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1页
高一《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2页
高一《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3页
高一《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4页
高一《故都的秋》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高一故都的秋说课稿高一故都的秋说课稿、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五本书中,仅设有 2 个单元的现当代散文。必修一的第三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必修 2 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共有 6 篇文章,分别为纪念刘和珍君 、 小狗包弟 、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 荷塘月色 、 故都的秋 、 囚绿记 。 故都的秋属于后者。相对于我们以前高中时候学的老教材,所选散文篇章比例有所下降,但新教材所选篇目皆为白话散文的经典,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短短几篇经典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做到身临其境,体会作品中所描述的美景,使学生尽量用心感知作者心灵的搏动,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二是揣摩和体会文中精彩的段落,深入品味美妙的语句,形成语感,夯实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逐步增强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能力,并且了解和学习写景状物散文的基本写作方法。故都的秋是一篇典范的抒情散文,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使笔下2 / 7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声、秋意“皆着我之色彩” ,笼上了一层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情。在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中,深藏的是他人生之秋的感慨和中国传统文化之秋的审美旨趣。、说学情如果说荷塘月色是一幅工笔,那么故都的秋就是一篇写意,同学们已经学习过第一篇荷塘月色一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已经对写景状物散文具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基本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初读和片段认知的层面上,整体把握的意识不强,对意象的分析、语言的品析还较粗浅,还不能做到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化阅读素养还在形成之中。那么,更富有神韵的故都的秋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其不同于荷塘月色的独特风格,流淌于文本间浓厚的感情以及隽永的意味,不论是写景的独到上,还是个人独特感受的表达上,都能给学生以进一步的示范和启迪。但遗憾的是,通过早读时候短短几分钟的举手表决式的数据统计,我发现学生对这篇文章不甚喜爱,很茫然。问题的产生一是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时代隔阂,二是作者在文章中呈现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经验有很大的距离。、说教学目标3 / 7基于以上对教材结构、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是怎样扣住“清” 、 “静” 、 “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怎样通过景物的选取和描写来写出故都的秋味。2、理解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挚爱与眷恋之情,并探寻作者的心灵密码,解读秋味背后的人生之秋与文化之秋,即生命形态与审美旨趣的追求。3、探究学习作者散文写作的成功秘诀,学习作者在真情的催动下,观察细致、笔触细腻、选景独到等写作方法。、说教法主要采用归纳、设疑讨论、合作探究、朗读移情的方法。、说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任务,熟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二、导入秋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名篇佳作与秋有关。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秋声、秋色、秋形在不同的地域绝然不同,在不同的人眼中,亦有着不同的风味。4 / 7三、感知1、美文不厌千遍读,由乐入文,配乐朗读文章,教师范读与学生交叉朗读结合。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进入一种情境之中)2、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的特征是什么?文中有表述吗?(点出第一段的作用)(清、静、悲凉)追问:“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特别”与谁比较?(南国之秋及其特点)四、品味景与情。1、如果要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蓝本,让你拍摄一部故都的秋的短纪录片,你会选取那些场景与画面?主要的色调是什么?(归纳、概括,将景物涵盖到画面中去)(小院静坐赏秋色槐花落蕊扫秋意蝉声嘶哑唱秋残雨后闲人说秋凉小枣淡黄展秋颜)追问: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开头写自己魂牵梦萦的是故都“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月5 / 7夜,潭柘寺的钟声” ,那为什么作者却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对其着重描写,而是选取故都街头巷尾、寻常巷陌、普通人家、都市闲人等景象呢?(感知作者的独特视角与细腻感触)(其一,这是由作家的思想所决定的。他追求“清” 、“静” ,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哀” ,那些著名风景还都是游人云集,热闹非凡的地方,那里的景色难以表现作家的这种思想。其二,那些著名的风景,是古往今来墨客吟咏北平秋天常用的题材,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容易道出新意来。其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些常见的景象人们虽然很熟悉,早就习以为常,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它们的特殊意味。作家把它们挖掘了出来,集中了起来,使人更深刻地体味到北平的秋“味” 。其四,名胜风景不易激起读者的共鸣,没有去过的人则无法想象与体会,而这些寻常景象读者在生活中过多过少都见过、体会过,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与共鸣。其五,故都的秋味,一个地方真正的“味儿”到底在哪里?)2、你认为郁达夫最喜爱哪一场景,哪一幅图最为有秋味,为什么?(a.请学生仔细品读画面,可从每一场景所涉及的意象及其修饰词语、侧重特点等方面谈。学生要有所取6 / 7舍,就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是将作者心灵、作品表现的心灵与学生心灵贯通的一种方法。b.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探寻作家心灵密码,通过触摸具体的语言文字触摸作者的心灵。追问:一个人的喜好,必然与他的性格、经历、审美取向都都有关系,要解读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了解郁达夫这个作者。a.文章中哪些地方能让你看到他的性格?(补充其人生经历等)b.文章中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受到他的审美取向?(点拨 12 段在文中的作用:故都之秋的文化渊薮,代表着一种中国传统的审美旨趣,题目)总结:人生之秋的“惺惺相惜”与文化之秋的审美倾向,代表了作者所向往的生命形态,所以他才如此挚爱、赞颂故都之秋五、写法探究如果说这是一篇成功的让我们领略了故都的秋之秋味的散文,那么它的成功之处在何处?(预设学生可能说到的答案:从多方面描写;动静结合;正反对比。对于所写的东西一定要真实地体验过;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7 / 7要有纤细的感受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