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1页
沪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2页
沪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3页
沪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4页
沪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一、 单项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氧气能供给呼吸B . 汽油能清除油污汽油具有乳化作用C . 活性炭作净水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 . 铜丝作导线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 (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对应的是( ) 选项物质性质用途A活性炭具有还原性去除冰箱异味B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去除炉具上的油污C氢 气具有可燃性作清洁、高能燃料D酚醛塑料具有良好绝缘性制作电器插座A . AB . BC . CD . D3. (2分)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液氮作制冷剂B . 液氢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 . 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D . 洗涤剂清洗去除油污4.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pH7的雨水叫酸雨B . pH7的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弱C .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D . 使用pH试纸应先用蒸馏水润湿5. (2分)(2016德惠市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ACuFe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BNaClNa2CO3加适量的稀盐酸后,蒸发溶剂CCO2HCl通人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干燥DFeCl2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后,再过滤A . AB . BC . CD . D6. (2分)交警对涉嫌酒驾的司机进行检测时,可用如下的化学反应C2H5OH+4CrO3(橙红色)+6H2SO42X(绿色)+2CO2+9H2O,则X的化学式是( )A . Cr2O3B . Cr2(SO4)3C . CrSO3D . Cr2S37.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碳的单质都呈黑色且有吸附性B . 酸和碱中都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C . 碱溶液里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D . 稀释浓硫酸时只需将水倒入浓硫酸即可8. (2分)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全常识B区分常见物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预防煤气中毒确保烟道畅通O2和CO2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和石灰水用酚酞试液食醋和白酒闻气味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日常生活经验N2性质稳定作保护气H2具有可燃性作气体燃料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食品干燥剂浓硫酸使篝火更旺把木柴架空煤燃烧更充分把煤作成蜂窝状A . AB . BC . CD . D9. (2分)超细铁丝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材料,可在低温环境下将CO2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 ) 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 . 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可能是O2D . 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10. (2分)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第五大街与跃进路交叉口的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现场火光冲天,在强烈爆炸声后,高数十米的灰白色蘑菇云瞬间腾起随后爆炸点上空被火光染红,现场附近火焰四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易燃易爆物品的爆炸是物理变化B . 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将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C . 将发生爆炸时,应就近隐蔽或卧倒,护住重要部位D . 有毒物泄露时,消防员自身不需要做任何保护措施就可以进入现场救灾11. (2分)现有铜和稀盐酸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硝酸铵和水 镁和稀硫酸 浓硫酸和水五组物质将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相互混合,有气泡从水中溢出的是( ) A . B . C . D . 12. (2分)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清除可燃物B . 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C . 隔绝空气D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3.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干电池工作的时候释放电能B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C .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D .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14. (2分)下列图标中为节水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15. (2分)(2016新化县一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B . 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以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C . 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 .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16. (2分)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已知铅元素(Pb)化合价为+2,则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 . +2B . +3C . +4D . +6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4分)17. (7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化学用语可以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 生理盐水中的溶质_;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气态单质_; 结构示意图为(见下图图)的微粒_。(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含硫的煤燃烧会向空气中释放出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X +2MnSO4 + 2H2SO4 , 则X的化学式为_,X中所含阴离子的符号为_; 18. (2分)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 (1)氢氧化钙常用做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转化为坚固的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市场上出售的椰壳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极强的_性,可以用于除去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19. (5分)金属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类物质 (1)铝能制成很薄的铝箔用于包装,这是利用铝的_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要留有少量的水,目的是_,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铁丝还能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 2X,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_ (3)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少量硫酸铜,可加入铁粉除去杂质,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 三、 实验题 (共1题;共8分)20. (8分)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实验中采用如图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12345678910二氧化锰的质量/g0.10.20.330.40.50.6611.323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1:201:101:61:51:41:31:22:31:13:2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235186162147133117143160211244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2)此实验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宜采取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原因是_,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 (4)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_、_ (5)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四、 计算题 (共1题;共5分)21. (5分)将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固体8g放到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反应前的温度,称量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6g求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