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12月23日至12月29日,以席广恒副院长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10人对云南省思茅至小勐养等高速公路进行了为期7天的参观考察。期间,听取了云南省院的全面介绍,现场考察思小高速公路全线,参观了监控中心,并与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通过考察加深了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开拓了视野,汲取了一些设计经验和注意事项。本报告主要介绍通车的思小高速公路设计理念、施工工艺、管理经验及实施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 项目概况 思小高速公路是按交通部典型示范公路标准的要求建设的全国试点工程。项目起于思茅市刀官寨,止于景洪市小勐养镇,全长97.8公里。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2.5米;桥隧长度占路线总长的26.4;全线设置互通式立交5处,半互通式立交3处。项目概算总投资39.95亿元。项目沿线自然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全线有37.21公里经过热带雨林,特别是有18公里穿越小勐养自然保护试验区。该项目于2003年6月20日开工,2006年4月6日建成通车。 该项目是我国第一条穿越国家级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高速公路,是云南省第一条生态示范高速公路,思小公路从选线设计施工绿化施工始终贯彻“保护自然、恢复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建设理念,并首次将“生态恢复”的概念、理论及技术引入到绿化工程中,在设计理念、植物配比、施工工艺等多方面较以往的高速公路工程有明显的突破。该项目得到了交通部的高度评价,被交通部拟定为典型示范工程成功范例在全国推广。 二、 建设理念 思小高速公路从设计到施工,始终贯穿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保护自然”,以“功能为主线、安全为核心,以人为本,合理采用工程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协调处理环保、经济、美观的关系,确保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在交通部提出的“安全、耐久、节约、和谐”建设新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思小高速公路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把思小路建成平安思小、生态思小、观光思小、和谐思小的建设目标。 所采取的措施概括为四个字:“融、弱、细、突” 1、融:融入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 西双版纳的文化,表现为宽容的包容性,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多种因子在这里交融,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吸收,使西双版纳的文化表现为更旺盛、更有生命力、更富有特色的本土文明。西双版纳的发展表现为一种从“融”到“融”的特点和规律。 2、弱:弱化结构形式,淡化人工痕迹。 思小沿线,风光秀丽,风景宜人,黑色公路蜿蜒,穿行在浓浓绿意之中,形成美好视觉景象。“两侧绿色关不住,驾车穿越万重山”。弱的意义是,尽可能保护、不遮挡、不破坏思小路本身那种自然的美。也就是说,弱化构造物在高速公路上的存在,突出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 3、细:精细管理、精心施工、注重工程细节,是建设思小路的关键所在。 4、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思小公路,穿越热带雨林,沿线峰峦叠翠,民风淳朴,人文景观独特。如何把她镶嵌在茫茫雨林中,悄悄地穿越自然保护区,这是关键所在;设点位过多,主次不分,给人以凌乱、缺少层次感。处处是景,则处处皆不是景。 三、 主要技术特点 1、 路线 追求协调:在坚持安全、环保、地质、人文选线的原则下,追求与地形、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选择对自然保护区破坏和切割程度最小的线位;结合地形,不片面追求线形的高指标,随弯就势。该项目采用计算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是国内唯一采用6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设计标准的省份。 按“宁隧勿挖、宁桥勿填、宁填勿挖”的设计原则,路基填土高度超过20米尽量采取桥梁过渡,挖方深度超过30米则采用隧道穿过。实际上,本项目隧道从工可时的1座增加到15座,桥梁从工可时的50多座增加到300多座,其掌握原则的力度可见一斑。2、 路基:宽容圆顺 互通立交区高尔夫式的场地平整,使行车更具安全感;路侧宽容设计提高行车安全性;埋入式边沟、圆顺的边坡,使道路与环境和谐;低矮边坡生物防护;高边坡陡坡率,降高度、强防护。 思小高速公路处于山区,采取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在条件容许时,充分利用路侧边沟、填平段落、挖平段落及原有地形,人工制造路侧“净区”。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宽容”理念,尽力营造宽容的路侧环境。使驾乘人员能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之美。 思小高速公路地处热带雨林区,所经区域降雨时间长、雨量充沛,排水工程尤为重要,加之排水工程在行车视线范围内的比例加大,如何在排水、美观、安全中找到排水工程的平衡点,成为排水工程的重点。为了保证路容的美观,思小路全线路侧边沟采用暗埋式排水沟。 