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录目录 一 工程概况一 工程概况 2 二 回填部位及水泥土掺量选择二 回填部位及水泥土掺量选择 2 三 管道回填施工方法三 管道回填施工方法 3 四 计划投入的施工机械四 计划投入的施工机械 5 五 管道回填施工要点五 管道回填施工要点 6 六 质量保证措施六 质量保证措施 6 七 安全保证措施七 安全保证措施 9 2 一 一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石家庄隆兴大道综合管沟起始范围与道路工程范围一致 西起临济街 K0 600 东至北京南大街 K2 900 经前期与业主 中冶设计院沟通 隆兴大道综合管沟在重庆南大街 北京南大街与中冶管沟预留接口衔接 分界 位置详见综合管沟平面图 隆兴大道综合管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综合管沟主体及其附属设施 主要 内容包括 管沟主体标准结构段及附属的投料口 端井 管线引出段 通风井 集水坑 参观口等 附属设施包括 综合管沟配套的消防系统 排水系统 通 风系统 照明系统 监测系统 控制系统等工程 石家庄隆兴大道综合管沟起始范围与道路工程范围一致 西起临济街 K0 600 东至北京南大街 K2 900 经前期与业主 中冶设计院沟通 隆兴大道综合管沟在重庆南大街 北京南大街与中冶管沟预留接口衔接 分界 位置详见综合管沟平面图 二 回填部位及水泥土掺量选择二 回填部位及水泥土掺量选择 1 回填部位 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回填填料要求 管道位置及指挥部文件要求 我标段需 对综合管廊两侧及雨污水管道两侧回填层部分进行采用 8 水泥土回填 2 水泥土掺量选择 综合管廊两侧回填 管廊两侧回填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年限 因 此管廊两侧回填土应充分夯实 但由于管廊两侧空间有限 只能使用小型夯实 机具 为达到要求压实度 管廊两侧回填土采用 8 水泥土回填 雨污水管道回填 雨污水管位位于 因此 污水管道需横穿路基 由于现 场条件限制 本段无法下重型压实机械 因此本段建议采用 3 7 灰土回填至原 地面高度 然后统一进行路基填筑 三 管道回填施工方法三 管道回填施工方法 沟槽回填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 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 并严格按照两侧 对称回填的要求进行 严禁单侧回填 3 1 沟槽处理 由于沟槽开挖较深 施工现场均为砂性土 所以主体结构施工时 对沟槽边 坡进行土钉墙锚喷支护处理 沟槽回填之前应先将沟槽边坡锚喷支护混凝土清 除干净 并将主体结构与边坡之间的土块 杂物等清理干净 2 水泥土用料及处理 水泥使用前应批量检验安定性 强度 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对 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水泥坚决不予采用 土料选用含水量适中且硫酸盐含量不超 过 0 8 有机质含量不超过 10 的土 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 2 水泥土用土料为清表后不含有机杂质的土方 且土料中不得含有砖块 土块及其它杂物 3 水泥土拌合和运输 水泥土采用集中拌合 选择较为开阔的场地作为水泥土拌合的场地 采 用挖掘机 装载机配合对水泥及土料进行翻拌 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数据 土料含水量按 19 左右控制 土料水分过大或不 足时采取晾干或洒水润湿的措施 将水泥土含水量控制在试验确定的 16 7 2 范围内 水泥土拌和均匀 颜色一致 根据以往拌合水泥土的经验 在场地内拌合 2 3 遍即可将水泥土拌合均匀 并且经过运输时的装车 卸车及人工向沟槽内回填时的间接拌合 水泥土的均 匀程度将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水泥土集中拌合均匀后 采用 20t 自卸车运输至回填现场 4 回填夯实 雨污水管线回填 1 在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 回填时基槽内不得有积水 保持管槽 干燥 2 沟槽回填时 严格执行各类地下管线回填技术标准 先填实管侧三角 部分 再同时填管道两侧 然后回填至管顶以上 0 25m 处 未经检查的接口要 留出 如沟内有积水 必须全部排尽后 再行回填 4 3 回填沟槽时应由低至高 管腔两侧同时分层进行 填土不得直接扔在 管道上 沟槽底至管顶以上 500mm 的范围均应采用人工还土 超过管顶 500mm 以上可采用机械回填 回填时分层夯实 在进行雨水方沟回填时 方沟两侧应 同时回填 每次回填深度不得大于 20cm 4 回填土的夯实采用人工夯实和机械夯实两种方法 夯实时 管道两侧 同时进行 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 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 管道两侧和管顶以 上 500mm 范围内采用蛙式夯 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 0 2m 管道两侧夯实面的 高差不大于 300mm 管顶 500mm 以上回填应分层整平夯实 当沟槽窄小时应扩 槽 保证足够的工作宽度 采用小型压路机 每层虚厚不大于 0 3m 碾压的重 叠宽度不应小于 20cm 在管道回填过程中保护管道本身的安全 分段回填时 相邻段的接茬留台阶 每层台阶宽度 厚度 2 倍 5 回填密实度标准 见图 A 胸腔 1 区 95 轻型击实 B 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 2 区 85 2 轻型击实 C 管顶以上 50cm 至路床 3 区 90 轻型击实 分回填密度 执行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DBJ01 11 重型击实标准 6 每层回填完毕 自检合格后 层层报监理抽检验收 合格后方可进行 下层回填 7 检查井回填 路面范围内的检查井井室和井筒周围从槽底开始 采用 8 水泥土回填 压实度符合道路回填要求 在检查井井筒周围 沥青混凝土底 面层以下 浇筑厚度不小于 500mm 宽度不小于 500mm C15 