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对标科学对标 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探寻节能潜力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探寻节能潜力 作者 出处 更新时间 2010 年 08 月 02 日 目前 钢铁企业在积极开展生产指标 能耗指标 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对标挖潜活动 寻 找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 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 以促进本企业的生产指标 优化 节能减排 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应当肯定 钢铁企业开展对标挖潜对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 对标挖潜工 作要用科学的态度进行 要遵从冶金科学生产的基本规律 承认钢铁生产是有条件组织生产的传统工艺 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来分析钢铁生产过程中技术 经济 管理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 相互影响 又相 互制约的因素 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真实地反映出本企业的现状 存在的主要问题 才能科学准确 地确认今后工作方向 1 科学对标的分析科学对标的分析 1 1 用生产条件论的观点去分析指标 钢铁冶金学的基本理论决定了钢铁生产的基本工艺 技术 装备发展的大方向 钢铁生产的各项技 术经济指标的完成均需要有一定技术条件来支撑的 也就是说 有什么样的生产条件 就会产生出什么 样的技术经济指标结果 这就是生产条件论的观点 某一个钢铁生产指标的实现可能需要十几个技术支撑条件 甚至有的指标影响因素有上百个 那么 在开展对标活动中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就在十几个因素中找出几个影响力大的主要因素来进行科 学分析 就会有好的对标挖潜效果 钢铁企业的技术部门应当建立起本企业对标挖潜工作的基础数据 并掌握这些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但要定性分析指标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 而且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 定量分析 并建立起各项指标的技术支撑体系 例如影响高炉炼铁燃料比的因素有上百个 见表 1 但高炉炼铁的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指标的影响 率在 70 高炉工长操作影响率在 10 因此 高炉炼铁要抓精料 精料技术的核心是提高入炉矿铁 品位 但是在当前形势下有一定限度 铁品位受供应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大 所以 目前炼铁精料技术 的主要矛盾是入炉料的成分不稳定 高炉生产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炉料成分的稳定 表 1 影响燃料比 焦比 煤比 小块焦比 变化因素 项目变动量燃料比变化项目变动量燃料比变化 入炉品位 1 0 1 5 1150 100 8kg t 烧结矿 FeO 1 0 1 5 1050 1150 100 10kg t 烧结矿碱度 0 1 倍 3 0 3 5 950 1050 100 15kg t 熟料率 10 4 5 风 温 950 100 20kg t 烧结矿 5mm 粉 末 10 0 5 顶压提高10kPa 3 5 矿石金属化率 10 5 6 鼓风湿度 1g m 1kg t M40 1 5 0kg t富氧1 0 5 M10 0 2 7 0kg t生铁含 Si 0 1 4 5kg t 灰分 1 0 1 0 2 煤气 CO2含量 0 5 10kg t 硫分 0 1 1 5 2 渣量 100kg t 40kg t 水分 1 1 1 1 3 矿石直接还原度 0 1 8 焦 炭 粒度 5mm 7 1 6 炉渣碱度0 1 倍 3 入炉石灰石 100kg 6 7 