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于永正与五重教学》_第1页
再读《于永正与五重教学》_第2页
再读《于永正与五重教学》_第3页
再读《于永正与五重教学》_第4页
再读《于永正与五重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读于永正与五重教学凤台县实验小学 安子娟当“语用价值”的呼声越来越响的时候,我多了一份谨慎,少了些许疯狂。我希望冷静地思考,希望自己先闹清楚了再跟上去。我知道,就像一个人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哪里太过发达了,都不美。语,怎么用?会不会用力过猛?会不会走样?再加上最近班级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插曲重重困惑来袭,我又捧起了它于永正与五重教学。 我买了许多书,而这本是唯一没有花钱的。但是,我却把它奉为“葵花宝典”。重读这本书,又是另一番味道。一、一路走一路盘点 开篇于老师盘点了一路走来,成就他今天的关键点。盘点即思考,写作,则是思考的物化。乡土塑造了他朴实的品格,蒙师的熏陶影响,给他的童年打下了最好的底色。他说,小学生的学习全凭兴趣,感谢张老师使他有了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凭着兴趣学习的人,就是矢志不渝地为梦想奋斗而终于成功的人。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小学老师,想到了自己作为学生的老师,该怎么做。也许,我也该点燃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对音乐、舞蹈、运动的爱好。“过组织教学关”,给我的启发也很大。因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严与不严之间,我纠结、徘徊着。此时,于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如果困惑、苦恼、束手无策一齐向你袭来,请不要抱怨,一定要挺住。只要多请教,多反思,多探索,不久便会“柳暗花明”。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对美的追求的信心和勇气。浅尝则止,鼻尖上碰点灰就打退堂鼓,是所有一事无成者的通病。有多少老师论学识、师德都不差,可就是管理不好班级,组织不好教学,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人靠“威严”震慑学生,使学生不敢为所欲为,结果把学生管死了。学生在这样一种被压抑的氛围下学习,必然导致思维的窒息,个性的泯灭,人文的失缺,付出的代价更为沉重。书中的许多可操作的具体方法,我可以借鉴。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其中最主要的,我认为是激励和变化。还有要多搞活动,著名少先队活动家顾老师说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给孩子的都是一颗珍珠。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在听课中感悟,在磨课中历练。所有成功的课,都在于执教者对文本的准确、深刻、独到的把握。把握文本的功底,说到底是文化。备课不但要钻研好课文,还要“备”朗读。能力来自实践,方法来自过程,功力来自不间断的磨炼,动力来自理想和追求。这些话语,非常值得琢磨。关于钻研文本,有的老师说:“一篇课文我读了不知多少遍了,怎么还没有任何发现?”这点,我也有同感。有人能读出很多东西,而我读不出东西来。于老师的忠告,要从读书开始,从丰富生活开始,先做个文化人。因为,说到底,研读教材的基本功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取决于他的知识、智慧、品位、道德。有位长者告诉他:一定要读书,不读书而观察生活等于零。因为你没有文化,没有消化生活的胃。没有消化教材的胃,很难用自己的声音再现课文的情感、意蕴和境界。磨课更重要,实践出真知。于老师从不浅尝则止,把课上出味来,学生才喜欢,才会有好效果,才能成为好老师。 德国海因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思考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对学生要宽容和理解。二、教育观与语文教育观(一)教育观于老师把四十年多年的经验概括为四个字“影响”和“激励”。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我从老师身上获得的是善良、热情、责任感和学习的兴趣与梦想。教师是学生发展的第一盏航灯。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对象的素质量级。布朗克斯中学的例子深刻地告诉我们,老师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太重要了。大德无形,大化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教育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激励每一个学生,激励要有针对性,要有实指性。要着眼于育人。要及时、真诚、动情。(二)五重教学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劝慰便是伟大。它是老师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心肠硬,动辄训斥学生,当不好老师,更教不好语文。因为语文人文性最强,最富有情趣。情是互逆的,趣也是互逆的。老师爱学生,对学生有期待,必然赢得学生由衷的爱,学生也不会辜负老师的期待。老师课上得有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说到底,是由老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不只是方法的问题、学识的问题、创造能力的问题、艺术修养的问题,也不只是观念的问题,而是人格的问题。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教给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尊重学习语文的规律。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8个字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凡是“告诉”的东西,都比不上“自得”的好。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因人而异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重积累。要从学习语文的目的谈起,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靠积累,能力靠实践。该积累的没积累,该记住的没记住,是最大的失误之一。在孩子们记忆的高峰期不让他们读、背,我们是有愧的,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这里的积累,不仅是语言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要强调整体感悟和科学有效的积累。怎样做到三个积累呢?先说语言的积累。第一,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第二,重视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再说生活和感受的积累。教师创造实践机会,为了把孩子教出灵性来,让他们玩出灵性来。灵性是什么?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子所产生的智慧。重迁移。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励。由课内到课外。由读到写的迁移,他十分重视读写结合,重视写的训练。重习惯。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他特别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最大的成功。在课堂教学方面,他结合新型玻璃一课,在改革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也给了我们启发。他认为改革的要点就在于加强读书训练和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摈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