的快硬混凝土加固 待混凝土硬化后 紧固调节高度和防位移螺栓 8 水泥土 自然地面 3 11 23 3 5 回填时采用人工回填 按照虚铺厚度 20cm 分层回填 整平 夯实 由于地 形限制 夯实机具选用小型电动夯机或汽油夯机 每层夯实遍数暂定为 3 4 遍 以施工中试验结果为准 夯实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夯机对砌体造成损坏 夯实过程中 由专人负责对夯实后的表层进行整平 清理 保证夯实效果 及夯实后的表面平整 管廊及砖砌雨水方沟回填 1 方沟回填前应将主体结构与边坡之间的土块 杂物等清理干净 沟槽 回填时 严格执行各类地下管线回填技术标准 先填实管侧三角部分 再同时 填管道两侧 然后回填至管顶以上 0 25m 处 未经检查的接口要留出 如沟内 有积水 必须全部排尽后 再行回填 2 回填沟槽时应由低至高 沟槽两侧同时分层进行 沟槽底至顶板以 上 500mm 的范围均应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回填 回填时分层夯实 在进行沟槽回 填时 沟槽两侧应同时回填 每次回填深度不得大于 20cm 3 回填土的夯实采用人工夯实和机械夯实两种方法 夯实时 沟槽两 侧同时进行 不得使主体损伤 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 沟槽两侧范围内采用蛙 式夯 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 0 2m 沟槽两侧夯实面的高差不大于 300mm 顶 板 500mm 以上回填应分层整平夯实 采用小型压路机 每层虚厚不大于 0 3m 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应小于 20cm 在管道回填过程中保护主体结构本身的安全 分段回填时 相邻段的接茬留台阶 每层台阶宽度 厚度 2 倍 4 每层回填完毕 自检合格后 层层报监理抽检验收 合格后方可进 行下层回填 5 养生 水泥土回填采用连续回填 即一层回填检测合格后及时进行下一层回填 在填至最后一层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保持在潮湿状态下养生 养生期为 7 天 养生期间应设置禁行标志 车辆一律行不得在回填土上行驶 6 检验方法 压实度使用灌砂法或环刀法测定 6 四 计划投入的施工机械四 计划投入的施工机械 第三合同段管道回填施工机械设备表第三合同段管道回填施工机械设备表 表表 1 1 11 1 1 机械名称规格型号 额定功率 KW 吨位 t 或容量 m3 数量备注 挖掘机 PC2000 8m31 装载机 ZL403 0m3 1 洒水车 12t1 电动打夯机 5KW4 汽油打夯机 1 自卸汽车 20t3 五 回填施工要点五 回填施工要点 a 回填前需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沟槽清理情况 凡沟槽内有杂物 不平整或 表面松散 弹簧现象都应重新换填 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层回填 b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对进场的材料按频率抽检 并注意 土料中不应含有 树根 杂草和不适宜材料 水泥在使用前必须送检 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c 回填时 当天回填的水泥土应在当天完成夯实 d 水泥土碾压时含水量宜掌握在最佳含水量的 1 2 之间 保证其在预 定夯实遍数的情况下达到压实度要求 e 沟槽回填应在盖板完成后进行 并严格按照两侧对称回填的要求进行 严禁单侧回填 六 质量保证措施六 质量保证措施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 建立项目经理部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对工程质 量负全面责任 由项目总工程师直接管理技术质量工作 技质部具体负责工序 质量控制 每个分项工程和主要工序 项目总工程师向工程部和技质部提出技 术交底和质量要求 由两部制定详细的技术交底单和质量保证单 下达作业班 组 并上报总工抄件一份 以备核查 7 2 现场质控人员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质控员持证上岗 发现违章操作和质量隐 患 立即指出和监督改正 3 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认真贯彻施工组织 设计和技术措施 对新技术的使用要理解原理 掌握方法 精心操作 及时检 查 确保设计要求 接受市质检部门 工程监理设计人员的检查监督 2 质量保证措施 1 加强质量管理文件资料的控制 明确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在文件资料控制中的职责 办公室负责汇集 整理本项目质量体系文件和一般管理性文件资料 技质部负责汇集 整理 保管本工程范围内的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资 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 按系统 专业归类整理 严格按照归档要 求编写目录 台账 收发文本等 工程完工后 项目经理部将工程竣工资料整理及时上交有关部门 业主有 特殊要求时按合同执行 2 严格进行材料 设备采购控制 根据合同或业主要求 确定本工程项目主要物资采购 严格控制材料采购质量 凡是进场材料 现场材料员必须进行验收 并通 知技质部进行检查 3 认真做好产品标识和可溯性控制 原材料及半成品 在产品标写或挂牌进行标识 对工序的标识采用 隐检单 工序质量评定表 等进行标识 各单据 必须层层落实签证 4 依靠过程控制保证质量 施工准备 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程师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提出要求 组织项目经理部人员学习设计文件 图纸 了解现场环境 做好技术交底 工作 测量负责人接收现场测量控制桩 水准点 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文字 记录 8 建立各种形式的质量攻关小组 对技术 工艺 质量等攻关项目进行研讨 施工过程 坚持 过程精品 控制 特殊部位实行交底 实施 目标考核 严格奖 惩 严格做到 三级交底 并组织施工生产 