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密 封封 胶胶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审批 审批 毛成秀毛成秀 实施日期 实施日期 2014 年年 11 月月 01 日日 四川省科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有限公司四川省科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1 要求 1 1 外观 产品应为细腻 均匀膏状物 无气泡 结块 凝胶 结皮 无不易 分散的析出物 双组分产品两组分的颜色应用明显区别 1 2 材料物理性能要求 相容性试验方法相容性试验方法 1 依据标准 GB 16776 2005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2 仪器设备 玻璃板 无色透明浮法玻璃 75mm 50mm 6mm 隔离胶带 25mm 75mm 温度计 20 100 紫外线荧光灯 UVA 340 型 紫外辐照箱 清洗剂 50 异丙醇一蒸馏水溶液 参照密封胶 浅色或半透明密封胶 3 试验原理 将一个有附件的试验试件放在紫外灯下直接辐照 在热条件下透过玻璃辐 照另一个试件 再对没有附件的对比试件同样试验 观察两组试件颜色的变化 对比试验密封胶同参照玻璃及附件粘接性的变化 光照试件的位置 4 试样的制备 4 1 在玻璃表面用 50 异丙醇一蒸馏水溶液并用洁净布擦拭干净 4 2 按下图在玻璃的一端粘贴隔离胶带 覆盖宽度约为 25mm 4 3 按照上图制作 8 块试件 4 块是无附件的对比试件 另外 4 块是有附件的试 验试件截切成条状 尺寸为 6mm 6mm 50mm 放在玻璃板中间 对比试件和试 验试件的制备方法相同 只是不加附件 4 4 将试验密封胶挤注在附件的一侧 参照密封胶挤在附件的另一侧 用刮刀 整理密封胶与附件上端面及侧面紧密接触 并与玻璃密实粘结 两种胶的相接 处应高于附件上端约 3mm 5 试件的养护和处理 5 1 制备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 7d 取两个实验试件和两个对比试件 玻璃 面朝下放置在紫外辐照箱中 再放入两个实验试件和两个对比试件 玻璃面朝 上放置 在紫外灯下辐照 21d 5 2 为保证紫外辐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 紫外灯使用 8 周后应更换 为保证均 匀辐照 每两周按下图更换灯泡 去除 3 灯泡 将 2 灯泡移到 3 灯的位置 将 1 灯移到 2 灯的位置 将 4 灯移到 1 灯的位置 在 4 灯的位置安置一个新 灯泡 5 3 实验箱的温度应控制在 48 2 距离试件 5mm 处测量 试件表面温 度每周测一次 6 实验步骤 6 1 试件编号后将试件放置在紫外线下 记录试件放置的方向 6 2 实验后从紫外箱中取出试件 在 23 冷却 4h 6 3 用手握住隔离带上的密封胶 与玻璃成 90 方向用力拉密封胶 使密封胶 从玻璃从玻璃粘接处剥离 6 4 破坏面积的测量 采用透过印制有 1mm 1mm 网格线的透明膜片 测量拉伸 粘接试件两粘接面上粘接破坏面积较大面占有的网格布数 精确到 1 格 不足 一格不计 粘接破坏面积以粘接破坏格数占总格数的百分比表示 按下式计算 实验胶 参照胶与附件内聚破坏的百分率 CF 100 At CF 内聚破坏面的百分率 At 内聚破坏面积的百分率 6 5 检查密封胶对附件的粘接性 与附件成 90 方向用力拉密封胶 使密封胶 从附件粘接处剥离 6 6 按照 6 4 测量并计算实验胶 参照胶与附件内聚破坏的百分率 6 7 观察实验胶 参照胶的颜色变化 6 8 按照下表指标检查并记录实验胶与参照胶颜色变化及其他任何值得注意的 变化 颜色变化的评定 级别颜色变化变色描述 0无变色颜色无任何变化 1非常轻微的变色只有非常轻微的变化 以致通常无法确定 2轻微的变色很淡的颜色 通常为黄色 3明显变色轻轻的颜色 通常为黄色 橙色 粉红色或棕色 4严重变色明显的颜色 可能是红色 紫色参杂着黄色 橙色 粉红色或棕 色 5非常严重的变色较深的颜色 可能是黑色或其他的颜色 7 实验结果的判定 结构装配用附件同密封胶相容性试验结果 按照下表判定 结构装配系统用附件同密封胶相容性判定指标 试验项目判定指标 颜色变化 试验试件与对比试件颜色变化一 致 附件同密封胶相容 玻璃与密封胶 试验试件 对比试件与玻璃粘接 破坏面积差值 5 表干时间表干时间 1 依据标准 GB 16776 2005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GB T 13477 5 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 5 部分表干时间的测 定 2 仪器设备 黄铜板 尺寸 19mm 38mm 厚度约为 6 4mm 模框 矩形 用钢或铜制成 内部尺寸 25mm 95mm 外型尺寸 50mm 120mm 厚度 3mm 玻璃板 尺寸 80mm 130mm 厚度 5mm 聚乙烯薄膜 2 张 尺寸 25mm 130mm 厚度约为 0 1mm 刮刀 无水乙醇 3 试验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将密封材料试样填充到规定形状的模框中 用试样表面放置薄膜或接触的方法测定其干燥程度 报告薄膜或手指上无粘附 试样所需的时间 4 试验条件 实验室标准条件 5 试样制备 用丙酮等溶剂清洗模框和玻璃板 