炉顶温度 100 30kg t 碎铁 100kg 20 kg t 40kg t 焦炭 CSR 焦炭 CRI 1 1 5 11 2 3 矿石含硫 1 5 烧结球团转鼓 1 0 5 又如电炉工序能耗对标活动中要关注的技术条件有工艺设备的不同 直流电弧炉 交流电弧炉 超 高功率电炉等 炉料的不同 废钢 热装铁水 直接还原铁等 能量来源的不同 电力 吹氧 喷 碳等 炉外精炼工艺 技术 装备的不同 连铸坯产品的不同等 钢铁企业生产条件受外界条件的制约 是动态变量 所以 对其生产要随时进行科学调整 标杆数 值也会随技术支撑条件的变动而不断变化 对标活动也要与时俱进 不断跟踪标杆企业的变化 标杆数 值的变化 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 这叫动态的对标活动 1 2 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对标挖潜 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 所以 在生产活动中要实现技术 经济 管理的统 一 最终是要使用经济效益的一票否决制 环保治理除外 而经济评估时不能有短期行为 要建立长 效机制 1 对标要实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通过炉外精炼提高钢的质量 减少夹杂物含量 控制夹杂物分布和形态 是个有效手段 但是炉外 精炼要添置必要设备 生产运行费用升高 造成产品成本升高 而一些高质量产品因售价高昂造成销售 不畅 影响了企业生产纯净钢的积极性 这就出现了技术与经济的矛盾 我国就是因为钢的纯净度不高 产品质量不稳定 尚不是钢铁强国 因此要认真解决好高质量钢的经济问题 当然这里还存在一定管理 上的不足 钢铁企业要实现技术先进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统一 尚需做出较大的努力 2 技术 经济 管理的统筹兼顾 目前 一些钢铁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购买一些低价劣质铁矿石 可通过技术经济科学计算知道这种 做法不科学 使用含铁品位 55 的矿石冶炼 1t 铁 需用 1 818t 铁矿石 使用铁品位 57 的矿石 需要用 1 754t 铁矿石 高炉冶炼 1t 铁 使用 55 品位的铁矿石比用 57 品位的要多 63 8kg t 根 据铁矿石价格可计算出多购买 63 8kg 矿石增加的成本 高炉入炉矿铁品位降低 1 会使燃料比上升 1 5 高炉燃料比按 550kg t 计 其中焦比 380kg t 煤比 140kg t 小块焦比 16 5kg t 那么焦 比 小块焦比要升高 12 29kg t 煤比升高 3 56kg t 根据焦炭和煤粉的价格 可计算出多购买焦炭 和煤粉所增加的费用 铁品位下降 2 之后少喷煤 多使用石灰 调整炉渣碱度 以及运输量增大也 是需要付出的代价 钢铁企业要计算购买劣质矿所省下的费用与多购买矿石 焦炭 煤粉 石灰石和运输量增大而增加 的费用及炼钢和轧钢效益下降导致的经济损失 并进行比较 所以 购买劣质矿要有个度 不能只拍脑 袋要经过科学计算 此外 要特别关注使用劣质矿对节能减排造成的负面影响 要实现低碳炼铁 对于 铁品位低于 50 的矿石 白给也不能要 高炉是要炼铁 而不是炼渣 采购低品位铁矿要进行再选 提高品位后再使用时经济的 3 要走出采购误区 目前 一些钢铁企业采购的原则是谁的便宜就买谁的 采购人员要懂得生产技术 要研究采购物品 的性能与价格之比 采购物品的使用寿命 设备的维护费用以及备件的使用周期等 不少企业出现 买的 便宜 使用贵 的现象 典型案例一 热风炉寿命应在 25 年以上 但有的热风炉寿命低于 10 年 个别企业只有 3 年 5 年 使热风炉供不上高风温 不能维持高风温的长期提供 造成高炉燃料比升高 这是我国高炉燃料比 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热风炉寿命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购买价低质差的耐火材料 这样可大幅度降低 热风炉的造价 这是一个错误的理念 热风温度如能提高 150 可使炼铁燃料比下降约 20kg t 一 个年产 100 万 t 生铁的高炉 一年因风温低要多消耗 2 万 t 的焦炭 如果热风炉寿命按 20 年计算 20 年就要多消耗 40 万 t 的焦炭 40 万 t 焦炭的价格远比买劣质耐火材料省下来的钱多 典型案例二 世林 漯河 冶金机械厂生产的一种节水型热风阀 可节水 60 寿命在 8 年 10 年 价格比普通热风阀贵 20 为降低生产成本 而采购普通热风阀 