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病机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病机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病机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病机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病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机 概说 病机的基本概念 病机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疾病发生 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理 内经 篇中多次言及 如 谨守病机 审察病机 无失病机 病机 又称 病变机理 它揭示了疾病发生 发展 变化与转归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是临床上诊断治疗疾病的内在根据 病机理论的层次 基本病机 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 系统病机 外感热病病机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病机 症状病机 疼痛病机 发热病机 眩晕病机 疾病传变 六经病机 卫气营血病机和三焦病机 病证病机 感冒的病机 哮喘病病机 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 整体观 辩证观 立足整体联系的病理观 以整体联系和运动变化观点认识和研究疾病 病机学说的内容 基本病机 内生五邪病机 疾病传变 第一节基本病机 1 概念 指机体对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 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 也是疾病过程中具有共性的病理发展过程 2 内容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 气 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一 邪正盛衰 一 概念 指在疾病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 致病邪气与机体正气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二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 虚实病机 1 邪气盛则实 实证 概念 在疾病过程中 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所表现的证候为 实征 病机特点 邪气较亢盛 正气未衰 故邪正相搏 斗争剧烈 病理反应明显 病因 外感六淫 疠气致病的初 中期 水湿 痰瘀 气滞所致的内伤病 体质壮实 正气不虚 临床表现 表现为一系列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 如 壮热 声高气粗 疼痛剧烈 拒按 二便不通 脉实有力 2 精气夺则虚 虚证 概念 指以正气虚损为矛质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 病机特点 正虚抗邪无力 邪气已退或不明显 邪正斗争不剧烈 反应低下 病因 素体虚弱久病正气耗伤暴病吐利 大汗 亡血 正气脱失临床表现 一系列不足 虚弱和衰退的表现 如 形体消瘦 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 二便失禁 脉虚细弱 2 虚实变化 在长期复杂的疾病发展过程中 正邪斗争所表现的虚与实还可表现多种复杂的变化 有虚实错杂 虚实转化和虚实真假等 1 虚实错杂 概念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正虚和邪盛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 病理特点 正虚邪盛并存 但以一方为主要矛盾 病因 外感病的中后期 邪盛正伤 因失治 误治 以致病邪久留 正气耗伤 素体虚弱 复感外邪 正虚无力驱邪外出 正气虚 产生水湿 痰饮 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于内 临床表现 实中夹虚 以邪实为主 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的病理反应 虚中夹实 以正虚为主 又兼有实邪结滞于内的病理反应 2 虚实转化 A 概念 在疾病过程中 由于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或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等所导致的虚实病理转化过程 B 病理特点 邪气久留 