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黄韧带与椎管狭窄.doc_第1页
重视黄韧带与椎管狭窄.doc_第2页
重视黄韧带与椎管狭窄.doc_第3页
重视黄韧带与椎管狭窄.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椎黄韧带与椎板、椎间孔关系解剖研究2014-11-13 10:37来源:丁香园作者:orthowhq字体大小黄韧带起于颈 2 椎体,沿脊柱,终于骶1。在相邻的椎板间走行,黄韧带构成脊柱椎管的背侧表明。对黄韧带经典的解剖描述由 Naffzinger 等于 1938 年提出,在他们的描述中,黄韧带起于上位椎板的下方或前下方,止于下位椎板的上方或后上方。后续有学者将其分作棘突间、椎板间和关节囊间三部分,进而分为浅层和深层两部分。但迄今为止,关于黄韧带在椎管外侧的大体解剖研究很少。深入研究其解剖特点,有利于放射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更好的理解黄韧带的意义,及在椎管狭窄中的作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医院麦考瑞神经外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尸体解剖研究,明确了腰椎深层黄韧带的解剖特点及与椎板、椎间孔的关系,文章于 2014 年 9 月发表在 Spine J 上。该研究对象为 14 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腰椎标本(9 例男性,5 例女性,平均年龄 68 岁),包括腰椎 5 个节段、双侧共计 140 个节段。其中 12 例标本,俯卧位,切除棘突,由后部正中进入,仔细研究黄韧带起止点及与椎间孔的关系。另 2 例标本,整块完整切除腰椎,切除软组织,包括椎旁肌,脊髓,神经根,硬膜。从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研究黄韧带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黄韧带由浅层和深层两部分组成,浅层起于上位椎板下缘,止于下位椎板上缘和后上缘。深层的起止点差异较大,112/140(80%) 起于上位椎板下缘,28/140(20%) 起于上位椎板中部腹侧(向尾侧逐步增加的趋势)(图 1)。49/140(35%) 止于下位椎板上缘,91/140(65%) 止于下位椎板中部腹侧(向尾侧逐步增加的趋势)(图 2)。图 1 去除棘突和打开后柱后,可见黄韧带。在此标本,黄韧带起于上位椎板中部,止于下位椎板上缘。图 2 腰椎标本矢状切面。随腰椎节段下降,黄韧带深层越来越明显成为脊柱后柱的结构,连接椎板,其外侧边越来越突入椎间孔。10% 的腰椎黄韧带连续贯穿。最常见的黄韧带起止点方式为:起于上位椎板下缘,止于下位椎板中部(54%,表 1)。表 1 黄韧带起止点类型类型上位椎板起点下位椎板止点数量(总数140)1下缘上缘372下缘中部753中部上缘124中部中部16对黄韧带深层与椎间孔关系的研究表明,黄韧带深层在椎板内侧部分纵向走向,在外侧,在椎间孔后方边界处转向外下方向,在椎间孔外,黄韧带转向背侧加强毗邻的关节突关节囊(图 3)。图 3 切除前柱后冠状切面,腰椎的前外侧观。在此标本,左侧黄韧带起于上位椎板下缘,止于下位椎板中部。在椎间孔内,黄韧带深层凸起作用于椎间孔孔径的前后狭窄,与椎间孔的关系共三种模式(图 4)。图 4 矢状面和轴位示意图,表明黄韧带外侧与椎间孔的三种关系模式。A 类,黄韧带不超过椎管骨性边界(3/140,2%)。B 类,黄韧带到达椎管骨性边界但未全覆盖(59/140,42%)。C 类,黄韧带覆盖椎管后方骨性轮廓(78/140,56%)。以上研究深入研究了腰椎黄韧带的解剖特点,包括椎板起止点,与椎间孔的关系。这些解剖研究有助于影像资料的阅读理解,及椎管狭窄时的充分减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腰椎黄韧带深层,随逐渐向尾侧推移,逐渐突入椎间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