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练习题.doc_第1页
教师资格证练习题.doc_第2页
教师资格证练习题.doc_第3页
教师资格证练习题.doc_第4页
教师资格证练习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名词解释1、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其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3、 教育目的: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4、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6、 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7、 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8、 教学大纲: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9、 教学:是指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0、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11、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12、 班级授课制:是指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3、 德育目标:是指通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14、 德育原则: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5、 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16、 教学模式:二、 简答1、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5、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阶段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7、学校教育对个体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8、素质教育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0、学生和教师的关系(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11、课程实施结构(课程实施的过程)(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13、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14、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15、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6、教师的职业角色(1)传递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17、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三、论述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其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学生是活的能动体,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够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当得到满足和尊重,同时师生之间还有心理和情感上的联系;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处于学习期间的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创造潜能,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于成年人,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的可能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成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身心发展。2、教师如何备好课(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除了目前专供教师用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外,还应该包括教学大纲推荐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a.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开始前制定出来。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要求,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个课题所需要的主要直观教具。b.课题计划,包括课题名称,本课题的教学目的,本课题的计划及各个课时的主要问题,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本课题的必要教具。c.课时计划,往往在写课题计划时一同编写。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其中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3、教师如何上好课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要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1) 教师上课时应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2) 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3) 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做出正确的反应。(4)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的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5) 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清楚、准确(6) 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要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7) 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4、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1) 组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2) 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3) 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就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教师讲授新教材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4) 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巩固新教材的工作,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5) 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5、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班集体的形成是一个班刚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2)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实际是一个教育培养与变化的过程。a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分为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一般是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b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教师应该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