损伤正气正气虚损 邪气积聚 C 临床表现 由实转虚 含义 疾病或病证本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后转化为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虚性病理变化 特点 邪气由亢盛已衰或已去正气由不衰亏虚 成因 邪气过于强盛 正不敌邪而耗损衰败 失治 误治 使病程迁延 虽邪气已衰 正气亦伤 因含义 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的病理变化 虚特点 正气不足 实邪阻滞于内 脏腑功能減退 导致水致湿 痰饮瘀血阻滞于内 成因 实迁延失治 病邪留滞 损伤正气 或又复感新邪 3 虚实真假 A 概念 指某些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不相一致的病理反映 B 病理特点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机本质不符 C 临床表现 真含义 实邪结聚壅滞于里 外反见虚弱的假象 大实之病 反实见羸状 即 大实有羸状 病变本质为实假特点 但有虚证的假象虚 真含义 正气不足的虚弱证 发展到严重阶段 反见虚盛实的假象 至虚之病 反见盛势 即 至虚有假盛候 病变本质为虚实特点 但有实证的假象 二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疾病的趋向与转归的主要形式 1 正胜邪退 在疾病过程中 正气日益强盛 奋起抗邪 而邪气日益衰減 疾病向好转痊愈方向发展的病理过程 2 邪盛正衰 在疾病过程中 邪气亢盛 正气虚弱 机体抗邪无力 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方面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 3 邪正相持 在疾病过程中 邪正双方势均力敌 相恃不下的一种暂时的病理状态 4 正虚邪恋 在疾病过程中 正气大虚 余邪未尽 正邪 相争不剧烈 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状态 或留下后遗症 1 阳偏盛 1 含义 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偏盛 机能亢奋 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阳盛而阴未虚 3 临床表现 热 动 燥为特点的阳热表现 属实热证 阴阳失调 壮热 恶热 烦渴面红 目赤 失眠实热证便干 尿黄舌红绛 脉洪数 恣食辛辣肥甘 误用温补壮阳之品 4 形成原因 情志内伤 五志过极化火 气滞 瘀血 痰湿 食积等邪郁化火 感受温热阳邪或其它外邪从阳化热 2 阴偏盛 1 含义 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 机能障碍或减退 热量不足 以及阴寒积聚的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阴胜而阳未虚 3 临床表现 实寒性征象 寒 静 湿 润 白为特点的阴寒之象 口淡不渴 泄泻水肿恶寒 肢冷 脘腹冷痛舌淡苔白 脉迟 倦卧少动 4 形成原因 外感寒湿阴邪 过食生冷 阻滞中焦 3 阳偏衰 含义 在疾病过程中 机体阳气亏虚 功能减退 热量不足 阳不制阴 阴相对偏盛的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阳气不足 阳不制阴 阴气相对亢盛 3 临床表现 以虚象 寒象为特点 属虚寒证 以脾肾阳虚 尤以肾阳虚多见 面色恍白 畏寒肢冷喜静踡卧 小便清长下利清谷 脉淡脉迟 4 形成原因 先天稟赋不足后天失养饮食 劳倦内伤久病或过服寒凉药物损伤阳气 4 阴偏衰 含义 在疾病过程中 机体阴精等物质亏耗 滋润不足 阴不制阳 阳相对亢盛 机能虚性亢奋的一种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阴液不足 阴不制阳 阳相对亢盛 3 病因 阳热之邪伤阴 阳胜则阴虚 五志过极 化火伤阴久病耗伤阴液过食燥热之品 4 临床表现 以虚象 热象为特点 属虚热证 一般以肝肾阴虚多见 尤以肾阴虚衰最为重要 五心烦热 骨蒸潮热消瘦 颧红升火 咽干口燥舌红少苔 脉细数 5 阴损及阳 1 含义 阴液亏损较甚 累及阳气化生不足 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 出现在阴虚的基础上 又导致了阳虚 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阴液不足 则阳气无以化生 即 独阳不长 3 临床表现 虚热与虚寒之象并见 但以虚热为主 6 阳损及阴 1 含义 阳气虚损日久 无阳则阴无以生 累及阴液化生不足 从而在阳虚基础出现上又导致了阴虚 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阳气虚弱 累及阴液生化不足 孤阴不生 3 临床表现 阳虚症状为主 日久又见阴虚症状 7 阴盛格阳 1 含义 阴寒之邪壅盛于内 逼迫阳气浮越于时 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 相互格拒 而见真寒假热的病理状态 