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教育”的认识与浅思_第1页
对“新教育”的认识与浅思_第2页
对“新教育”的认识与浅思_第3页
对“新教育”的认识与浅思_第4页
对“新教育”的认识与浅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育”简介及浅思通过与我市部分实验学校教师对话,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以及与省内区域推进此实验的莱芜市教研室、日照市教科所老师交流,形成以下文字,敬请领导阅览、指正。一、基本情况 1.概念新教育实验,是国家教育“十五”重点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是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2.缘起与发展1999年,新教育萌芽期,到常州湖塘桥中心小学进行蹲点式调研; 2002年新教育正式启动,在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等进行试点,同时建立了“教育在线”网站。2003年 第一届年会 浙江昆山2004年 第二届年会2005年 第三、四届年会2006年 第五、六届年会2007年 第七届年会 山西运城 主题: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2008年 第八届年会 浙江苍南 主题: 共筑理想课堂 2009年 第九届年会 广东海门 主题: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2010年 第十届年会 河北石家庄 主题:文化,为学校立魂 2011年 第十一届年会 内蒙古鄂尔多斯 主题:中国文化与新教育 2012年 第十二届年会 山东临淄 主题:缔造完美教室 2013年 第十三届年会 浙江萧山 主题:研发卓越课程 历经十余年发展,目前新教育有40个实验区,1450多所实验学校,10万实验教师,150万实验学生。3.要素理论根源:新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源于美国的杜威就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改革,以及同一时期的欧美新教育运动。冠以“新教育”之名的实验正是已杜威教育思想和陶行知教育实践为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一个整体教育改革实验。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行动,就有收获。四大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四重境界: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使实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四种精神:第一个理想主义;第二个是田野意识;第三个是合作精神;第四个是公益情怀。五大理念: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4.课程新教育生命课程、新教育公民课程、新父母与幼儿教育课程、儿童课程、教师发展课程、理想课程、每月一事、儿童协作、学校文化等项目与课程。5.对象新教育实验学校涉及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海门整体参与),但从全国看,主体还是小学为主,初中次之,幼儿园和高中最少;从山东(日照和莱芜)看,小学占主体,初中很少,高中和幼儿园没有参与。二、成效与问题(一)成效1.新教育,新文化。新教育凝聚了学校的新文化。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提升凝练学校文化,以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是新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新教育学校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各新教育学校普遍提升凝练了学校的文化,使办学理念更加鲜明而富有特色。2.新教育,新校园。新教育打造出了新校园。新教育的实施,营造了书香校园。走进新教育学校,迎面扑来的是书香气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写在学校最显眼处,这是新教育学校的目标与追求。读书、励志的名言警句,充盈在每一块墙壁、每一间教室;美丽的童书故事彩绘在校园里的廊道、廊柱上,校园处处是开放的“书页”。童书走下了书架,走进了阅览室,走上楼道的小书架、大厅的读书吧、教室里的图书角。孩子们浸润在校园的书香里,吮吸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在与大师的崇高对话中茁壮成长。3.新教育,新课程。新教育孕育了学校的新课程。“儿童课程”是新教育为培养儿童健全的心智,使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而给予儿童的一种积极上向的生活方式。各实验学校大多都以课程化的方式开设了“儿童课程”,早上7:50走进新教育实验学校,听到的是朗朗诵诗,走进廊道、走进班级,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读写绘作品与师生随笔展示,“晨诵、午读、暮省”已成为新教育实验学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日课程、情景课程、节日课程、仪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震撼着、激励着孩子们的生命。随着“聆听窗外声音”和“每月一事”活动的开展,关注生命、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学等一大批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儿童当下的生命。4新教育,新课堂。新教育建构了学校的新课堂。新教育的实施,构建了充满活力的理想课堂,这种理想课堂,变传统的“填鸭式”、“插秧式”模式为以“有效教学框架”为基本特征的 “五环节”自主学习范式,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挖掘知识内在的伟大魅力”,变单纯关注认知为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在这种理想课堂上,强调的不仅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参与度、自由度,练习度”,教师的“亲和度”和问题的“整合度与延展度”。在这种理想课堂里,学生可以感受到万物得以命名时的冲动与喜悦,每一个汉字在凝固时的智慧与喜悦;能够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体味出古典的亲情与人伦,从“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十四个汉字里,体味到人生失落与期待的复杂细腻的滋味;从反反复复的“平平仄仄平平仄”里,体味到汉语独特的悠长韵律;能够对宇宙及生命现象战栗而感动;能够感受到人类对未知的漫长的探索、知识的艰难形成过程,期间的种种困惑、尝试、失败以及豁然后的狂喜。5.新教育,新教师。新教育历练出了新教师。新教育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师不再是“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燃烧者,从办公桌到讲台、从讲课到批改作业的“教书匠”,而是有理想、有激情、有作为的幸福生活体验者。新教育焕发了教师的生命活力,唤醒了教师的激情,激发了教师无穷的力量。专业阅读,夯实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基石,使他们拥有了教育智慧和教育思想。专业写作,为教师们插上了专业发展的翅膀。他们从繁琐的日常教学事务中突围出来,借助 “教育在线”网络平台,选择了一种全新的专业成长方式坚持用文字记录学生的成长,记录班级的故事,记录自己的教育反思,记录和学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经历。