但是普通热风阀寿命在 3 年左 右 高炉换一次热风阀要休风 3h 左右 高炉休风会多使用焦炭 减少产量 其经济损失较大 但是高 炉休风率是考核炼铁厂的指标 不是考核采购人员的指标 要改变钢铁企业采购人员买什么 高炉炼铁只能用什么的现状 采购要充分考虑炼铁生产的实际情 况 因为企业的最终生产效益体现在高炉上 要实现一切为高炉服务的机制 采购人员应懂生产技术 掌握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4 企业要建立长效节能减排机制 目前 钢铁企业主要领导是 4 年 5 年的任期 在任期间的生产经营就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 如没 有编制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不充分考虑下一届得工作任务和目标 对有长远节能减排效益的项目不感 兴趣 为降低眼前的生产成本 而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等 最近公布的有关生产工序主体设计规范中规定 焦炉寿命要大于 25 年 热风炉寿命要大于 20 年 高炉寿命要大于 15 年等 为实现冶金设备的长寿 相应要采取一些技术和管理措施 在经济上也应付 出一些必要的代价 但是一些企业主要领导要求大幅度降低设备造价 让部分设计单位承包 设计单位 要获取利润 只有去压低设备制造厂的造价 设备制造厂也要有盈利 就使用一些价低劣质材料去制造 这就出现了一个低价劣质材料的市场 而最终会体现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 出现种种问题 其中不少 问题是先天不足 生产者无能为力 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纠正这种不合理的工作思维 对建设项目要进行 科学论证 让生产一线人员有发言权 要有完善科学的生产指标体系评估 要掌握不同设备制造厂的基 本情况等 5 对标挖潜的基本思路 a 首先要与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相比 本企业历史最好生产水平代表了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优化指标 要科学分析产生最好指标 的技术支撑条件 当时的管理条件 制定出再实现历史最好指标的措施和办法 努力重现历史最好水平 延长历史最好水平的持续时间 可使企业生产技术取得新进步 该对标方法是最实用 可靠 科学的 不用再投资 再费大力气 是个多 快 好 省的好思路 b 淡化吨钢综合能耗的对标 注重工序能耗的对标 由于各钢铁企业在生产工艺 技术 装备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其产品结构 生产管理水平 生 产规模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企业之间进行吨钢综合能耗的对标 有着多方面的不可比性 特 别是冷加工工序深度的不同使得这种对比的差距会加大 因此 吨钢综合能耗指标用于本企业内部历史 水平的对比有较大实际意义 钢铁企业各工序进行对标比较合理 拥有可比性 容易分析找出存在的差距 也有利于制定本企业 的整改措施 但是也要区分以下几方面的范畴 相同类型企业之间进行对标 相同类型的企业是指相同类型的生产工艺 技术 装备水平 相同类型的产品结构 相同类型企业 的生产规模 相同类型的组织结构 相同类型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等 单位设备的对标 烧结 球团 焦炉 高炉 转炉 电炉和轧机工序指标的对标 在相同类型的设备容量 自动化水 平以及生产操作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才具有较大的可比性 相近生产条件的对标 高炉炼铁的相近生产条件 入炉矿含铁品位 炉料的质量 炉料结构 热风温度 喷煤量 富氧率 设备类型和水平等 烧结工序的相近生产条件 各种矿物配矿比例 包括 不同矿种和粒度 含铁尘泥 转炉尘泥 轧 钢氧化铁皮 石灰石质量等 点火器类型 烧结机类型和装备水平 余热回收水平等 电炉工序的相近生产条件 使用废钢 生铁 热铁水 直接还原铁等炉料的比例 供电方式 冶炼 钢种 以及铁水预处理和炉外精炼能力等 c 对标活动要抓住影响能耗得主要因素矛盾 分析出显着差距在哪 提出科学使用的整改措施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在影响指标的众多因素中找出主要矛盾 