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概况_第1页
日本农业概况_第2页
日本农业概况_第3页
日本农业概况_第4页
日本农业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农业概况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国是个岛国 由北海道 本州 四国 九州 4 个大岛和 3900 多个小岛组成 统称日本 列岛 国土面积 37 77 万平方公里 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0 27 相当于我国的 1 25 人口 1 2673 亿 2001 年 居世界第 7 位 其中城市人口 1 0047 亿 2001 年 占总人口的 78 92 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日本的资源比较贫乏 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80 多火山 地震 最高峰富士山 海 拔 3776 米 沿海平原狭小分散 关东平原最大 海岸线长而弯曲 约 3 万公里 多海湾和良港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夏秋多台风 年平均气温在 10 以上 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 1000 2000 毫米 日本有大小湖泊 600 多个 河流短急 水力资源丰富 但不利于航行 日本 土壤贫瘠 主要为黑土 火山灰 泥炭土以及泛碱土 大部分冲积土已开垦为水田 形成特 殊的水田土壤 根据地理位置 气候 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 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 东北 北 陆 关东和东山 东海 近畿 中国 四国 九州等 9 个农业区 首都东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人口 1182 万 它既是全国的经济 金融 商业中心 世界三 大金融中心之一 又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 东京聚集着全国 11 的工厂 工业门类齐全 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 人口 255 万 地处阪神工业区的核心 是日本陆 海 空交通的枢纽 重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 横滨是全国最大的港口 也是亚洲最大港口之一 年吞吐量为 1 1 亿 1 3 亿吨 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有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 是华侨和 华人居住最多的日本城市 一 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 1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 1994 年 日本的耕地面积为 508 3 万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 13 5 其中 水田占 54 3 旱地占 45 7 灌溉面积 24 3 万公顷 耕地利用率从 1983 年的 104 8 下降到 1993 年的 100 1999 年日本 的耕地为 487 万公顷 都府县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不足 1 2 公顷 北海道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 地面积也仅为 16 2 公顷 和欧美的大规模经营相差甚远 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1984 年日本大米丰收 农业总产值创历史最高纪录 达 11 7 万亿日元 后来产值连年下降 1989 年以后 因蔬菜 水果 牛肉 等价格上升 产值下降有所扭转 1993 年因大米严重歉收 农业总产值降到 10 56 万亿日元 2 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 日本的农户中 专业农户只占 16 其余 84 为兼业农户 在 兼业农户中 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第一兼业农户 占 14 以非农收人为主的 第二兼业农 户 占压倒多数 达 70 日本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 但是经营 3 公顷以上的农户在增加 耕地向较 大农户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骨干农户的旱地大规模化尤为显著 此外 以销售为目的的协业 合作 经营体的水田规模的扩大也很显著 平均每个经营体的耕地是农户的 19 倍 通过农地的流动使土地集中 和扩大规模 是日本政府 1992 年制定的农业 新政策 的核心内容之一 3 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 商品率高 1994 年 销售农户占总农户的 76 4 自给农户也参与一 定的销售活动 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一般为 95 左右 高者达 100 低者为 75 中 上层农户 拥有 3 公顷以上土地 的经营组织形式因地而异 形式多样 如北陆的水稻和冲绳的经济作物以单一经 营为主 超过 70 九州有 20 开展多种经营 如果加上准单一多种经营 其比重可达 60 4 农业劳动力减少并加速老龄化 1999 年日本农户 324 万户 比 1950 年的 600 万户减少了一半 在 1999 年农业就业人口中 65 岁以上的约占 50 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 5 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生产结构趋于协调 二次大战前 日本农业以水稻为主 畜牧业很落后 战 后半个世纪以来 农林牧渔业均获得较大发展 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6 农业技术进步 通过保温育苗 品种改良 农药和化肥改良等技术 日本的农作物亩产量大幅上 升 通过塑料大棚 温室技术 使日本的蔬菜 1 年四季均可耕种 今后日本还将进一步发展转基因等生物 