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祥先进事迹_第1页
王伯祥先进事迹_第2页
王伯祥先进事迹_第3页
王伯祥先进事迹_第4页
王伯祥先进事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王伯祥先进事迹王伯祥,1943 年 2 月生,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西北柴村人,曾任山东省潍坊市市长。1967 年 9 月参加工作。曾任寿光县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1983 年 6 月至 1986 年 4 月,任中共寿光县委副书记。1986 年 4 月至 1991 年 8 月,任中共寿光县委书记。1991 年 8 月至 1997 年 7 月任潍坊市副市长。1999 年12 月至 2000 年 1 月,任中共潍坊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2000 年 2 月至 2002 年 12 月,任中共潍坊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2002 年 12 月至 XX 年 1 月,任山东省政协常委。XX 年 1 月退休。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王伯祥创造性地领导了寿光的蔬菜生产、寿北开发及工业项目的升级改造,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为寿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担任潍坊市副市长、市长期间,推动了潍坊市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股份制改造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潍坊经济繁荣贡献了力量。王伯祥被寿光人民称为“我们的伯祥书记” ,他是共和国成立以来寿光县的第十五任县委书记,1986 年 5 月至1991 年 10 月在寿光担任领导职务。他用自己对寿光这片土地的爱和执著,在五年半的时间里,谱写了一首人生壮歌。2 / 10他被称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优秀代表。寿光生养了他,他回报了寿光。所有这一切,大地为鉴。具体事迹:1988 年腊月廿八,王伯祥到各乡镇走访。走到三元朱村的时候,村支书王乐义对他说,东北有个韩永山,他能在寒冬腊月里种出夏天才产的蔬菜,且不用生炉、不用费煤。 “真的?” “不信你看!”王乐义从身后拿出一只顶花带刺的水灵灵的黄瓜来。王伯祥觉得这事可不简单,让王乐义赶紧去东北看看。寿光蔬菜虽然种植历史悠久,但一到冬天却是园地净光,土豆、白菜和萝卜就是人们的主菜。要是冬天也能种出鲜嫩的蔬菜,人们享了口福不说,老百姓的收入岂不是能翻番?王乐义在*瓦房店看到的景象,让他惊叹不已。大棚外天寒地冻、雪花飞舞,棚内却是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嫩汪汪的小黄瓜掩映在层叠的花叶中。那时的王乐义就想着赶紧回去向书记汇报:这绝对是条正路子、好路子!一拍即合。王伯祥和王乐义商定,首先以三元朱村为试点,种植大棚蔬菜。 “可咱遇到技术难题怎么办?温度差一点苗苗可就活不成。 ”两人想了又想,最终只想出一个办法:把韩永山请到寿光来。可是,这并非易事。东北汉子韩永山,他曾发誓不向任何人传授冬暖大3 / 10棚种植技术,连亲戚朋友也不成。可最终,他来了寿光。一个县委书记,开口闭口喊自己师傅,待他如同亲兄弟,还如何能推脱?师傅请到,大棚推广上的难题又出现了。 “冬天能种菜?”老百姓们怎么也不相信,大棚里不生炉子,就能像夏天一样长出菜。再说,建一个棚得六七千元,在当时来说,这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如果赔了,这个损失谁来担?王伯祥觉得,百姓们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冬天种大棚,史无前例且投资较大,百姓当然不敢迈步。