分析显着差距要关注其经济性 整 改措施要注意可操作性 d 不追求单一指标的先进 要实现系统效应最大化 多个单一先进指标的组合 不一定会形成系统的最优化 例如高炉喷煤比最高 燃料比最低 会使 高炉煤气贫化 发热值低 导致高炉煤气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对于单烧高炉煤气的热风炉 使用贫化煤 气后 热风炉烘顶温度难以实现 1400 以上的温度 低烘顶温度无法产生高风温 热风炉也难以实现 持续高风温 热风温度低 高炉燃料比将升高 e 要根据企业具体生产条件 来确定对标值 也就是用生产条件的科学性 可行性去操作对标工作 一般国内外最先进值 是在极端条件下实现的 不具有普遍性 每个企业不必刻意追求最先进值 这里 有经济性 合理性 可操作性等问题 我们应在提高我国钢铁工业整体节能水平上下功夫 2 钢铁企业节能潜力分析钢铁企业节能潜力分析 2 1 重点钢铁企业能耗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是处于多层次 多种结构 不同技术装备水平 生产指标先进与落后共同存在的发展 阶段 仅从技术装备水平进行分析 约有三分之一的冶金装备达到国际水平 约有五分之一的落后装备 属于应淘汰之列 约有近十分之一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总体上讲 我国冶金装备数量多 平均容量 偏小 自动化程度低 是典型发展中国家的状态 2010 年前 4 个月重点钢铁企业情况见表 2 因我国电力折标煤系数从 0 404kgce kWh 调整为 0 1229kgce kWh 郭外在 0 352kgce kWh 使我国钢铁企业的能耗数值与国际水平难以进行比较 而且企业内部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 也出现较多困难 表 2 2010 年前 4 个月重点钢铁企业能耗情况 工序 吨钢综 合能耗 kgce t 烧结 kgce t 焦化 kgce t 高炉 kgce t 转炉 kgce t 电炉 kgce t 轧钢 kgce t 吨钢电 耗 kWh t 吨钢水耗 m3 t 行业平 均值 605 4854 70110 84411 901 2570 2661 77464 374 05 目前 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的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其差距约在 10 左右 在钢铁工业 的各工序中 转炉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最大 国际先进水平的转炉工序能耗为 8 8kgce t 2 2 各工序能耗比例 1 计算条件 炼铁炉料结构为烧结矿 75 球团矿 15 块矿 10 冶炼 1t 生铁需要消耗 1 68t 铁矿石 精矿粉 电炉钢产量约占粗钢总产量的 9 左右 动力消耗包括燃气加工 运输等 尚未包括能源 和物流亏损 2 钢铁企业各工序能耗占联合企业总能耗的比例排序 钢铁企业各工序能耗由高向低排序 炼铁 焦化 轧钢 烧结 转炉 电炉 球团 见表 3 有 些已发表的文章把烧结能耗排在钢铁企业高能耗的第二位 这里存在统计的误差及对外买焦炭企业能源 平衡的曲解 表 3 各工序能耗占联合企业总能耗的比例 工序烧结球团焦化炼铁转炉电炉轧钢动力 比例 7 41 215 549 45 93 69 67 5 从表 3 可看出 钢铁联合企业能源消耗的大户是炼铁和焦化工序 所以钢铁企业的节能工作要重点 抓好炼铁和焦化 3 炼铁原料统计中存在较大误差 按 2008 年的统计数据计算 全国产铁 48322 56 万 t 烧结矿 55991 58 万 t 球团矿 10033 95 万 t 进口球团矿 2048 09 万 t 国产铁矿石 78014 万 t 进口铁矿石 44365 7 万 t 冶炼 48322 56 万 t 生铁需要 81181 9 万 t 铁矿石 熟料 块矿 实际统计的熟料为 55991 58 万 t 烧结矿 10033 95 万 t 球团矿 2048 09 万 t 进口球团矿 68073 62 万 t 统计中高炉使用块矿比按 10 计 81181 9 10 8118 19 万 t 出现统计中熟料数值差 81181 9 8118 19 68073 62 4990 49 万 t 说明在钢铁统计中缺少 4990 万 t 熟料数据 我国铁矿石含铁品位按 32 计算 国产铁矿石 78014 万 t 相当于 24964 48 万 t 精矿粉 国产精矿粉 24964 48 万 t 进口铁矿石 44365 7 万 t 69330 18 万 t 铁矿石统计中存在误差 81181 