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大学生读书.doc_第1页
漫话大学生读书.doc_第2页
漫话大学生读书.doc_第3页
漫话大学生读书.doc_第4页
漫话大学生读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话大学生读书黄 子 房摘要: 本文结合作者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观察、体会,论述在高校学生,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介绍读书必须合理地掌握精读、参考、浏览三个层次。并建议大学教师除课堂讲授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读书,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方式。关键词:大学生;读书;精读;参考;浏览;指导;检查。 在高等学校学习,老师的教授与学生的自学必须并重,讲堂内的讲授与课堂外的学生必须并重,对主要教材的钻研与广泛的参考阅读必须并重。任何一门功课,多少不等讲几十个课时,再高明的老师也不可能“灌输”太多的内容。老师的课堂讲授实际只是一个提要,发挥启发指引的作用,真正获得丰富的知知识是要在课堂之外才能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图书馆、资料室是和课堂是同样重要的;因为图书管、资料室是提供学习资料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的成绩如何,到毕业之时有多深的学问,将来在学术上有多大成就,能不能掌握好课堂以外的时间,能不能合理地读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多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流通部或阅览室服务,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学生们读书的情况。特别是阅览室,有几排书架,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由学生自行点选,点到哪一本书就把这本书借给他。这个简单的过程,长时间的循环反复,就可以大致了解到成度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有些学生进入阅览室有一定的规律(这显然是由他们上课的时间决定的),进入阅览室往往坐在先前坐过的位置上。他们每次借书不是很多,内容比较集中,还书时有时书里还夹个纸条,显然是便于下一次阅读。这样的学生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学习上了路,成绩一定比较好。有些学生进入阅览室相对的没有规律,他们借书往往临时翻阅,一个单位时间可能借几次书,前后借的书内容不一定有联系。这样的学生可能还在摸索道路,成绩不可能是很好的。上述两类学生,他们的差别在于,前者的学习目标明确,有中心,也可能比较有计划;而后者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读书是随心所欲,而不是根据课堂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出身贫苦,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学,却很爱学习,常到一家图书馆借书,贪婪地阅读。有一位长者也在这家图书馆阅读,他注意到了这个好学的年青人。经过多时的观察,这位长者对爱迪生说:“年青人,你很爱读书,这很不错。但我发现你借阅的书内容非常分散,是没有中心的。读书要有目的的有中心,收益才大;胡乱地读书,效果是很差的。再说你读得太快了,有些书要慢慢地读,认真钻研,随便翻阅一下就放过只会浪费时间。”爱迪生对这位长者的教导终身不忘。这段不算太复杂的读书经验之谈,仍然值得现在许多大学生认真领会。 几年之前,我们在图书馆开了一个图书小卖部。我们一般不进大学教材,各个学科进了名著,但大量进的是一般读物,还有不少是通俗书刊。我们还有一个租书柜台,出租的书基本上都是通俗读物。每天都有许多学生光顾,从他们买书租书的情况也可以了解他们的读书倾向。我们发现,各种名著很少有人问津,买的大多是一般读物,而租书柜前相当红火,可知阅读通俗读物的学生很多。这是个极不正常的现象。我相信,那些懂得怎样读书,读什么书的学生只是偶尔来看一看,他们是不会在通俗书刊上浪费时间的。有些老师来告诉我们,从前,大学生买书总是抢购名著,通俗读物很少有人买。最近几年,风气变了,大学生不大读名著,而浪费时间去读通俗读物,这是不正常的。高等学校图书馆,与一般城镇的阅览室是不同的,因为城镇有部分居民爱读一般读物或通俗书刊来消遣,而大学生照说是没有时间消遣的,也不应该用“消遣”的态度来读书。 一位有名的学者谈到读书的经验时说:真正做点学问的人,读书有三个圈子(指读书的范围)。第一个圈子比较小,叫精读圈。自己研究的课题,从事的专业,这些方面的书必须常读、精读。还有自己特别喜爱的书,也在精读范围。“好书不厌百回读”,哪怕是很熟悉的书,也会常读常新,总会有新的体会。第二个圈子比较大,是参考圈。不管哪个学科,要参考的书都是很多的,参考同样要围绕研究的课题,从事的专业,有目的地进行。第三是浏览圈,这个圈更大。但浏览也不是漫无目的,浏览为的是扩大知识面,而且同样可以为研究的课题、从事的专业服务。因为某个问题、某种知识,很可能在浏览中得到解决。浏览有一个判断力的问题,要能够在快速浏览中作出判断,哪些东西有用,可以摘要;哪些东西无用,不要浪费时间。总而言之,作为研究人员,作为大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必须为中心目的服务,而决不是为了消遣。 谈到大学生读书,就必须联及老师的指导。现在,在高等学校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好像老师的教学工作就是讲课,课讲完了,任务就完成了。有的课程还有作业,有的连作业也没有。理科还有实验室的活动,文科这样的活动也没有。其实老师课堂讲授以外,还必须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只在课堂上讲授,而不管课后的阅读,作为教师的工作,可以说还只完成了一半。每一门课,根据不同学科的情况,要规定学生读若干本必读书,推荐若干本参考书。做到这一点不难,最难的是布置后的检查。读得如何,有没有收获,存在什么问题;不检查,布置就会落空。已故武汉大学数学家李国平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办试验班,他不讲课,只开若干书目,叫他们读。隔一段时间就检查一次,了解他们读书的进程。当学生向他提出问题,他的回答是“你自己解决。”李先生的作法可能过于极端,但规定学生读哪些书,并且定时检查,是很值得借鉴的。当然,李先生指导的学生人数少,现在学生很多,要一一检查相当困难。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建立一种读书制度,由学生们相互检查。还有一个办法是一个学期开一至两次读书报告会或讨论会,交流心得体会,也可以达到目的。也可以指定一个读书的范围,由学生自己去找书。当然,他们读了哪些书,收获如何,同样必须检查。一个大学老师,在他教的课程范围之内,如果发现学生读的书比自己读的还多,他的指导就成功了。老师指导学生读书,到后来发现学生的知识比自己更丰富,那是更大的成功。年青时候的爱因斯坦,向一位已上大学的朋友塔尔迈的学习物理和数学,塔尔迈常带一些书教他读。过了一段时间,塔尔迈发现爱因斯坦比自己懂得多。这是否可以否定塔尔迈的作用呢?一点也不,因为塔尔迈给爱因斯坦指点了门经,聪明的爱因斯坦超过了他是很自然的。一般地说,老师比学生较有经验,如果老师把自己读的方法,门经,应注意的事项,教给了学生,学生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超过老师当然不足为奇。每位老师都应该尽一切心力,想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我们的事业才能够发展。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说:“平生只有一件得意事,就是我知道我的学生比我强。”每个当教师的都具有苏先生这种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