他告诉大家,这次试种大棚,赚了,钱是大家的;赔了,损失由政府出。并请党员干部带头先种。1989 年 8 月 13 日,寿光三元朱村的第一批 17 个冬暖大棚动工了。韩永山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绝招”都使出来,从大棚方位、墙体厚度、顶棚结构、大棚骨架,到塑料薄膜的选择、指导嫁接,手把手地传授给建棚户。眼瞅着一棵棵秧苗冒芽、绕藤、开花、结果,农历腊月廿五,三元朱的田野里响起了鞭炮声,黄瓜开摘了!一车车鲜嫩的黄瓜运到了寿光县城,人们稀奇地看着冬天里的嫩黄瓜,很快,价格由五六块涨到七八块,再涨到十几块,一会儿工夫卖个精光。17 个大棚户高兴了,一转眼就成万元户;没建大棚的人家眼馋了,跃跃欲试。4 / 10第二年,冬暖大棚在全县得以顺利推广,6000 个大棚拔地而起。县委为种植大棚提供所能想到的一切便利。资金、技术仍由政府担保,针对种植大棚户的具体情况,各家分散的地块得到重新集中调整;按十亩大棚打一眼井的标准,保证大棚蔬菜所需用水;发展畜牧业,为大棚菜提供有机肥料 上一篇:事迹材料_金融机构(1) 下一篇:建筑工程公司优秀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由黄瓜所引发的变革,彻底改变了寿光传统的旧有蔬菜种植模式,不但富了三元朱,也燃起了整个寿光种植冬暖大棚的火种,继而席卷整个中国,掀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绿色革命。许多年前,曾有一位美国专家说,中国对世界农业贡献最大的有两项:一是杂交水稻,一是日光蔬菜大棚。上世纪 80 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随着“大锅饭”的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拥有生产自主权的农民在种足口粮之后,又使寿光历史上“种园子”的传统得以延续。寿光南部因其土质肥沃、雨水充沛,自古农民就有种菜的习惯。自家吃不了的菜,便拿到街上售卖。寿光的北邻,5 / 10是有着 30 多万职工的胜利油田,油田区不产菜,一有卡车出来时,便在路边捎些菜回去。有种、有卖、有买,在车辆必经的五路口自发形成了市场。在一次修路中这个给百姓带来财路的小市场却不幸被撵走。百姓手里的菜没了出路。有人试探着想开辟新的市场,但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思想尚未解放的当时却步履维艰。有村干部甚至因害怕破坏风水,而拒绝将市场建在自己村边。那是 1984 年,一愁莫展的县工商局长找到了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王伯祥商量,王伯祥不假思索地推荐了九巷。“九巷占据地理优势,且书记思想开放。 ”经县委研究,两个月之后,占地 20 多亩的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建成。老百姓手里的菜又有着落了。市场的建立与蔬菜生产相互促进,当年的蔬菜成交量即达亿公斤,交易额 5500 多万元。火热的交易场面提醒了王伯祥,让他注意到蔬菜市场的巨大潜能。1986 年,他上任县委书记,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把蔬菜产业做成寿光的金字招牌,让百姓都能搭上蔬菜这趟顺风车。出身农家的王伯祥知道:“一亩园能顶十亩田。 ”关键是,逐渐富起来的人们不再只看重“粮袋子” ,而是愈加关注“菜篮子” 。要不,中央领导们怎么会把“菜篮子”当成一项工程摆到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在他召集的县委班子论证会上,他阐述了想法:抓6 / 10蔬菜生产固然重要,但市场做大了,蔬菜才能更好地流通;流通不成问题了,生产的积极性才能被带动。他建议,继续培育和扩建九巷蔬菜批发市场,且为全县的第一要务。让蔬菜市场为支点,经济规律为杠杆,来撬活寿光经济。在计划经济坚冰仍未完全破除的 1986 年,“市场”两字仍让不少人有冒险之感,有人小心提醒王伯祥:大搞“市场”到底行不行?搞出事来谁负责?王伯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想法简单却坚定:“只要百姓能从市场上挣到钱,培育这个市场有什么坏处?”1986 年底,县委形成关于培育和完善九巷蔬菜批发市场的意见 。