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贞节牌坊 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 从一而终 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一生孤苦 直到坟墓 唐代的节妇烈女有 51人 ,宋代有 267人,到明代猛增至 36000人,一部明史为节妇烈女立传的人数之多,为二十四史之最,仅徽州一地明清两代的节妇碑就有 6000多座。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批判传统,倡导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务实精神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批判 主要观点 孔孟学说的绝对权威 人人有权作出自己的判断 伪善的儒学伦理纲常、 “存天理、灭人欲” 人皆有私,顺其“自然之性”,肯定物质享受,追求个性解放,提倡男女平等 理是世界的本原 万物皆生于两 异端 ”思想家 李贽 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和教义 评价 具有鲜明的 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的战斗精神,有力地冲击传统纲常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 了 资本主义萌芽 时期的 要求 ; 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即批判程朱理学 “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 ”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异端 ”思想家 李贽 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批判程朱理学 全面批判时弊倡导经世致用 批判 主要观点 政治 经济 思想 学风 爱国 程朱理学 构建朴素的唯物主义体系 专制暴君政治 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 重农抑商 工商皆本 脱离现实、空谈义理的学风 经世致用 维护王朝利益的愚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评价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政治: 专制集权 空前加强, 统治腐朽,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空前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 商品经济 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并缓慢发展,市民 工商阶层 壮大,逐利之风盛行,要求冲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发展; 土地兼并 严重, 赋役 沉重, 重农抑商 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文化: 日益僵化的 程朱理学、八股取士 等文化专制 严重束缚人民的思想; 西学东渐, 近代科技 传入,开阔人们的眼界。 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影响 政治: 对 君主专制 统治造成了强烈的 冲击 ,给近代的维新变法 和 辛亥革命 以深刻的 启迪 ,但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 经济: 适应 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要求 ,为儒学发展注入了 新 的 活力。 文化: 改变 一代 学风 ,冲击儒学权威和纲常名教,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具有 解放思想 的历史进步性和 启蒙作用。 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未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对那个时代所产生的 影响 是 有限 的。 经 济: 重农抑商 , 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而脆弱 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 物质基础 政 治: 高度强化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压制思想发展,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缺乏 政治基础 思想文化: 推行 文化专制 , 闭关锁国 ,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 缺乏 思想文化基础 社 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人们深受礼教毒害, 迷信愚昧 ,难以接受新思想 缺乏 群众基础 为何 中国明末清初出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都主要处在 17世纪中期)。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推动中国社会实现转型?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 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社会 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对秦汉以来的儒学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的批判。 政治:反对专制暴君,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批判传统儒学: 否定绝对权威;否定伦理纲常、倡导个性发展;否定“ 天理 ” 存在; 为学应求务实,立足现实,学以致用;主张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反传统、反教条 反对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提倡 “ 经世致用 ”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魏晋 隋唐 宋明 明清 孟荀继承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董仲舒改造正统独尊 理学 儒学新高度 批判继承,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儒学发展历程 孔子 开创 佛道挑战出现危机 三教合一 体系更新 儒家思想演变及原因 时代 主要思想 原因 春秋战国 秦朝 西汉 魏晋 宋明 明清 孔孟之学 (仁、礼) 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焚书坑儒 独尊: 适应 巩固专制集权 , 建大一统 国家的要求 受压制: 秦崇尚法家,实行 暴政 , 建立专制集权 统治 不被重视 :不符合 争霸和变革 的时代需求 危机: 社会动荡,民族融合 ,挑战礼法传统;佛教和道教 的冲击 “ 理”“天理” 复兴,重为正统: 适应 加强专制集权 、 商品经济发展 的要求 受批判: 专制集权 空前加强,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近代科技 传入, 要求冲破束缚、追求个性。但僵化的 程朱儒学、文化专制 严重束缚人民的思想。 三教合一 时代特色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 (统一祖国 ) 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安定团结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八坚持、反对) 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深化 提高 感受 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 黄宗羲: 从 批判专制暴君 的角度,批判 “ 君为臣纲 ”(天理)的伦理观,继承 先秦 “ 民本 ” 思想,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 。 顾炎武: 从 经世致用 的角度提倡务实,批判 理学空谈 ,继承 “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 ,提倡 到实践中求真知 。 王夫之: 从 世界本原和认识论 的角度,批判理学的 唯心主义先验论 ,继承 “ 天行有常 ” 的思想 ,建立 比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 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是如何批判继承并发展传统儒学的? 下列材料体现了李贽怎样的 “ 异端 ” 思想?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答耿中丞书 材料二:儒家经典“非为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绝非“万世至论” 焚书 童心说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 何心隐论 材料四:“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熹 “人人皆可以为圣”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李贽 政治观: 否定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认为人人有权作出自己的判断 材料一:李贽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材料二: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材料三: 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尧舜同普通人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圣人。种地、做生意,一切谋生活动,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这些就是道。 人性论: 批判 “ 存天理、灭人欲 ” 、伦理道德的伪善,提出人皆有私,要顺其 “ 自然之性 ” ,肯定物质享受,追求个性自由解放。 反对纲常礼教、等级特权, 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提倡男女平等的观点。 下列材料体现了李贽怎样的 “ 异端 ” 思想? “有夫妇然后有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 天下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气),不生于一(万物之源 理 ), 初无所谓一与理也。 ” , “ 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 世界观: 从根本上否定 “ 天理 ” 的存在,提出 “ 万物皆生于两 ” , 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而 “ 不生于一 ” ,摇撼了 “ 存天理,灭人欲 ” 的理论基础。 下列材料体现了李贽怎样的 “ 异端 ” 思想? 下列材料体现了王夫之是怎样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的?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王夫之 材料二: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 “由目变色,色以五显;由耳审声,声以五殊;由口知味,味以五别。” “因所以发能”“,而知不可兼行。” 王夫之 材料三: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天理充周,原不与人欲相为对垒”,“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无人欲之或异”。 王夫之 程朱理学 王夫之 世界观 方法论 伦理观 道在气先 “ 理在气中”, 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 格物致知 知先行后 “ 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 ,行先知后 存天理,灭人欲 “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王夫之: 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 继承和发展唯物思想 材料一: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材料四: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材料五: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下列材料体现了黄宗羲是怎样批判专制社会的? 批判 主张 政治 经济 抨击专制暴君:“天下之大害者” 限制君权: 倡导言论自由;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约束帝王“人治”;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内阁 否定君臣 的伦理纲常 君臣关系是 平等的 “ 师友 ” 关系 重农抑商 工商皆本 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材料一: 天生豪杰,必有所任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材料阅读 在顾炎武看来,“亡国”与“亡天下”有何区别? “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 “亡天下”:“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亡天下”是祖国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在顾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投融资居间合同
- 精细器械包装规范
- 2024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环境保护监测服务合同模板
- 2024济宁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北省曲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基础化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植物试题与答案
- 内科护理课程课件
- 汽车美容店技术服务合同合作纲要
- 市政城市环境管理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测试04 从句综合+语法填空(测试)(原卷版)
- 春季肝胆排毒课件
- 建筑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 医院药品采购制度及流程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机械加工PFMEA案例
- 教学课件:《新时代新征程》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PPT(第四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英国FBA超重标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