专业发展共同体,打造了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成为他们成长的家园,一大批具有共同语言密码的教师,他们在共同体里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一起成长,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6.新教育,新学生。新教育培育了新学生。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润泽着孩子的生命,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不再是身负沉重学习负担的修炼者。无论“与黎明共舞”的“晨诵”,“与童书为伍”的“读写绘”和“整本书阅读”;还是激励人生的“生日诵诗”,感知优秀文化传统的“节日诵诗”;也无论是关爱自然的“节气诵诗”和知天下事的“情景诵诗”;还是敦行养性的“每月一事”和反思生命、积淀成长的“共写随笔”,新教育时时处处关注着孩子们的生存状态,激励着他们前行。那一本本精致的学生读写绘,一幅幅生动的晨诵诗配画,一篇篇师生共读笔记,见证着孩子们的快乐幸福与成长。7.新教育,新父母。新教育带出了新父母。新教育在改变学校、教师、学生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家长,通过“亲子共读共写”行动,带动了家长的阅读与反思,他们捧起久违的书,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谈论书中的人物与主题;他们拿起了很久未动的笔,与孩子一起写读后感,记读书故事,书人生感悟;他们将习惯于点击游戏的鼠标,移动到了“教育在线”、班级信箱、家庭博客,与孩子一起打开了信息的海洋。在新教育学校,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读书的感人画面,可以欣赏到亲子共写的读书随笔,还可以看到众多家长为孩子们捐赠的童书。无数的家长从与孩子们一同读书、一同书写读书的故事,到与孩子们一同听课、一同参加社会实践,一位位家长从千家万户、从各行各业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成为学校的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的有生力量。新教育寄希望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带动“书香家庭”,继而“构建书香社会”的理想在逐步成为现实。8.新教育,新仪式。新教育催生了新仪式。读书节、文化节、体育节、生日诵诗、节日诵诗、情景诵诗是各新教育实验学校普遍开展的仪式。这些特殊的仪式、节日和庆典,使学校的文化、愿景一次次地得到确认、强化,学校的日常生活被赋予新的意义和目的,平凡的事情、普通的事物获得了神圣、庄严与尊重,生命彼此在庄重的仪式中相互镌刻、息息相通。譬如“成童礼”让孩子懂得了感恩,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也让家长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与成熟;“生日诵诗”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了人间的挚爱,也让父母感受到了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关爱与礼遇。在新教育实验学校,孩子们是始终在“仪式”的浸润中生活,在“仪式”的震撼中成长。(二)问题1.从实验设计看,作为一项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的理论假设叙述具有“宏大叙事”的取向和“宏达哲学语境”的特点,充满着强烈的人文色彩和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模糊了实验目标、理论基础和实验因子,缺乏对实验处理的清晰意义。总之,缺少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和规范设计,影响实验的内在效度。2.从实验发展历程看,“新教育”实验经历了从引导学生阅读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到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再到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过程,发展过程有过多向发展的曲折。通过了解(莱芜),这一发展的曲折导致加入的学校多从语文学科切入,加入教师多为语文老师,其他学科教师参与面和投入度较低。3.从现实实验(莱芜和日照)情况看,校长、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实验理念,高度认同实验价值,具有浓浓的教育情怀,才能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反之则会增加教师负担;另外,上位体制和政策(职称评定时的认可、学生素质发展与传统的考试评价的矛盾、改革实验成效与传统教育教学评价的矛盾、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个体评价的矛盾等)的支持也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保证,学校、教师很难一以贯之地投入实验。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的推动更缓慢,效果更不理想。4.通过了解,实验班额过大会影响实验效果。三、对我市引进“新教育”实验的浅思1.“新教育”实验最终要实现的教育理想是“育人”,符合纲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与精神,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且通过十多年的行动实验,这一整体性的教育实验给学校、教师、孩子、家长带来了深刻变化,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发挥了“生产力”作用,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目前我市教育发展也正处于课程改革深化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阶段,引入此项实验,借助此平台,构建科学高效课程与教学体系,培养教育家式校长、造就专家型教师团队、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名校,也应该是一条拓宽工作思路、拓出工作新局面的途径。2.但是,大面积区域性整体推进此实验可能还不太合适。第一,从理论分析,大规模教育实验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也有更多的局限和风险。中外教育实验历史(杜威、拉尔夫泰勒、加德纳、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所进行教育实验,其实验学校最多在30所左右)表明,真正的有影响力教育实验,从来都不是大规模实验研究,如果规模扩大就称其为教育改革了。第二,从现实看,我市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校长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教育体制配套改革跟进不够,实验研究专业团队不够充足,如果大规模推进,其实际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流于形式,容易出现急功近利。3.那么如何引进此实验?是否可以遵循“双向选择、自主申报、竞争互利、点上实验、逐步推开”的原则,这样做既能保证学校发展的自主性和民主性,实现“一校一品 百花齐放”的全市学校发展规划,又可以充分调动学校参与实验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借助“新教育”实验的平台打造我市名学校。具体是否可以分五步走:第一,头脑风暴、闻道在先,将专家请进来讲一讲,让大家认识了解“新教育”实验;第二,自主申报,答辩审核,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以县区为单位申报拟实验学校,市局组成由局领导、教研室领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