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公司资料收集_第1页
壳牌公司资料收集_第2页
壳牌公司资料收集_第3页
壳牌公司资料收集_第4页
壳牌公司资料收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历史 壳牌 荷兰皇家 壳牌集团 Royal Dutch Shell 又译蚬壳公司 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 总部位 于荷兰海牙 壳牌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 荷兰皇家石油于 1890 年创立 并 获得荷兰女王特别授权 因此被命名为荷兰皇家石油公司 为了与当时最大的石油公司 美国的标准石油竞争 1907 年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合并 壳牌是所谓的七姊妹 Seven Sisters 之一 至今依然是石油 能源 化工和太阳能领域 的重要竞争者 壳牌拥有五大核心业务 包括勘探和生产 天然气及电力 煤气化 化工 和可再生能源 壳牌在全球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公司或业务 壳牌在中国的历史 壳牌在中国发展业务 已超过一百多年 在十九世纪 90 年代初 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 森默和森姆 森默兄弟 便已 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 并在香港 上海 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 1894 年 森默兄弟已用散装油轮运送煤油到上海 同年 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开始进 Crown 牌煤油到中国 当时内地称这 Crown 的品牌为僧帽牌 在香港则称宝盖牌 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原是竞争对手 1903 年 两家公司合作经营远 东的业务 在伦敦成立亚细亚火油公司 亚细亚火油公司分别於 1906 年及 1908 年在香港及上海成立办事处 1913 年 两个办事 处分别成为亚细亚火油 华南 有限公司和亚细亚火油 华北 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 1907 年 荷兰皇家与壳牌运输合并业务 成立荷兰皇家 壳牌集团 但当时公司在中国的 业务仍通过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名义经营 至二次大战前 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 50 间附属公司 在约 20 个省份经营 1000 个经销 处 大战期间 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 并严重破坏 一切经营活动停顿 战后 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1949 年成立时 壳牌已雇有员工 超过 1000 人 其中包括 35 名外籍员工和 4 名华籍经理 1950 年后 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 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 壳牌 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 直至 1966 年 该办事处才结束 与此同时 壳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1970 71 年 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 1980 年 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 积极开展化 工产品贸易 1983 年 壳牌先后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及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 开始在南中 国海进行石油勘探工作 随着中国 对外开放政策 的实施 壳牌先后于 1985 年及 1987 年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了 两个合资油库 此后 壳牌在中国更加积极投资 目前 已在多个省市发展广泛的业务 2000 年 壳牌中国与中国海洋石油合资的中海壳牌石油化工签约 这项总投资达 40 亿美 元的合资项目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 壳牌目前与中国北京 天津 广 东 成都建有加油站 2004 年 1 月 9 日 壳牌公司宣布调低公司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 引起震惊 之后 公司承认 3 年来共夸大了 48 5 亿桶的石油天然气储备 公司的 3 名高层人员离职 4 月 标准普尔将壳牌公司的评级从 AAA 级调低到 AA 该公司之前拥有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 国际评级机构 AAA 的评级 是欧洲两家得到双 AAA 评级的公司之一 4 月 28 日 美国司 法机构和英国当局都开始对事件展开调查 2006 年 2 月 24 日 尼日利亚南部哈科特港的一家法院判定 壳牌石油公司须 赔偿尼南部伊角族居民 15 亿美元 以补偿石油开采活动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 二 事件经过 壳牌公司成立于 1897 年 它的两个母公司分别是荷兰的皇家荷兰石油公司 持股 60 和英国的壳牌运输公司 持股 40 2005 年 7 月之前 两家公 司在运营上彼此独立 拥有各自独立的董事会 分别在荷兰和英国挂牌上市 可以互相购买对方的股票 2005 年 7 月 20 日 在两大母公司董事会合并方案 获得通过后 