9 18 11851 73 万 t 说明在钢铁统计中缺少 11851 72 万 t 铁矿石 2 3 钢铁企业的节能思路 1 实现减量化用能 体现出节能工作要从源头抓起 减量化用能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包含很多内容 但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整体个钢铁工业 生产现状的分析表明 减量化用能主要是减少能源 物流亏损和降低炼铁燃料比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 的数值大 对企业节能绩效影响大 钢铁企业正常的能源亏损值应在 5 左右 个别企业在 7 以上 努力降低能源亏损量会对企业节 能产生重大影响 不应忽视这方面工作 能源亏损包括采购供应和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 采购供应减少 亏损主要是对进厂的能源要及时准确地进行检验 包括数量 质量和质量德稳定程度批次等 减少亏损 重点工作是对进厂的煤炭和焦炭的水分要进行及时准确测量 建议设置中子测水仪 钢铁企业要努力实 现采购量 检重 供应的能源平衡 生产过程的能源平衡主要是企业能源管理的工作 突出表现在焦化 厂生产出来的焦炭和高炉炼铁用焦比的误差 某大型钢铁企业每年要让高炉焦比增加 20kg t 以平衡 公司焦炭量的统计 这是不公平的做法 2 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钢铁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体现在要充分 合理 科学地利用好副产煤气和高能高用 梯级利 用 能级匹配 高效回收 钢铁企业所用的煤炭 不包括动力发电 能值有 34 会转换为副产煤气 高炉 转炉 焦炉煤气 科学用好副产煤气是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 煤气 蒸汽 发电的能源转化率为 30 35 煤气燃气轮机 发电的能源转化率为 40 45 也就是说用煤气发电的能源利用率低 是不经济的 钢铁企业要将企业内部一切烧油 烧煤的炉窑关闭 改用副产煤气 也可以给居民供焦炉煤气 使用蓄热式燃烧技术 可以充分利用好低 热值的高炉煤气 把焦炉煤气喷入高炉是最经济的 可大幅度降低炼铁燃料比 又不用太多投资 其能 源转化率高 经济效益好 由于建设煤气发电装置投资高 运行费高 发出来的电上网后 电力部门又 有许多附带条件 钢铁企业获得的效益并不高 因此不应鼓励企业用煤气去发电 焦炉煤气进行重整 把其中的 CH4 转换为 CO H2 后 可以用于生产直接还原铁 其经济效益也比发电高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干熄焦装置 CDQ 产生的蒸汽 但尽量少发电 这样其能源利用效率会高 高 温高压的蒸汽要实现高能高用 温度对口 梯级利用 这样才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得到科学合理利用 3 提高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的水平 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包括余压 余热 余能 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过程的能源有效利用率约在 30 左右 也就是说约有 70 的能量会以二次能源的形式表现出来 扣除副产煤气的能值 还剩下约 36 的能量是以产品显热 气体 压力能 物质化学能 冷却设备散热和炉窑辐射热等形式体现 扣除副产 煤气的能值之后 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的条件下 可回收的二次能源量约占钢铁联合企业总能源的 15 左右 目前 新日铁已回收利用可回收二次能源量的 92 宝钢为 77 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 在 50 以下 冶金行业大力推广的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术有 a 干法熄焦技术 可回收红焦显热的 80 回收量可达 68kgce t 焦 目前在建和投产的 CDQ 装置约 150 台 b 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技术 可回收鼓风机能量的 30 煤气干法除尘后还可提高 