又称 格阳 2 病理特点 阴寒壅盛于内 阳气格拒于外 3 临床表现 真寒假热证 寒极似热 真寒之象 四肢厥冷 下利清谷 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 假热 身虽热却覆被向火 面虽红却色如妆色 口虽渴却不喜饮或喜热饮且饮水不多 脉虽大却按之无根 8 阳盛格阴 1 含义 邪热内盛 深伏于里 阳气被遏 郁闭于内 不能外达于肢体 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而见真热假寒的病证 又称 格阴 2 病机特点 邪热深伏于里 阴气格拒于外 3 临床表现 真热假寒证 热极似寒 热势越高 肢冷越甚 又称 热厥 阳厥 胸腹灼热 壮热 面红真热口干 舌燥 舌红四肢虽冷反不欲盖衣被假寒脉虽沉但按之有力 9 亡阴 含义 在疾病过程中 机体阴液突然大量丧失 导致功能严重衰竭 以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阴液突然大量耗竭或丢失 导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 3 病因 邪热炽盛 煎灼津液邪热炽盛 逼津外泄慢性热病 久耗阴液大吐大泻大汗 骤损阴液 临床表现 烦躁喘渴 大汗欲脱 汗热而粘形体干瘪 目眶凹陷 皮肤皱褶唇舌干裂 舌红而干脉虚数无力 或躁急 10 亡阳 1 含义 在疾病过程中 机体阳气突然大量丢失 功能严重衰竭 以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阳气暴脱 导致全身机能衰竭 临床表现 肌肤 四肢逆冷畏寒踡卧 精神萎靡甚至昏迷 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脉微欲绝 11 由阳转阴 含义 疾病原来的病理性质为阳 在一定的条件下 病变性质由阳向阴转化的病理过程 2 条件 表现 由阳证转为阴证 即 重阳必阴 热极生寒 疾病的性质由热转寒 邪毒盛极 正气耗伤太过 失治 误失使邪盛伤正 12 由阴转阳 含义 疾病原来的病理性质为阴 在一定的条件下 病变性质由阴向阳转化的病理过程 2 条件 多偏于阳胜之体失治 误治使邪郁从阳化热 3 表现 由阴证转为阳证 又称 重阴必阳 寒极生热 疾病的性质由寒转化为热 精 气 血失常 1 精虚 1 概念 指肾精 先天之精 和水谷之精不足 以脾肾二脏亏损为主 尤以肾精亏虚最为重要 2 病机特点 肾精及水谷之精匱乏 全身失养 3 病因 先天稟赋不足后天失养劳伤脾肾脏腑之精不足 4 临床表现 虚弱症状 生长发育不良 生殖机能下降 面黄肌瘦 倦怠乏力 体弱多病 2 气虚 1 概念 人体之气亏损 导致脏腑功能減退 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功能减退 功能低下 3 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生成不足后天失养肺脾肾功能失调劳倦内伤耗损太过久病 重病不复年老体弱 3 临床表现 病证虽复杂 但具有共同的临床表现 常以肺 脾 肾三脏气虚证多见 精神疲惫 倦怠四肢乏力 少气懒言面色无华 眩晕自汗易感冒舌淡 脉弱无力 3 气滞 多见肝 肺 脾胃 A 含义 气的运行不畅或郁结阻滞 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 或阻滞 导致脏腑 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 B 病因 情志抑郁痰浊 食积 瘀血阻滞脏腑功能失调 C 临床表现 共同症状 胀 闷 痛 并可形成痰饮 瘀血 水肿等病变 常见病证 肺气壅滞 胸闷 咳嗽 喘息肝气郁滞 胁肋 小腹胀痛脾胃气滞 脘腹胀满而痛 嗳气则舒 4 气逆 含义 成因 特点 表现 气的上升太过 下降不及 或脏腑之气逆乱不顺的病理状态 情志内伤 饮食寒温不适 痰浊壅阻 气机逆乱不顺 肺气上逆 咳逆上气 胃气上逆 恶心 呕吐 嗳气 肝气上逆 头痛 头胀 面红目赤 甚至咯血吐血 昏厥 5 气陷 含义 成因 特点 表现 气虚升举无力 反而下降的一类病理状态 素体虚弱 久病耗伤脾气 清阳不升 中气下陷 疲惫乏力 少腹坠胀 便意频频 脱肛 内脏下垂 语声低微 脉弱无力 6 血虚 多见心肝血虚 1 含义 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 以致脏腑 形体组织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 2 病因 脾胃虚弱 生血乏源失血过多 新生不能及时补充久病不愈 暗耗营血 肾精不足 肝血亏虚 3 特点 血液亏虚 功能减退 4 表现 面白无华或面色萎黄唇 舌 爪甲色淡白无华月经量少 甚至经闭头目眩晕 四肢麻木 脉细心悸失眠 多梦 健忘视物昏花 两目干涩 7 血瘀 A 含义 血液运行迟缓或不流畅 甚至血液停滞瘀结的病理变化 B 成因 气虚 气滞 血寒 血热或外力挫伤 使血流受阻 痰浊 瘀血内阻 C 特点 血行不畅或凝结成瘀 D 表现 疼痛 肿块 面色黧黑 唇色紫暗 肌肤甲错等 区别 血瘀 是血液运行迟缓不畅的病理状态 属病机范畴瘀血 是病理变化的结果 是血液凝聚停滞于体内某些部位 津液代谢失常 津液代谢失常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津液亏损 可由津液生成不足 或丢失过多而致 