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_第1页
6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_第2页
6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_第3页
6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_第4页
6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鸡高速虎林至鸡西段A16标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煤炭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编写说明为全面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做好建鸡高速质量通病的防治,进一步提高质量保证体系各环节的监控水平,本手册在吸取一般高速公路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的基础上,结合A16标段的工程特点,针对性的加入了一些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以便指挥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对照检查,避免发生类似问题。希望各监理单位和承包商在实际工作中超前监控、综合防治,在使用本手册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对不完善之处,请及时向指挥部反馈,以便今后修订完善。本手册没有涵盖内容,按国家、行业有关规范、标准及指挥部相关文件、办法执行。 中国煤炭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 二0一0年五月第一章 路基工程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形成原因: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高塑性粘性土 “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翻晒、拌和不均匀。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2、防治措施: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2)高塑性粘性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 “砂化”。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二、路基压实度不够1、形成原因:碾压遍数不够。压路机质量偏小。松铺厚度过大。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规定值。2、防治措施: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重叠。应在土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三、路基积水严重1、形成原因:路基表面不平整。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反坡。2、防治措施:路基压实前应整平。路基表面应设24的横坡。四、路基边坡被冲刷1、形成原因: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边坡未植草防护。2、防治措施:削坡后边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应设临时急流槽、拦水埂和排水沟。应及时修补冲刷沟。大雨过后应及时组织人员上路排除积水。五、压实层表面松散 1、形成原因:施工路段较长,拌和粉碎、压实机具不足。粉碎、拌和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过多。2、防治措施: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和碾压。结合压实机具情况,科学的安排施工路段。六、路基表面网状裂缝1、形成原因: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2、防治措施:采用合格的填料,膨胀土采取掺灰处理。在填土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及时碾压。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认真进行施工安排,科学划分施工段落。七、路基表面起皮1、形成原因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碾压机具不足,辗压不及时,未配置胶轮压路机。2、防治措施: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认真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及时调整每层填土厚度,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及时碾压。八、路基压实度超标1、形成原因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路基填料不均匀。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率偏大。2、防治措施:在取土坑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选择均匀的路基填料。九、基边缘部分压实度不够1、形成原因: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进行超宽镇筑、超宽碾压。2、防治措施:路基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十、土方路堑路糟积水、翻浆1、形成原因土方路堑路糟表面不平整。路槽表面未设置横坡或有反坡。路糟底面位于过湿土或翻浆土上面。2、防治措施碾压前应整平。路糟表面应设置24%的横坡。清除过湿土、翻浆土,换以透水性好的土质。做临时运输道路的路段,应在其表面预留30厘米厚度,待到路面施工前再开挖。第二章 桥梁工程(一)混凝土浇筑一、混凝土强度偏低1、形成原因:无堆放水泥的库房,水泥堆放在未进行硬化的地面;水泥库房的地面没有硬化或防潮措施,致使水泥受潮,水泥标号降低,影响混凝土强度。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堆。碎石料的含泥量过大,中砂中含有较多的木炭、卵石、泥块等杂质,中砂的级配差,石英含量低。砂、石料和拌和用水计量不准确或根本没有计量。混凝土拌和用水不符合要求。未按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2、防治措施: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搭设地面硬化,且有防潮处理的水泥库房。对进场用砂石料进行自检优选,选用含泥量低的砂,扩大砂石料的堆放场地,并硬化、分类堆放。应用高压水泵对含泥量高的粗集料进行冲洗。现场应设置计量设备,混凝土浇筑前应测定砂石料含水量。应选择合格的拌和及养生用水。严格按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二、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纹、裂缝1、形成原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大体积混凝土未采用缓凝和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措施。未及时养生。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大,导致混凝土凝固时因收缩后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或内外温差大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基础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的裂缝。