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_(一)[1].doc_第1页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_(一)[1].doc_第2页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_(一)[1].doc_第3页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_(一)[1].doc_第4页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_(一)[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一) 高三语文组 张文超 张小剑教学课题文言文翻译 课型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强化翻译基本功。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文言语句翻译的合作探究讨论,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言翻译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重 点通过对课内文言语句翻译的合作探究讨论,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难 点通过文言翻译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课内预习案一、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1、文言文准确翻译的重要性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载体,尤其是那些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作品,其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德,宽宏的怀抱,让我们折服。当然把握这些精华是建立在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加大了对文言文的主观题的考查,体现着语文教学大纲“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但是现实是很多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丢分。文言文丢分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古代专有名词强行拆开翻译,古今异义词不分,漏译,误译,无实义的虚词该删的不删,该补出的内容没有补出,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或者增添的不恰当等等。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2)、文言文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文言文翻译的目标文言翻译应达到的标准:“信”、“达”、“雅”。(1)信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2)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3)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二、自主学习1、复习劝学师说赤壁赋,准确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并能灵活翻译 2、探究总结:文言文翻译失分的原因在哪能里,错误有哪些类型? 3、准确翻译下列句子,对照译文,合作探究,寻找翻译的具体方法。(一)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孔子师郯子、苌虹、师襄、老聃。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根据加点字的翻译,合作探究,得出规律: (二)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3. 根据加点字的翻译,小组合作探究,得出规律: (三)、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根据语句内容、译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规律: (四)、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根据加点字翻译,小组合作作探究,得出规律: (五)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根据句式翻译,小组合作探究,得出规律: (六)、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根据译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规律: 三、探究总结:文言翻译的规律: 言文文意理解题规律突破 2007-2-14 9:58:00 | By: 槐存 1推荐 【考点探秘】纵观近几年高考卷,尤其是2005年全国16套试卷和2006年的17套试卷,我们很容易发现,在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稳亦有变的大趋势下,最后一题几乎都是文意理解题的模式也渐渐定型。下面以2005、2006年试卷为例说明:从命题形式上看,全国除上海试卷一直是采用两道文言文阅读大题,且题型均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外,其余试卷全采用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从题干表述方式上看,大部分试卷均采用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的“对中选错”的表述方式,唯有2005年天津卷是“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的“错中选对”的表述方式;湖南卷则一直侧重“对文章的阐述”、浙江卷侧重“有关内容的赏析”的考查。从考查内容上看,大部分试卷都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湖南卷、浙江卷和上海卷两年都涉及到文段写作方法的考查。如2006年湖南卷A项考查了段意概括、文意思路,2006年浙江卷ABC三项均也涉及到写作方法多方面的赏析。2006年新增的安徽卷和四川卷形式均与全国卷同。【命题走向】综上分析,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年的文言文阅读题型会相对稳定,单选题量以三四道左右为主(渐以三道为主)的趋势下,更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题型的设计方式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叙述中设计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项来供考生排除;题干要求也逐步定型为“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考查内容渐渐会涉及到文段写作方法的赏析考查,使试题更具综合性。【决胜技巧】那么,在2007年文言文阅读复习中,我们该如何备考呢?一、注意平时做好相关文言知识的积累。因为要对文意准确理解必须读懂原文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要在平时贮备扎实相应的文言文知识,如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单音词与复音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语的活用现象、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特殊句式等知识,为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了解高考命题题型,深层分析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规律,这无疑是我们备考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的一条捷径,因为可以提高我们的辨别能力,从而快速断选项的正误。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夸大其辞:例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第11题B项“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据原文相应信息可知,杜环曾经找过张氏的儿子,只是张氏的儿子不管其母,杜环才让张氏在自己家度过了晚年。这种题型是命题人故意对原文信息夸大其辞,任意拔高、放大,言过其实,以迷惑考生。做题时就一定要对准确把握原文信息整合归纳,细心甄别。2曲解词义:就是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加以曲解,从而导致分析和概括的错误。如2006年湖北卷第12题C项“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结合原文信息可知周弘正骑果下马,“举朝以为放达” ,“放达”意谓“过于随便,不拘礼法”可以推断出应为批评,并不是受到众人的称赞。考生在做题时一方面要整体把握全文信息,另一方面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对局部关键处准确理解,防止偏差。 3强加关系:即事物之间本不存在某种关系而故意为之,有悖事理。例如2006年天津卷第14题C项为“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根据文意,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在于他出言不逊,也不是触犯了寇恂的尊严,而是为了严于军法,此处干扰属强加因果。可见分析文意时要前后联系、整体分析,尤其注意前后内容间的次序及关系。 4移花接木:命题者有时故意把文段涉及到的有些“人物”与“事件”,进行有意识地错为配搭,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项,以故意干扰思路不清的考生。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6题 C项“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该选项在分析和概括时,把“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一事“嫁接”到“都督”身上,说他弄巧成拙,这是有悖文意的。根据文段中“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和“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两句可以推知,此事是胡威告诉新信使,并使之转告父亲胡质的;而不是“都督”弄巧成拙,自己告诉胡质的。考生在把握信息时一定要有层次感,文章读罢要明确共几件事,几个时间段,哪些人及人物间什么关系等信息点。 5无中生有:即干扰项中的其人或其事不是文中固有的,而是命题者为了迷惑考生故意“杜撰”出来的。例如2006年四川卷第10题A项“樊英自幼学贯五经,因此求学者从四面八方来拜他为师,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在原文中无根无据。文中是说:樊英“隐于壶山之阳”不愿授业,“州郡前后礼请不应”。这就要求考生解题时要结合文段信息,一定不要脱离文段另立炉灶去架空分析。6时序倒置:高考文段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弘扬人物的某种美德,而这几件事在文段之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而命题人在错项设计时有时会有意识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叙述的混乱。如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4题C项“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裴矩对“义兵入关”一事的计策是“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这里裴矩明明在说,炀帝当务之急应该早回京城,总揽全局,以稳定全国动乱的局势,至于平乱之事,可待回京后再从长计议;而C项却采取“提速”的办法,将裴矩的计策概括成了“主张当即平定”。考生在理解时要弄清几件事的时空顺序,避免混乱。7牵强附会:就是对内容的理解分析时脱离了原文,生拉硬扯,架空理解。例如2006浙江卷14题 D项“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据原文可看出,蚊对与课内学习过的种树郭橐驼传等课文相类似,主要采用寓言式的写法主要用来讽喻当时的社会,因此D项后半部分“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的理解显然是牵强附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