技术 开发新品种 7 肥料和农药使用下降 1997 年度 当年 7 月至次年 6 月 日本肥料使用量 151 万吨 近年来为生 产高质米 为培植无农药和少农药作物 农药的使用从 1985 年开始下降 8 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 由于日本农户和农业劳动力减少 农业法人不断增加 农户 开始成立公司 组合 农协等团体 进行大规模生产 就日本的农协组织而言 自上而下 分 为三个层次 处于最基层的是市町村 农协 习惯上叫单位农协 都道府县建立的是地方农协 称作 县联 农协的全国性组织 按照业务不同 各立门户 与农民打交道最多的 是单位 农协 在日本农村 它的触角无处不在 无论是插秧割稻卖粮 还是农民生老病死 单位农协 一揽子全包 农协的业务主要有四项 生产指导 组织流通 信用服务和开展互助共济 日本耕地少 土地瘠薄细碎 只有实行专业化集约经营 才是农业的根本出路 于是 日 本政府把大量的涉农业务 委托给农协经办 农协也当仁不让 围绕着专业化 开展了全方位 的生产指导 大到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小到农户选种育苗 打药追肥 农协都一手操办 农协 设有 营农指导机构 聘用营农指导员 走村串户 提供信息 帮助农民制定增收计划 推 广新品种 新技术 手把手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在日本 许多农业基础设施 如育苗基 地 孵化厂 冷藏库 饲料厂 都是农协张罗 以保本价为农民提供服务 有的新产品 新技 术 农民一时接受不了 农协甚至实行免费试用 近些年来 日本农村青壮劳力不断涌向城市 在地里干活的 除了老人便是妇女 对此 农协又伸出援手 把这些活儿接了过来 这一交一 接 无形中便实行了集约经营 优良品种 先进的耕作方式 新型农机具 便通过农协接手的 业务 间接传到了农民手里 农民要增收 重要的是在产销两头做文章 为了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 国家 地方 基 层三级农协联起手来 开展生产资料订购业务 基层农协将农民的订单层层上报 由农协的全 国性组织筛选厂家 以低价格批量订货 并专门建立了农技中心 对货物进行检验 农民从农 协购买的生产资料 不光价廉 而且确保都是优质品 农产品销售难 很多国家的农民深有体 会 日本农协知难而进 基层农协建起了农产品集贸所 负责当地农产品集中 挑选 包装 冷藏 然后组织上市 农产品的销售 通常采取竞买的办法 只有那些出价高 信誉好的批发 商 才能拿到出货单 目前日本农协系统共有集贸所几千个 此外还有不少全国运输联合会 下设庞大的运输组织 农产品保鲜度高了 不愁城里人不掏腰包 由于农协的作用 日本农业 才告别传统的经营方式 农民也不再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轻劳作 反季节 优品种 高收 入 成了现代日本农业的典型特征 1999 年农业团体达 6 860 个 这些团体主要从事养鸡 种 稻 养牛 养猪等 另外 为大米生产和魍 竦耐盘宕 SPAN lang EN US 13 120 个 9 粮食自给率低 日本有自给生产能力的粮食和畜产品仅限于大米和鸡蛋 1998 年度大米自给率为 95 鸡蛋自给率为 96 但是由于国外农产品价格低廉 日本从海外进口农产品增加 国内生产下降 1998 年度水果自给率 49 肉类 55 鱼贝类 66 蔬菜 84 小麦 9 大豆 3 1997 年日本进口玉米世 界第一 此外 大豆 小麦 砂糖 牛肉等也大量进口 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 1 10 是日本进口的 二 日本农业生产 1 种植业 近 20 年来 日本除稻米自给有余外 1993 年例外 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逐年减 少 自给率下降 进口增加 现在 日本的食物热量自给率只有 46 食用农产品综合自给率 65 主 食谷物自给率 66 饲料自给率 26 1 稻谷和豆类 2002 年 日本大米总产大致在 1126 万吨左右 大豆总产 28 万吨 自 给率仅 4 几乎全靠进口 从中国的进口占第 3 位 红小豆自给率较高 不足部分主要从 中国进口 年进口约 2 5 万吨 饲用玉米 180 万吨 近年进口一直在 1600 万吨左右 从中国 的进口占第 2 位 2 蔬菜 近 30 年来蔬菜的年人均消费量一直保持在 110 公斤左右 蔬菜种类繁多 主 要的有 29 种 叶 茎菜类蔬菜增加 果菜和根菜类减少 2002 年 胡萝卜产量为 69 万吨 卷 心菜 247 2 万吨 绿豌豆 3 2 万吨 新鲜叶 茎类蔬菜 280 万吨 3 水果 日本的主要水果是柑桔 苹果和梨 年人均消费量 38 8 公斤 因消费结构的 变化 消费量减少 自给率也下降到 59 进口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 1993 年日本产各种水 果 485 万吨 其中蜜桔产量 168 万吨 单产 24290 公斤 公顷 苹果产量 104 万吨 单产 21250 公斤 公顷 2002 年日本蜜桔产量 10 2 万吨 单产公斤 公顷 苹果产量 91 2 万吨 单产公斤 公顷 4 花卉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日本对花卉的需求量增加 生产花卉的农户由 1960 年 的 5 7 万户增加到 1993 年的近 15 万户 同期 花卉占总收入 80 以上的农户由 6 6 增加到 24 4 当前世界花卉年销售额达 2000 亿美元 日本花卉销售额占世界第一 年约达 180 亿美 元 近 10 年来 日本的花卉进口持续增长 主要来自荷兰 泰国 新西兰 新加坡 美国以及 中国的台湾省 根据日本大藏省关税局的统计 1999 年上半年切花 含切花 切叶 切枝 进口 量约为 1 l 万吨 比 1998 年同期增长 14 进口额为 87 2 亿日元 增长 3 在进口花卉中 泰国占 13 8 亿日元 荷兰占 10 6 亿日元 韩国占 6 4 亿日元 资料还显示 与 1998 年同期相 比 1999 年日本进口花卉中 泰国与荷兰所占的比重分别下降 11 与 21 而中国大陆 中国 台湾省与韩国所占比重分别增长 7 95 与 14 从哥伦比亚和马来西亚的花卉进口也有所增加 2 畜牧业 2002 年 日本存栏肉牛 465 4 万头 鸡 2 94 亿羽 生猪 961 2 万头 现在 每户的饲养 肉牛头数在北海道己接近 70 头 都府县 30 头 是 10 年前的 2 倍 日本每户饲养成牛头数平均为 25 1 头 已经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 20 6 头 而北海道每户达到 38 8 头 接近荷兰 40 头的水平 日本将继续 扩大规模 降低成本 同时引进高效省力的设备 加强经营基础建设 日本的畜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等牧草地较多的地方 