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线路作业安全技术通信线路作业安全技术 一 通信线路作业的性质和特点一 通信线路作业的性质和特点 线路作业属于事故多发工种 通信线路作业由于受社会环 境 自然环境等外界影响较大 不安全的因素比较多 主要有 自然环境方面 如雷电 河流 湖泊 树林 房屋 气候等 社会因素即人为因素的影响 如通信线路与电力线路的平行与 交叉跨越 与电车馈电线的交叉跨越 与自来水管道 污水管 道 煤气管道 地下电力电缆的交叉跨越 作业人员的不正当 操作以及人为破坏等等 因此 通信线路作业的人身伤害事故 是比较多的 属于事故多发工种 按照国家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线路作业人员属于特种 作业人员 原称特殊工种 按照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对特种 作业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近 年来 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 大量使用劳务工或农民工 未经 培训 素质普遍较低 不懂安全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 致使线 路事故占各类事故的比重较大 线路作业不仅涉及到线务人员 安全 也涉及到社会人员的安全 同时 还涉及到机房设备的 安全 因此 线路作业安全是通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 点 二 通信线路作业多发事故分析及预防二 通信线路作业多发事故分析及预防 一 高处坠落事故 高处作业的定义和分级 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83 规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m 以上 含 2m 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均称为高处作 业 根据以上定义 判断高处作业时 不但要有它是否具有规 定的高度 而且还需要看它是否存在着坠落的危险性 高处作业的分级 按坠落高度 作业高度在 2m 5m 时 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作业高处在 5m 15m 时 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作业高处在 15m 30m 时 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作业高处在 30m 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1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 1 高处作业人为失误 不打安全带 砍树坠落 攀登建筑物失足 超出攀登物承重力 2 安全带或脚扣损坏 3 杆上作业时由于杆根腐朽倒杆 或外力影响造成倒杆或 断杆 4 高处作业触电坠落 二次 事故 5 梯脚打滑或竖立过陡恶倒 6 脚扣与杆径不匹配或上杆动作不正确 7 坐滑板 吊板 作业由于人的失误或滑板 吊板 损坏 2 预防高处坠落的措施 1 上杆前检查脚扣和安全带的安全性能 并要正确使用 2 砍 修剪 树木时要找好位置 站或坐要稳 必要时也 可使用脚扣 安全带 砍树姿式要掌握平衡顺手 用力不可过 猛 3 登上建筑物 站台 前 要先查看建筑物 构件 的承 重能力 承重能力达不到的不要盲目攀登 待采取措施后再攀 登 在建筑物 站台 上站稳后再作业 不能用力过猛 4 上线杆前要检查杆根的腐朽及损毁情况 腐朽或损毁严 重的不能上杆 上梯子作业前 要检查梯子的牢固程度 绝缘 性能和防滑措施 5 注意外力影响造成倒杆 如剪线时要防止张力失去平衡 把线杆拉倒 要注意过往车辆挂线把线杆挂倒 6 防止触电后二次事故坠落 作业前要先验电 证明通信 线 钢绞线 拉线等无电后再作业 在建筑物 站台 树上 作业应观察周围有无电力线 作业时不能触及电力线 并保持 安全距离 7 用脚扣上杆时 选用脚扣的大小应与杆径相匹配 上杆 应小步 身体与电杆保护适当距离 二 触电事故 1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1 立杆时 由于电杆距离电力线近 立电杆过程中电杆失 控 碰触电力线或高压线放电而造成触电 这种情况易造成多 人触电 2 线路施工中 在放线或紧线时钢绞线碰触电力线 因为 施工人多 也容易造成多人触电 3 雷雨天进行线路施工或维护 线路遭雷击或产生感应电 而造成人员触电 4 高压线附近作业 由于高压放电或感应电压而造成触电 5 电力线断落搭到通信线造成施工维护人员触电 如果电 力线断落在地面上 存在跨步电压也会使施工维护人员触电 6 电力线接触树木或其他导体 使树木或其他导体带电 线务员碰到树木或其他带电体 造成间接触电 甚至会发生二 次事故 7 在低压 380 220v 电气线路 包括电车馈电线路 附近作 业 人或工具失误碰到电气线路 8 低压电气线路电线断落在水塘里 线务员下水作业也可 能造成触电 9 线务员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或电动机械设备 行灯 电动 抽水机 卷扬机 搅拌机等设备漏电也有可能发生触电 2 预防触电的措施 1 教育员工了解和掌握有关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如电的 性能 雷电知识 高压放电 跨步电压等 能够妥善处理施工 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2 增加安全意识 克服麻痹思想 遵守操作规程 作业前 要观察周围环境 验证有无带电导体 确保安全距离 对用电 器具要加装漏电保护装置 经常进行检查 确保其安全性能良 好 线务员应使用触电预警器 双重绝缘或安全电压的手持电 动工具 通信线路与电力线 广播电视线交越处要安装三线交 叉保护管 3 线路施工 维护人员要正确穿戴和使用安全帽 绝缘手 套 绝缘鞋 试电笔 绝缘梯等劳动防护用品 3 触电伤害后的急救 当发现有人触电后 应迅速展开急救工作 动作迅速 方法 准确最为关键 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 若电源开关距离较远 可用绝缘物 体拉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或用带绝缘柄的工具切断电线 切 勿用金属材料或潮湿物体作救护工具 更不可接触触电者身体 以防自己触电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 应根据其具体情况 迅速对症救治 对伤势不重 神志清醒者 应使其安静休息一小时 再送往医 院观察 对伤势较重 已失去知觉 