2、防治措施:采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水化热水泥。优化配合比: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粉煤灰等复合材料、掺加缓凝剂。采用遮阳凉棚的降温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及时养生。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基础与支架应有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应采用预压措施。三、混凝土构件出现冷缝1、形成原因:大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较长,下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初凝才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将导致浇筑的混凝土形成低强度的夹层。2、防治措施:大构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间较长,应增加搅拌能力。掺入缓凝减水剂。改善浇筑工艺以确保分层浇筑的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四、混凝土离析1、形成原因:集料级配不合格引起混凝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而未设置减速装置。浇筑过程中过振。2、防治措施: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2m时,应设置串筒、溜槽或振动溜槽等设施,且串筒出料口下面的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振捣时,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即可,不得超振。五、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1、形成原因: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模板漏浆。2、防治措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深度。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不宜超过300mm。模板拼接紧密,并加止水带,防止漏浆。六、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质量差1、形成原因:施工缝未凿毛。用钢筋拉毛时间过早导致混凝土表面松散。施工缝凿毛时间过早导致混凝土表面松散。2、防治措施:应在设施工缝的先浇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凿毛。凿毛后毛面应用清水洗刷干净。七、混凝土漏浆、表面平整度差1、形成原因: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模板刚度不够而造成变形。相邻模板拼缝过宽且未做有效处理。模板的榫槽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2、防治措施: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处理好模板拼缝。将模板的榫槽嵌接紧密。八、混凝土构件表面有泌水现象,色差大1、形成原因:砂石料级配差。水泥泌水性大,导致混凝土保水性差。振捣过度。2、防治措施:应确保砂石料具有良好的级配。采用泌水率小的水泥。振捣恰当。九、混凝土表面粗糙1、形成原因:模板设计支护不合理,走模或模板刚度不足引起变形造成混凝土跑模,表面不平整,线条不流畅。模板陈旧变形,拼装后产生间隙且施工中又未能适当填充密封,造成“纵横施工缝跑浆、漏浆污染相邻面甚至产生缝处不平整”,模板缝明显。同时分层厚度不一,分割浇筑时间较长造成水平浇筑层面痕迹明显。分层太厚,且存在漏振、欠振,同时模板不干净,造成表面出现气泡、麻面等现象。使用了不同品种的水泥、隔离剂或易褪色的保湿遮盖物等,造成表面色泽差异较大。2、防治措施:严格把好混凝土原料进场关。需要做好以下控制:选择同一产地、同一品牌、同一颜色的水泥、砂、碎石和外加剂等原料,并且同一单位工程尽量采用同一批原材料。加强水泥现场检查。检查水泥的储存条件,严禁使用过期或被雨淋湿的水泥。严禁使用山砂或深颜色的河砂,严格控制其中级配、含泥量。混凝土粗骨料具有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板厚1/2或结构截面的最小尺寸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3/4,且不得超过100mm。控制混凝土拌和物关键工序,即做好以下工作: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选用水泥标号,使水泥标号与混凝土强度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建立原材料计量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简单可靠。严格控制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控制外加剂,必须按有关标准鉴定合格并经试验符合施工要求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技术保证,需做好如下工作:模板安装与清洁:严禁使用木模,严格保持模板清洁,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确保模板加固牢靠,施工过程中时刻注意保持模板内干净,时刻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使用前必须检查模板变形情况。混凝土布料与振捣: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是否按照要求固定好垫块;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发现钢筋不直顺时,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以免漏筋;混凝土自由落下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下料,避免混凝土离析;严格控制振捣间距,控制振捣时间,做到不漏振,不过振;注意振捣方法,严格控制振捣程序,先周围后中间,并注意混凝土摊铺四周高中间低,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注意保护层砂浆垫块处的混凝土振捣。严格遵照要求处理混凝土施工缝。严格混凝土拆模的监控和养护,并注意以下几点:拆模时间。拆模时的抗压强度。注意拆模方法。加强成品养护。及时洒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最小7天。单位工程尽量同一条件养护,结构物各部分物件在拆模前应保持连续湿润。冬季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用措施防冻。(二)钢筋制作与安装一、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1、形成原因:无专门技术人员配筋或配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对接头所形成的弱强度断面的危害性认识不足。2、防治措施:应由专门技术人员配筋,同时提高配筋人员业务水平。受拉主钢筋焊接接头应避开最大应力断面。受拉主筋接头在同一断面数量不得超过50%。钢筋接头距钢筋弯起点距离应不小于10d。二、预制安装的钢筋骨架扭曲1、形成原因:未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拼装。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未增设加强钢筋。2、防治措施: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钢筋骨架的拼接焊接。