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回归书本 时期 春秋战国代表作品 老子 论语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荀子 经典原文 十则 五章 胠箧 重点把握 孔子思想 仁 礼 义 人道老子思想 道 无为 天道大视野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第一章 绪论 概述了现代学者对中国文化及其影响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 性本利 横向比较 央集权 性本利 君主专制中 横向比较 央集权 改革和法治 性本利 君主专制中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 知识扩展 高考预测 2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 完成后面的试题 1 孔子提倡的 乐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 述而 2 孟子提倡的 乐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这三乐与治理天下没有关系 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 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孟子 在中国文化史中 孔子与孟子都对 乐 进行了阐述 阅读上面的材料 比较说明孔子与孟子提倡的 乐 的相同点 答案 孔子与孟子对乐都有其特别的理解 但也有其相通之处 他们都没有以 权贵与财物 为乐 而是将 乐 放在普通的日常来往与生活中 在父母 朋友 兄弟 师生的交往和谐中 3 阅读下列 黄帝内经 中的文段 完成问题 天圆地方 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 人有两目 地有九州 人有九窍 天有风雨 人有喜怒 天有雷电 人有音声 天有四时 人有四肢 天有冬夏 人有寒热 天有十日 人有手十指 天有阴阳 人有夫妻 岁有三百六十五日 人有三百六十节 说说上述文段表达出了中国古代 道家 文化中的什么观点 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案 表达出了中国古代 道家 文化中的 天人合一 的观点 人与自然具有对应性 人与天地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4 阅读苏轼根据 楞严经 里的一段文字改写的一首诗 回答问题 琴诗 苏轼 宋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你从这首诗里悟到了什么道理 请举例说明 答 美妙的琴声的产生离不开琴 也离不开指头的弹拨 只有两者聚合才有琴声的出现 这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 事物的产生需要因缘的聚合 比如 种子要发芽 种子就是 因 没有种子就不可能有 发芽 一事 但是 种子要发芽 还需要水分 空气 合适的温度等等 水分 空气 温度等就是种子发芽的 缘 一旦因缘聚合 种子发芽了 果 就产生了 一切事物的生灭莫不是因缘的聚合与散灭 这也是我们在辩证法里所说的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时期 西汉代表作品 礼记 经典原文 大学 中庸 重点把握 大学 三纲 八目 格物致知 中庸 中的性 命 道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大视野 院士谈做人 反映了现代中国人对传统道德修养的认识 以及如何在科学研究中实践这些做人的准则 第四单元 修整齐治平 回归书本 考练结合 考练结合 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格 治国 平天下 考练结合 考练结合 通过不偏不倚 无过无 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 最恰当 的状态 考练结合 通过不偏不倚 无过无 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 最恰当 的状态 适度 考练结合 通过不偏不倚 无过无 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 最恰当 的状态 适度 礼 识记要点 高考预测 5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试题 主敬 一词 较早见于 礼记 周易 说 君子敬以直内 意思是君子主敬以使内心正直 主敬 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论语 中相关表述颇多 如 论语 子路 居处恭 执事敬 论语 季氏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论语 卫灵公 敬其事而后其食 等 主敬 被宋儒吸纳作为其学说的重要范畴 程颐主张 涵养须用敬 进学则在致知 这里的 涵养须用敬 意思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己心 朱熹也认为 敬 是涵养心性最重要的条件 是成德之要 他指出 学者须敬守此心 不可急迫 当栽培深厚 曾国藩将毕生所得归纳为四点 要求儿子每日诵读 恪遵不易 此 传家遗嘱 四条即慎独 主敬 求仁 习劳 1 请根据以上文字 概括 主敬 的内涵 2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 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例 谈谈 主敬 思想的现实意义 答案 1 主敬 是修身之要 应以虔敬之心涵养心性 收敛放纵散漫之心 使内心端方正直而符合道义 这样才能明理达道 主敬 是处事之要 行事应敬慎认真而不怠慢 2 略 言之成理 符合要求即可 举例恰当 分析合理 时期 宋代至明代代表作品 朱子语类 焚书 经典原文 朱子语类 三则 童心说 重点把握 宋明理学 朱熹 三则语录分别涉及理欲问题 义利问题 读书的方法 大视野 冯友兰 人生的境界 阐述了人生的意义和四重境界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回归书本 考练结合 考练结合 是产生万物的本源 是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天理作为一种普遍的 公共的道德准则 人欲 则是只顾一己私欲的行为 是道德败坏的标志 考练结合 高考预测 6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试题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 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 到了宋代 理学思潮形成 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他大声疾呼 革尽人欲 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卷十三 认为 饮食 天理也 山珍海味 人欲也 夫妻 天理也 三妻四妾 人欲也 自朱熹之后 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 人欲 的危险与罪恶 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 存天理 灭人欲 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 很多思想家对 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清人戴震就曾指出 舍人欲无天理 理者存乎欲者也 孟子字义疏证 卷上 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 丧尽天良 同上 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 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 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无论对个人 还是对社会来说 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 只有这样 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 结合文段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 2 请举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 答案 1 人的生理正常需要范围内的 人欲 是值得肯定的 除此之外的人欲都是违背了 天理 人应该注重 天理 抵制 人欲 2 如在体育竞赛中 运动员志在摘金夺银 这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 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 但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 就违反了体育精神和比赛规则 是不允许的 又如人类为了谋生存 求发展 必须利用自然 但如过度地向自然索取 以致进行破坏性 掠夺性地开发 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 放纵欲望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时期 明清之际代表作品 日知录 文史通义 经典原文 日知录 三则 浙东学术 重点把握 经世致用 学术思想 文化学术价值向政治伦理价值的转换 实用主义 大视野 王瑶 鲁迅论读书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回归书本 考练结合 考练结合 传承 考练结合 传承 反思历史 批判现实 考练结合 考练结合 了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 关心国家 民族的兴亡和百姓大众的疾苦的品质 反映 高考预测 7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试题 明清之际 经世致用 成为学界思潮 而顾炎武无疑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 下面是几段相关文字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 当世之务者 一切不为 顾炎武 亭林文集 卷四 与人书 著书 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后世之所不可无 而后为之 顾炎武 日知录 著书之难 凡先生 顾炎武 之游 以二马二骡 载书自随 所至阨塞 即呼老兵退卒 询其曲折 或与平日所闻不合 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全祖望 神道表 当明末年 顾炎武 奋欲有所自树 而迄不得试 穷约以老 然忧天悯人之志 未尝少衰 事关民生国命者 必穷源溯本 讨论其所以然 潘耒 日知录序 1 结合选段 可见 经世致用 作为一种新风 主张治学须 2 有学者认为 经世致用 与 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 的湖湘文化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征收意愿协议书模板
- 继承调解协议书范文
- 就业协议书遇到裁员
- 婚姻自行协商协议书
- 债务抵押协议书模板
- 民事赔偿双方协议书
- 离婚房租协议书范本
- 民企关闭赔偿协议书
- 离婚年底分红协议书
- 员工外出住宿协议书
- 2023学年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道路交通安全法》课件完整版
-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 全国园地、林地、草地分等定级数据库规范1123
- 护理中医新技术新项目
- VDA-6.3-2016过程审核检查表
- 【MOOC】普通地质学-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医疗废物的处理》课件
- 教育培训合作分成协议书
- 2024年4月27日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 煤矿防治水细则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