目前日本的农户均实行集约化饲养 或由几家 共同饲养 或 1 家饲养数百头家畜 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又可以降低费用 日本农家还对家畜实行机械 化喂养 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 3 渔业 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渔业国 在日本近海有世界三大渔场之一太平 洋北部渔场 鱼类资源丰富 日本是世界上食鱼最多的国家 水产品在日本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1997 年度每人每 天鱼的纯消费量 不包括头 骨和内脏 为 99 克 60 年代日本的捕鱼量大幅增加 远洋渔业 6 年内增加到了 2 倍 近海渔业也有所增加 但是随着世界各国先后划定了 200 海里渔业水域 加之 1973 年爆发石油危机 燃料费上升 远洋渔业受到打击 从 70 80 年代 近海渔业增长 成了日本渔业的中心 日本的捕鱼量在 1984 年达到最高 为 1 282 万吨 此后日本为保护鱼类 资源 捕鱼量持续下降 1997 年为 741 万吨 近年日本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但捕鱼量增长仍很 困难 2000 年渔业产量仅为 575 2 万吨 从 1960 年到 1990 年的 30 年间 日本的水产品进口增长到了 36 倍 1997 年日本进口鱼贝类 600 万 吨 出口 42 万吨 1998 年日本进口水产品总额 16 425 亿日元 其中生虾占 22 2 金枪鱼占 11 2 鲑 鱼和鳟鱼占 7 5 鳗鱼占 6 8 蟹占 5 8 章鱼占 3 2 墨鱼占 2 8 虾类加工品占 2 4 鳕鱼籽占 2 1 冷冻鳕鱼肉占 1 8 青花鱼占 1 5 其他占 32 7 日本进口的鱼贝类大部分为鲜活产品 近年来 日本进口的鱼贝类数量和金额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主要的进口国和地区依次为 美国 中国台湾省 中国 韩国和泰国 进口的主要鱼种有金枪鱼 鲣鱼 中国台湾省为主 鲑鱼和鳟鱼 来自北美 智利 挪威 俄罗斯等国 养殖虾的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 主要来 自中国 印度 越南等亚洲国家 4 林业 林业在日本的国土保护和涵养水资源方面的效益极为显著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65 居世界前列 但每年进口木材占总需求量的 75 左右 日本人工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 45 国有林占 30 日本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 70 加上南北温差大 树种丰富 其中 针叶林占 2 3 阔 叶林占 1 3 日本的房屋和家具大量使用木材 木 文化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林业经营收入低 加之林业就业人口老龄化 日本的林业生产进展缓慢 日本木材消费巨大 1972 年 日本从国外进口木材超过了国内生产 1998 年日本木材生产 1 932 万立方米 木材消费量 3 940 万立方米 日本木材主要依赖进口 1998 年日本木材进口 比率占消费量的 50 以上 但是由于木材出口国为保护资源 控制原木出口 日本进口胶合板 等木材制品大幅增加 日本主要木材进口地为美国 俄罗斯 加拿大 马来西亚 新西兰 巴 布亚新几内亚 瑞典 智利 芬兰 印尼 中国 5 农产品加工业 日本的 食品关联产业 由食品产业 包括食品工业 流通 餐饮业 与农水产业 包括 食用林产品 组成 日本食品产业占食品关连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 80 以上 目前 日本食品 工业的上市额占总制造业的 10 从业人员占 11 因此 在制造业中称其为 一成 10 产业 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比重也是 10 左右 日本在农村农产品加工业方面 特别强 调与地域农业和农村发展相结合 它不仅在发展地区经济和提供就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而且 为农村提供了稳定的产品销路 生产者从事农产品加工 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 生产具有家乡 风味的特产 在全国形成了 一村一品运动 现在有的已扩大到 一县一品 闻名全国 的有大分县种类繁多的酱菜 黄酱等特产 北海道的 十胜葡萄酒 秋田县的 田园火腿 山形县的 月山葡萄酒 长野县的 信州黄酱 等等 不胜枚举 上述典型都在山区和半山 区农村 年销售额少则 2 亿日元左右 多则 6 5 亿日元以上 在日本 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农协逐渐增多 占总体的 35 左右 年销售额超过 1 亿日元 以上的农协占 15 左右 有的产品已销往全国 随着日元升值 日本食品工业在国外的投资迅 速增加 在北美和亚洲的企业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 1991 年的销售额占总数的 85 在北美的 企业主要在当地销售 在亚洲的企业主要是出口 其中的一半返销日本 三 日本农业对外贸易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 日本的许多食品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 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 进口国之一 表 1 向日本出口的前八位国家和地区都地处环太平洋地区 即美国 中国 中国台湾省 澳大利亚 泰国 加拿大 韩国和印度尼西亚 表 1 日本食品进口的地区分布 年 份80 年代初90 年代初 北 美4236 中南美96 西 欧811 俄罗斯 东 欧 52 亚 洲 2334 大洋洲 99 中东 非洲52 世界总计100100 日本农产品的进口范围很广 2001 年进口农产品总额为 345 亿美元 从原料到食品均有较 大需求 主要进口的产品有 粮食 小麦 玉米 大豆 肉类 乳制品 水海产品 水果及 蔬菜 动植物油 糖 茶叶 松香 绒毛 草皮等 1 粮食 近年来 日本谷物进口年均量 约 2500 万吨 占世界进口量的 10 主要用于饲料 2 肉类 日本的畜牧业经营规模远远 落后于欧美 而且牧场和牧草地只占国土面积的 2 左右 由于牧草地少 畜牧业所用饲料大 部分依靠进口 进入 90 年代 日本畜产品的消费有 30 以上靠进口 近几年来迫于自然环境 