为最大限度的保护思小沿线的生态环境,全线的取、弃土场位置均共同由指挥部汇同地方各环保、水保、土地等政府部门,及施工、监理单位,综合多方因素按照对植被影响较小且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经认真分析、评价后指定地点,进行施工取、弃土。施工完成后及时整形并采用本土植物进行生态恢复,保持原有生态平衡,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 桥梁:协调统一 结构选型突现与地形的协调。桥梁墩台隐入路侧植被,桥梁与路基在内侧做到视觉连续;可路可桥时以桥代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适当增加上跨桥的跨径和孔数,提高通透性和视觉愉悦性;桥梁线形服从路线走向,随弯就势。 思小路上的桥梁,显示不出她的本色,而是默默矗立在茫茫雨林里,她与雨林和谐共处,融和为一体。除去建设者外,其中很多桥梁没有人能看见,没有人知晓。但是,一旦揭开她们的面纱,大小桥与密林一起显示的美,会令您羡慕不已。人配衣、马配鞍,思小桥与丛林和谐,犹如穿上一身漂亮的衣服,亭亭玉立绿浪中。当遇到高填土路基时,按“宁桥无填”的理念,使34000m植被得到很好保护。并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通道。 桥梁桩基一般都采用人工挖孔,减小桥下污染。混凝土工程采取集中拌合,泵送施工,即保证了质量,又减小了施工作业破坏面积。 对桥下的树木按照尽量不砍一棵树的原则,对影响施工的树木采取修枝处理。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桥下林木。 全线的梁板均集中在预制厂工厂化生产,为了减少土地占用面积,避免因梁板预制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各梁板预制厂都选择在路基用地范围内。在野象谷段甚至将预制厂设置在隧道内。梁板在预制厂生产完成后,由大型运输设备运至桥位(拖车、轨道车等),并采用架桥机进行吊装。 4、 隧道:零开挖 思小路有隧道(单幅)30座,其中连拱隧道28座,分离式隧道2座,合计长度8626m。 思小路深挖路堑改为隧道,保护了原始地貌32000m。隧道轴线原则上服从路线,左右“能分则分,不能分才连”。进洞无仰坡开挖,削竹洞口,早进晚出,适当延长洞口,目的让洞口植被受到保护。洞身弃渣,改造为生态公园,吸取地方民族文化符号,装饰洞口,包容、融汇、和谐共生。 5、 边坡防护:贴近自然 挖方边坡灵活选择坡率,视不同高度采取多种坡率分台开挖,并将碎落台充分利用改造为种植台,其上种植树木。困难地段,按放陡边坡强支护原则,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填方路基边坡,盆地路段进行软土路基处理,降低填方高度,采取缓坡坡率,坡脚设置反压护道,一般为23m宽,其上植树木,体现路侧宽容,增强驾驶员安全感。山岭路段采取沿山谷、河沟选线,尽可能避免高填方边坡,无法避免时,采取锚索桩板墙、加筋土档墙、衡重档墙等形式强支护,以降低填方边坡高度,减少路基占地,保护周边植物。 挖方边坡按照上缓下陡的坡率变化加之上顶下脚为流线形圆弧过渡,使公路与原有地形渐变过渡,再配上本土植物的生态恢复,人工与自然似浑然一体,自然形成。给人以融入自然、浑然天成的视角感受。思小公路边坡,均采用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一边施工、一边恢复,工程完工,植物防护同时完成,尽快消除人工痕迹。填方边坡坡率较缓且高度不高,自稳性较好,一般采用空心砖人字格护坡防护。 挖方边坡因地质、地形复杂,防护形式也多样化,根据边坡高度和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形式,同一个边坡可能有多种防护形式,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6、 停车区、服务区 思小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根据云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经验,从“只要存在的必然具有其合理性”的辨证关系,认真研究高速公路与山村小寨的远近关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沿途山村小寨和经济带的布局,设置了16对港湾式公共汽车停靠站,既方便了群众,又规范了客运,还有利于安全。 思小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根据路基开挖和自然环境景观,为方便驾乘人员,全线设置了24处“停车区”,既充分利用了路侧空间和自然资源,又体现了“以人为本”,还有利于安全。 7、 交通工程:以人为本 增加路侧净区、减少事故隐患易弯折的柱式轮廓标、百米桩;分离式路基间净距满足要求时取消内侧护栏。外侧护栏远离路肩设置,利用路侧地形取消护栏,使行车更安全。采用人性化的标志牌、护栏端头外延、多雾地段设置雾灯,结合地形修建停车港湾、停车区、加水站、公共汽车停靠站、观景台;桥梁、路基护栏衔接部分做到线形连续。 8、 路容景观 景观遵循“精、美、细、巧”的原则,以生态环保、自然秀翠、热带雨林为背景,以连续、圆滑、顺畅、宜人、舒适、安全为主题,以山水、田园村庄、孤石为音符,以变化为节奏,以流动为旋律,以人、车、路、环境为系统,形成路与车为媒,景为人而生,人为景而愉的和谐系统,构筑一幅可行、可赏的画卷。 按路段生态景观建设标准和沿线局部区域自然环境形态特征将思小路分成11个跌宕起伏的画卷,组成景观珠链:起点(刀光寨立交)入门掀幕,观苍翠抱“珠”-曼歇坡居高临下,雨林风貌奔来眼底,-南岛河顺河而行,青山绿水道夹道相迎,随车挥手而去,念念不舍-普文坝区豁然开朗,“一望无际”,袅袅炊烟-进入麻地河,苍翠逼面,秀色养眼,-大渡岗万亩茶园彼此起伏,采茶姑娘云雾间指弹茶浪-二台坡热带雨林,绿被遮天-关坪橡胶林整齐划一,水果飘香-野象谷自然保护区,闻亚洲象桥下唤子-小勐养,青山环绕,错落别致,“闲仙瑶池”。思小高速公路由以上主体景观组成系列景观珠链,以“绿”为主旋律,或“潜”翠,或“游”绿。围绕着主旋律根据地域文化、视觉屏障(如曲线外侧迎面边坡)、人文建筑形态(如跨线桥、隧道洞门等)布置变迁景观和景点景观(如观景台、服务区等),丰润景观,满足不同的需求。 思小高速公路,充分发挥中央分隔带的功能,按照不同地形,利用不同植物,如草坪、花卉、常绿、落叶的乔、灌木,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方式,既起到防眩、诱导,保证行车安全,又增添了景色。 