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和壳牌运输公司实现了内部的整合 合并后公 司名称仍为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 总部设在荷兰海牙 目前公司拥有 10 8 万 员工 业务遍及全球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是世界上最大的集石油 天然气 发电 化工 可再生能源以及其它业务的上下油一体化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之一 在美国 财富 杂志最新 500 强排名中位居第 4 名 并连续四年被世界优秀管 理评估机构 M E 评为全球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道德感的大石油公司 壳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与演变壳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与演变 壳牌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19 世纪末 20 世纪 70 年代前期 壳牌处于早期发展和注重履行经济 责任阶段 这期间壳牌集团的 CSR 实践主要以生产经营为主线 以为股东创造 价值为核心 1898 年 壳牌出版了第一本 壳牌运输和贸易审计报告 1953 年 壳牌出版了第一本 壳牌集团总报告 以上报告是壳牌早期围绕经济责 任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例证 2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开始注重社会回应阶段 此间 全球商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壳牌的一系列丑闻事件使其公众形象受到 很大争议 壳牌开始重视外界反应对业务的影响 并积极反思和采取改进措施 壳牌初步将 CSR 理念与集团战略相结合 制定并修订 壳牌商业原则 3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 全面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阶段 1987 年制定 环境管理指南 1989 年制定 职业健康管理指南 1997 年对在公 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具有 宪章 意义的 壳牌商业原则 进行了重大修 订 发布了 壳牌集团健康安全与环境报告 及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 首份 壳牌报告 1998 年首次对集团非财务业绩进行财务分析 与企业伦理 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专家进行对话 并与壳牌员工在社会责任和商业原则上的专 题讨论中取得进展 这期间 壳牌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阐释 并将 CSR 管理全面融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中 丑闻事件的推动作用丑闻事件的推动作用 翻开壳牌的历史 今天壳牌的辉煌很难让人与曾经备受指责的丑闻事件相 提并论 但正是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成为推动壳牌全面梳理其企业社会责任 理念 重新打造公司管理体系的重要外因 BrentBrent SparSpar 海上平台事件海上平台事件 1995 年 4 月 壳牌要沉掉一艘废弃的重 4000 吨 高 137 米的名为 Brent Spar 号的海上储油废弃平台 遭到德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强烈反对 此后的几个 月里 绿色和平组织精心设计了一场公众响应极其默契的闪电战 引起公众对 壳牌的强烈抨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达成一致 采取法律 措施阻止了平台的下沉 Brent Spar 平台最终被壳牌花费重金拉回挪威 该事 件使壳牌当年在德国的汽油销量猛跌了 50 尼日利亚环保事件尼日利亚环保事件 就在 Brent Spar 平台事件发生几个月后 尼日利亚环保论者 Ken Saro Wiwa 和其他 8 个反对壳牌的激进分子被当时的尼日利亚政府以煽动暗杀罪名处 死 壳牌被疑与处决了上述人物的尼日利亚独裁政权有染 在公众舆论中掀起 了轩然大波 壳牌遭受到严重的形象危机 此事至今仍令壳牌心有余悸 上述事件的发生对当时内部管理和财务状况都不佳的壳牌来说等于雪上加 霜 这促使壳牌开始深思和反省 做了错事怎么办 壳牌认识到 要改变 公司的严峻形势 需要建造一个快速 灵活 注重环保的组织 这一组织要有 效运作 更具创新精神 并能将壳牌公司引向获利丰厚的新征程 壳牌开始通 过聘请顾问和摸底调查进行改革 作为改革的重要一步 1997 年首先修订了 壳牌商业原则 新修订的 商业原则 增加了人权的内容 并确定了壳牌 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战略 壳牌承诺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展业务 这让壳 牌在发展中要通过股东的眼睛观察世界 要了解和应对壳牌运营及产品可能对 社会和环境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为壳牌的未来发展争取先机 储量虚报事件储量虚报事件 2004 年 1 月 9 日 壳牌将占其已探明油气储量 20 的 27 亿桶原油 12 亿 桶天然气的储量等级由 确定储量 降为 可能储量 其后 3 次不断下调 最终公布了 44 7 亿桶的虚报储量 储量虚报丑闻直接导致壳牌原董事长菲利 浦 沃茨的黯然离职 丑闻就像噩梦一样将壳牌缠绕 让壳牌原有的痼疾渐渐 映入人们的视线 投资者称看不到壳牌长期的业务增长点 油气储量 注水 甚至引发了壳牌信用危机 储量丑闻给壳牌带来了深远影响 第一 丑闻事件直接推动了壳牌双董事 会治理结构的结束 虚报储量发生后 众多投资者认为丑闻的大部分原因在于 壳牌长时期的双董事会治理结构导致了官僚及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 