30 的发 电量 煤气湿法除尘发电量应在 32kWh t 铁左右 干法除尘应在 42kWh t 铁左右 但目前全国平均 值在 25kWh t 铁左右 数值偏低 没有充分发挥出 TRT 应有的能效 我国已拥有 520 多套 TRT 机组 普级率已较高 凡是炉顶煤气压力大于 120kPa 的高炉均应配置 TRT 装置 而不是限定在 1000m3 以 上容积的高炉 两座高炉可共用一台 TRT 机组 c 烧结余热回收 烧结矿显热占总热量支出的 30 1 是烧结余热回收的主体 目前 我国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进 行烧结余热回收 要改变这种状况 加大这方面技术改造的工作力度 烧结机废气显热点总热量的 18 左右 应当开展这方面的余热回收 在大力推进烧结烟气脱硫技 术的同时应当关注这部分的余热回收工作 将点火器之后的 1 3 风箱废气不去脱硫 含硫很低 而回用 到烧结上 实现热风烧结 可降低烧结生产的固体燃耗 又可降低脱硫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目前 我国有 500 多台烧结机 投产和在建的烧结烟气脱硫装置有 150 台 普及率不高 d 大力开发焦炉荒煤气带出热量的回收利用技术 焦炉荒煤气带出的热量占焦炉总输出热量的 36 仅次于 CDQ 带走的热量 37 回收这部 分的余热意义重大 且热值高 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e 炉渣显热回收技术 每生产 1t 铁 约有 320kg 的炉渣 每炼 1t 钢约有 120kg 的钢渣 炉渣的显热约占钢铁企业总能 耗的 9 由于钢铁渣的产生量大 其总显热值是很高的 因炉渣的导热性差 应用中需要淬化 回收 炉渣显热的技术尚没有进入成熟化阶段 回收的效率也不高 大多数炼铁厂采用水冲炉渣工艺 其热水 只能用于采暖 个别企业采用转法 用高压水击淬热钢渣或铁渣 对产生的蒸汽加以回收利用 f 热废气综合利用 热风炉废气预热助燃风和煤气 干燥喷吹煤 冬季对矿粉石进行解冻等 焦炉废气干燥炼焦煤 进 行脱湿 转炉烟气余热可产生中低压蒸汽 轧钢加热炉废气可产生低压蒸汽 g 低温余热利用技术 利用溴化锂可在低温 150 300 时膨胀作功 带动制冷机 实现中央空调机不用电 h 采用优化供电技术 可实现节约总电量的 1 i 对大型电机 烧结抽风机 轧钢电机等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可节电 20 以上 2 4 钢铁企业的三个节能工作内容 1 管理节能 钢铁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之后 可实现节能量在 5 7 管理节能的内容包括设立能源专管部 门 完善管理节能各项规章制度 仪器仪表配置齐全 能源统计规范 执行行业能源介质折标煤系数的 文件 实行企业用能源定额管理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等 2 结构节能 钢铁企业产品结构 用能结构 高炉炉料结构 生产工艺实现连续化和紧凑化等方面 均有结构节 能的效果 a 薄板坯连铸连轧直接节能 66kgce t 间接节能 145kgce t 成材率提高 11 13 b 用 1t 煤粉代替 1t 焦炭炼铁 炼铁系统可降低约 92kgce t 能耗 同时可减少炼焦过程对环境 的污染 因为炼焦工序能耗要比喷煤的能耗高 92kgce t c 高炉炼铁优化炉料结构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球团矿配比 炼铁系统结构节能效果 球团工序能耗比 烧结工序能耗低约 26kgce t 炼铁多配球团矿 就会产生炼铁系统结构节能的效果 铁品位提高的效 果 球团矿含铁品位一般比烧结矿高 5 左右 高炉入炉品位提高 1 炼铁燃料比下降约 1 5 若 炼铁燃料比按 550kg t 计算 使用 1t 球团矿代替 1t 烧结矿会使高炉炼铁燃料比下降 8 26kg t d 钢坯热装热送促进轧钢工序节能 与冷钢坯进入加热炉相比 钢坯 500 入炉 节能 0 25GJ t 钢 入炉温度提高到 600 时 节能 0 34GJ t 钢 入炉温度为 800 时 节能 0 514GJ t 钢 提高加热炉生产率 20 30 3 技术节能 先进的工艺 技术 装备的应用可产生节能效果 各工序均有大量技术节能的内容 本文只列出部 分项目供参考 a 焦化工序 煤调湿技术 煤料水份由 11 降落至 6 时 炼焦热耗省 10 6kgce t 焦炉生产能力提高 4 8 减少 1 3 氨水剩余量 允许多配 5 10 弱粘结性煤 使用硅酸铝隔热板 可减少炉体散热 节约能耗 3 5kgce