对中央分隔带绿化时,遵循简洁、易养护的原则,选用能整形的灌木为主,根据线形走向,海拔高度设置长短不同的绿化标准段,采用不同物种相互相搭配,形成变化效果。 根据植被恢复研究成果,选用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常青或长绿乡土树种、草种进行搭配,增强美化效果。 9、 环保 为了把思小高速公路建设成一条符合国家要求的、社会认可的的高速公路,指挥部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了“先保护,后施工”的思想,把最小破坏理念、最大限度保护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营造公路与自然和谐发展氛围始终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从思小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开始,决策者们、专家们就确定了环保选线、地质选线理念,从A、B、C、D等路线方案中摒弃了线形指标较好,但对环境破坏较大的A线方案,确定了对环境破坏最小的C线方案;在设计阶段为了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在平面线形布设时,结合自然地形,曲化线形,顺势利导,进行贴切设计,实现选线最小破坏理念,减少大填大挖路段。使思小高速公路线形,与地势地形协调,线形柔顺妩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达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施工阶段,建设者们常思小”处,从每个细节做起,采取“斤斤计较”态度,能少占一平方米土地决不多占,能保护一棵树木、一棵草,决不损伤和破坏。研究大象、猕猴等动物习性,引导并预留通道,保护动物源生态的活动习性。 在保护环境方面,由于充分实践了“先保护,后施工”的理念,加之对这一理念的灵活应用,使建成的思小高速公路镶嵌在绿色茫原里,悄悄地穿越自然保护区,轻轻地跨越雨林河谷,默默地钻过青翠峰峦,成为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以最小破坏为理念,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营造与自然和谐发展氛围,始终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 10、 施工要求:文明生态 为实现对生态最小的破坏,力求文明施工、构建和谐的施工环境。尽量保护好每一棵珍稀植物,进场道路尽量利用原有路网,施工便道开在路基用地范围之内,预制场尽量选择在路基上,边施工边恢复植被,避免施工对周围动物的干扰,尽量减少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提倡采用对环境影响小、断面小的施工方案。 四、 思小高速公路的管理 修建一条“安全、环保、舒适、和谐”高速公路,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精细化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施工、管理等方方面面。 1、 设计是龙头 要求设计人员用心设计,把工程作为实现功能的艺术创作对待。合理采用分离式路基,妥善处理好路、桥、隧的关系,少占耕地,为珍稀植物让路;立交区绿化尽量与周围景观相互协调,利用植物进行诱导视线,立交区以植物自然造景为主,立交区内取消明沟,放缓边坡,结合路域植被恢复规划将分割片连接起来,以便能够减弱环境片断化对动物交流的影响,以本土化植物为主,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前提下,采用草灌混栽、乔灌草结合等进行绿化。 2、 施工是关键。 在施工前期,认真进行进场临时便道设计,避开林木区域,选择荒地或拓宽原有人行窄道作为临时施工通道。施工中,景观设计和环保监理人员进驻现场,尽量保留公路沿线植被天然的一草一木,严格控制桥梁下部及路基边线附近树木的采伐,对桥下高大的林木采取裁顶截枝的方法,尽量予以保留,对公路沿线珍稀植物挂牌保护或迁移。把保护环境、文明施工被列为工程建设中一道“黄牌”,要求建设单位和建设者们对工地周边的一草一木倍加珍惜,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3、 管理是保障。 施工中严格科学管理,自觉执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保证新理念的落实;实行景观动态设计,将方案优化贯穿于勘察设计的各个阶段甚至是施工阶段;施工管理中,处处贯彻“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建设理念。 云南省交通厅专门为思小路成立了“生态路建设领导小组”,其后又成立了“环保委”,由厅长任主任委员,两个副厅长为副主任委员,下设环保办公室处理日常环保事务,把环境管理纳入项目建设管理体系。项目单位进场前,监理单位必须根据交通部、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对每个项目编制环保监理方案,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原则,对公路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管。 4、 科技是支撑 思小高速公路先后开展了“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与工程对策研究”、“自然保护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高速公路雾区安全保障技术”等多项针对典型示范项目建设的专门课题研究,对本项目的成功建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 借鉴与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认识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推动典型示范新理念的落实,推进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水平的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