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变对学生的好处.doc_第1页
教学方法改变对学生的好处.doc_第2页
教学方法改变对学生的好处.doc_第3页
教学方法改变对学生的好处.doc_第4页
教学方法改变对学生的好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行为改变对学生的好处一、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有了多个模式学习方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评价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现代评价尺度和质量的提高。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三、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所有的知识。这种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的不完整,不应指责,而是加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四、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营造和谐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示高兴、骄傲、自豪。“你回答得真好,听了你的回答老师很高兴”对于结果不完全对时,“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好想想”对于结果不正确时,教师也绝不可训斥或贬低,而要委婉地说:“你动脑了,再听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好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调动学生为之喝彩。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五、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知疑,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人生的积极态度“贵在参与”,学习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记住六个字:一是“学生”,即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当做学生获取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动活泼发展的晴空,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关注教学细节改变教学行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周卫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学中不仅落实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还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使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自然地融为一体。仔细观察教师们的这些行为的变化,不难发现他们开始关注教学细节,因此教学效果得以改变。一、关注教学细节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所谓的“教学细节”,是指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如,“质疑问难”是一个教学细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案例1: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教学中的一个片断:一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用课件展示了一些战争场面的图片),看了后,你们有什么想法?生:这些画面真恐怖。生:如果没有战争他们不会牺牲。师:是呀!看了这些照片,再看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他呼唤什么?生:他为什么要呼唤?师:(教师板书这两个问题)是的,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本页,认真、仔细地把课文读一遍,看自己能不能弄懂上面的两个问题。【细节分析与提升】教师不急不躁让学生充分质疑,最后发动学生把问题归纳成两个问题。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主动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这一关注教学细节的设计很好地推动了教学课堂向纵深发展。二、关注学生发言细节,促进师生互动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现在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关注“聆听”这一细节。以前有的教师不善于听学生的发言,只一味地想自己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倾听学生发言,从中找出生成点,推进课堂教学,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案例2:这是威尼斯的小艇教学中的一个片断:细节一:师:通过小组学习,我们找到了不少问题。现在请把你们的小问号提出来吧。生1:为什么只写小艇?生2:小艇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生3:那么多水,建筑物是怎么建的?生4:这里的“情趣”指的是什么?生5:小艇有什么作用,与人的关系密切吗?生6:为什么不用快艇和游艇?生7: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生8:建筑物在水里不会被腐蚀吗?生9:小艇为什么是重要交通工具?生10:为什么不把小艇比喻成别的东西?细节二: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能不能归纳成几个大问题呢?谁来归纳一下? 生1:可以把小艇的样子和特点都归纳在一起。 生2:可以把样子、特点、作用归在一起。 生3:我感觉可以把建筑物和驾驶技术归在一起。细节三:师:好了,我们已经归纳了四大问题。那么黑板上的四个问题,想最先解决哪一个呢?【细节分析与提升】细节一:从上述教学细节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非常尊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学生主动站起来提问,教师只在黑板上写出孩子们提出问题的关键词样子、特点、建筑、情趣。细节二:把归纳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通过归纳,知道同类事物应该放在一起去解决。细节三:教师和学生一道归纳了全篇课文后,继续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和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该教师不但在鼓励学生自主性、促进教学互动方面做得好,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笔者认为:应该从研究教学细节入手。关注教学细节、研究教学细节、评价教学细节,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研究教学细节,写好教学预案写好预案、考虑教学细节是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能死搬教案,而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新的课程资源。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动态生成”就不设计预案了。备课是体现教学的预见性、保证教学生成性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特别要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随时备好资料。在一节作文指导课上,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两位学生上台做口头作文,因为他知道其中一个孩子平时作文干净利落,不会拖泥带水;而另一个孩子则比较啰嗦。两个孩子的选择是教师预设的。而“啰嗦、不得要领或过于简单”则是学生们写作中常见的毛病。案例3:师:刚才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和交流,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就成功这个话题做个口头作文。生1:星期六,我和妈妈去体育中心做游戏:跳格子。第一次,力度掌握不好,我跳出了格。可是我不想输给妈妈,所以我就反复练,最后终于成功了,我会跳方格了。生2:我是学太极的,后来改学剑了。我必须练好,因为这些都是父母的钱呀。特别是配合动作最难。有一次,剑很重,我的手拿不动,我摔了剑不学了。后来,妈妈教育我,让我在广州市武术馆练剑。那里有很多教练身材高大,让我感觉心惊胆跳后来,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舞剑。师:听了她们俩的发言,你们感觉她们谁说得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3:心理描述得非常清楚。成功的喜悦也说得很具体。生4:有的情节太啰嗦。生5:啰嗦,艰辛练剑的过程没有说出来。师:你能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意见,重新说一遍吗?注意要说得简洁具体。【细节分析与提升】只有多考虑教学细节的人,才能驾驭开放的课堂。课堂不能没有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有生成,而没有预设,那种课堂实质上是“放羊”的课堂,放弃了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久而久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光有预设,没有生成,也不行,严重束缚了课堂,扼杀了生成的空间,久而久之,也扼杀了师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欲望。四、研究教学细节,确定行为目标在听课过程中,往往发现很多教师非常重视上课的形式,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究竟这个细节要训练学生什么、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教师心里不清楚。案例4:丑菊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希望通过大家合作与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生1:丑菊只有铜钱大小。生2:丑菊不丑,非常美丽。生3:丑菊过了一年才有花苞。生4:丑菊和作者过不去。生5:我读懂了丑菊的颜色是金黄色。生6:它的花始终向着太阳。生7:它一开始的花苞有绿豆那么大。生8:作者为丑菊抱不平,不应该给它取这个名字。生9:我知道了丑菊的生长情况。生10:我知道了丑菊就是金盏花。