将模框居中放置在玻璃板上 用在 23 2 下至少放置 24h 的试样小心填满模框 勿混入空气 多组试样 在填充前应按照生产厂的要求将各分组混合均匀 用刮刀刮平试样 使之厚 度均匀 同时制备两个试件 6 试验步骤 A 法 将制备好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静置一定时间 然后在试样表面纵横 1 2 处放置聚乙烯薄膜 薄膜中心位置加放黄铜板 30s 后移去黄铜板 将薄膜以 90 角从试件表面在 15s 内均匀揭下 相隔适当时间在另外部位重复上诉操作 直至无试样粘附在聚乙烯条上为止 记录试件成型后至试样不再粘附在聚乙烯 条上所经历的时间 B 法 将制备好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静置一段时间 然后用无水乙醇擦拭手指 端部 轻轻接触试件上三个不同部位的试样 相隔适当时间重复上诉操作 直 至无试样粘附在手指上为止 记录试件成型后至试样不粘附于手指上所经历的 时间 7 表干时间的数值修约 表干时间少于 30min 时 精确至 5min 表干时间在 30min 至 1h 之间时 精确至 10min 表干时间在 1h 至 3h 之间时 精确至 30min 表干时间超过 3h 时 精确至 1h 8 表干时间 3h 为合格 下垂度下垂度 1 依据标准 依据标准 GB 16776 2005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 GB T 13477 6 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流动性的测定 2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 将密封胶注入规定尺寸的模具中 在一定温度下 以垂直和水平的位置保持规定时间 测出试样流出模具端部的长度 从而依据 一定标准判断出其流动性 3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下垂度模具 鼓风干燥箱 钢板尺 聚乙烯条 4 试件的制备 试件的制备 将下垂度模具用丙酮等溶剂清洗干净并干燥 把聚乙烯条衬在 模具底部 使其盖住模具上部边缘 并固定在外侧 然后把已在 23 2 下 放置 24h 的密封材料用刮刀填入模具内 5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步骤 5 1 垂直方向 5 1 1 将制备好的试件立即垂直放置在已调节至 50 2 的干燥箱内 磨具 的延伸端向下 见图 1 放置 24h 5 1 2 从干燥箱中取出试件 用钢板尺在垂直方向上测量每一试件中试样从底 面往延伸端向下移动的距离 mm 5 2 水平方向 5 2 1 将制备好的试件立即水平放置在已调节至 50 2 的干燥箱内 磨具 的延伸端向下 放置 24h 5 2 2 从干燥箱中取出试件 用钢板尺在水平方向上测量每一试件中试样超出槽 形模具前端的最大距离 mm 6 实验结果判定 实验结果判定 下垂度在垂直方向上 3mm 水平方向上无变形为合格 7 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7 1 制备试件时 避免形成气泡 在模具内表面将密封材料压实 修整密封材料 的表面 使其与模具的表面和末端齐平 放松模具背面的聚乙烯条 7 2 下垂度试验每一试件的下垂值 精确至 1mm 7 3 如果试验失败 允许重复一次实验 但只能重复一次 当试样从槽形模具中 滑脱时 模具内表面可按生产方的建议进行处理 然后重复进行试验 密封胶挤出性密封胶挤出性 1 依据标准 依据标准 GB 16776 2005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 GB T 13477 4 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原包装单组分密封材料挤 出性的测定 2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采用压缩空气将密封材料从聚乙烯挤胶筒中挤出至 水中 测定一次将全部样品挤出所需时间的长短 判定出胶体的挤出性 3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聚乙烯挤胶筒 稳压气源 秒表 气动挤抢 恒温箱 4 试件的制备 试件的制备 试验前 将待测胶挤入聚乙烯挤胶筒中 放置在 23 2 恒温箱中至少 24h 5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步骤 5 1 试验在 18 23 下进行 5 2 将试件从恒温箱中取出 插入气动挤抢 升压至 250 10 kPa 5 3 一次性将全部样品从筒中挤出 用秒表记录出时间 试验次数为一次 6 实验结果判定 实验结果判定 挤出时间 10s 为合格 硬度硬度 1 依据标准 依据标准 GB 16776 2005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 GB T 13477 6 2002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2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金属模框 内框尺寸 130mm 40mm 6 5mm PE 膜 邵尔 A 型硬度计 3 试件的养护 试件的养护 