲热讽,他在也 (遏制 遏止)不住内心的愤怒,大声叫嚷起来。思考:“遏制 ”和“ 遏止”怎样区别?(2)广大青少年朋友一定不要凭一时的哥们 (义气、意气)犯下令自己终身后悔的错误。思考:“义气”和“ 意气”怎样区别?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课内探究一、反复诵读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全词二、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能根据内容给几幅画面加上小标题吗?三、结合词中鲜明流露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下一课时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四、课后训练: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诗歌。第二课时学习小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课前预习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 飞翔() 遒劲() 咽() B.橘子() 廖廓() 漫江() 急燥() C.携手() 静寂() 遏制() 苍茫() D.峥嵘() 沁园春(qn) 砥柱() 姓曾()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击(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课内探究案3.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 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 D.名词做该句主语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课内探究一、质疑探究:1、 上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把“击、翔”换成“飞、游”好不好?为什么?3、具体说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在结构中的作用?4、“忆”的是何内容?具体表现在哪些句子中?由哪个字统领?表现了何种思想感情?5、作者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二、当堂检测: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 橘(j)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ng rng) 携(xi) 遏()制C漫江(满) 寥(lio)廊 惆怅(惆怅)D百侣(同学 ) 稠(chu)密 谁主沉浮(主宰)2、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既是鼓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博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C、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终是自不量力。D、结尾的定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三、课后反思:四、课后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5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句子的常序是、“漫江”的意思是: ;“霜天”即: 。3、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4、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5、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68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万户侯”本义是: ,这里指: 。7、“粪土”的意思是 ,用法是 。8、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三)、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911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中流”的意思是 ;“遏”的意思是 。10、“记”字领起的下文是 。11、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四、下面是一首题为门的诗歌。请在横线上补写有关诗句。要求想象合理,或与相关句子一致。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我说:勤劳把贫困的门推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答 案第一课时预习自测题 1、百舸( g )争流 怅廖廓( chng ) 携( xi )来 峥嵘( zhng rng)岁月稠 ( chu ) 挥斥方遒( qi ) 浪遏( )飞舟2、沁园春 有志者事竟成 湘江 苍茫 万户侯3、(1)遏止,阻止。遏制:制止,控制。(2)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例:重义气。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课内探究1、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C 2.B 3.C 4.C 5.D质疑探究:1、 景物:山、林、江、舸、鹰、鱼。作者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写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2、 不好。“击”本来应该是人发出的动作,有“搏击”的意味;而“翔”则是在空中飞翔,现在用来写鱼在水中的动作,一个是拟人,一个是拟物。拟人和拟物统领比拟。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现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3、 诗句由景及事,由今追昔,忆昔生情,承转过渡十分自然。开头两句,总写往事,承上启下。由上文写“我”与自然风景转到“我”与百侣群体的往昔生活,感情深沉飞扬,把读者导入一个新的境界。4、忆的是往昔“峥嵘岁月”;具体表现在中间七句,由“恰”字统领。这七句形象的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5、青年毛泽东眼中的秋,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的美。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的、美好的、充满生机的。当堂检测:1、C点拨: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2、C 点拨:这是作者回顾当年以同汹涌的激流拼搏为快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