的压力和工资成本的增加 日本政府开始对畜产品生产者减少价格支持和放宽进口量限制 肉 类进口量大幅度增加 1992 年为 153 万吨 比 1986 年增长 80 以上 2001 年 肉类进口量为 270 万吨 目前 日本已成为世界市场上最主要的肉类净进口国之一 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 的 10 以上 3 水产品 日本人爱吃水产品 人均鱼类消费量仅次于韩国 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在出口水产品的同时 也大量进口水产品 是世界水产品进口最多的国家 1992 年水产品 进口值达 128 亿美元 占世界进口值的 28 日本人均年消费对虾 3 公斤 近两年来日本每年 都保持在 29 万吨左右的进口量 占世界贸易量的 1 3 以上 4 棉花 日本是世界主要纺织 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所需棉花全部依靠进口 除战争年代以外 日本一直是世界最大和最稳定 的棉花进口国 70 80 年代日本棉花进口量均维持在 70 万 80 万吨 占世界棉花总销售量的 15 20 90 年代以来 日本进口棉花逐渐下降 1993 年降至 49 万吨 5 羊毛 日本是 羊毛的主要消费国 进口量占世界羊毛市场总量的 15 是世界第二大羊毛进口国 6 生 丝 当前日本生丝需求量约为整个世界总需求量的 1 3 以上 而日本国内生产量只能满足需求 量的 1 3 2 5 需要大量进口生丝和绸缎 7 木材 二次大战后 日本木材需求量逐年 增加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60 年代初 进口木材只占全部木材需要量的 10 左右 到 90 年代 已上升到 80 以上 日本的木材进口以原木为主 但随着木材资源的减少和生产国的出口限制 近几年来 附加价值相对较高的半成品木材进口明显增加 8 蔬菜 蔬菜也是日本进口的大 宗产品 主要品种为洋葱 食用菌 大蒜 冬笋 带夹豌豆 毛豆等 日本食品进口的主要动向是 1 进口食品的重点发生变化 鱼贝类进口继续增加 占进 口总额的 35 进口量和金额都创历史最高纪录 肉类占 17 5 谷物占 11 8 蔬菜和果 仁的进口增长较快 2 进口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 从亚洲进口的比重不断扩大 新的进口商越来越多地在亚洲 开发进口食品 即在国外生产 返销日本 向日本提供开发 进口食品的国家 亚洲占 42 北美占 37 2001 年 出口农产品总额 24 亿美元 近年来 日本致力于出口的产品有方便面等各种加工品 蔬菜 和花卉种子 绿茶 美浓瓜以及优质牛肉等 四 日本农业科学技术 1 农业科研体系 日本在全国建有由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 大学 民间 企业等 三大系统组成的 农业科研体系 根据 1990 年修订的 农林水产研究基本目标 研究开发工作的骨干是直属农林水产省 的 29 所国立研究机构 其中农业 19 所 林业 1 所 水产业 9 所 并与地方和民间机构紧密结合进行 国 立机构的研究人员与科研经费都约占总数的 10 地方公立机构的研究人员占总数的 25 科研经费接 近 30 近几年里 民间机构的研究人员与科研经费增长迅速 分别占总数的 40 左右 大学的研究人 员和科研经费分别约占 28 和 20 1995 年 政府 大农业 的科研经费预算 772 亿日元 占大农业预 算的 2 2 其中的 80 是农业科研经费 2000 年前后 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国 内生产总值的 2 2 左右 2 农业推广体系 农业的推广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的农业改良普及事业和农协进行 从中央到地方形 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为了加强农业基础和向农村注入活力 日本 1991 年对 协同农业普及事业指南 进行了全面的修改 把加强推广组织和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放在首位 1994 年 全国有 591 个 地域农 业改良普及中心 有 668 个经国家考试的专门技术员 经地方考试 全国通用的改良普及员有 10356 人 农协的近 2 万名营农指导员与普及中心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政府拨款的技术推广经费 352 亿日元 占农业 预算的 1 2 此外 还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开展农业推广工作 1995 年春季 筑波科学城还开设了 科研 成果陈列室 作为及时提供科研成果信息的窗口 3 有代表性的农业科研成果 1994 年底 日本农林水产技术会议公布了 1994 年具有代表性的 10 大 科研成果 其中包括 成功开发了日本独特的新基因导入方法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 可为培育新的动植物 优良品种奠定基础 发现水稻能产生杀伤稻飞虱卵的分泌物 利用该特性培育抗稻飞虱的水稻品种 培育 出水稻等作物的新品种 4 个水稻新品种在农林水产省已登记编号 通过牛的初期胚的 DNA 鉴定 区分子 牛雌雄的技术获得成功 水稻和番茄的基因重组技术 从 1994 年起进入到在一般田间进行试验栽培的阶 段 成功开发了可应用于土地改良 治山 渔港建设 防灾等方面的电气探测技术 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开 发了昆虫大脑信息传递的视觉化技术 等等 4 发展农业科技的四条新对策 乌拉圭回合后 为增强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日本政府提出了以 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1 政府确定新的预算框架 大力扶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特别 要对民间系统的研究给予资助 进一步加强国家 地方政府与民间的合作 2 培育划时代的水稻新品 种和开发新一代水稻生产技术 并称此为 日本奇迹 计划 1995 年制定 该计划是在过去培育的超 高产品种 星丰 高生 香米品种 纱丽女王 粘性强具光泽的品种 彩 等多种类型稻米的基 础上 进一步培育适合直播的高品质 抗稻飞虱 抗低温和抗倒伏品种 同时 开发适应大规模经营 直 播和低投入栽培的新一代的水稻生产技术 3 开发新的乳牛与肉牛相结合的仔牛生产技术 日本的 和牛 品质优良 但其移植受精卵只产一头仔牛 目前只有少量出口 为了提高牛肉的自给率 本项目 的目标是提高受精卵的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以便大量繁殖优质 