双组份硅酮结构胶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放置 14 天 单组份硅酮 结构胶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放置 21 天 在不损坏试件条件下 养护期间挡块应 尽早分离 4 试件的制备 试件的制备 在 PE 膜上平放金属模框 将试验样品挤注在模框内 刮平后 除去模框养护 揭去 PE 膜值得试样 5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步骤 5 1 把试样放置在坚固的平面上 拿住硬度计 压足中孔的压针距离试块边缘至 少 12mm 平稳地把压足压在试样上 不能有任何振动 并保持压足平行于试 样表面 以使压针垂直地压入试样 5 2 在试样相距至少 6mm 的不同位置测量硬度值 5 次 取中位数 6 实验结果判定 硬度为 20 60Shore A 为合格 7 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7 1 测试时 所施加的力要刚好足以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 除另有规定 必须 在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后 1s 内读数 如果是其他间隔时间读数则必须说明 拉伸粘接性拉伸粘接性 1 依据标准 依据标准 GB 16776 2005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 GB T 13477 8 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 8 部分 拉伸粘接性的测定 2 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2 1 粘接基材 M 类 符合 GB T13477 1 2003 铝板厚度不小于 3mm G 类 清洁 无镀膜的无色透明浮法玻璃 厚度 5mm 8mm Q 类 供货方要求的其它基材 2 2 隔离垫块 截面 12mm 12mm 2 3 防粘材料 2 4 拉力试验机 拉力速度可调至 5 6 mm min 2 5 制冷箱 可降至 20 2 2 6 鼓风干燥箱 温度 70 2 3 3 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标准试验条件 23 2 相对湿度 50 5 4 4 试验原理 试验原理 将待测密封材料粘接在两平行基材之间 制成试件 将试件拉伸至破坏 以 计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及绘制曲线的方法表示密封材料的拉伸性能 5 5 试件制备养护试件制备养护 5 1 用脱脂纱布清除水泥砂浆板表面浮灰 用丙酮等溶剂清洗铝板和玻璃板 并干燥之 5 2 按密封材料生产方的要求制备试件 如是否使用底涂料及多组分密封材料 的混合程序 每种制备 5 个试件 5 3 在防粘材料上将两块粘接基材与两块隔离垫板组装成空腔 然后将在 23 2 下预先处理 24h 的 密封材料样品填在空腔内 制成试件 填试件 时注意 避免形成气泡 将试样挤压在基材的粘接面上 粘接密实 休整试样 表面 使之与基材和垫块的上表面齐平 将试件侧放 尽早去除粘接材料 使 试样充分固化 在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体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 校车租赁 包车合同范本
- 济宁学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城市设计模型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锡太湖学院《病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生物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的合同承包商管理程序(标准版)
- 南京邮电大学《中医皮肤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拆除原有栏杆施工方案
- 诗中的童年课件
- 施工班组考核表
- 仓库发货清单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GB∕T 34876-2017 真空技术 真空计 与标准真空计直接比较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GB∕T 31568-2015 热喷涂热障ZrO2涂层晶粒尺寸的测定 谢乐公式法
- 陕西省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 2022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后勤不“后”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促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 清洁工具使用及动作规范
- VTE防治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