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脑超声_第1页
新生儿颅脑超声_第2页
新生儿颅脑超声_第3页
新生儿颅脑超声_第4页
新生儿颅脑超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 探头选择 高频突阵小型探头 扇形扫描 频率范围在5 7 5MHz之间 检查部位 经前囟检查首选冠状面 可见颅内从额叶到枕叶各层面影像 矢状面 可见脑正中直至双侧颞叶各层面影像 检查部位 经后囟检查显示近于水平位的脑结构 弥补了前囟扫描是不易探及的颅底部声像的不足 较小 且闭合早 实际可探查的范围有限 故不常用 检查部位 经侧囟检查从另一角度对颅内作近似水平断面的探查 显示大脑脚 丘脑 颅底血管等结构 关闭早 探查范围有限 限制临床应用 常作为脑血管动力学检查的声窗 新生儿颅脑 前囟扫查方法 新生儿颅脑超声重点检查层面冠状面扫查 1 额叶层面2 侧脑室前角层面3 第3脑室层面4 侧脑室中央部 后角层面5 枕叶层面 一 冠状切面 额叶层面 一 冠状切面 侧脑室前角层面 将探头轻轻向后偏转约20度 侧脑室前角宽度0 3mm 一 冠状切面 第三脑室层面 将探头继续向后偏转至40 透明隔宽度 6mm 透明隔腔有时显示较大 尤其是在早产儿 一 冠状切面 侧脑室中央部 后角层面 将探头继续向后偏转至70 一 冠状切面 枕叶层面 将探头继续向后偏转至90 二 矢状切面 正中矢状切面 二 矢状切面 侧脑室前角层面 二 矢状切面 侧脑室中央部 后角层面 侧脑室宽度 该切面正中位置测量 正常值 新生儿1 3mm 3mm为增宽轻度扩张4 6mm中度扩张7 10mm重度扩张 10mm 二 矢状切面 颞叶及岛叶层面 此时可显示 1 脑岛2 外侧沟3 颞叶 1 2 3 脑室的大小与测量 侧脑室前角正常呈缝隙状及羊角状测量 正常不测量轻度增宽 扩张时 常测量前角最宽径 脑室的大小与测量 侧脑室中央部 后角冠状面 侧脑室比值 1 3旁矢状面 正中位置 3mm 脑室的大小与测量 侧脑室后角旁矢状面侧脑室中央部 后角层面 显示最清楚后角斜径足月儿后角比值 1 2 脑室的大小与测量 第3脑室3脑室层面 2 3mm 脑容积的估测 脑横径 冠状面3脑室层面 在双侧横置的Y字形外侧沟间连线 并延长至双侧颅骨内板 额叶厚度 冠状面3脑室层面 在双侧脑室前角间横置短线是胼胝体 在其中点向上引一垂直线 直至脑的边缘 新生儿脑横径及额叶厚度 回声强度 无回声脑脊液等回声丘脑 基底核高回声脑桥 小脑 脑沟强回声脉络丛 超声主要观察内容 颅内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脑中线是否居中脑组织局部回声是否异常双侧脑室是否有改变脉络丛形态回声是否有改变大脑半球间裂及小脑延髓池是否增宽 小儿颅脑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 早产儿的常规筛查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积水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 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 PVH IVH 硬脑膜下出血 SDH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小脑内出血 ICEH 以PVH IVH最常见 危害最大 多见于早产儿 颅内出血在B超中呈高回声反射 B超可清晰诊断脑室内出血 IVH 室管膜下出血 SEH 脑实质出血 IPH 以及大的硬膜下出血 SDH 分级 Papile法 级单或双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基质出血 级室管膜下出血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腔 脑室内脉络从出血 无脑室扩大 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脑室内出血分级示意图 水平面 级 室管膜下出血 级 脑室内出血 无脑室扩大 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室管膜下出血 又称为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出血 生发基质是一种富含未成熟幼稚毛细血管的 由原始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组织 