和牛 4 开发能减轻劳动强度的 未来型农业技术 着重于改善园艺业的劳动强度 如研制瓜果等自动收获机器人 用传感器从外部判断瓜 果的成熟度 以进行有选择的适期收获等 随着机械化的实现 作物的栽培株型也要适应机械化的要求进 行调整 如要求苹果株型矮化和直立 在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面 通过使用遥控无人驾驶机器人 以减轻 劳动强度 目前 在水稻栽培上已开始使用无人驾驶飞机进行飞播 防治病虫害和喷施化肥等 水果和根 菜类的收获也已进入机械化的实用阶段 五 日本农业管理机构 农林水产省 及其职能 日本是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 政府机构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在地方政府中 又分都 道 府 县和市 町 村两个层次 它们都是自治体 没有上下级关系 中央政府设农林水产 省 内阁 12 省之一 相当于我国的农业部 其前身是成立于 1881 年的农商务省 先后改为 农林和商工两省 农商省 农林省等 从 1978 年起改为现名 它在各地有各种派出机构 地方 政府中 都 道 府 县一级设有农林水产部 市町村一级根据所在地的经济类型 或单设农 林水产课 或和工商管理合一设产业课 此外 中央和地方的农林水产机构都有一些外围组织 如特殊法人 认可法人等等 农林水产省及其体制是依据日本国家行政组织法和农林水产设置法建立的 农林水产省内 部机构为 1 个大臣官房 596 人 5 个 内局 经济局 800 人 结构改善局 566 人 农蚕 园艺局 366 人 畜产局 食品流通局 281 人 共包括 5 部 69 课 定员约 2850 人 3 个直属 农林水产省的 外局 即粮食厅 471 人 林野厅 713 人 水产厅 843 人 日本农林水产省的主要职能是 1 促进农林水产业的稳定发展 进一步发挥农林水产业 的作用 2 保障农产品的正常供给 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3 推动农林牧渔业及农 村 山村 渔村的经济 文化建设与振兴 4 保证国家的产业政策 区域政策 高技术开发 及国际合作政策的实施 农林水产省内各部门的职能是 大臣官房是负责财政预算 政策法规 计划 机构编制和 人事任免 对外公关 内部协调等事务 起牵头的作用 经济局负责调查统计 农业金融 税 务 保险 农协等的指导 以及进出口和国际合作 结构改善局负责农业结构调整 就业 土 地业务 以及农业基本建设 农山渔村规划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 农蚕园艺局负责农业生产 调整 提供农业生产资料 开展科普教育及对妇女的生活指导等 畜产局负责畜产品的生产 消费和流通以及技术改良等 食品流通局负责农产品流通和消费 食品工业的监督指导以及参 与制定有关农产品的价格政策等 此外 农林水产技术会议及其所属事务局负责农业科技开发 政策 事业的综合协调 管理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等 地方农政局负责综合性 内局 委托的各 种业务 经费也随之下拨 起着传送带的作用 及时反馈 3 个 外局 各自分管有关的业务 农林水产省对农业的产供销实行一体化管理 全面负责农产品的生产 流通 加工 进出 口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 执行这些职能时 有相应的法律 经济 行政等多种手段 因此 工作效率较高 农林水产省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 也在不断调整机构 转变职能 六 日本农业法律支持保护体系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 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 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和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 具有日本特色的涉农法律 法规体系 一是关于扶持生产与完善农业基础方面的法律 主要有 关于奶牛及肉用牛生产振兴法 肉用牛生产稳定特别措施法 加工原料 奶生产者补助金等暂行措施法 蔬菜生产销售稳定法 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 重点农业区域建设法 关于在特定农村山区搞活农林业等促进基础建设的法律 等 这 些法律分别从不同角度规定了对农业生产经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 如 肉用牛生 产稳定特别措施法 明确其立法目的是 为了防止进口牛肉影响本国肉用牛的价格而给予肉用 牛饲养者补助金 蔬菜生产销售稳定法 规定了 为避免蔬菜价格的大幅跌落而向生产者 支付补助金 确保消费地蔬菜稳定供给而对蔬菜销售等业务提供蔬菜供给稳定基金 农业 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 主要是为了 促进改善农业经营 推进农民对土地的集中利用 农业经 营管理合理化 现代化所需的生产设施的建设与利用 重点农业区域建设法 则提出 为 农用土地规模较大 农业人口居住较集中的重点区域有计划地推进其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等 二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法律 主要有 农协法 和 农林渔业团体职员互助会法 农协法 是二战后日本为提高农 业生产力 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 该法对日本农协 的非营利性民间法人组织的性质 主要业务内容及有关监督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如规定可 接受会员的活期或定期存款 为会员提供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所必需的资金贷款 必要的生产 设施的设置 农业共同经营及促进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的有关设施建设等 三是农业金融与灾害保险等方面的法律 主要有 农业改良资金补助法 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 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 农水产业协会存款保险法 农林渔业者受灾等有关资金融通暂行措施法 农林水产 业设施灾害重建事业费国库补助暂行措施法 农业灾害补偿法 