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填海建设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填海建设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填海建设的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关于填海建设的思考一股填海造地的热潮近日来在部分沿海地区兴起。据媒体报道,在渤海、黄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填海造地运动正在大规模开展。 填海对于我国人口和资源矛盾突出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确实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一些地方填海造地的热情过于高涨,等不及做完规划,填海造地项目就匆匆上马。最近,更有媒体曝出厦门某地人工填海竟然为建富人会所,让人大跌眼镜。 凡事过犹不及,地方政府如此盲目急切、如此大手笔地填海造地,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首先,填海造地势必改变海岸线的生态环境,影响水中生物生活,使水质恶化、造成污染;其次,填海造地可能导致一些原本可以作为优良海港的海湾被填平,过度填海也会影响现有海港的水文条件,影响船只航运;此外,填海造地新增的土地,理论上需要长达数十年的自然沉降,才能用于工业和居住开发,可一些地方刚填平的土地,就立马开工建设,给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但是,与填海造地的物理后果和生态灾难比较起来,一些地方政府的“填海思维” ,更加让人担忧。 首先, “填海思维”表现为一种单一思维,注重的是眼前利益。当前,一些地方大肆填海造地,看重的是“什么来2 / 3钱最快干什么” 。这些地方填海大多着眼于开发住宅和工业园,主要还是冲着背后的丰厚利润。增加的土地不仅使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地方经济增长得以继续,也使以土地收入为主的地方财政得以充盈。然而,这种经济形态毫无新意可言,单纯地依赖地产拉动经济,更会造成其他产业营养不良。特别是在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地产调控力度,意图使宏观经济与房地产松绑的大背景下,这种思维可以说是与大趋势背道而驰。 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以填海造地为主导继续地产开发的单一经济模式之所以能够继续,主要在于地方官员的政绩驱动。官员急于在自己任期内上规模、见成效,才会罔顾项目的科学性,大张旗鼓。其结果是官员捞取了政绩,却毁了一片海域,坑了一方百姓。 其次, “填海思维”本质是一种陆地思维,缺乏真正的海洋意识。陆地思维的核心是土地,海洋经济的核心则是海洋。今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山东、浙江和广东三个地区的海洋区域发展规划,足见国家对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视和战略考量。然而,一些地方重陆地、轻海洋思维惯性依然存在,进而掣肘这些地方在海洋开发上的创新。海洋经济包括油气开发、渔业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形态,填海造地虽然也是开发海洋方式的一种,但并不是海洋经济的重点,更不能被当成海洋经济的主攻方向。过度的填海造3 / 3地为得还是土地,且一般仍局限于工业和住宅建筑建设,说白了还是一种陆地经济形态,以“陆地思维”去经营海洋,无异于缘木求鱼,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近代以来,放眼海洋、经营海洋,几乎是所有强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对于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而言,如何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同样迫切。问题在于,中国如何才能凭海而兴?发展海洋经济的大幕开启之际,盲目填海造地和以“填海思维”开发海洋都是有害的。不同的是,前者直接破坏当地自然环境,而后者隐藏在地方官员的脑海里,制约地方政府发展海洋经济的眼光,掣肘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和优化。 12 下一页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海洋开发需要热情,但绝不能丧失理性;需要鼓足干劲,但绝不能没有眼光。为了区区几片人工土地,破坏了生态、丧失了良港、出现了问题,无异于在海洋开发中自缚手脚、得不偿失。不要让“填海思维”主导了海洋开发,也不要把目光停留在卖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