【细节分析及提升】这是四年级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理解是不够的,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字背面的深刻含义。教师的教学目的设定过低,听学生发言既无归纳又无引导。显然,教师预设该细节只是为了让学生说话,至于学生说什么,教师不管。这种“为说而说”的目标设定完全没有必要。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让我们都来关注教学细节的设计吧。通过细节的努力,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了,业务水平也会达到新的高度。教学行为改变新课程的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得以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必须做相应的改变,如此才能使新课程得以有效进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要体现在课前、课中与课后这一完整的教学环节之中,即课前教学行为、课中教学行为和课后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以此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一、新课程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得以有效落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理念”:理念指观念、看法,是指其内心深处对特定事物本质的认识。人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自然和人自身拥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理解,会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理念是属于思想层面的,是内隐的。教育理念是指对教育及教育所包含的教学活动等的本质理解。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从根本上是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不同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转变为可操作的层面即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理念是行为的灵魂,人的一切行为受理念的支配。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也是如此,理念不转变,行为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因此建立新的课程理念,是新课程实施的首要任务。但是,仅有理念的转变是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理念下的行为转变,行为不转变,理念就失去了归宿和落脚点。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行为体现出来。教育理念的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行为的转变中进行。因此,可以说教学理念的落实是通过一系列教学行为转变进行的。二、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教学与课后的反思等教学环节。因此,教学行为的转变不能仅仅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还要体现在课前与课后等教学环节之中。(一)课前教学行为的转变1、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多维性我国以往的课程目标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的要求,各学科的目标大都是为升入高一级的学校而设置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重视不够。在具体目标上偏重认知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学生知识面过窄,缺乏个性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等片面发展的现象。新课程根据时代发展对人才素养提出的要求,对传统“双基”进行了重新确定。新课程将教学目标确立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不仅是为了加强教学目标的基础性,更为了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与方法注重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不仅超越了传统课程目标,也顺应了21世纪的人才需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渗透到各个具体目标中,通过学生的个体参与去体验,目的是关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使教师从各个方面关注学生,也就是说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从“三维”的角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原有统一的教学设计思想,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思维方式去关注每个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2、要开发教材及其它课程资源 过去我国课程资源中的教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很重要的载体,甚至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人们甚至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同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新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再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灵活运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也包括来自与教师和同学的交往、各种媒体及日常生活。与过去那种只关心知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过程相比,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问题、困惑等都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问题与困惑受到重视,教学由教师控制课堂的预设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原来的线性模式变成了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3、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已有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把教材“神圣化”,教材、教参、教案成了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传递者,受制于它的程序、内容和答案,激情、创造、灵性和活力难以与学科体系内容融合。教师对于教材,是领会、传递,接受来自教材答案的评价。教材对教师的控制,又强化了教师的权利和“神圣”,加剧了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教材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供一种媒介物,新课改教材的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现代社会的风貌,展示科技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的能力。新教材信息丰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利用这些素材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二)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课堂教学要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这种以教师讲为主体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中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认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出发,遵循学科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继而思考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培养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引导学生反思。只有教师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后,新课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课堂上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 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学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丧失,教也走向了其反面, 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新课程课堂上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要体现“计划性”与“生成性”的统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它的计划性。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进行设计与实施。教师更多的是按照自己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资源。新课程要求教师设计与实施应该是“计划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与生成性。所谓生成即指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或疑难问题, 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教学流程。这样能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有效。新课程强调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是要忽视教学的计划性,而是赋予计划性以新的内涵。新课程所要求的“计划性”为多元的、开放的、情景的、动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