等相关法律 其中 农 业改良资金补助法 规定国家及各都道府县从财政预算内给予安排一部分的必要贷款 建立包 括对农业从业者等的 生产方式改善资金 新品种引进资金 经营规模扩大资金 农民生活改善资金 等资金借贷制度 并对政府补助 借贷的限额 借贷款的利率与偿还期 限 担保 贷款申请 偿还及违约金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 主要是为 了谋求日本农业装备的高度化和农业经营的现代化 规定国家 各都道府县以利息补助的形式 委托各级农协组织 农林中央金融公库及政府指定的其他金融机构向农业经营者 其他农协组 织提供长期低息的资金融通 此外 农业灾害补偿法 明确以 弥补农民农业经营不测事故 的损失及谋求农业经营的稳定 为目的 对农业灾害补偿的定义 农业互助会组织的性质 互 助金管理及农作物 家畜 果树等的互助金比率 国库负担比率 农业互助联合会的保险事业 政府的再保险事业等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四是农业用地与农民土地权益方面的法律 主要有 土地改良法 农地法 关于农业振兴区域建设法 等 其中 土地改 良法 以农用地的改良 开发及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业的生产率 调整农业生产结 构等为目的 对农用土地排水设施 农用道路的保护或必要的设施建设 农用土地的改良设施 农业区划整理 农用地的造地 农用地或土地改良设施的灾后修复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农地 法 对农地权利的转让及他用的限制 规定农业土地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让 不符合特定条件 的农用地不得转做他用 土地利用关系的调整 强制竞卖 竞买 公售的特例 国家售让 购 买草地利用权等都作出了规定 关于农业振兴区域建设法 旨在有重点地推进政府认可的重 点农业区域的建设 实现农业的振兴和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中 特别规定了确保重点农业 区域农用土地的基本方针和建设方针 对特定区域内的土地所有权益变更作出了严格规定 如未 经许可不得转让 禁止在农用地区域内的开发行为 违反规定的监督处分 农用地转做他用的 限制等 五是农产品市场流通 价格方面的法律 主要有 农产品价格稳定法 关于畜产品的价格稳定等的法律 批发市场法 食品流通结构改善促进法 主要粮食的供需及有关价格稳定的法律 等 其中 批发 市场法 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促进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建设 明确食品批发交易的规则 确保生 鲜食品等的交易合理化及批发市场的健康运营 从而实现生产流通的顺畅 该法对日本批发市 场建设的基本方针 中央与地方批发市场建设计划 中央与地方批发市场的设立及条件审查 买卖交易规则及对批发业者的监督等都作出了明显的规定 农产品价格稳定法 明确其目的 是 为了防止仅次于米 麦的重要农产品价格跌落于正常价格水平 确保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 收入的稳定 它规定了对重要农产品的政府购买 或优先购买 购买与抛售的价格确定方法 等 食品流通结构改善促进法 目的是为了促进食品流通部门的结构改善 谋求食品流通结 构的合理化与流通机能的高度化 从而达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促进农林渔业的振兴 该法分 别提出了食品制造业者从事食品制造 加工及销售的活动 农协组织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 生产 加工 流通等各类事业的对策措施 并明确规定农林水产省是负责促进全国食品流通结 构改善的主管部门 主要粮食的供需及有关价格稳定的法律 重点确定了确保稻米与小麦的 需求及价格稳定的措施 如对生产 运输 流通 销售等业者 对政府购买 储备 抛售及有 目的的进口与出口 对政府以外业者从事粮食进出口的数量审报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其根本目 的在于确保粮食的有计划流通 稳定国内市场的粮食供求价格 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 六是农产品质量检查与农资的生产使用方面的法律 主要有 农产品检查法 和 农药监督法 前者主要规定了农产品检查种类 包括品位检 查与成分检查 对象 包括对生产者 进口者 买卖交易者等的检查 及检查制度等 后者对农 药生产的国家标准 制造与进口农药业者的登记 农作物及土壤的农药残留使用的规定 农药 使用的指导 农药安全使用基准 违法的处罚措施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除上述法律法规外 其 他的涉农法律还有 林业基本法 森林法 森林协会法 渔业法 水产业协 会法 水产资源保护法 渔业灾害补偿法 等 七是日本农业与农村的新大法 食品 农业 农村基本法 颁布于 1961 年的 农业基本法 曾对二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随着形势的变化 原有的 农业法 已不适应日本农业和农村有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此 1999 年日本政府新颁布了 食品 农业 农村基本法 以下简称 新农业法 取代 了沿用近 40 年的 旧农业法 该法首次把食品加工流通业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 一个整体 从法律上加以全面规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 明确了该法的立法目的和主要目标 旧农业法 主要谋求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从业者地位的提高 进而缩小农业与工业的生产 率 务农与务工的生活收入差距 新农业法 的立法目的是为谋求食品 农业和农村的协调 发展 明确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责任 有计划地推进其顺利实施的相关对策 进而实现国民 生活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主要目标是 确保食品的稳定供给 发挥农业在保护国 土与涵养水源 保护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机能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的全面振兴 二 