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范文格式_第1页
开题报告范文格式_第2页
开题报告范文格式_第3页
开题报告范文格式_第4页
开题报告范文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开题报告范文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所在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年 级 XX 级专 业 政治学理论学生姓名 张 新 峰指导教师 聂 应 德 教授2016 年 3 月 9 日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谐社会视野下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选题背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在本世纪头 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XX 年 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郑重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 XX 年主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这充分表明“构2 / 24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然而,构建“和谐社会”并非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它涉及的面非常宽泛,需要走很长的路、做很多的事、解决很多的社会问题。弱者和强者的对抗是贯穿整个生存竞争的永恒主题。在自然界,竞争的结果是弱肉强食。然而与此不同,在人类的精神家园,除竞争外,还弥漫着浓重的“类”的情怀,对弱者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中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的存在虽然从社会转型的意义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正常因素造成的,如果放任弱势群体源源不断地产生,将会使社会成员对社会公正等基本价值理念产生消极的认识,会认为转型社会是个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根据社会学理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和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犹如经济学上的“水桶效应” ,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从而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3 / 24发展的一个巨大的社会隐患。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可以说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而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状况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尊严可以得到起码维护的公平社会。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弱势群体的权利如果得不到切实保障,社会秩序将会遭遇到稳定、信任、共识与认同等多方面的危机。特别是在当前依法治国、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语境中,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其处境的改善与权利的维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弱势群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因为权利被弱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笔者选择和谐社会视野下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作为本人的论文题目。2、选题意义现阶段,随着社会利益结构层面上的大幅度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程度的加大,中4 / 24国的社会问题就其总体表现而言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主要群体如工人群体和农民群体当中的大量成员的基本生存生计陷入困境,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化趋势。而社会和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表现为社会各种关系相互搏弈所达成的一种双赢或者多赢的结局。它是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是各种关系的高度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它需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存,既要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又要使得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既要促进宏观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又要培育微观社会的和谐,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与平等,因为这是保持社会公平、公正的最基本体现。然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问题更加严重,这一群体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要平等地保障每一个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权利,但是相比之下,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具有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把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已经提到我们面前。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应“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 ,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弱势群体不能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就是一种不公正,5 / 24是与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相悖的。在任何一个社会, “不平等及其加剧的趋势成为对发展的限制与障碍的复合体” 。二、本选题的国内外动向;1、国内关于弱势群体的研究动向弱势群体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更为凸显。我国目前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化时期,因此,弱势群体问题可谓非常突出,并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内对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始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对城市贫困问题的关注, “九五”期间,有关弱势群体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大都局限于从社会阶层、城市以及农村贫困的角度进行介入,尚未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伴随着由其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媒体的关注,国内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成果。在社会学领域,出现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和著作,虽然切入的角度都有所不同,但总体可以概括为两大角度,即对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和对其成因的分析。在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方面主要有几种理论,以郑杭生、邓志伟等为代表的能力脆弱论,以刘书林、李福勇、沈立人为代表的社会地位论,以陈成文、吴忠民等为代表的贫困定性论,以及王思斌等人的群体构成论和成思危等人的相对弱势论。在弱势群体6 / 24的成因方面,郑杭生、吴忠民等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的转型、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个人素质较差等等。另外一个对这一问题作出高度关注的是法学领域,法学学者们在社会学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不但研究了这一问题的法学意义,提出了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原则、理念以及法理依据,而且在很大范围内对这一问题的法律保护制度进行了设计,讨论如何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司法救助制度等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文章,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覃有土、韩桂君:略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载法学评论XX 年第 1 期;谢景芳: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刍议 ,载前沿XX 年第 3 期;张德军、黄立清:论法治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载理论学刊XX 年第 6 期等。但是,大部分学者都是在对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一番分析的基础上,就提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鲜有人将其上升到权利的高度,而真正将其上升到人权高度的更是凤毛麟角。上升到人权高度的仅有李林:法治社会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 ,载前线2001 年第5 期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我们应当看到,法律保护实质就是权利保护,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根本就是要保障其人权7 / 24的实现。总的来说,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探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思路和途径,这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还不够,这些论述往往不够全面系统,往往专注于问题的某一方面,比如在如何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方面、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大都是针对体制内的一些现有问题的完善,而没有提出创新的观点。国外弱势群体利益问题研究状况与我国当前所讲的“弱势群体”相对应的概念,在国外并没有固定的说法,一般的相关提法有社会不利群体、脆弱群体、边缘群体、贫困阶层、底层阶级等。自 19世纪中叶社会学在欧洲问世以来,西方社会学家们也从社会分层角度对社会弱者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国外(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社会分层理论基础之上的。该理论认为弱势群体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分层的必然产物。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因而,社会必然存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 。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他以财富、权力、声望三位一体的分层尺度划分社会阶层,8 / 24为西方社会学家从社会分层角度研究弱势群体莫定了基础,对后来西方社会学界关于弱势群体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社会学家沃纳采用韦伯分层理论,根据由财产和收入等指标组成的综合性标准,把美国一个小镇的居民划分为六个阶层,即上上层、下上层、上中层、下中层、上下层、下下层。其中, “下下层”指非熟练工人以及领取救济金的人,其实, “下下层”也就是美国社会的弱势群体。此外,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米尔斯、贝尔也分别以职业、技术、权力为标准,对美国社会的弱势群体进行了研究。但是,西方社会学家们由于阶级局限的羁绊,往往只承认资本土义社会有“穷人”阶级,而不承认有“贫困”现象,因而,他们往往对弱者持否定、不保护的态度,认为“穷人这些脆弱者群体是竞争的劣质群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随着社会权利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马歇尔提出公民权理论后,西方学者越来越认为社会原因是造成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社会弱者的存在更多地被认为是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和社会不公平造成的。