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喜》观后感:你的纯情我永远不懂.doc_第1页
《秋喜》观后感:你的纯情我永远不懂.doc_第2页
《秋喜》观后感:你的纯情我永远不懂.doc_第3页
《秋喜》观后感:你的纯情我永远不懂.doc_第4页
《秋喜》观后感:你的纯情我永远不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这个十月,有三个第五代导演同时迎来了他们艺术生命的又一次绽放,分别是何平、田壮壮,还有孙周,而这三人中又以孙周蛰伏的时间最长,从他的上一部导演作品周渔的火车到现在的秋喜,已经过去七年了。而且巧合的是,这几部作品都有着各自的商业类型片外壳,何平的麦田是战争片,田壮壮的狼灾记是魔幻片,而秋喜则是谍战片,而三部电影共同的特点又是所谓的娱乐化努力都只是一个浅尝辄止的幌子,实际上他们所执着的精神内核还是那种悲天悯人的精英文化。尽管他们的努力面对那些只带着眼球和耳朵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如缘木求鱼一般徒劳,他们还是以殉道士的姿态来构筑避免中国电影娱乐至死的最后一道防线,力图保存中国电影中思想传道的火种。孙周是中国男性电影导演中最具观赏性的一只,他可以在不导戏的时候去演戏,很多人对他在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中扮演的燕太子丹印象深刻。顶着一张很商业的面孔,却一直在自己的电影中坚持着小众文艺路线,周渔的火车是孙周最著名的作品,那是因为巩俐和孙红雷,以及无聊的激情戏炒作,就作品本身来讲,可以算作是一次失败的尝试,那里充满着文学青年式的孤芳自赏和无病呻吟,不过是一种貌似高深的幼稚,很不足取。一直觉得孙周最好的作品是早期的心香,沉稳质朴的叙事,风雷不动的影像,孙周才气勃发地展现了这个三代人心灵的隔膜与交融的过程。尽管水平发挥存在着起伏,孙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是一以贯之的,即使到了秋喜也是这样。秋喜在情节和人物设置的某些方面与潜伏有相似之处,但孙周时隔七年重执导筒,一定不是专程来拾人牙慧的。我觉得同为谍战题材,在斗智方面短期内应该很难有能超过潜伏的了,包括口碑极好的风声在内,都不是靠扑朔迷离险象环生取胜的,秋喜也是同样,最紧张的也只有国民党特务设套诱捕我党干部老陶的一场,这里突出的还是在极端环境下个人信仰的力量与坚持,这是所有观众都能看得到的,我这里不多说了。而与同题材其他影视作品不同的是,秋喜中郭晓冬扮演的地下党晏海清除了对主义的信仰还多了一层对人性的信仰。用审讯同党的方式来对怀疑目标进行试炼是同类题材中常用的手法,我们在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虎胆等爱国影片中都多次见识过这样的场面,这也是最能突出信仰主义者牺牲精神的戏码,秋喜中也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本来以为是烂俗的套路,但我们猜中了过程却都没有猜中结局,晏海清最后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是一个让这一人物超脱了其政治属性的举动,一个执行潜伏任务的特工面对这样的生死抉择时所基于的一个基本准则如何达到最大的性价比,老陶反正是保不住了,杀了他获取上级的信任绝对是不二的选择,而就算是自己饮弹自尽以表忠诚,战友的结局依旧是改变不了的,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晏海清在这里的行为只能是理解为人性大爆发了,在目睹老陶被杀之后回到家中,晏海清也没有像其他的革命者一样化悲痛为力量,擦干眼泪继续前行,而是通过用鸦片酊麻醉自己的方式来逃避痛苦,这分明是一只还未被政治信仰异化为钢铁战士的纯良动物,我实在是难以想象以如此的心理素质如何胜任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卧底工作。其实拿秋喜的故事和人物格局更接近无间道,其中主要展现的也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理较量,特务头子夏惠民构成了这一角力的对手方。