九巷市场得以三次扩建并正式成立管委会,由副县长亲任负责人抓市场管理;银行、邮局、工商所、旅馆、商店等配套机构相邻而建;全县 24 个集中产菜的乡镇全部成立蔬菜销售公司、400 多个村全部设立蔬菜销售点;他们利用各种关系,与 200 多个大中城市的 850 多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销售关系;全县还建成大型恒温库 58 座,12处蔬菜加工厂。阅读菜市场的价格、交易量报表,成了王伯祥上班的第一件事情;为蔬菜市场的发展扫除障碍,成了他不遗余力的责任。乡间小路逢下雨就泥泞难行,影响蔬菜运输怎么办?某段时间蔬菜价格大幅下落怎么办?菜市场常有人欺行霸市怎么办?这种种困难最终都在他坚定的信念下7 / 10得以顺利解决。所有这些,为寿光蔬菜树立全国性品牌奠定了基础。九巷市场由最初的占地 20 亩变成 150 亩、600 亩,规划和建设愈加科学和完善。最得实惠的是当地老百姓,有的菜农一天进出市场送菜五六趟,一趟就收入一两千元。有的人则搞运输、办餐饮,搭上了蔬菜市场的顺风车。有人说,同样的菜,在别处卖不了,拉到寿光的市场,就能一扫而空。以寿光县城为界,一条无形的咸淡水线将寿光分成南北截然不同的生存区域。寿南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耕耘播种;而寿北,却只有寸草不生的 120 万亩盐碱地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种树树不长,种粮粮不收。 上一篇:事迹材料_金融机构(1) 下一篇:建筑工程公司优秀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王伯祥就出生在寿北一个叫西北柴的小村,寿北人的苦,他有着切身的体会。如果不彻底改变寿北盐碱滩的面貌,大棚菜种得再好,寿光也只能富一半。他想过多少遍了,如果能把这片盐碱地底下的亿立方米的卤水、盐提取出来,能把滩涂开发出来养虾、贝、蟹,那这个北大洼也能变成聚宝盆。8 / 10为论证寿北开发的可行性,县委成立寿北开发规划组,成员为 300 多名水利、农业、养虾、晒盐方面的专家、技术员。经过 8 个多月的实地调研,挖多少沟、修多少路、建多少个蒸发池、用多少石方,一项项落实、核算。1987年秋,可行性规划全面完成。王伯祥下定决心,要带领寿北人民同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到底。1987 年 10 月的一天,天还不亮,20 万民工推着地排车、扛着工具,如潮水般向方圆 1200 平方公里的北大洼进发。就地挖个深坑,埋上根竹竿,培上土再盖上草苫子,就是一个窝棚。里面再铺上狗皮、油布,就成了床。每村的后勤供应组天天向工地送粮、送菜,许多村隔三差五宰只羊,杀头猪,保证工地民工吃饱吃好。一时间,工地上机声隆隆,热火朝天。百姓们心里明白,县委所指挥的是条通向民心的光明大道。早在寿北开发的前三天,王伯祥就把铺盖搬进了工地。周围 20 里之内没有村庄,他把指挥部兼住处搬进了牛棚。牛棚一住就是 45 天,与民工们在一个锅里摸勺,吃同样的饭菜。有一次,恰逢上级领导视察寿光,县城里找不到王伯祥,他们就来北大洼工地找,正巧有个绾着裤腿、鞋上沾满泥巴的人从窝棚里钻出来,领导问他:“你们的伯祥书记在哪里?”那人答道:“我就是。 ”那名领导紧握他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9 / 10仅仅 45 天,泛着白碱的烂泥滩,完全变了一副模样。盐田工程,修筑沟、路、渠、坝 300 多条,全部盐田年收入可达 10 亿元;条台田工程,修道路林带 299 条、干支沟渠 300 多条、条台田 11 万亩,台面全部植棉,年收入可达8 亿元;虾场工程,新筑防潮大坝 3100 多米,围圈滩涂面积 5 万多亩,全部虾池年收入可达 3 亿元。北大洼的岔河乡东岔河村党支部书记郭孔让说,自从 1987 年建了盐田,村民的日子跟之前的变化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现在村里有盐田 1 万亩,年产原盐 30多万吨。全村现有轿车近 400 辆,平均每 3 户就有一辆。有一条胡同里,竟开进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