重点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对策措施 1 提出要相应制订食品 农业 农村基本计划 包括实施食品 农业 农村发展的有关对策的基本 方针 为提高食品自给率而向生产 消费者提出相应的指导方针等 确定要根据形势的变化 大约每 5 年 调整制订一次计划 计划方案应提交国会审议 2 提出为确保食品稳定供给的相关对策 包括有关食品消费政策的充实 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 作物的进出口措施 食品的安全保障及国际合作的推进等有关对策或政策 3 提出有关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包括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 改善农业经营 确保有效利用 土地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培养及确保农业人才 促进农业合作生产经营 开发及普及农业与食品加工业 技术 形成合理的农产品价格 合理补偿农业灾害损失 维持与促进农业的自然循环机能 合理利用农药 及化肥等 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流通成本等有关对策 4 提出了有关振兴农村的对策 包括农村的全面振兴 如农业生产基础的完善 交通 信息通讯 卫 生 教育 文化等生活环境的完善及其他福利设施的改善 偏僻山村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的改善 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交流等有关的对策 上述日本 新农业法 是日本政府根据日本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状 面向 21 世纪国际与 国内农业发展面临新形势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 它对有效保护仍处于相对弱势的日本农业 维护广大农民的权益 确保日本农业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以及国民经济的安定等无疑将产生重 要作用 七 日本加入 WTO 后对农业的保护政策 一 战后日本对农业高度保护所走过的主要历程 日本是一个农业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 1984 年开始成为世界最 大的食品进口国 其国内消费的食品 60 依赖进口 但居民消费的口粮始终基本自给 相当于 全国 7500 万人口的食品消费量 1990 年其农产品纯进口额达 275 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 目 前按热量标准的食品自给率为 40 这一国情使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各国中少数对本国农业保护 程度最深 保护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1 1955 年至 1994 年 自 1955 年加入 关贸总协定 至 1994 年的 40 年间 日本政府直接管制农产品的内外贸易 对本国农业与农产品贸易流通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保护政策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 美 国等一些农业发达国家要求日本开放农业市场 日本与这些国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 力求 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和扶持本国农业的发展 直至 1994 年 乌拉圭回合 谈判达成 乌拉圭农业协定 即 WTO 农业协定 之前 日本政府对本国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主要保护措 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对粮食的国内流通和价格管理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统一到逐步放宽并引入竞争的过程 以大米为主的粮食流通管理长期以来是日本保护国内农业的重点 二战前后粮食流通管理 实行的是政府 直接管制 的体制 50 60 年代进入 全量管理 直接统制 时期 农民的商 品大米由政府全量收购和销售 价格由政府决定 政府直接管理控制大米的国内流通和进口 为平衡粮食供求 减轻财政负担 利用市场调节一部分粮食供求 70 80 年代进入了 部分管 理 间接统制 的过渡期 其中 1969 年开始引入了 自主流通米制度 1972 年收购大米政 策由全量改为预约限量收购 1981 年正式取消粮食的配给制度 适当放宽对粮食流通的限制措 施 1990 年设立 自主流通米价格形成机构 通过市场竞标方式 公开 公平地形成大米批 发的全国指标价格 成为大米批发交易的价格基础 二是对以大米为重点的国内主要农产品生产给予巨额财政补贴 作为战后日本支持保护农业最直接 最主要的手段 庞大的财政补贴长期集中用于农业生 产的预算补助与农产品的价格补贴上 如早在 1971 年 政府仅对大米价格的财政补贴就达 4633 亿日元 80 年代以来 政府的农业补贴始终保持在 4 万亿日元左右 1985 年农业预算占 政府一般会计预算支出的 5 1 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22 8 据测算 1985 年平均每公顷耕 地农业预算额约 3720 美元 相当于同期美国的 9 1 倍 法国的 4 倍 英国的 5 7 倍和德国的 4 倍 80 90 年代 按人均计算的农业预算额 若以日本为 100 美国为 84 法国为 134 英国 为 61 德国为 79 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的人均农业预算额仅次于法国 属农业补贴最高国家 之一 三是采取渐进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政策 1960 年日本政府制定的 自由化计划大纲 以及 1961 年制定的 农业基本法 标志着日本农业领 域贸易自由化的开端 它一方面继续保留着政府对农业浓厚的干预保护色彩 一方面开始有限度地允许极 少量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到 1966 年限制进口的农林水产品仍达 74 种 在以美国为主的经合组织共同约 束下 从 70 年代初开始日本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步伐有所加快 