一是津液滞留 可由津液输布 排泄障碍所致 一 津液不足 1 含义 机体津液亏少 使脏腑 官窍 皮毛失其濡润滋养 而产生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津液不足 失其滋润 3 病因 外感燥热之邪 1 热伤津液外感阴邪从阳化热五志过极化火 2 吐泻 大汗 亡血 多尿 3 大面积烧伤 4 体虚久病 脏腑功能減退 津液生成不足 4 临床表现 1 伤津 口渴欲饮 口 鼻 唇 舌 咽干燥 皮肤干燥失去弹性 2 脱液 形瘦骨立 大肉尽脱 毛发干枯 舌光红无苔或少苔 甚则手足震颤 肌肉跳动 三 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 1 津停气阻 1 含义 津液代谢障碍 水湿痰饮内停而导致气机阻滞的病理状态 2 表现 水饮阻肺 肺失宣降 胸满 咳嗽喘息 不得平卧 水饮凌心 阻遏心阳 心悸 心痛 水停中焦 脾胃升降失常 头昏困倦 脘腹胀满 纳呆 水停四肢 经脉阻滞 肢体沉重 或胀痛 2 气随液脱 1 含义 津液丢失太过 气失其依附而随液外泄 导致阳气暴脱亡失的病理状态 可由高热 大汗 大吐 大泻耗伤津液所致 2 表现 肌肤 四肢厥冷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精神疲惫 神情淡漠甚则昏迷 脉微欲绝 3 津枯血燥 1 含义 津液亏乏枯竭 导致血燥虚热内生或血燥生风的病理状态 2 表现 心烦 鼻咽干燥 肌肉瘦削 皮肤干燥或五心烦燥 肌肤甲错 皮肤瘙痒 脱屑 舌红少津 脉细数 4 津亏血瘀 1 含义 津液耗损 导致血行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2 表现 唇焦舌燥 咽干口渴 皮肤枯槁 舌紫绛 有瘀点 瘀斑 5 血瘀水停 1 含义 指因血脉瘀阻导致津液输布障碍 而水湿停聚的病理状态 2 表肤 心悸 心短 吞有瘀点或瘀斑 胁下痞块 下肢及面目浮肿 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是指 在疾病过程中 由于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等生理功能失调 而产生类似风 寒 湿 燥 火等外邪所致的病理现象 因病起于内 故分别称为内风 内寒 内湿 内燥 内火热 统称 内生五邪 属内伤疾病的综合性病理变化 而不是致病因素 一 内风 1 概念 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 而形成的以眩晕 肢麻 抽搐 震颤等 动摇不定 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病理状态 其与肝的关系密切 故又称 肝风内动 2 病机特点 阳气亢逆变动 升动无制 3 临床表现 以动摇症状为主 眩晕拘挛振颤抽搐 二 内寒 1 含义 机体阳气虚衰 温煦 气化功能减退 导致虚寒内生 或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 2 成因 脾肾阳虚 尤以肾阳虚衰为主 3 特点 阳虚阴盛 寒从中生 4 表现 1 温煦失职 一派虚寒之像 畏寒肢冷 面恍白 喜暖踡卧 小便清长 下利清谷 2 气化功能减退 阴寒之邪弥漫 水湿内停 水肿 痰饮 5 内寒与外寒的区别与联系 外寒 外感寒邪 且多与风 湿等邪相兼 以寒象为主 可兼见虚象 属病因范畴 内寒 阳气虚衰 虚寒内生 虚而有寒以虚为主 有时还可出现真寒假热的病理变化 属病机范畴 联系 可互为因果 外感寒邪可损伤阳气 终致阳气衰弱 寒从中生 阳气素虚之体 因抗邪力弱 又易感受外寒 区别 三 内湿 1 含义 因脾的运化功能失常 津液输布发生障碍 引起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变化 又称 脾虚生湿 2 病机特点 脾失健运 水湿痰浊蓄积停滞 3 病因 素体肥胖 痰湿过盛恣食生冷 肥甘 内伤脾胃肾阳虚衰 使脾失健运4 临床表现 湿犯上焦 胸闷 咳嗽 痰多 头重如裹 湿阻中焦 脘腹胀满 食欲不振 呕恶 口腻不渴 苔腻 湿滞下焦 小便不利 大便泻而不爽 带下 湿滞经脉 肢体重着 屈伸不利 四 内燥 津伤化燥 1 含义 机体津液不足 使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 而致干燥枯涩的病理变化 2 病机特点 津液枯涸 脏腑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 3 病因 热病日久或久病伤阴大吐 大汗 大泻 大失血过多损伤津液 4 表现 1 全身性干燥枯涩症状 口燥咽干 唇焦 肌肤干燥起皮脱屑 舌干少津或龟裂 大便燥结 小便短少 2 以肺 胃 大肠的内燥病变 多见 胃燥 口干唇焦 舌红无苔 肺燥 干咳无痰 或胶痰难咯甚则咯血 肠燥 大便秘结 五 内火 热 1 含义 由于阳盛有余 或阴虚阳亢 或由于气血郁滞 或病邪郁结 而产生火热内扰 机能亢奋的病理状态 2 病机特点 火热内扰 机能亢奋 3 病机分类 实火 火热实证虚火 火热虚证 1 火热实证 表现 壮热 面赤 口渴喜冷 小便短赤 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 脉洪数 甚则狂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