夏惠民是国民党弃守广州之前执行大规模破坏活动的主要实施者,而他对晏海清身份的怀疑和求证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一条主要线索,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孙淳,狡黠、凶残、神经质、喜怒无常,能看出来孙淳演的很过瘾,有很多细节化的设计和表现。按照主旋律电影通常的人物功能设计来说,反方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是用来反衬正方的高大的,应该说夏惠民张扬跋扈的外部特征也很称职地完成了这种烘托功能,但孙周有意识地对这一反面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挖掘,从而不至于让他与晏海清的人性高度对比中处于失衡的状态,甚至晏海清身上的一些特质还是通过夏惠民之口反讽性地表露出来的,比如那句“我也曾经纯洁过”。其实这样的人物对比关系我们在潜伏中余则成和李崖的身上也看到过,孙周曾表示这个人物身上集合了吴敬中、李崖和陆桥山这三个人物的特征,此言倒也不虚。其实这里最能体现孙周的创作风格和企图的应该是秋喜这个人物,整部电影都以“秋喜”来命名,可见这个由江一燕扮演的小丫头的重要性,但我想这部电影最遭人诟病的可能也就是这个人物的设计了。且不说一部打着谍战片的旗号进入市场的影片叫这么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名字显得多么的不伦不类,更重要的在于这个人物在影片中始终是游离于主线情节之外的,可以说即使去掉这个人物对影片剧情推动也毫无影响。问题在于孙周到底想通过秋喜来表达什么,对于这个人物的象征意味可能会产生多种解读,作为一部配合广州解放60周年的献礼片,影片对主题的开掘如果仅停留在通过谍战戏来展现斗争的艰苦卓绝上应该是不够的,它要反应的是一个城市的新生。秋喜截取的是1949年10月1日到10月14日广州解放这段可以成为黎明前的黑暗这一段史实。开篇收音机中传出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宣言和片尾海珠桥的爆炸成为两个清晰可辨的历史时间节点,其实这也就是这座城市走进一个新时代的最后一步。片中也有交代,秋喜是一个很具有岭南特色的名字,也是一出著名的粤剧的主人公的名字,而且能够带给人很多美好的联想。但这个美好的人物身上所背负的悲惨命运与这个喜感的名字形成了一种反差,而且片中有一个细节,在妓院中的一名妓女也是以秋喜来命名的,孙周在这里是把秋喜作为在国民党昏聩统治下这座被损害和玷污的城市的象征来刻画的。而秋喜对晏海清的依恋则不仅仅是“女追男”的感情戏那么简单的事情,这象征着这座城市对新生政权的皈依和眷恋。最终的结局,倒在枪口下的秋喜和结尾处欢庆人群中出现的秋喜则代表了广州这座美丽的城市的浴火重生,从而完成了这部电影的拯救主题。孙周在这样的一部主旋律类型电影中,还是执拗地植入了自己作者电影的印记,这也是他根深蒂固的审美趣味使然。孙周作为一个长期在广州从事艺术创作的导演,从他早期的给咖啡加点糖、心香一直到这部秋喜,都很醉心于对广州风土人情的展示,在秋喜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还原的四十年代的天字码头、海珠桥、沙面等老广州景致,还包括粤式小吃、煲汤、老酒家、粤剧等精致的生活细节,这也让这部电影呈现出与北京出产的同类型作品迥异的地域风格,这也应该是出品方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优势。珠影厂在我心中毕竟是和很多风云人物和精良作品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胡炳榴的乡情、乡音、乡民三部曲,还有丁荫楠的包括周恩来、邓小平在内的历史片系列,等等。秋喜的诞生能否视为近年来一直比较沉寂的珠影焕发新生的一个标志呢?总体来讲,这是一部很纯情的电影,人物很纯情,创作者也很纯情,也许孙周骨子里就是个纯情的人,电影放映过程中不时传来笑场的声音,那些纯情的表白总是不合时宜地搔到观众的痒处,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觉得我没看懂这部电影,事后费了点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