因为生发基质对缺氧最敏感 所以该处最易出现出血 生发基质主要位于侧脑室体部 尾状核头部 超声表现 一侧或双侧室管膜下区域出现强回声光团 随着出血的吸收 强回声光团回声减低 逐渐液化形成小囊性病变 囊壁相对较厚 回声增强 部分患儿无回声区可完全吸收 在冠状面表现为在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见团片状回声增强区 矢状面侧在丘脑尾状核沟 即室管膜下区呈现椭圆形 三角形或梭形高回声区 出血可单或双侧 有时范围较大的室管膜下出血区可压迫侧脑室前角和体部 使脑室显影不清 级室管膜下出血冠状面显示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出现团片状高回声区 矢状面在丘脑尾状核沟呈现异常高回声区可单侧或双侧 出血范围较大时可突入侧脑室前角和体部 脑室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 部分可由于室管膜下出血穿破脑室壁进入脑室内或由脉络丛出血直接引起 因此 脑室内出血可伴有或不伴有室管膜下出血 超声表现 一侧或双侧侧脑室内可见强回声光团 强回声光团可位于脉络丛内或表现为脉络丛增宽 范围扩大 向上可延伸到侧脑室前角内 回声增强 边缘不规整 主要见于脉络丛出血 位于脉络丛旁的脑室内 强回声光团高于脉络丛回声 形态不规则与脉络丛分界较清 两者均可强回声光团回声逐渐减低 液化 吸收 随着病情的进展 强回声光团回声逐渐减低 液化 吸收 原呈无回声的侧脑室内呈现回声增强 有时在正常面积的侧脑室内不易探查到少量积血 但在侧脑室三角部及后角部位如观察到脉络从增宽 形态不规则 回声增强或见到孤立的小块回声增强阴影 则诊断 级脑室内出血的有用线索 室管膜下出血破入脑室 无回声侧脑室出现回声增强 脉络丛增粗 外形不规整 局部可见突起的强回声 侧脑室中央部 后角部位多见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在B超中可清晰显示 表现为在扩张的侧脑室内部分或完全性由呈高回声的积血所充填 矢状面显示较冠状面更为清晰 患儿因常取仰卧位 脑室内的积血易沉积在侧脑室下方即三角部及后角处 使这些部位较体部更易先行扩张 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脑室内部分或完全由高回声积血充填 伴不同程度的脑室增宽 后角扩大最常见 脑实质出血 脑实质出血临床上相对较少见 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最严重的一种 其中以早产儿多见 出血的主要原因可因脑室内出血破入邻近脑实质所致 也可因缺氧 产伤及出血性疾病而引起 最多见的部位额叶 顶叶和枕叶 临床表现 主要与出血的部位有关 根据出血的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脑实质出血常常预后较差 死亡率较高 超声表现 脑实质内出现局灶性团块状强回声或混合回声区 形态不规则 边界清晰 常为单个病灶 部分病例有多个病灶 病灶范围较大的可引起脑中线偏移 级脑实质出血 除脑室内出血外 还伴有脑实质出血 常见涉及严重脑室内出血同侧的额叶和顶叶 有时延及丘脑 可伴有中线移位 罕见巨大出血延及颅脑边缘或枕叶部位 级脑室内出血所表现的单侧性或左右明显不对称性白质病变 可与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变清晰区别 硬膜下出血 分辨力较差 诊断困难大量出血 临近额顶叶表面时可被探测到MR CT较敏感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困难偶可见到中脑裂隙或纵裂池增宽伴回声增强脑沟回增粗 小脑出血 探查困难偶可见到小脑实质呈不对称性反射 新生儿颅内出血 出血的不同阶段 超声影像有各自特征 据此可以判断出血部位 还可判断出血的时间 超声发现出血后应动态观察 急性期 呈中强回声 回声强而均匀 边界不清 边缘淡薄 稳定期 2 3天后 出血稳定局部回声增强 均匀 边界清晰 表明无继续新鲜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吸收期 7 10天后 出血部位原有的强回声消失 回声不均匀 边界清楚 中心可为无回声 最终出血可完全吸收或成囊腔或机化成团 部分不能被完全吸收 最终液化 以小囊腔形式存在 常存在于侧脑室前角附近 大片的脑实质出血 其结局是局部组织液化坏死 超声显示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