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2、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欣赏、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本课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但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此,我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感性认识,引导他们透过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对变化的认识。【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1876年的一天,中国上海发生了一件较为奇怪的事:一种新奇事物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田地里的老妇人看到后惊讶地张大嘴巴;青年人惊喜地两眼发亮;小孩子则吓得倚在大人身上。原来,这就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时的情景。正是像火车等这类新奇事物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新课学习 提问: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在那些方面?总结: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轮船、火车传入中国 提问:你们可曾想过,如果没有火车轮船,古代从昆明来上海得坐什么车?走什么路?花多少时间?学生:马车、轿子、黄包车、木船,走半年时间。讲述:总之,在那个古老年代,人们陆则骑马坐轿,水则乘舟,属于典型的慢节奏。从昆明到上海既要走旱路,又要走水路,把当时所有的交通工具试了个遍才到上海,仅在路上花费了近半年时间,再加上回程,这一往一返,一春一秋,一年时间搭进去了!当我们在使用这些慢节奏的交通工具时,西方已经响起了火车、轮船的轰鸣声。这些新式交通工具以蒸汽为动力,马力大,速度快,不久传入中国。课件出示图片:早期的火车头、明轮(感受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方便快捷),指导学生分析其特点。提问: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 火车、轮船逐渐传入中国,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总结 :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 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提问:那我们是否要拒绝铁路,以此来抵制西方的侵略?(结合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分析,铁路等近代交通形式在中国的出现,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提问:近代中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什么?学生有线电报。后来又出现了电话。2、有线电报在中国的出现提问:古时候,我们的先民用哪些方式传递信息?有何缺陷?学生:飞鸽传书 点烽火 驿站提问:电报、电话最早在中国出现有什么用途?补充:电报的诞生克服了以前信息传递方式的局限性,开创了用电来传递信息的时代。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从此,辽阔的中华大地,信息瞬息可通,紧急官报、重要商情再也不靠驿站传递和人力传送了。发展到今天,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过渡: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其他科技发明也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照相、电影的传入 出示慈禧的照片,让学生感受照相在中国的传播,并感悟其局限性。学生观看照片,深刻感悟。并感悟其局限性:照相是近代有钱人才能够享用的事物。接着让学生找出: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c、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电影提问: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学生:生:伴以朗读配音。提问: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照相电影的传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过渡)提出疑问: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2、近代报纸、出版业的出现教师提问: 近代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要数哪份报纸?学生:申报提问:展示申报,从申报上可以看到哪些内容?学生: 广告 新闻 评论提问:对于广告,我们书上的男孩、女孩展开了一场争论!同学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学生:广告可以夸张,但要忠于事实过渡:看报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同学们通常会怎么办?学生:查字典讲述:同学们最常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它是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其传统特色就是编工具书。提问: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过渡:像照相、电影刚出现时属高雅艺术,西方人看电影穿的可讲究可正式,戴礼帽穿礼服去欣赏这种高雅艺术,中国人渐渐觉得穿长袍马褂去影院不合时宜了,也得赶上潮流,于是在社会习俗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三、社会习俗的变化提问: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背景是什么?学生辛亥革命的发生提问: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同时,还废止了跪拜等清代的通行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在称呼上也取消了“大人”“老爷”之称,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提问: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合作探究促使近代社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总结原因: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2、辛亥革命的冲击评价: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华的产物;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又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房租租凭合同范本
- 劳动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包子店加盟签约合同范本
- 人工打草合同范本
- 冲孔加工销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力工合同范例
- 中国铁建合同范本
- 包月工作合同范本
- 菌菇智慧方舱栽培及食用菌菌包中心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物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园林垃圾处理政策解读
- GT 42456-2023 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IACS组件的安全技术要求
- 《胎心监护及判读》
- 养老院管理-护理员-绩效考核表
- 奥尔夫技能考核方案
- 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教案
- BPO糊的生产工艺
- 装饰装修工程安全管理培训学习
- 非煤露天矿山风险辨识与评估及风险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