严格执行 三检制度 自检 互检 专检 自检 每道工序完成后 由班组质量员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如发现问题 整改后再进行检验 互检 由施工员组织 上下两道工序操作班组参加 进行互检 施工班组 之间对彼此的质量情况进行参照检查 奖优罚劣 起到督促作用并帮助整改 专检 项目部专职质量员对各道工序按 设计文件 施工规范 验收标准 进行验收 同时对工序质量作出评价 严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以优良的工作质量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 每 道工序完成后由班组进行自检 然后由施工员组织交接检 合格后由质检员填 写质量记录 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分项 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验收 验收合 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严把材料进货关 未经检验 试验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使用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以工序施工过程为质量控制点 监控每个部 位 每道工序 每项工艺 是施工的全过程均在质量监控之下 执行项目经理与操作班组负责人质量负责制度 做到谁施工 谁负责工程 质量 严格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质量合格后转入下一道工序 严格检验和试验 对进场物资必须检验和试验 防止不合格品用于施工生产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产品 不合格品及废品 不合格的分项工程不准进行 下道工序 9 每道工序完成后由班组进行自检 然后由施工员组织交接检 合格后由质 检员填写质量记录 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或分项 分部工程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强化检验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计量员负责本工程的所有计量设备的管理 包括登记分台帐 维护 标识 校准 保管等 并将情况随时记录在分台帐上 对需要进行同期鉴定的计量器 具 按鉴定计划安排及时报送有资质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 明确对计量设备的标识方法 保证进入现场的计量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在使用 搬运时必须保证检验 测量试验设备的基准状态不发生变化 保 证检测精度和准确性 设备使用人员需掌握设备的使用规定和维护保养规定 当发现检验设备发 生偏差时 要及时更换检测设备并追溯或重新检测过去的检测结果 认真作好质量记录的控制 项目经理部保存施工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同期记录 便于追溯和查询 质量记录的填写必须真实 准确 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记录形成后 按照 规定的传递方式进行有效的传递并加以妥善保存 形成完整的工程资料 5 纠正和预防措施 针对不合格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一般不合格由项目经理部 制定纠正措施 由项目经理部总工负责审批 对重大的不合格由项目经理上报监理单位 业主 项目经理 总工会同监 理单位 业主三方共同制定纠正措施 由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批 纠正措施的传递由项目经理部的技质部负责 工程部负责纠正措施的实施 技质部负责追踪验证 技质部负责收集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 根据本项目确定的各种资料统计工 具进行研究 分析 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本工程的 特点制定预防措施 工程完工后 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整理竣工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厂矿消防知识培训
-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4.2 影响光合作用因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 隔物灸产品培训
-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培训成果
-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天地人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 安全教育培训总结
- 药理学练习试题及答案
- 2024分析技术考试-环保检测练习卷附答案
- (2024版)机动车查验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铁路机务知识培训课件
-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024年智能工厂的新范式
- 2024智能AI中台白皮书
- 《万以内数的认识》大单元整体设计
- 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重点事项解读(米)
- 幼儿游戏与社会性的发展
- (医学课件)特应性皮炎
- 2024年安徽合肥文旅博览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各年级 小学一年级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 主题班会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