至 1974 年限制进口的农林水产品减少到 22 种 从 70 年代中期至 1986 年关贸总协定 乌拉圭回合 谈判开始 尽管日本对农产品的进口品种有 所增加 但进口数量仍然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使日美两国在很长时期陷入农产品贸易摩擦中 1986 年 以后 日本参加了历时 7 年的 乌拉圭回合 农业谈判 在美 欧等其他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下 被迫让 出一部分国内农产品市场 1991 年 4 月 日本开始对牛肉 柑桔等 12 种农产品实行高关税下的进口自由 化 1993 年 12 月 乌拉圭回合 农业谈判最后决定允许日本对大米实施 特别措施 即 6 年以后再 实现关税化 至此日本农业才基本纳入了 WTO 体制 2 1995 年至 2000 年 1995 年各 WTO 成员国开始实施 WTO 农业协定 标志着日本开始实施为期 6 年的新一轮农业保护政 策 为适应 WTO 农业协定对各成员国的共同要求 日本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 从这一年开始 在 WTO 农业协定 框架内 实施了战后以来调整力度最大的新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其最突出的方面 就 是逐年降低对农产品的高关税壁垒与价格补贴 支持保护的形式从过去以流通 生产环节为主转变为以支 持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等 WTO 农业规则允许的政策上 其中最主要的有 一是逐步取消 对粮食及其他主要农副产品进口的非关税壁垒 并使之关税化 二是调整对农业的财政投入重点 在 WTO 规则允许的 绿箱 政策范围内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 三是最大限度地利用 WTO 规则要求逐年削减的 黄 箱 政策 继续干预农副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实施新的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四是大幅度修改制 定新的农业法规 提出参加下一轮 WTO 农业谈判的提案 寻求建立 21 世纪支持保护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的 新的政策体系 二 加入 WTO 后日本对农业高度支持保护政策的主要做法 1 主要农副产品关税化方面 在 WTO 农业协定中 日本承诺至 2000 年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率降为 12 列入关税目录中 的主要农产品 一次税率 平均为 20 但不同的品种减让幅度差别较大 如规定牛肉的关税 从 1995 年的 50 降低至 2000 年的 38 5 鲜橙 冬春季 从 40 降至 32 其他如小麦 大 麦 乳制品等要求 6 年间关税减让大约 15 尽管大多数农产品进口实行了差别税率的关税化 政策 但大米被允许实施 关税特别措施 至 2000 年大米最终关税率为 490 同期最低大 米进口量占其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应从 1995 年的 3 提高到 5 即年进口量从 37 9 万吨增加到 72 万吨 这 6 年间实际进口大米量 338 万吨 大米仍然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 2 绿箱 政策保护与财政补贴方面 1995 年开始 日本较大幅度调整了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主要是在 WTO 规则允许的 绿箱 政策 范围内 从过去以补贴生产 流通环节转向支持农业的公共性服务 农业基础设施及支持生产结构调整等 方面 以 1997 年为例 政府的农业预算用于 绿箱 政策范围内的资金补助达 220 亿美元 其重点补助 对象主要是涉及政府职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技术研发与普及推广 动植物防疫与检疫 农产品批 发市场建设 重要食品的公共储备 主要是大米 小麦 大豆 饲料谷物 及国内的食品援助 主要是学校 用米 其次是补助农业生产者 包括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灾害救济及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补助 上述 绿箱 政策补助占当年政府农业预算支出的 90 表明其农业的财政补贴已经绝大部分用于 WTO 农业协定所允许的保护范围内 3 黄箱 政策保护与农产品价格支持方面 日本政府的 黄箱 政策主要采取进口加价或提高国内批发价的方式 使得农产品国内销 售价大大高于进口平均价 从而达到间接保护本国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的目的 1995 年以来 该政策所产生的庞大价差 涉及的资金规模 尽管财政直接补贴仅占很少比例 甚至超过 绿箱 政策 仍以 1997 年为例 当年 黄箱 政策涉及的总金额达 271 亿美元 其中大米 麦类 肉 制品 牛奶等主要农产品的国内外价差 农民间接受益 达 254 亿美元 占 93 6 大米的价格 保护又占其中的 79 其余由财政直接支付农业生产的补贴为 17 3 亿美元 占 黄箱 政策 涉及金额的 6 4 从主要农产品受 黄箱 政策两种手段保护的构成比重看 大米 肉制品 牛奶及小麦 砂糖 大豆等的价格保护比重分别占 96 85 75 和 97 由财政直接支付 给生产者的比重分别占 4 15 25 和 3 可见 尽管不同的农产品在 黄箱 政策范围 内受保护的方式与程度有所不同 但上述主要农副产品受价格保护的程度都相当高 再从大米的价格支持情况看 1995 年开始 为控制大米进口 调高国内米价并减轻财政补 贴的负担 日本政府对大米市场价格采取竞标方式确定 即大米批发业者从民间进口商购进大 米必须通过竞标方式 凡标价最高者中标 政府依此确定大米批发价和市场销售价 如 1998 年 度每吨大米进口平均价为 8 19 万日元 不同类别 国别及投标时间的大米进口价格不同 市场 销售价高达 24 27 万日元 每吨售价高出 16 17 万日元 至 2000 年 日本国内大米销售价比进 口平均价高 4 9 倍 小麦高 2 1 倍 大麦高 1 9 倍 这种通过进口后的农产品国内价格调节方 式 使得日本农产品价格始终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农业生产者从中间接获益 成为其加入 WTO 后保护国内农业和农产品的重要手段 4 主要农业农村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