t 焦炉实现自动加热优化控制技术后 可减少约 2 3 的加热煤气用量 焦炉上升管采用汽化冷却装置 每吨干煤可产生 0 1kg 的蒸汽 压力在 0 3 MPa 0 6MPa 将装炉煤预热到 150 250 可增加堆煤密度 煤均匀化 煤升温快 提高焦炭质量 提高焦 炉产能 有节能效果 b 烧结工序 采用小球烧结 厚料层 650mm 左右 可降低固体燃耗 降低落烧结工序能耗约 5kgce t 配加高炉除尘灰 轧钢氧化铁皮可降低固体燃耗 烧结机漏风率降低 10 可节电 2kWh t 烧 减少烧结残碳损失 提高料温 10 可降低燃耗约 2kg t 烧 使用添加剂可降低固体燃耗约 2kg t 烧 回收烧结矿显热 降低工序能耗约 8 kgce t 10kgce t 对烧结机废气余热进行回收 可降低工序能耗 10 左右 配加 30 的热返矿 可降低固体燃耗约 10kg t 采用新型点火装置可节约煤气 提高烧结矿质量 节能 5 6 生石灰活度提高 10mL 可降低燃耗 1 5kg t 提高产量 1 烧结主抽风机和除尘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节电 c 高炉炼铁工序 提高风温 100 可使风口区理论燃烧温度升高 60 允许多喷煤粉 20 kg t 30kg t 可降低 焦比 15kg t 目前 我国热风温度偏低 要下大力气扭转这个局面 提高高炉节焦的作用 对冷风管道进行保温 可提高热风温度 9 17 高炉操作要使用全风量 不允许有放风现象 由鼓风机进行加减风 节能 鼓风机每产生 1m3 的 风要消耗 0 85kgce t 冷却系统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 既节水 又节电能 降低原燃料质量波动 高炉可以实现降焦增产的效果 入炉矿品位波动降低 1 可降低焦比 2 5 提高产量 3 9 d 转炉工序 转炉煤气回收达 100m3 t 钢 蒸汽回收大于 50kg t 钢 约可回收 26kgce t 钢的能量 就可以 实现转炉冶炼能耗为负值的目标 转炉冶炼实现顶底复合吹炼 可实现炼钢平稳 成渣快 喷溅少 终渣 FeO 含量低 金属收得率提 高 1 氧气消耗减少 8 炉龄提高 10 15 连铸机要实现高效化 高效连铸指标为小方坯连铸连浇在 55 炉以上 拉速提高 80 作业率在 90 以上 高效化连铸节能效果显着 劳动效率和金属收得率均得到提高 提倡转炉铁水全量预处理 铁水预处理可脱除铁水中 S P Si 含量的 80 以上 使转炉冶炼时间 缩短 生产效率提高 25 50 氧气和熔剂消耗量均会下降 有利于冶炼纯净钢种 节能效果显着 转炉炼钢自动化 可提高终点命中率 缩短冶炼时间 降低氧耗 促进构建洁净生产优化的平台 有较大节能效果 稳定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语言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运动处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材料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泰山学院《运动辅项(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脑梗取栓护理查房
- 无创溶斑培训大纲
- 2025合同履行争议中的法律问题
- 2025金融衍生品与配套人民币借款合同书
- 物业管理条例培训
- 2025年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70题)
- GB/T 29052-2012工业蒸汽锅炉节水降耗技术导则
- GB/T 2480-1996普通磨料碳化硅
- GB/T 15746.2-1995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发动机大修
- GB/T 15114-2009铝合金压铸件
- GB/T 14732-1993木材工业胶粘剂用脲醛、酚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 GB/T 1448-2005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 GB/T 10613-2003工业用筛板板厚≥3mm的圆孔和方孔筛板
- 第一章-膳食调查与评价-课件
- 最全医学检验三基题库
- 国开作业《监督学》形成性考核(三)参考(含答案)238
- 班组长报·联·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