有些人不能参与与其有关的决策,没有机会参与社会财富和机会的分配,于是他们论为社会弱者和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在支持有困难的社会成员时更多的诉诸与社会制度安排,认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就是给他们机9 / 24会,发发挥和增强他们被压抑的能力。弱势群体被视为在市场竞争中、在社会财富和权力的分配过程中不公平地受到排斥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群体。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1.研究重、难点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维护和实现好弱势群体利益的必然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维护和实现好弱势群体利益的迫切性我国弱势群体权利利益保护的不足之处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分析2.研究创新点本文借鉴了已有的社会学和法学的研究成果,对弱势群体的概念、构成和原因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弱势群体的弱势实质是一种权利弱势,因此应该在加强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提出的诸多方案可能也有创新之处,并跨学科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领域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研究。10 / 243.论文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在我国,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受本人目前水平所限,在理论层面上对一些问题的把握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另外,论文的阐述更多地依赖于间接资料,缺乏直接的社会调查研究。四、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互联网和中国期刊网上的著作、资料和期刊文章,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获取研究相关信息,而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和梳理,作为本研究最基本的资料。比较分析法通过国内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和保护状况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状况作了相关的比较分析,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吸取教训,以此为基础,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将相关成果融入到研究之中。五、论文结构:本文包括引言在内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引言,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论文研究方法与行文结构。11 / 24第二章分析和谐社会和弱势群体的科学内涵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第二部分是弱势群体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分析弱势群体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之一。第三章提出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四章是对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分析。这一章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六、写作提纲:第一章:引言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四、研究方法综述;五、论文结构。第二章:和谐社会和弱势群体的科学内涵(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1、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弱势群体的科学内涵、特征和分类12 / 241、弱势群体的科学内涵以及特征2、弱势群体的分类3、弱势群体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现状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三章: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1、维护好弱势群体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2、维护好弱势群体利益有利于社会公平和正义原则3、维护好弱势群体利益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4、维护好弱势群体利益有利于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5、维护好弱势群体利益有利于使整个社会充满创造活力的需要第四章: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分析1、发展经济来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2、加强法制建设,来保障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13 / 243、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促使社会公平、公正4、教育是解决弱势群体的重要途径5、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基础七、研究计划进度表;2016 年 5 月2016 年 9 月 收集资料2016 年 9 月2016 年 3 月 初稿完成2016 年 3 月2016 年 4 月 修改稿2016 年 5 月 定稿八、参考文献、专著: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邓小平文选(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江泽民文选: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XX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6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北京:人民14 / 24出版社,XX7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8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9齐延平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山东人民出版社,XX10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XX12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3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4郑抗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XX 走向更加安全的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1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6阎青春主编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5 / 241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18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XX1019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XX20章辉美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XX21林慾铭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探索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XX22丁元竹命系百姓: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3焦必方战后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二)、期刊1李强社会分层与社会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XX2刘占锋关注并认真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J前沿,200116 / 243宋希仁保护弱势群体是“德治”的应有之义J前线,20014熊英邓小平理论与“三农”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XX 年第 4 期5唐丽婷保护低收入者权益缩小贫富差距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XX046刘志锁强势群体: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课题J贵州师大学学报,047陈成文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吴忠民和谐社会与中国新阶段J 学海,XX(1)9黄昆,曹燕,徐芳宁中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讨会综述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XX,10朱力失业下岗问题的特征、难点、突破J南京社会科学,XX,11刘光论和谐概念J东岳论丛,2002,2312李林法治社会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J前沿,2001(5)13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J江苏社会17 / 24科学.1995,(6)14田华论转型期社会新生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4)15王桂芝转型期弱势群体基本特征及其深层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XX,(6)16倪先敏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XX,(2)17胡树林我国弱势群体的形成及其危害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XX,(1)18李海青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弱势群体分析J山东经济.XX,(3)19中国城市贫困研究课题组中国城镇贫困问题基本状况分析J经济要参,200120王立新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J社会科学,XX(10)21李景鹏政府职能与人民利益表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XX,(6)22姚望我国改革受阻的深层原因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X,(5)23董成论利益表达机制及其功效J湖北社会科学,XX,(5)24宋杉岐,崔利宏进城务工人员利益表达制18 / 24度化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XX,(12).25陈剩勇,林龙权力失衡与利益协调:城市贫困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J青年研究,XX,(2)26龚世俊利益博弈时代的制度化选择J学术界,XX,(2)27孙立平和谐社会:用制度规范利益表达J,学习月刊.XX,(8)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注:1. 选题类型:基础型、应用基础型、应用型、调研型;2. 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 题 名 称: 螺旋棒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及轴19 / 24向学 生 姓 名: 魏 鹏 学号: 201603525指 导 教 师: 曹仁涛 职称: 副教授所 在 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专 业 名 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兰州交通大学2016 年 3 月 28 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指 导 教 师院专 业 班 级学 号姓 名日 期/400-AII 型蒸汽锅炉热力计算 机械工程学院 20 / 24热能与动力工程 07-1 2016 年 3 月 31 日多媒体课件的理论指导了解并熟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1、2、3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具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方面的指导。对外界信息的简单接受,而是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理解。21 / 24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课件制作的多媒体著作工具 公司的Authorware4Action!;Asymetrix 公司的 ToolBo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