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 者 应使其舒适 安静地平卧 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对伤势严重 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 或二者都已停止者 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 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必须注意 急救要尽快 持续地进行 不能等候医生 在 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三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可燃气体爆燃事故 1 一般通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1 遵守操作规程 进入通信管道人孔 井 作业之前必须 先进行通风和检测 确认没有可燃 有害气体或其浓度在安全 值以内时再下井作业 2 可燃 有害气体检测与下井作业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 一般不应超过 30 分钟 每次作业前和井下污水排放后 都 要重新进行检测 观察有害 可燃气体是否随着时间推移和污 水减少经过电缆管道继续流入 不能有麻痹思想 盲目认为昨 天或当天上午刚下过的井就不会有问题 3 在下井作业过程中 要保持持续通风 同时 井上要有 人监护 监护人员应掌握应急抢救方法 4 不准在通信管道人孔内抽烟和使用明火照明 确须动用 明火的 要认真检测可燃气体浓度 进行机械强制通风 并随 时监控可燃气体浓度的变化 坚决禁止冒险蛮干 一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决不能盲目进入救人 以避免施 救者同样出现窒息 应先通风后再戴上氧气呼吸器进入施救 若现场周围缺乏通风设备或氧气呼吸器 应立即报警等待救援 决不能冒险蛮干 5 油机发电产生废气中毒预防参见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 救 2 常见的几种有毒有害气体及其危害 硫化氢中毒症状及急救 1 性状及物理特性 硫化氢是含硫有机物分解或金属硫化 物与酸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气体 分子式 h2s 相对密度 1 19 比空气重 易溶于水 亦溶于醇类 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无色 具有臭鸡蛋味 易挥发 燃烧时可产生蓝色火焰 硫化氢广泛 存在于制糖 制药 纤维业 染坊业以及城市下水道内 2 侵入途径 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皮肤吸收甚慢 存在于城市下水道内硫化氢气体 很容易进入通信电缆管道和 人 手 孔内 夏季更容易产生硫化氢气体 在通信电缆管道 作业时 若不进行仪器检测和强制通风 很容易发生中毒事故 3 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时局部刺激症状为流泪 眼部烧灼 疼痛 剧烈的咳嗽 胸部胀闷 恶心呕吐 头晕 头痛 随着 中毒加重 出现呼吸困难 心慌 甚至引起抽搐 最后陷入昏 迷 人事不省 全身青紫 进而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吸入高浓 度 980mg m3 1260mg m3 的硫化氢 只需 15 分钟便可使人立 即陷入昏迷 发生闪电型死亡 4 急救 尽速将中毒者抬离中毒现场 移至空气新鲜通风 良好处 解开衣服 裤带 纠正机体缺氧 对呼吸停止者进行 人工呼吸 必要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5 预防措施 普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知识 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使用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对工作环境进 行检测和适时监控 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 降低硫 化氢的浓度 特别应注意的是硫化氢的比重大于空气 不易从 通信管道人孔底部排出 必须进行强制通风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 1 性状及物理特性 一氧化碳 co 是无色 无味 无臭的 对人体极其有害的含有很强毒性的气体 凡是含炭的物质如煤 木材 柴油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会 产生一氧化碳 比重 0 97 当工作 生活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 度超过一定限度时 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达 15 以上时易发生爆炸 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 家用煤炉产 生的一氧化碳可以引起生活性中毒 即俗称的煤气中毒 如 当 工作 生活空间内一氧化碳含量超过 0 1 只要 30 分钟人就 会陷入昏迷 达到 4 时 就会置人于死地 因此 使用煤炉取 暖必须时刻注意防范中毒 尤其是在夜间 2 侵入途径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与排出 吸入的一氧 化碳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 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 红蛋白 hbco 而且不易解离 3 中毒症状 吸入一氧化碳的浓度与时间不同 其症状表 现也不同 一般分为三级 轻度中毒者有头痛 头晕 心悸 恶心 呕吐 四肢无力等症状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 尚有 步态不稳 意识模糊 甚至昏迷 但昏迷时间不长 及时脱离 有毒环境进行抢救 苏醒较快 1 2 天内可恢复正常 一般无明 显并发症及后遗症 重度中毒者迅速进入昏迷直至死亡 有的 苏醒后 意识正常 但经过一段假愈期后 又可出现神经 精 神症状 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 如精神异常 大脑损伤以及颅 脊神经损伤等 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会立即 致人昏迷而死亡 4 急救 急性中毒者 