并积极要 求改革 壳牌遭受到巨大压力 在新任总裁范德伟的推动下 2004 年 10 月开 始计划将公司转变为单董事会治理架构 由同一个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管理 结束了壳牌 98 年历史的 双董事会 二元管理结构 第二 丑闻事件后 针对 新的形势 壳牌确定了 更多的上游 更赢利的下游 的发展新战略 这也是壳 牌自 2004 年起五年以来的发展战略 第三 考虑到壳牌的新发展 2005 年对 壳牌商业战略 进行了自 1976 年以来的最重大的一次修订 明确提出 壳牌 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要求壳牌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 在商业决策中综合 考虑经济 环境和社会因素 对壳牌来说 对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以一 种对环境 社会负责的方式来应对世界未来的能源挑战 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宪章 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宪章 壳牌商业原则壳牌商业原则 壳牌认为 有原则的运营方式是壳牌保持长期成功的关键 壳牌商业原 则 与联合国 全球契约 全球沙利文原则 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 的 跨国公司行为准则 在指导思想上是相吻合的 它们都建立在三个基本的 价值观基础上 诚实 正直和对人尊重 自 1976 年以来 壳牌一直坚持把 壳牌商业原则 纳入到自己的战略规划 当中 并随着环境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 目前 壳牌商业原则 已成为壳 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已经渗透到壳牌全球业务的每个角落 壳牌商业原则 包括经济 竞争 商业道德 政治活动 包括公司的政治捐 助和员工参与社区活动 健康与安全 保安与环保 当地社区 沟通和交流 及遵纪守法八个方面的内容 壳牌是全球契约的倡导者 并支持 全球沙立文原则 壳牌要求集团所 属企业都要遵守 壳牌商业原则 也鼓励业务伙伴遵循这些原则或类似的原 则 并希望合同工按照 原则 进行操作 相对完善的相对完善的 CSRCSR 管理机构管理机构 壳牌作为业界 CSR 实践领先者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成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 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机构 内设有专门的社会责任委员会 外设外部评价委 员会 社会责任委员会于 1999 年成立 是壳牌董事会下设的四个专门委员会之一 目前 社会责任委员会由三名非执行董事组成 协助董事会代表集团按照 壳 牌商业原则 壳牌行为准则 健康安全环境政策 壳牌可持续发 展政策 等对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和行为进行评估 并提出建议 其主要 职能还包括 了解集团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和社会表现 了解集团在主要项目和 业务所在地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管理 为可持续报告提供信息和草案 与外部 评价委员会进行面对面会谈 到业务所在地与当地员工和外部股东进行会谈 获取业务所在地责任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等 壳牌的外部评价系统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 呈现系统化 其成员全部由来 自美国商务社会责任协会 国际环境与发展学会 英美市场可持续发展组织 世界资源研究所 国际透明度组织等一些国际权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它 们与社会责任委员会一起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对壳 牌报告是否选择了最重要的主题 如何回应股东关心的问题 是否已经提供了 足够多的信息等进行评价 并提供建议 完善的报告体系完善的报告体系 壳牌的报告体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早期主要是公司对内和对外信息 通报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发布公司的财务 环境及社会报告 2000 年 壳牌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合并到 壳牌报告 目前壳牌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集团年度可持续发展 报告 壳牌已连续 10 发布集团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始称 壳牌报告 2005 年起改称 壳牌可持续发展报告 报告有一套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除了独立的业绩指标外 还引入了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油气行业可持 续发展报告指南 等相关国际指南和指标 二是可持续发展国别报告 壳牌很 重视业务所在地的业绩表现 特别关注影响到壳牌名声和商业表现的业务所在 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并且致力于与当地社区一起提高这些地方的环境和社会 表现 为此 壳牌还发布重点业务所在国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如 壳牌巴西报 告 壳牌菲律宾可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