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从文言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写作与文言文教学历来都是两块难啃的“硬骨头”。无话可说,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写作时的第一直觉。充实文章的内容,挖掘文章的深度,更是无从谈起。他们的文章往往缺少新颖、感人、典型的写作素材,但与此矛盾的是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阅读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好的写作素材。阅读与写作本应如影相随,阅读就是为写作做好积累储备。但在实际中我们往往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其实单凭几节作文指导课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我们应当将写作渗透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也令人堪忧,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字、语言的障碍和时代、文化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好感,加之高考涉及课内的文言文不多,只是几分的默写而已,好些学生认为,为了那几分花费大量的时间,付出“惨重的代价”实在不值得,因而更是提不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他们不知道文言文是一座丰富的矿藏,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文言文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选入教材的又是精华中之精华,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巧妙的结构,独特的写作方法让人玩味不已,优美的语言让人赞叹,潜藏的素材更是无穷无尽。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将文言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文言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运用素材,有效提高写作的兴趣,同时推动文言文的学习。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一、感动人物事迹,挖掘精神品格品读文言作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故事行迹,挖掘他们的精神品格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许多作品,作家以他们的神来之笔,为我们再现了一个个灵活光鲜的古人形象:有宽宏大度,识大体、顾大局,不畏强势的蔺相如;有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廉颇;有坚守节操,不贪功名利禄的爱国志士苏武;有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张衡;有孝行天下,感人肺腑的李密他们的精神品格、不朽风采都是绝好的素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精神风貌,然后运用到写作中。以李贺小传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李贺诗歌创作的方法、特点以及他的身世遭遇挖掘出下面一些素材并运用到相关话题中。1话题:善于积累古人云:“厚积薄发。”娇艳的花儿,人们只看见它美丽的花朵,却很少关注它为了绽放而长期默默地汲取营养、积聚能量。人们惊讶于“诗鬼”李贺的“援笔辄就”,岂不知这也是他善于积累的结果。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用暮归”“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其善于积累,可见一斑。2话题:执著李贺之母“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执著于文字的李贺真的是做到了“呕心沥血”。在短短27年的生涯中,李贺将其卓越的才华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上,骑驴觅诗,苦吟成性,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把作诗视为生命之所系。古今大凡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之人,莫不执著于自己所钟情的事业。为民写出好的作品,文人们普遍执著于炼字炼句。诗圣杜甫自白“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苦吟诗人贾岛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3话题:瞬间与永恒昙花只绽放于一瞬间,可昙花的美丽脱俗却永驻人们的心中;流星一瞬即逝,可流星的璀璨光芒却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回忆。生年二十七即辞世的李长吉,也因其诗歌意象的奇特、想象的天马行空而被文学史所记载。4话题:黑暗的社会埋没人才“长吉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三国魏人李康命运论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更何况是在黑暗的社会之中?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苏轼文学史上不乏这些有志之士寂寞的身影。二、再现作家,感动他们的人生轨迹 文学就是人学。作家之所以能写出那么经典的作品,与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坎坷的人生历程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作家的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从作家本人入手,了解他们的人生境况,挖掘其中的写作素材。同时又能通过知人论世,更好地解读作品。如在教授赤壁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苏轼的相关资料:苏轼的一生充满坎坷,却在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闯过关口,高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他集于一身的儒道佛思想的分不开的。儒家的入世思想,使他有着对世界不可推卸的责任;佛家的出世思想,使他得以淡化人世间的种种苦痛;道家强调的修身养性,又使他始终关注自身发展。正是基于此,所以作者虽远谪黄州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马上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有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思想态度,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些适用于对待人生态度话题的素材,如:(1)如何面对挫折;(2)境界;(3)苦难是一笔丰厚的财富;(4)坚持三、品读文中的哲理句、警示句,生发写作素材文言文的语言是精炼的,它凝结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潜藏着丰富的哲理,思辨色彩。挖掘其中的蕴意,我们会收获不少的写作材料。例如:兰亭集序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运用话题: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彩运用: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刘禹锡则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可见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适用话题:死亡、生命、人生精彩运用: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游褒禅山记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启示:这句话阐述了古人求思之深,故“往往有得”的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就中学生作文而言,只有对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社会仔细留心观察,认真思索和感悟,方能写出深刻动人,不同寻常的文章。本句可引用于治学、感悟类话题写作中。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启示:此句世之“非常之观”、“险远”之处既是实指又极富普遍意义,崇高美好的事物决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只有能够坚定自己意志,勇往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户仓库租赁合同范本
- 各种职业的职业病体检项目和体检周期
- 肿瘤病人的饮食护理
- 呼吸系统严重疾患病人的麻醉
- 2025年服装批发市场营业房租赁合同
- 2025餐饮管理公司管理餐饮合同
- 《社会科学探索与研究方法》课件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分包临时设施建设合同范本
- 《糕点成本分析》课件
- 年综合利用6万吨废锂电池渣锂电解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SH30182019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8精选文档
-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八纲辨证课件
- 3 春夜喜雨课件(共16张PPT)
- DB32∕T 3921-2020 居住建筑浮筑楼板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
- [推选]高墩翻模施工技术PPT课件
- 现代住宅风水全解(含文字及图解)(课堂PPT)
- Q∕GDW 12131-2021 干扰源用户接入电网电能质量评估技术规范
- 图解副热带高压
- 美标管壁厚等级表
- 话剧基础知识ppt课件
- 林海雪原阅读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