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应增设加强钢筋。三、焊接钢筋不处于同一轴线上1、形成原因:搭接焊的钢筋接头未打折。(2)搭接焊的钢筋接头先焊好后再打折成S形。闪光对焊的接头有错位。帮条焊只有一根帮条。2、防治措施:搭接焊的钢筋接头焊前应打折。闪光对焊的接头应对齐。帮条焊应有两根帮条。四、焊接强度不够1、形成原因:电流过大,钢筋接头局部烧伤。搭接焊、帮条焊焊接长度、宽度、厚度不足,焊渣未及时清除。未能选择合适的焊条,如级钢筋使用结422的焊条焊接。冬天焊接过火。)焊接后接头骤冷。2、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焊条,如级钢筋接头应采用结502或506的焊条,并且使用前应在烘箱烘干。冬天焊接防过火。焊接后接头防骤冷。应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坚持自检。五、钢筋受污染、锈蚀严重1、形成原因:钢筋加工场地没有硬化。安装好的钢筋没有用垫块垫好。没有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钢筋加工安装后长时间不浇筑。2、防治措施:钢筋场地应硬化。安装好的钢筋应有保护层垫块垫好。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加工安装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已锈蚀的钢筋要用钢丝刷除去锈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六、钢筋间距不一、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盘圆钢筋使用前不调直1、形成原因:质量意识差,责任心差。质保体系不健全,没有认真进行自检。保护层垫块偏少或偏薄。2、防治措施:(1)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进行自检。(2)安装足够的合格的保护层垫块。(3)盘圆钢筋应调直后使用。(三)钻孔灌注桩一、钻孔灌注桩断桩1、形成原因:集料级配差,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泥浆指标未达到要求、钻机基础不平稳、钻架摆幅过大、钻杆上端无导向设备、基础土质差甚至出现流沙层而导致扩孔或塌孔而引起浇筑时间过长。搅拌设备故障而无备用设备引起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管口的混凝土已凝固。2、防治措施: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和混凝土和易性。应坚持清孔确保泥浆的粘度、比重、砂率指标达到要求。钻孔前钻机平台应进行操平。钻机平台基础应垫实。钻杆上端应设导向设备。对于有流沙层的桩基掺加膨润土、羟基纤维素、铬铁木质素磺酸钠盐、煤减剂、碳酸钠等比重低、粘度好、固壁能力强的外加剂以加强泥浆的粘结性能。搅拌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应配有备用设备。确保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6m范围内。混凝土灌注时间、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不应过大,以保证导管的初始埋深。二、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1、形成原因:未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导管下口初始埋深过小引起夹泥。清孔不到位置而引起夹泥。混凝土拌和不好、水灰比忽大忽小,出现离析。2、防治措施: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导管下口初始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m。应彻底清孔。三、桩头主筋偏位大,将桩头钢筋扳成折线状态进行调整1、形成原因: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控制不到位。施工放样不准确。2、防治措施:增强施工人员责任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放样精度。桩头主筋偏位大时,应往下破除桩头直至桩基钢筋倾斜度调整至允许值以内。(四)、通道及涵洞一、结构构件裂缝、裂纹1、形成原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没有及时养护。2、防治措施: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早期养护。对水泥的技术性质加大频率检验。二、结构物表面出现冷缝1、形成原因:下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凝固在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2、防治措施:应加强搅拌能力。改善浇筑工艺以确保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三、施工缝表面混凝土松散1、形成原因:凿毛过早。2、防治措施: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凿毛。四、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1、形成原因;集料级配。混凝土浇筑时漏振。2、防治措施: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的深度。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采用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施工不宜超过300mm。五、混凝土表面不平整1、形成原因: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模板刚度不够而造成变形。2、防治措施: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六、拉条螺丝处外观较差1、形成原因:处理方法不当。2、防治措施:应先凿除钢筋周围直径4-5cm、深2-3cm的水泥混凝土后割除钢筋,在修补。七、混凝土表面漏浆1、形成原因:相邻模板拼不牢。模板的榫槽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2、防治措施:拼好模板,并在拼缝处设置止水带。模板的榫槽嵌接应紧密。八、混凝土跑模1、形成原因:模板的榫槽嵌接不紧密。模板的刚度不够而变形。2、防治措施:模板的榫槽嵌接应紧密。选择刚度好的模板。第三章 防护工程一、块石及片石强度低1、形成原因:块石及片石进场前未进行检验。部分石料风化。2、防治措施:块石及片石进场前应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规定。剔除风化石。二、砌缝砂浆强度低1、形成原因:砂浆中所用水泥、砂等材料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未进行砂浆试配。拌和时对各种原材料未按要求进行计量。未采用机械拌和,而是采用人工随意加料拌和。拌和好的砂浆未及时用于砌筑。砂浆运输过程中离析。未进行有效养生。2、防治措施:对原进场材料按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材料坚决清理出场。砌筑开工前按要求进行砂浆强度试配。拌和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用量计量要准确。砂浆应采用机械集中拌和,不允许人工拌和。拌和好的砂浆摆放时间不能过长,要及时用于砌筑。砂浆运输线路不能过长,拌和场地尽可能靠近施工现场。加强养生。三、砌缝砂浆不密实,不饱满1、形成原因砌筑时先干砌后灌浆。填缝砂浆没有插捣密实。2、防治措施砌筑时应先坐浆。堆填缝砂浆一定要插捣密实,不留空隙。四、勾缝砂浆剥落较多1、形成原因砂浆勾缝后没有进行养护。勾缝前砌缝表面的泥土及浮浆没有清理干净。2、防治措施砂浆勾缝后要进行养护。勾缝前要将砌缝表面的泥土及浮浆清理干净。五、排水边沟排水不畅1、形成原因沟底纵坡设置过长。沟底纵坡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