应立即移到新鲜空气处 保持呼吸 道通畅 轻度中毒者常于吸入新鲜空气或吸氧后迅速好转 中 度至重度患者应积极送医院抢救治疗 慢性中毒者可暂时脱离 作业 对症治疗 5 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大量存在于油机发电机废气和通信 电缆管道中 一是使用油机发电机发电时 室内要保持通风 并将废气通过烟管排出室外 流动使用的小型发电机应在室外 发电 或配备和安装临时烟管 二是在通信电缆管道作业时 使用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检测生产环境中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 度 加强通风 排出有害气体 三是普及有害气体中毒的急救 知识 加强员工个体防护等 应注意的是一氧化碳与空气比重 接近 不易自然通风扩散排放 出 因此 作业现场要落实 排放措施并加强实时监测 二氧化碳中毒及预防 二氧化碳中毒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 它是一种无色气体或 固体 干冰 比重 1 53 气体受热发生爆炸 高浓度时可引 起窒息 轻度中毒者出现呼吸困难 眩晕 头痛呕吐等 中度 中毒者出现呼吸急促 痉挛 甚至丧失意识 重度中毒者出现 痉挛 昏睡 中枢神经抑制 窒息致死 局部接触干冰可引起 冻伤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救火时要注意避免灭火剂喷射到人 体皮肤上 不要吸入喷射出的气体 凡是安装 co2 气体灭火装置的场所 必须将系统自动功能 置于手动部位 一旦发生火情 必须确认所有人员均已撤出后 方可释放灭火气体 沼气的性状及危害 沼气即甲烷 无色 无味 无臭的气体 比重为 0 554 是 天然气 煤气的主要成分 广泛存在于密闭的地下管道 窖井 及淤泥池塘中 沼气有窒息性 人呼吸大量沼气 会因缺氧而窒息 空气 中沼气浓度增加时 氧气含量必然相对减少 当沼气浓度达到 43 以上时 氧气含量降到 12 以下 能使人窒息 沼气的引火温度一般为 650 750 明火 电气火花 吸烟 等都足以引燃沼气 空气中沼气含量达到爆炸浓度 5 16 时 遇明火可引 起剧烈的化学反应爆炸 沼气爆炸实质上是一定浓度的沼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高温 下发生的氧化反应 也叫连锁反应 具有强大的机械破坏作用 同时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 高温和爆炸火焰等 可致人员伤亡 设备和建筑损毁 通信电缆管道和人 手 孔中的污水 垃圾经过化学反应 极易产生沼气 因此 在电缆管道作业时要加强检测和通风 禁止在井 孔 下使用明火和抽烟 液化石油气 煤气的性状及危害液化石油气是最常见的易 燃 易爆气体之一 其组成为含有多种成分 丙烷 丙烯 丁烷 丁烯 的混合气体 它来源于回收炼油厂的尾气 或是炼油尾气 经化工厂二次提取后的回收尾气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新型燃 料已被广泛利用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被压缩液化了的石油气体 它在气体状 态时比空气重 1 5 倍 容易在地面及低洼处积聚 一遇明火就 会造成火灾 液化石油气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 石油气占 2 15 2 体积比 时 遇火即能引起爆炸 煤气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可燃气体 其主要成分是氢气 一氧化碳和轻烃类 着火温度一般在 500 600 摄氏度 与空气 混合成一定比例后 遇火会爆炸 煤气的种类有二种 一种是 天然煤气 一种是人工煤气 从地层中开采出来的煤气叫天然 煤气 如开采出来的煤气中不含石油 其主要成分为甲烷 称 为天然气 如开采出来的煤气是和石油在一起的 其主要成分 为甲烷和石油气 则称为石油煤气 将固态燃料或液态燃料转 化出来的气态燃料称为人工煤气 把煤加热分解所得到的煤气 称为半焦煤气和炼焦煤气 另外还有空气水煤气 混合煤气 蒸汽氧煤气等人工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 被人吸入后便 可能发生中毒以至死亡 为防止中毒 操作场所的一氧化碳含 量不得超过 0 03mg l 目前 液化石油气 煤气作为清洁能源已广泛用于人们的 生产生活之中 很多城镇都像供水供电一样供应液化石油气 煤气 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 通信管道大多与液化石油气 煤 气输送管道一起铺设 一旦易燃易爆的液体或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亚克力钻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集成木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家电加盟合同模板
- 2025至2030年中国软式脖套/颈圈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标准劳动合同书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英异型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非开挖裂缝修复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氟钛酸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水上拦污浮筒施工方案
- 高中地理初高中知识衔接
- 人教版(2024版)七上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的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富源学校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5G-Advanced 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
- 港口道路与堆场施工规范
- 创意设计工作室合伙合同
- 居家托养合同范本
- 劳务班组施工合同范本(2024版)
-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血透导管滑脱应急预案
- 肺栓塞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 【年加工500吨鲍鱼的综合加工生产工艺设计10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